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石蒜碱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蒜碱是从传统药用植物石蒜鳞茎中分离出的生物碱成分.已有研究表明石蒜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月除对多种炎症模型都有明确的防治作用外,石蒜碱还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诱导酶类的合成以及多种炎症质的释放.在石蒜碱抗炎的分子机制方面,石蒜碱可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P38和STATs通路的激活,而ERK1/2,JNK1/2和NF-κB通路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三萜类物质是传统药用植物蒲公英中一类成分,包括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等。研究表明蒲公英三萜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除对多种炎症模型都有明确的防治作用外,还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诱导酶类的合成以及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在抗炎的分子机制方面,蒲公英三萜类物质可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MAPKs通路和NF-κB通路的激活。综上表明蒲公英三萜类物质是蒲公英抗炎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与感染》2010,5(2):110-110
虽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多种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炎中具有促炎症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也有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GC)是一种可抑制炎症的类固醇激素,至少部分能通过调节TNF-α的表达和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淫羊藿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黄酮类成分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淫羊藿苷是含量最高的单体成分,淫羊藿素是淫羊藿苷的代谢产物。最近十余年来,学者对淫羊藿提取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尤其是淫羊藿苷及其衍生物,在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神经和精神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哮喘和肺部疾病、炎症性肠病、肾脏疾病、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多个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疾病模型中显示了良好的抗炎作用。淫羊藿苷及其衍生物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降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NLRP3/caspase-1/IL-1β、STAT和MAPK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上调Nrf2/ARE/HO-1信号通路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等。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近期研究进展,提示淫羊藿及其所含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治疗多种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冬凌草甲素是冬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在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综述国内外关于冬凌草甲素抗炎作用参与多种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的方向,为研究与开发以冬凌草为原料的抗炎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baicalin)是由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部分离而来的黄酮类物质,为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药理作用广泛,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其主要机制包括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增加相关microRNA的表达、抑制自噬、调节Treg/Th17平衡等。现综述黄芩苷抗炎症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深入研究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崔慧辉  田英  龙石银 《生物磁学》2009,(20):3968-3971,3982
二苯乙烯苷是中药何首乌中主要的水溶性生物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二苯乙烯苷能够通过调脂、抗氧化、抗炎、舒张血管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作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成分极具研究价值。但目前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就二苯乙烯苷在调节脂质、抗氧化、降低炎性反应等方面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氧素与炎症消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脂氧素是继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后被证实的又一重要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新近研究发现脂氧素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促进炎症反应的及时消退,被认为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内源性脂质抗炎介质,因而在炎症,特别是炎症消退机制的研究中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吴真  孙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1):6182-6184
脂氧素(lipoxin,LXs)又被称为脂肪氧合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在由损伤,感染,炎症等刺激引起的多细胞宿主反应中产生的,是含有三羟四烯结构的类花生酸类物质。LXs是第一个被确定和被克隆的类二十烷酸的并具有生物活性的內源脂质介质,是在体内细胞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目前许多研究发现,LXs能够调节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多种炎症细胞的功能,从而呈现出高效的的促炎症消退的作用。LXs这种独特的抗炎、促消退的功能,使得它成为近年来许多炎症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u C  Ren AJ  Yuan W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51-154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 HSF1)是调节细胞保护性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可被热应激、氧化应激等多种理化因素激活.近年研究表明,HSF1具有抗炎症作用:HSF1可抑制TNFα、IL-1β、M-CSF等致炎因子表达,促进IL-10等抗炎因子表达,并降低NF-κB、AP-1等致炎转录因子的活性.HSF1上调热休克蛋白和抑制炎症的双重活性,提示其很可能是联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在当地被广泛用作食物和药物,常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发热等多种病症,因其疗效高、安全性好而受到广泛关注。扁桃斑鸠菊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缓解病症,对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扁桃斑鸠菊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软珊瑚二萜葡萄糖甙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珊瑚二萜葡萄糖甙(SCDG)系一个新的海洋化学合成物,实验表明:SCDG对多种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模型均显示了良好的抗炎效果,提示SCDG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苷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丁香苷抗炎镇痛作用及部分机制。以阿司匹林作阳性对照药,观察丁香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的抗炎作用;对小鼠热板试验、醋酸扭体试验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角叉菜胶致大鼠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MDA和血清中的NO、SOD,初步探讨丁香苷抗炎镇痛的部分机制。结果表明,丁香苷对急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PGE2、MDA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因此,丁香苷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NO等炎症介质生成、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夏枯草主要含有三萜及其苷类、甾醇及其苷类、黄酮类、香豆素、苯丙素、有机酸、挥发油及糖类等成分,具有降压、降糖、抗茵、抗炎、抗过敏及抗病毒等作用,近年来由于其明确的抗病毒及抗癌作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甜菊苷是一种常用天然甜味剂,属于四环二萜糖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甜菊苷及其水解产物甜菊醇、异甜菊醇和甜菊双糖苷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炎、抗肿瘤、止泻、抗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甜菊苷、甜菊醇、异甜菊醇、甜菊双糖苷及相关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肾病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控制血糖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肾病进展。近年来发现,慢性低水平炎症和免疫系统激活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炎症机制将有助于确定新的潜在靶点及研发抗炎治疗策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肾病的高血糖和蛋白尿,并能延缓其进展成为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病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证实中药复方、中草药提取物和中药单体具有调节炎症介质的作用。本文旨在归纳总结文献中与糖尿病肾病肾损伤相关的炎症分子和途径,并探讨中草药靶向抗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组织纤维化是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而实质细胞减少的一类疾病,组织损伤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是纤维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脂氧素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兼具抗炎和促炎症消退双重作用,对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相关基因有显著的负性调节作用,为炎症反应的重要“刹车信号”. 脂氧素可以促进炎症及时消退而防止其蔓延为慢性炎症,因此,它极有可能在抑制纤维化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脂氧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抗纤维化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极有价值的抗纤维化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8.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各组的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含量。连翘苷对小鼠耳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耳肿胀及TNF-α和IL-6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所筛选的连翘4种成分,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连翘抗炎药效物质有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通过口服给药,尚未发现连翘苷的抗炎活性,而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及连翘酯苷B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同时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这两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多成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红缘拟层孔菌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缘拟层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菌丝发酵和木质素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含有多种三萜类、多糖类、脑苷脂类、挥发性等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炎镇痛、抑菌、保肝等药理作用;菌丝发酵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菌丝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和麦芽汁。此外,红缘拟层孔菌对纤维素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能量敏感的AMPK-SIRT1通路与炎症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