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拉善盟蒙古族、汉族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和足趾长是4项与手足有关的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这4项指标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指甲类型尚未见研究资料的发表.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西部,总人口167 977人(1995年资料),其中蒙古族43 257人,其余为汉族、回族.  相似文献   

2.
蒙古国喀尔喀部蒙古族4项群体指趾遗传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调查了160例(男66例,女94例)来自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族留学生的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形状、足趾长4项群体指趾遗传学特征。研究结果:1)直型拇指率为44.38%,环指长率78.13%,指甲形状长型率58.75%、方型率6.88%、扁型率34.38%,足趾类型拇趾长率35.00%;2)指甲形状出现率性别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两两特征间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关系;3)与我国10个蒙古族族群相比,多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海南文昌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15例(男为150例, 女为165例)和乡村汉族407例(男为216例, 女为191例)成人的73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25项体质指数, 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 对海南文昌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1)文昌汉族有上眼睑皱褶, 蒙古褶欠发达,眼裂窄且多呈眼外角高, 鼻根高度中等, 直鼻梁, 鼻基部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鼻孔最大径斜位, 鼻翼宽, 耳垂多为圆形、三角形, 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 红唇较厚, 发色黑, 肤色、眼色较深。2)文昌汉族男女性均为特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男性还为中面型, 女性还为狭面型。3)文昌汉族男女性均为长躯干型、中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 男性还为中腿型, 女性还为亚短腿型。文昌汉族城市、乡村的男性与女性身高均属于中等身材。4)文昌汉族头面部特征更接近于我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从体部指标来看。文昌汉族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6个人群舌运动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2760例内蒙古中、西部区6个人群(鄂尔多斯蒙古族、伊盟汉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察哈尔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巴盟汉族)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特征。研究表明:1)内蒙古西部区人群卷舌率、翻舌率、三叶舌率多低于内蒙古东部区人群;2)乌拉特蒙古族分别与另外3个蒙古族人群的叠舌率、尖舌率、三叶舌率存在显著性差异;3)5种舌运动类型的百分率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4)卷舌与翻舌、卷舌与三叶舌、叠舌与翻舌、翻舌与尖舌存在着相关。叠舌与尖舌、叠舌与三叶舌、尖舌与三叶舌不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5.
云南蒙古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 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 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 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 (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度男的中型率最高, 女的低型率最高。鼻翼高度男女均以中型率最高, 上唇皮肤部高度男女多为中等; 耳垂男女以三角形率最高。发色多为黑色, 眼色多为褐色, 肤色多为黄色。(2)云南蒙古族身高男女均为亚中等身材, 男性的亚中等型率最高, 女性的矮型率最高。按分型比例来看, 云南蒙古族男女均为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超狭面型、中胸型、中肩型、中腿型、窄骨盆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头宽高指数男性为中头型率最高, 女性为阔头型率最高。(3)在7个蒙古族族群中, 蒙古族头长值、鼻高值最大, 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宽、额最小宽、面宽、身高、体重值最小。(4)在14个云南族群中, 云南蒙古族形态面高、鼻高、体重值大, 身高值较大,鼻宽、口裂宽值较小。(5)云南蒙古族体质与阿昌、白族、彝族最为接近。(6)云南蒙古族总体上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体质, 是南亚类型中体质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的一个族群。(7)云南蒙古族体质形成与其族源及与周边族群的基因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中国南方汉族15154例(男性为7340例,女性为7814例)的身高、体重和16项测量指标,并计算出12项指数,将南方汉族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及东亚类型族群的韩国人、日本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南方汉族头面部主要指标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南方汉族男性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而南方汉族女性比男性头面部特征更接近南亚类型族群。2)南方汉族男性头部的长、宽、高、围度小于东亚类型族群,面部比韩国人、日本人狭窄;南方汉族女性头的长、宽、围度、下颌角间宽值小于韩国人、日本人,头较高,面部比韩国人、日本人狭窄。南方汉族男性、女性与韩国人、日本人体质差异较大。3)聚类分析结果提示,中国南方汉族与韩国人、日本人体质差异较大。南方汉族男性体质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女性体质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华南汉族体质在南方汉族中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兴安盟汉族体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320例城市汉族(男145人, 女175人)和突泉县太平乡514例乡村汉族(男256人, 女258人)的85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32项指数及其分型。研究显示, 1)内蒙古兴安盟汉族的主要体质特征为:大多数人有上眼睑皱褶, 44.5%的人具蒙古褶,眼裂高度以窄、中型为主, 眼裂倾斜度以外高内低型最高; 鼻根高度以中、低型为主, 鼻基部多上翘或水平, 鼻梁侧面观多为直型, 鼻翼高度中等, 鼻孔最大径多横位或斜位; 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 耳垂类型多为圆形、三角形; 黑发, 眼色褐色, 肤色黄或浅黄。男女均以特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狭鼻型、中面型、宽胸型、宽骨盆型、宽肩型及中肩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居多。城市男女身高均以高型为主, 乡村男女身高中等或亚中等类型占优。2)兴安盟汉族城市人群的体质状况总体上优于乡村。3)兴安盟汉族的体质特征与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北方族群接近。  相似文献   

8.
