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以17β-雌二醇(E2)诱导雄性唐鱼产生卵黄蛋白原(Vtg),采用Sephac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提纯了雄鱼整体匀桨液的Vtg。结果显示,已确定被纯化的唐鱼Vtg在4%—7.5%Native—PAGE电泳中分子量为440kD左右,能同时被考马斯亮蓝、糖蛋白、磷蛋白、脂蛋白染色方法同时染色,是一种富含糖、磷、脂的蛋白。与对照组作比较,17β-雌二醇暴露组其体重明显下降(P<0.01),精巢发育滞后。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够诱导雄性唐鱼产生大量的Vtg,并影响到其生长及精巢发育。雄性唐鱼Vtg可作为环境雌激素监测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用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50μg/L 17β-雌二醇(E2)持续50d暴露对剑尾鱼精巢、肝脏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剑尾鱼受E2暴露后,精巢内的精小囊数量减少,精原细胞发育停滞,精子数量稀少甚至没有;肝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肪空泡和脂肪沉积等脂肪肝症状;鳃丝和鳃小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增生、融合现象.结果表明,E2具强雌激素效应.对剑尾鱼精巢、肝脏和鳃组织的损伤具有时间效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其损伤更严重,但都在其耐受范围之内,未造成鱼体的死亡.精巢组织结构损伤可作为检测水环境雌激素污染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3.
17β-雌二醇对雄性剑尾鱼精巢和肝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50μg/L 17β-雌二醇(E2)持续50 d暴露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精巢和肝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剑尾鱼受E2暴露后,精巢内的精小囊数量减少,精原细胞发育停滞,精子数量稀少甚至没有;肝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肪空泡和脂肪沉积等脂肪肝症状.结果表明,E2具强雌激素效应,对剑尾鱼精巢和肝组织的损伤具有时间效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其损伤更严重,但都在其耐受范围之内,未造成鱼体的死亡.精巢组织结构损伤可作为检测水环境雌激素污染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4.
以17β-雌二醇(E2)诱导雄性唐鱼产生卵黄蛋白原(Vtg),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提纯了雄鱼整体匀桨液的Vtg。结果显示,已确定被纯化的唐鱼Vtg在4%—7.5% Native—PAGE电泳中分子量为440 kD左右,能同时被考马斯亮蓝、糖蛋白、磷蛋白、脂蛋白染色方法同时染色,是一种富含糖、磷、脂的蛋白。与对照组作比较,17β-雌二醇暴露组其体重明显下降(P<0.01),精巢发育滞后。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够诱导雄性唐鱼产生大量的Vtg,并影响到其生长及精巢发育。雄性唐鱼Vtg可作为环境雌激素监测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剑尾鱼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卵胎生硬骨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卵子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包绕一层滤泡细胞。Ⅲ时相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胞质内开始积累脂滴和卵黄颗粒。Ⅴ时相为成熟卵子,卵子的卵膜极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滴和卵黄。Ⅵ时相卵母细胞进入退化期,滤泡细胞从卵周向中央突入,卵黄被完全吸收,滤泡细胞自身也变得肥大。结果表明,剑尾鱼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卵胎生硬骨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卵子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相。Ⅰ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有质膜,而且还包绕一层滤泡细胞。Ⅲ时相和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胞质内开始积累脂滴和卵黄颗粒。Ⅴ时相为成熟卵子,卵子的卵膜极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滴和卵黄。Ⅵ时相卵母细胞进入退化期,滤泡细胞从卵周向中央突入,卵黄被完全吸收,滤泡细胞自身也变得肥大。结果表明,剑尾鱼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7α-甲基睾酮暴露对产后雌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性逆转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剑尾鱼第二性征变化作为水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能性。方法使用浸浴法以10μg/L 17α-甲基睾酮为剑尾鱼染毒持续7周,对实验鱼的体形、腹鳍、臀鳍、尾鳍及性腺等组织器官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幼鱼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性别分化进行统计。结果 17α-甲基睾酮对产后雌鱼有明显的影响,受诱导后出现性逆转,逐渐发育形成雄性第二性征:体形变纤细;腹鳍第1鳍条变短、第2和第3鳍条延长,臀鳍第3、4、5鳍条末端钩状化且第3鳍条变粗壮,尾鳍上下缘出现增生;体内与臀鳍相连的骨骼合并生长;受诱导的雌鱼性腺呈现退化趋势并伴有卵细胞坏死现象,生殖能力受到负面影响。结论剑尾鱼臀鳍和尾鳍变化可作为水环境雄激素物质污染监测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8.
