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南五指山热带山地雨林主要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对海南五指山热带山地雨林线枝蒲桃、毛荔枝、鸭脚木、谷木、山苦茶和海南柿6 个主要种群进行年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6 个种群均为增长型结构,现处于发展阶段.这些种群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五指山热带山地雨林未来的类型.同时对其中的线枝蒲桃进行静态生命表和波谱分析,结果表明线枝蒲桃种群的动态过程存在周期性,其更新与林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岛霸王自然保护区内占有主体的热带山地植被的群落类型作如下初步的划分:1)热带山地雨林;a.陆匀松+黄叶树--线枝蒲桃君落,b.油丹+黄叶树-线枝蒲桃群落;c.黄叶树+厚壳桂-线枝蒲桃群落;d.鸡毛松-线枝蒲桃群落;e.厚壳桂+线枝蒲桃-光叶白颜群落;2)热带山地常绿林,钝叶水丝梨+线枝蒲桃-托盘青岗群落。  相似文献   

3.
Ⅰ.蒲桃属 Syzygium Gaertner (Ⅰ)蒲桃组 Sect.Jambosa Duthie 1.滇南蒲桃 新种 Syzygium austro-yunnanense Chang et Miau,sp.nov. Species S.malaccensi Merr.et Perry affinis,sed inflorescentiis terminali-bus 6—8 cm longis multifloris,nervis lateralibus pluribus 13—20-jugis differt.  相似文献   

4.
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是亚热带地区城市绿地中常见的绿化植物, 其果实数量多、果期长, 可为鸟类提供大量食物资源。2020年6月—8月借助 Safari 10×26 变焦双筒望远镜, 采用焦点扫描法对访问海南蒲桃果实(种子)的鸟类行为进行观察, 详细记录鸟类的种类、取食基质、访问频次、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 探讨鸟类在海南蒲桃种子传播及种群更新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 成熟的海南蒲桃能吸引7种食果鸟类对其种子进行取食,其中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和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4种鸟类以整吞的方式取食海南蒲桃的种子, 属于种子潜在传播者。不同种鸟类对海南蒲桃果实的取食频次间存在显著差异(t=4.310, df=6, P < 0.01), 平均访问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平均取食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01)。食果鸟类的形态特征(体长、体重和嘴峰大小)与取食数量间均呈正相关。鸟类主要以呕吐的方式传播海南蒲桃的种子, 观察期间在鸟类取食后停歇的树木下方地面上常散落着较多表面洁净、无果肉包裹的裸露种子, 且有大量的海南蒲桃幼苗成功更新, 说明城市绿地中的植物是可以借助鸟类的取食和传播来实现其种群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钱义咏   《广西植物》1991,11(3):210-215
<正> 桃金娘科 MYRTACEAE 蒲桃属 Syzygium 南屏蒲桃 羊屎果(思茅) 新种 图1 Syzygium nanpingense Y. Y. Qian sp. nov.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生长于3种光强下(100%、42%和14%自然光强) 热带雨林演替早期(思茅蒲桃Syzygium latilimbum)、中期(乌墨S.cumini)和后期(阔叶蒲桃S. szemaoense)出现的蒲桃属 (Syzygium)3个树种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发现演替早期树种光合能力和光合可塑性最大、中期树种次之,后期树种光合能力最弱且在强光下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生长在强光下,3个树种均未发生长期光抑制和光破坏。随生长光强增加,3个树种热耗散速率都升高。不过在强光下,中期和后期树种通过热耗散消耗的过剩光能较多,通过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可能对于这两个树种在强光下避免光合机构的光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14%光强下,3个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比叶重降低,叶片单位干重叶绿素含量提高,对低光环境有了较好的形态学和生理学适应。但是,在4%光强下思茅蒲桃和乌墨幼苗全部死亡,只有阔叶蒲桃幼苗仍能存活,说明阔叶蒲桃幼苗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高于思茅蒲桃和乌墨,与它们的演替状态一致。  相似文献   

7.
对香港桃金娘科蒲桃属一新种,凹脉赤楠Syzygium impressum N.H.Xia,Y.F.Deng & K.L.Yip作了描述,它与赤楠S.buxifolium Hook. & Am.近似,区别在于叶倒卵形,中脉下凹,果直径约4mm。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蒲桃种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蒲桃种肉普通粉和超微粉挥发油,采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蒲桃种肉普通粉和超微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21种和15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1.994%和85.449%。蒲桃种肉的2种粉末挥发油成分中,共含有13种相同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β-石竹烯(18.623%普通粉、20.304%超微粉)。  相似文献   

9.
以陆均松+黄叶树一线枝蒲桃群落和钝叶水丝梨+线枝蒲桃一托盘青冈群落为例,对海南岛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域内的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林植被的最小取样面积、种群的立木级组成以及物种重要值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溪流中树叶凋落物多酚含量对树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官昭瑛  赵颖  童晓立 《生态科学》2008,27(5):436-436
利用邻二氮菲-铁(Ⅲ)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蒲桃与人面子树叶在二级溪流中分解时植物多酚含量的变化,并研究了多酚含量对树叶分解速率、底栖动物定殖以及微生物呼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蒲桃叶片中初始多酚含量(19%)比人面子树叶的含量高(6%),其分解速率(分解系数k=0.01d-1)比人面子树叶慢(k=0.04d-1)。研究还发现,蒲桃叶片上的微生物呼吸量比人面子的低(每克叶片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分别为0.2和0.4毫克),而且底栖动物中撕食者的种类和数量也比人面子树叶少。说明蒲桃叶片中较高的多酚含量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和底栖动物的取食,从而减缓了蒲桃树叶的分解进程,表明叶片中多酚含量与树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