布里亚特人是跨境分布的族群。中国布里亚特人聚居于内蒙古境内。2007年8月对中国布里亚特人310例(男152例, 女158例)的体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在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中, 布里亚特人有上眼睑皱褶率(男49.34%, 女58.23%)与有蒙古褶率(男52.63%, 女48.10%)均较低。眼色、肤色均较浅。布里亚特男性与女性均为过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宽胸型、中肩型、窄骨盆型、中腿型、中躯干型、矮胖型。布里亚特男、女均以阔面型率最高。男性为超中等身材, 女性为中等身材。研究显示, 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中的中亚类型分支, 其体质中包涵有欧亚人种成分。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与我国蒙古族诸族群有相似之处, 亦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蒙古族、汉族4项人类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508例蒙古族人(男223例,女285例)和461例汉族人(男233例,女228例)的蒙古褶,上眼睑皱褶,铲型门齿和耳垂的出现率。调查结果显示:1)有蒙古褶率蒙古族为97.84%,汉族为97.83%,有上眼睑皱褶率蒙古族为81.69%,汉族为85.25%, 有铲型门齿率蒙古族为91.54%,汉族为88.72%;有耳垂率蒙古族为83.86%,汉族为82.86%;2)有蒙古褶率蒙古族汉族均存在性别间的羞异,有耳垂率汉族存在性别间差异;3)4项指标间无相关关系;4)蒙古族与汉族间蒙古褶出现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萨克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42,自引:17,他引:25  
崔静  李传仁 《人类学学报》1991,10(4):305-313
本文调查了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哈萨克族成人258例(男152,女106)。观察29项,测量86项,调查结果表明,哈萨克族有其本民族的特征。如头圆、高、阔,眼开度中等,鼻宽大于两眼内角宽,鼻根较高,蒙古褶出现率半数以上,多呈微显型,指距长,体型中等。经比较,哈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锡伯族、蒙古族和华北汉族较接近,与苗族、满族、黎族和羌族等较远。  相似文献   

11.
采用EAP ADA AK1 同步电泳分型法对内蒙古包头地区蒙族 (西部 ) ,呼伦贝尔盟蒙族(东部 )和布里亚特蒙古族人血痕的红细胞酸性磷酸酶 (EAP ,Erythrocyteacidphosphatase)、腺苷脱氨酶 (ADA ,Adenosinedeaminase)、腺苷酸激酶 (AK1 ,Adenylatekinase)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西部蒙古族人血样 2 0 8例 ,东部蒙古族血样 1 0 9例 ,布里亚特蒙古族血样2 0 4例 ,分别取自内蒙古包头地区、呼盟海拉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全部献血人员均为…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体测量法对安徽滁州地区汉族694例(城市男性152例,城市女性158例,乡村男性201例,乡村女性183例)成年人进行6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厚度的测量,分析了安徽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并与我国部分族群的皮褶厚度值进行比较。研究显示:1)安徽汉族成人皮褶发育躯干部优于四肢,背部优于腹部,面部居中,肱二头肌皮褶最薄。2)6项皮褶厚度值在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3)6项皮褶厚度多与年龄呈正相关。4)城乡比较,城市女性皮褶发育明显低于乡村女性,而城市男性皮褶发育多优于乡村男性。安徽汉族男、女性皮褶厚度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蒙古族人群DYS413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DYS413(YCA Ⅲ)基因座在内蒙古蒙古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其应用于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采集了120例内蒙古蒙古族男性无关个体静脉血,EDTA抗凝,用酚-氯仿法抽提DNA,PCR扩增DYS413基因座,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硝酸银(AgNO_3)染色分型。在120例内蒙古蒙古族男性人群中共检出30个不同的单倍型,其频率介于0.0007至0.01361之间,其HD(单倍型多样性)值为0.94054。表明DYS413基因座在内蒙古蒙古族人群中分布好,对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 赴江西省丰城调查了汉族705例(城男151, 城女156, 乡男203, 乡女195)38项头面部指标, 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 对江西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江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1)随年龄增长, 江西汉族成人有蒙古褶率下降, 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 眼色变浅, 上唇皮肤部高度狭窄型率下降, 红唇厚度窄型率上升。2)相关分析显示, 江西汉族鼻宽、口裂宽、鼻深、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 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3)江西汉族人头长宽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4)方差分析显示, 上述指标值、指数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1998~2001年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盟的蒙古族、汉族6个群体的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等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共获有效资料2760例。研究表明:(1)6个群体的直型拇指出现率均在60%以上,且均无性别间明显差异;(2)6个群体环指长率均远高于食指长率,有4个群体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3)各群体均表现出长型指甲最多、方型次之、扁型最少;(4)6个群体均多为拇趾长型,且各群体均无性别间显著差异;(5)4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Abstract:From 1998 to 2001,a sample of 2760 Mongol and Han individuals was investigated in 3 areas (Eerduosi city,Xilinguole and Bayannaoer leagues) from Inner Mongolia.Each individual was studied on 4 genetic characters (thumb type,palmar digital formular,fingernail type and plantar digital formular).The result is as follows:(1) The frequencies of the straight thumb were over 60%,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s in all of 6 groups.(2) The frequencies of the ring-finger-longer were much higher in 6 groups,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s in 4 groups.(3) The frequencies of the long-shaped fingernail were the highest in all groups,the squat-shaped were the lowest.(4) The big toes were longer than the second toes in most people of 6 groups,but without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s in each groups.(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4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16.
