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进行调查时,根据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同志们所提供的线索,从玛纳斯系褐色层的中部采集到一个相当完整的巨犀头骨和下牙床,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枚巨犀头骨。在同一层位的另一地点还找到了一段蝽齿鼷鹿的下牙床。这些化石对于确定一直没有化石依据的褐色层的地质时代很有意义。嵴齿鼷鹿化石已经研究发表(邱占祥,1965,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九卷四期);本文是对上述巨犀材料的研究。准噶尔巨犀 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is gen.et sp.nov.(图版Ⅰ—Ⅲ)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于今夏在天山北麓烏魯木齐地区及阜康至吉木薩尔一带二、三迭紀地层內进行了脊椎动物化石的調查与系統发掘。經过五个月的野外工作,共采集到七十箱魚类和爬行类化石,其中以仓房沟統的韮菜园子組中的水龙兽类化石最为丰富,据初步統計,在将近一百号的标本中較完整的个体有二十余个。同时在韮菜园子組以下的泉子街組和梧桐沟組中都分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睡鼠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富蕴县境内乌伦古河北岸铁尔斯哈巴合北的原乌伦古河组中发现了中国境内迄今为止最早的睡鼠化石Glirulus sp和Gliridae gen-et sp. indet。前者以三枚臼齿M2、M3和ml为代表,后者仅拥有一枚P4。依共生动物群的组成和性质其时代应为晚渐新世。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2012年5月,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进行了4次鸟类调查,共发现鸟类10目25科40属54种.其中留鸟21种、夏候鸟23种、旅鸟6种、冬候鸟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为波斑鸨、白肩雕和金雕,国家Ⅱ级保护动物8种,为鹗、黑鸢、高山兀鹫、秃鹫、雀鹰、猎隼、红隼和蓑羽鹤.该地以角百灵和蒙古沙雀等荒漠鸟类为优势种,猛禽如棕尾鵟等也较常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S-1井1 082—1 126m井段10块样品中所含孢粉和大孢子化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化石68属114种,以及少量大孢子化石,并建立Limatulasporites fossulatus-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孢粉组合,组合以Limatulasporites fossulatus和Kraeuselisporites spinullous比较发育,并见有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Lundbladispora和Welwitschipollenites clarus等为主要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和大孢子化石的分布规律,详细讨论了含化石井段地层的时代及层位,认为该段地层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层位为锅底坑组。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中翼龙足迹化石发现和研究的最新进展。新发现的翼龙足迹化石最为丰富,经鉴定归入翼龙足迹科翼龙足迹属,并建立了一新种——乌尔禾翼龙足迹(Pteraichnuswuerhoensisisp.nov.),而且首次对造迹者做出了可靠的推断。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的几种昆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陆相地层产有丰富的昆虫化石,已研究报道的计有8属19种,归于4目5科。其中,Protorthophlebia strigata Zhang,1996和Orthophlebia exculpta Zhang,1996产自乌苏上三叠统小泉沟群;Mesohagla xinjiangensis Zhang,1996,Protorthophlebia latipennis Tillyard,1933,Ortlwphlebia latebrosa Sukatsheva,1985,Orthophlebia colorata Zhang,1996,Mesopanorpa brodiei(Tillyard,1933)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kuliki Martynova,1948,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1925)Martynov,1927,Mesopanorpa densa Zhang,1996,Mesopanorpa monstrosa Zhang,1996,Fletcheriana jurassica Zhang,1997,Plachutella exculpta Zhang,1997和Pseudocossus strenus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下侏罗统八道湾组;Ovivagina longa Zhang,1997,Ovivagina propinqua Zhang,1997和Ovivagina prolixa Zhang,1997产自沙湾县八道湾组;Ovivagina immediata Zhang,1997产自克拉玛依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产自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的同翅目昆虫盖翅标本,建立3新种,即产自沙湾县南安集海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s shawanensis sp.nov.,产自克拉玛依吐孜沟八道湾组的Procercopina delicata sp.nov.,以及产自吉木萨尔县西大沟三工河组的Eofulgoridium tenellum sp.nov.。前两种归入原沫蝉科,最后一种归入短足蜡蝉科;这是Procercopis Martynov和Procercopina Martynov在中国的首次记录。Procercopis shawanensis与P.longipennis Becker Migdisova相似,区别在于新种R脉近末端有一短分支,Rs脉分叉一次,Rs与M脉之间只有一条横脉;Procsrcopina delicata与P.asiatica Martynov的区别在于新种横脉r-rs和r-m没有在一条线上,Rs脉分为2支,M脉后支简单;Eofulgoridium tenellum与E.kisylkiense Martynov的区别在于后者Sc脉在C脉与R脉的中间,M脉三分支。CuA脉在R脉主干分为R与Rs脉之前分叉。  相似文献   

8.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早中新世的刺猬化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记述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早中新世索索泉组的两种双猬化石: Amphechinus hohlini sp, nov.和A cf. A. minimus在大小和 12> c> p2等形态 上与甘肃塔朋布鲁克晚渐新世的A.kansuensis相似,但其p2其p2与p4之间没有齿缺,颏孔的位置在p4的后齿根之下,下颌在p4~ml的下部较为平直,与后者有明显的差异。 A.bohlini的材 料较多,根据其个体的变异范围,有助于澄清对A. kansuensis与A. minimus的认识。另外,A. bohlini在确定地层时代方面也有潜在的意义。 A. cf. A. minimus的尺寸以及il、p4和ml的 形态都与A,minimus接近,但其水平支略粗壮,颏孔位置较靠后,位于ml前根之下。  相似文献   

9.
Paraceratherium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 0 0年 ,笔者在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的福海县哈拉玛盖乡以南的萨尔多依腊地区测制乌伦古河组地层剖面时 ,在乌伦古河组和索索泉组之间的一套粗碎屑岩层中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孟津在 2 0 0 0 4化石点 ( 4 6°3 5.779′N ,87°43 .81 8′E)发现的一具副巨犀下颌骨。该下颌保存了这类动物的一些重要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巨犀分类的有关争论以及含化石地层的时代提供了重要信息。新疆萨尔多依腊的巨犀下颌支和牙齿的形态与Forster Cooper( 1 91 1 :p .71 3 ;1 92 4:Fig .7)描述的Bugti的Paraceratheriumbu…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白杨河中侏罗世植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雨雁 《古生物学报》2005,44(4):517-534
系统描述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植物化石15属25种,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侏罗纪真蕨类重要分子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原位孢子及其孢子囊群,并对Phoenicopsis ( 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白杨河地区西山窑组迄今已知植物化石24属39种,以富含蕨类、茨康类、银杏类及松柏类,少见苏铁类等为特征,属于较为典型的内陆型、温带或暖温带植物群;其时代为中侏罗世,且可能为中侏罗世早期。该植物群应属于欧亚大陆早、中侏罗世植物地理区系中的西伯利亚区,反映了温暖潮湿、具季节性变化、并有利成煤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