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麻醉是果蝇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乙醚是最常用的麻醉剂。但因为乙醚是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而被国家控制使用。报道一种容易获得的试剂——乙酸乙酯对果蝇的麻醉效果。实验采用的麻醉室大小为125cm3,每处理20~30只果蝇,乙酸乙酯剂量为40、80、120μL,以同等剂量的乙醚为对照,每个实验重复4次,用所有果蝇完全麻醉后20min及120min时的未苏醒率为指标评估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对果蝇具有麻醉作用;麻醉时乙酸乙酯开始起效应的时间略晚于同等剂量的乙醚,但使果蝇完全麻醉的时间却比同等剂量的乙醚略短或相接近;麻醉持续的时间则长于同等剂量的乙醚。乙酸乙酯麻醉的果蝇,90%以上的果蝇均在120min内苏醒,表明在这些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乙酸乙酯完全可以替代乙醚用于果蝇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对0℃以下低温对果蝇麻醉效果及低温麻醉对果蝇繁殖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探索。利用冰盐混合物创造不同温度环境,观测果蝇的麻醉时间、麻醉率、苏醒时间、苏醒率、24 h生存率、繁殖能力、寿命及攀爬指数,探索低温麻醉对果蝇的影响。冰盐浴所提供的低温环境,可以在3 min内使果蝇麻醉,与乙醚麻醉相比,低温麻醉方法对果蝇的寿命、运动能力及繁殖能力未见明显影响。低温麻醉为以果蝇为研究对象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实验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遗传”杂志介绍,使用三乙胺(Triehylamine)作为果蝇的麻醉剂优于乙醚及二氧化碳。这种方法的优点是:①麻醉持续的时间比乙醚更长(30分钟~1小时以上);②对人体的危险性小;③费用低廉。因此,很适宜在学生实验中使用。使用方法利用果蝇麻醉瓶,按照和乙醚同样的要领使用三乙胺。但是,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市场出售的聚乙烯制冲洗瓶(规格为100ml的比较好)。在冲洗瓶中加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只受肝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的乙醚吸入麻醉对照组,B组先用乙醚吸入作麻醉诱导,再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作麻醉维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麻醉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平均需要重复吸入乙醚5±1.63次,以维持麻醉状态。B组术中麻醉平稳,不需要继续给药.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可延长麻醉的有效时间,加强麻醉效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乙醚、乙醇用于果蝇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果蝇成虫为材料的实验中,麻醉剂的使用剂量是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结合乙醚、无水乙醇2种麻醉剂的特点,筛选出了乙醚-无水乙醇复合麻醉的最佳剂量。经比较认为:乙醚:无水乙醇=1:1的配方具有安全范围宽、麻醉效果好的特点。并给出了其麻醉剂量、麻醉处理时间及其对应的麻醉效果等翔实的数据。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麻醉家蝇的新方法——乙醚低温麻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国内外通常用乙醚、冷冻和二氧化碳3种方法麻醉家蝇,这3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在生物测定中,采用了乙醚低温麻醉法,它兼有乙醚麻醉时间短、见效快和冷冻麻醉时持效长、无死亡的优点。此法简便易行,能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保证家蝇在生物测定中的质量,既适于实验室内使用,也适宜于基层和现场使用,现介绍如下。 一、麻醉使用的器材 分析纯乙醚、脱脂棉花、1支试管(管口直径2厘米,长12厘米)、2只冰碗(大的碗口直径24厘米,高7厘米;小的碗口直径14厘米,高8厘米。2只碗内分别放水,水深5厘米,放入冰箱致冷室内12—24小时使成冰碗)、10只玻璃平皿(即细菌培养皿,利用其薄的盖为好)、2把眼科镊子、2块抹布和2只500毫升烧杯。  相似文献   

7.