湖南苗族、侗族5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湖南苗族、侗族共648例的5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利眼、足趾长、起步类型、耳耵聍、指甲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两个民族的多数人属于右利眼、拇趾长于二趾、左起步、干型耵聍和长形指甲;2)两个民族的左利眼出现率和拇趾长于二趾的出现率高于国内多数人群;3)足趾长出现率存在明显的民族间差异;苗族利眼和方形指甲出现率均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内性别差异;4)5项特征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蒙古族3个群体5项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7年9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调查了947例蒙古族3个群体(厄鲁特蒙古族、巴尔虎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形状。研究表明:(1)呼盟蒙古族能卷舌(80.86%)、能尖舌(77.30%)者超过半数,能叠舌(4.86%)、能翻舌(29.25%)、能三叶舌(28.62%)的人较少。(2)除尖舌外,其它4种舌型均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3)5种舌运动类型间多相关关系。(4)3个群体翻舌出现率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另外4项舌运动类型多不存在差异。(5)与其他群体比较,呼盟蒙古族卷舌出现率较高,翻舌出现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独龙族与莽人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调查了200例(男为97例,女为103例)独龙族人的体质,在金平县金水河镇调查了56例(男33例,女23例)莽人的体质,计算了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独龙族、莽人体质特征接近,并与侗、拉祜、彝、德昂族较为一致。2)在蒙古人种南亚类型诸人群中,独龙族、莽人眼内角间宽值较大,而其他多数指标值偏小。3)独龙族男女均以高头型、狭头型、中胸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肩型率最高。女性还以圆头型、阔面型、狭鼻型、中躯干型、亚短腿型、窄肩型率最高。4)莽人男女均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宽肩型、中骨盆型率最高。男性还以中头型(头宽高指数)、阔面型、长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还以狭头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女性超阔面型率与阔面型率相等。5)独龙族与莽人蒙古褶率低,鼻根高度较低、鼻宽值多大于我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诸人群。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省娄底地区调查了汉族湘语族群507例(男269例、女238例)高中学生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类型和优势眼)。研究结果显示:1)湘语族群叠臂与起步类型L型率高于R型率, 其余5项均R型率高于L型率。2)湘语族群利手、叠臂、利足出现率存在性别间差异, 其余4项出现率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3)在已发表的资料中, 湘语族群扣手和起步类型右型率中等偏高, 利手右型率处于中等水平, 叠臂和叠腿右型率低,利足和优势眼右型率高。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汉族各族群不对称行为特征有一定的共性, 相对接近于中国北亚类型族群, 而与南亚类型族群差距较大。中国族群间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差异, 主要反映在叠臂率差异、利足率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七个地区6592名汉族成年人(18-45岁)和5887名维吾尔族成年人(18-45岁)不同类型耵聍的表型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不同地区汉族成年人不同类型耵聍的表型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我国北方汉族相同。维吾尔族成年人湿型耵聍有较高的频率,平均为58.13%,介于欧罗巴人种和北亚蒙古人种之间。同一地区内,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间湿型耵聍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之间湿型耵聍频率有极显著差异(P0.001)。湿型耵聍频率最低为东部的哈密市(40.99%),最高为西部的喀什市(88.53%),且呈从东到西逐渐增加的趋势。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群的耵聍类型表型频率呈现一定的多态性,某一地区的耵聍类型表型频率不能代表全体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耵聍不同类型的表型频率介于欧罗巴人种和北亚蒙古人种之间的特点可能有助于揭示现代维吾尔族的族源、人种构成、人种特点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