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8,FGF8)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在人胚胎时期多种组织内进行表达,对各种器官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成人体内,FGF8的表达水平受到严格的限制,然而在某些癌细胞或炎症部位中大量表达,特别是在激素类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FGF8抗体治疗激素类癌症,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3.
以拟南芥动蛋白(kinesin)kin-8家族的AtKin8a和AtKin8b这两个动蛋白基因作为研究对象,以组成型表达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2)作为对照,利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其在拟南芥各器官中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AtKin8a和AtKin8b基因主要在花器官中特异表达;随后克隆AtKin8a和AtKin8b基因启动子区域并与GUS基因融合,转基因植株花器官GUS染色表明:AtKin8a和AtKin8b基因的表达主要分别在胚珠、花药部位。由此推测它们可能分别在胚珠、花药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Caspase-8作为细胞死亡信号诱导复合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一直备受关注,是细胞凋亡信号因子中研究的热门。然而,最近研究指出Caspase-8除了作为细胞凋亡信号中的一员外,还有很多非凋亡活性,比如促进细胞迁移、粘附、增殖分化等,甚至还有研究指出其与细胞炎症及免疫有关。本综述首先针对Caspase-8对细胞迁移信号通路中的影响做出了总结及分析,主要包括:Src对Caspase-8磷酸化的过程,Caspase-8对Rac1、Rab5及Calpain的影响。其次,本文还探讨了Caspase-8在其他信号通路中的非凋亡作用,为以Caspase-8为靶点抑制肿瘤扩散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卷曲螺旋结构蛋白8(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8,CCDC8)是一个由CCDC8基因编码目前功能未知的蛋白质。已有的证据表明,CCDC8是一个膜蛋白,与细胞骨架蛋白Obsl1(Obscurin-like protein1)、泛素E3连接酶Cul7(Cullin 7)在一个信号通路。CCDC8、Obsl1或者Cul7基因突变可以引起身材矮小的3-M综合征(3M syndrome)。CCDC8与锚蛋白ANKRA2(ankyrin-repeat family A protein 2)、p53通路相关的细胞凋亡有关;CCDC8与乳腺癌、肺癌等癌症有关;CCDC8还可与艾滋病毒(HIV-1)结构蛋白Gag相互作用,诱导Gag的内化、多泛素化和降解。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8种蝗虫8个种群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斑腿蝗科(Catantop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和网翅蝗科(Arcypteridae)3科7属8种蝗虫的11种酶进行了检测,共辨析出17个酶基因座位,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Ao-I、Est-3,G3pd-1、Idh-2和Mdh-2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等位基因数目在种间变化较小,故推断其进化速率较慢,利用这些基因座位的保守特征,可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较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而Gpi-1,Ldh-1和Me-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数目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较大,可以用作种,属间及种群间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χ^2检验,除Acp-1,Adk-1,Ao-1和Ao-2在部分蝗虫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W平衡。在所研究的8种蝗虫中,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P=64.7%~94.1%),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降低(Ho=0.024~0.087),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发现:迁飞能力是影响蝗虫种间遗传变异的因素之一,具有迁飞能力的蝗虫(P=88.2%~94.1%)较非迁飞性蝗虫(P=64.7%~94.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但也有例外,如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P值高达94.1%,上述结果表明:由于迁飞行为可使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环境,故而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能增强该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因此,迁飞有利于维持迁飞性蝗虫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根据Nei的遗传一致度(I)和Roger的遗传距离(D)进行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确定的分类阶元系统关系基本相符;即同属的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和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具有最高的遗传一致度(I=0.813)和最小的遗传距离(D=0.336),同位不同属间遗传一致度(I=0.798~0.559)和遗传距离(D=0.398~0.474)居中,科之间I值最小(I=0.523~0.479),D值最大(D=0.505~0.523),利用UPGMA对I值和D值进行聚类,所得两种聚类图在同属种间和同科属间的关系一致,但在科间关系有所差别,Roger的遗传距离(D)聚类树图表明:斑腿蝗科物种和斑翅蝗科物种间表现出较小的遗传距离(D=0.505),而网翅蝗科与以上两科的遗传距离也极为接近(D=0.523),综上所述,等位酶分析能较好地反映蝗虫同属种间和同科属间的亲缘关系,若能断更高阶元的系统发生,则需结合其他性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8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A telescopic method for photographing within 8×8 cm minirhizotr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roduced during a sequence of soil incubation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with either added NH4 +-N or NO3 --N,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The nature and relative amounts of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roduc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in the soils were remarkably reproducible and consistent.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