果蝇是遗传学最好的实验材料之一。为解决果蝇观察问题,我们使用了一种方便的果蝇整体装片方法,经二年多存放和观察证明方法简单、效果可靠,值得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一试。其方法是先取相应性状的活果蝇(如红眼灰身的雄果蝇和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和雌果蝇、残翅雄果蝇和雌果蝇……)用乙醚麻醉。麻醉方法是将一乙醚棉球放入培养果蝇的培养瓶中,盖上棉塞,一、二分钟即可麻醉(如无乙醚可用少量二甲苯或酒精“麻醉”),在东北地区的冬季放在室外片刻亦可冻昏,置电冰箱冰盒中冷冻片刻亦可。如用乙醚麻醉,最好是待果蝇将醒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头,一组是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Ⅰ组),另一组是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麻醉后对动物实施心脏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术,观察动物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7.6±2.4 min(Ⅰ组)、2.4±1.4 min(Ⅱ组)进入麻醉状态(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30.8±8.8 min(Ⅰ组)、16.5±2.8min(Ⅱ组)(P〈0.05),Ⅱ组动物比Ⅰ组动物苏醒平稳(P〈0.05)。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无明显差别,而氧饱和度在第10 min(Ⅰ组87%,Ⅱ组92%)和30 min(Ⅰ组94%,Ⅱ组89%)由于追加麻醉药后,两组值差异较大,但很快恢复正常。Ⅱ组麻醉效果较Ⅰ组麻醉效果好。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强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药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乙醚组、硫喷托钠组、水合氯醛组、乌拉坦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不同麻醉药进行麻醉,对照组不予任何麻醉药物.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检测胃半排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乙醚组胃半排时间略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喷托钠组半排时间与对照组重叠较好,并具有更小的离散趋势;水合氯醛组半排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拉坦对胃排空的抑制作用最大,12 h几乎无胃排空.结论 在进行大鼠活体的胃动力研究时,硫喷托钠是较为适宜的一种麻醉药物;乙醚具有操作简单、易得的优点,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因乌拉坦对胃肠动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一)实验器材乙醚(易燃!);麻醉器;麻醉器官;毛笔;白板;手持放大镜或双筒显微镜;陈尸瓶;应急麻醉器。(以上实验器材也是实验4—8共用的)装有若干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品系的一个培养管。 (二)实验步骤 1.加数滴乙醚于麻醉器的棉絮上,并插入麻醉管[图3(a)]。 2.轻拍培养管使果蝇移至管底;然后,迅速打开其泡沫塞并把培养管倒置于麻醉器上,使果蝇掉入麻醉管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速眠新Ⅱ(0.1mL/kg)肌内注射和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0.2 mL/kg)静脉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头行胚胎移植术的西藏小型猪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80%(12头/15头)西藏小型猪初始量麻醉状态维持45 min以上,20%(3头/15头)西藏小型猪手术过程中追加麻醉。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西藏小型猪呼吸频率为(12-22)次/min,心率为(63-85)次/min,麻醉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死亡,术后苏醒时间为30-60 min。结论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混合麻醉效果好,且麻醉剂量较以往大幅减少,术后苏醒快。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复合麻醉对西藏小型猪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和科研中观察果蝇,一般是用乙醚将果蝇麻醉,然后把果蝇放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比较理想,但不便于众人同时观察和研究,而且果蝇复苏后飞逃又会影响观察。现介绍一种用白昼幻灯机观察果蝇整体装片的新方法。该法观察果蝇可根据  相似文献   

14.
在做“两栖纲”和“鸟纲”实验中,书上都是用乙醚(即二乙醚)麻醉。乙醚在初中用得少。经过多年实验教学,我采用医用95%的酒精(乙醇)作麻醉剂效果很好。方法是:直接将浸泡95%酒精的棉球塞入蛙或鹌鹑(家鸽)口腔中,紧闭几分钟即可,当它们不能动弹时,就可进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看见心脏的跳动、肺的舒缩。实验完毕后鹌鹑经清洗后可烹用。用酒精麻醉蛙和鹌鹑@焦晓红$湖北省黄石市第九中学!湖北黄石435000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拟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苏醒后疼痛,术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 h、12 h和24 h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12 h和24 h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可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拔管、苏醒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POCD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蛇类因其独有的形态、行为及生理特征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麻醉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是对蛇类进行很多其他实验的前提。然而,目前对蛇类等非模式动物的麻醉方法研究远不及标准实验动物(如小鼠)成熟。本文以短尾蝮蛇Gloydius brevicaudus气体麻醉为例,介绍一种适用于蛇类的安全麻醉方法,以有利于相关动物学研究的顺利开展。以预麻醉、诱导麻醉和苏醒3个步骤分别记录到的时间作为数据参数分析,20号短尾蝮蛇样本达到完全麻醉状态平均需要时间33.05 min,对异氟烷耐受性强的个体在1 h内也能麻醉完全,平均苏醒需要的时间为41.80min。麻醉用的时间越长,苏醒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需要综合考虑麻醉和苏醒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伟  覃思平  韦巧松 《蛇志》2017,(1):25-26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术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完全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麻醉完全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好,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32%乙醇 安定对家兔的麻醉效果。方法对60只家兔随机分3组,分别静脉注射25%氨基甲酸乙酯、32%乙醇、32%乙醇 安定,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全麻过程中动脉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结果乙醇加安定的麻醉效果满意,成功率高。结论乙醇价廉,毒副作用小,乙醇加安定麻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适用于家兔手术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需行ASAⅠ或Ⅱ级行外科手术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异氟醚全身麻醉诱导;实验组43例予以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诱导。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T1)、苏醒时间(T2)、aldrete评分达9分或9分以上时间(T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aldrete评分为9分或9分以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