多氯联苯对剑尾鱼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研究多氯联苯 (PCBs)暴露对剑尾鱼 (Xiphophorushelleri)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 ,探讨剑尾鱼器官组织内SOD活性变化作为环境风险评价 (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 测定了PCBs对剑尾鱼 30d的半致死浓度 (LC50 ) ;使用浸浴法以 0、2、5 0 μg L三个PCBs浓度为剑尾鱼染毒 ,定量测定了 72h内肝、鳃及卵巢组织中的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PCBs对剑尾鱼的 30dLC50 为 1 0 5 80 μg L ;PCBs对剑尾鱼肝脏和卵巢的SOD活性有明显 (P <0 0 1 )的影响。在最初染毒的 1 2h内 ,SOD活性略有上升 ,但随暴露时间延长 ,浓度增加 ,肝和卵巢的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此外 ,结果还显示肝组织的SOD活性较高于卵巢的SOD活性 ,表明不同器官组织的SOD活性对PCBs胁迫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中鳃组织SOD活性在PCBs暴露后其变化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表明剑尾鱼肝细胞SOD活性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 (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对RR-B、RW-H、BY-F三个近交系和非选育剑尾鱼的研究比较,建立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生化标记检测技术。方法依照国标GB/T14927.1-2008的遗传操作规程优化实验条件,对三个近交品系及非选育群剑尾鱼的不同组织的6个遗传生化位点进行研究,以得到其遗传生化图谱。结果在6个生化位点中,同一品系剑尾鱼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多数同工酶在肝中活性较强。同一生化位点在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RR-B系在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pd)位点表现出特异性条带,RW-H系在过氧化氢酶(Ce)位点表现出特异性条带。同一生化位点在各品系内表现较为一致,而在非选育剑尾鱼中在上述三个生化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在酯酶(ES)、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位点,各品系谱带不易区分其差异。结论建立了剑尾鱼近交系生化标记检测技术,可望用于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以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为试验对象,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红蚁净(pyragne)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LC50,24 h=974.99 mg/L,LC50,48 h=606.74 mg/L,LC50,72 h=542.00 mg/L。按《化学农药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评价:红蚁净为低毒药剂。预测其安全浓度为70.50 mg/L。在实际应用中,进入水体中的药剂浓度远远低于安全浓度,所以在池塘或其他养殖等非饮用水体边缘使用红蚁净,只要按药剂使用浓度和方法进行,对鱼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剑尾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克隆和测定剑尾鱼 (Xiphophorushell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cytb)的全序列。方法 提取剑尾鱼肝脏的总DNA。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system中的T载体上 ,筛选转化子 ,提取质粒 ,酶切鉴定。挑取重组质粒pGEM T xhcytb 11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获得了剑尾鱼线粒体cytb基因的全序列 ,共 114 0bp。结论 用BLAST与GenBank中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较 ,显示剑尾鱼与其他鱼类的cyt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根据剑尾鱼与其他 13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进化树 ,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鉴定剑尾鱼RR-B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多重PCR技术鉴定选育剑尾鱼RR-B系的方法。方法根据可明显鉴定剑尾鱼RR-B系的6对特异性微卫星引物Msa012、Msa014、Msa033、Msb025、Msd003、Msd051,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对RR-B系剑尾鱼和红眼红体的非选育剑尾鱼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引物组合1(Msa014、Msb025、Msd003)和组合2(Msa012、Msa033、Msd051)两个三重PCR反应体系能清楚的扩增各个微卫星座位,且各目的片段之间无干扰,易于识别,引物组合1的排除概率为99.98%,引物组合2的排除概率为99.96%,能准确鉴定剑尾鱼RR-B系。结论本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快速准确鉴定剑尾鱼RR-B系。 相似文献
13.
14.
Swordtail males formed dominance hierarchies at shallow sites in creeks or streams and invested much time in maintaining a high rank-order position (mean 11·1 chases per 5 min).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Correla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al studies on the pancreatic islet of the teleost fish Xiphophorus helleri using antibodies to pancreatic polypeptide (PP) and glucagon show that separate cell typ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peptides. The PP-cells correspond to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A2-cells with round granules, while the A2-cells with crystalline granules are the true glucagon cells. An earlier suggestion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glucagon cells in teleost islets is therefore withdrawn.A portion of the results has been presented at Colloque annuel de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de Microscopie électronique, Lyon-Villeurbanne, 21–23 Mai 1979. Study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浴法研究了氧化纳米颗粒TiO2、ZnO、SiO2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肝中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处理组,高浓度(5 mg/L、10 mg/L)组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5 mg/L处理组Na+/K+-ATP酶的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 mg/L处理组中Na+/K+-ATP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酶的活性(p<0.05)。低浓度组(0.1 mg/L、1 mg/L)则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除0.1 mg/L组在暴露1 d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纳米ZnO、SiO2处理组(0.1 mg/L、10 mg/L)在暴露1 d后,肝中Na+/K+-ATP酶的活性均比对照组高,随着暴露时间增加至20 d,Na+/K+-ATP酶活性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1 mg/L时,对暴露后1 d剑尾鱼肝中的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均为诱导作用,诱导大小顺序为ZnO>TiO2>SiO2;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至10 d,纳米TiO2、ZnO、SiO2处理组对Na+/K+-ATP酶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Zhong X Xu Y Liang Y Liao T Wang J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Toxicology & pharmacology : CBP》2004,137(3):291-298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 is a tiny Chinese carp that has a short life cycle and is easily cultured in the laboratory. In this study, juvenile rare minnows were exposed to waterborne diethylstilbestrol (DES) at 0.05, 0.5 and 5 microg/l in laboratory aquaria. After exposure for 4, 8, 13 and 21 days, juvenile fish were collected and vitellogenin (Vtg) was measured in whole body homogenates. Native and SDS electrophoresis followed by Western blotting were performed for Vtg identification, and a non-competitive ELISA was developed. In the DES exposure groups (0.5 and 5 microg/l DES), Vtg appeared after 4 day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8 days and reached a maximum on day 13. Further,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hepatosomatic index (HSI) was found in the 5 microg/l DES exposure group after 21 day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re minnow provides a good model for assessing endocrine disruption by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