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根据高黎贡山地形和气候变化,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野外调查,在该地区共记录到21种雉类。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上的仅有9种,占45%;在海拔2 500 m以下的地域分布有雉类17种,占85%。北段有雉类13种,中段有11种,南段有12种。其中北、中、南段均有分布的仅有3种,北段和中段共有种为9种,中段和南段共有种为5种,北段和南段共有种也是5种。结果表明雉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北段高于南段。生境破坏与狩猎是该区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加强管理,恢复和建立生境走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开展观鸟旅游,可使该区雉类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物种分布信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基于物种访查数据和气候数据,采用基于物种生境偏好、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构建的生态位模型,综合考虑物种出现点和环境变量,预测了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模型对4种雉类的预测均达到较好效果;白尾梢虹雉、血雉、白鹇和白腹锦鸡的潜在生境总面积分别为6 432 km^2、8 464 km^2、9 573 km^2和13 691 km^2,白鹇和白腹锦鸡的潜在生境面积大于白尾梢虹雉和血雉,但后两者具有更多的高质量生境。高黎贡山北段是4种雉类潜在生境的重叠区,为高黎贡山雉类保护的优先区域,尤其是白尾梢虹雉,建议加大该区域的雉类调查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高黎贡山兰花的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黎贡山兰科植物的生物地理学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兰科是高黎贡山种子植物中最大的科,包括75属265种。2.高黎贡山兰花起源于新、旧世界的热带和温带,热带属占60%(45属),温带属占38.67%(29属),包括2个云南特有属。但是,高黎贡山兰科植物与地中海地区和中亚地区的联系十分微弱。3.高黎贡山的兰花以地生兰为主。这里,57.33%(43属)为地生兰,而附生兰和腐生兰仅分别为31属和3属。4.兰花物种的分布区式样表明高黎贡山兰花以温带兰为主温带兰占总种数的69.43%(184种),包括东亚成分即滇西高黎贡山-东喜马拉雅分布的种和中国西南部特有种,它们是高黎贡山兰花区系的核心。5.高黎贡山兰科的特有现象在于1)具有云南二个特有属蜂腰兰Bulleyia和反唇兰Smithorchis;2)有高黎贡山特有种21个,如泸水兜兰Paphiopedilummarkianum,贡山风兰Cymbidium gongshanense,贡山贝母兰Coelogyne gongshanense,热带附生兰——万带兰亚科在高黎贡山没有形成特有种;3)高黎贡山北段的特有种比南段丰富贡山有14种,腾冲仅有4种;海拔1800~2100 m的梯度带特有种最多(13种);4)高黎贡山有云南特有种10种,其中小花槽舌兰Holcoglossumjunceum是一个热带种,因为板块位移而来到了亚热带地域;5)高黎贡山的兰科植物中有19.25%(51种)是中国特有种,它们出现在高黎贡山,分布在云南其他地区和西南的一些省区。高黎贡山特有种,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云南特有种和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中国特有种一共为82种,占高黎贡山兰科总种数的30.91%,兰科在高黎贡山是一个特有化程度很高的类群。 相似文献
4.
云南高黎贡山神山森林及其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参与性农村快速评估(PRA)、田野调查及森林样地调查等方法,对神山森林传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普遍存在传统的村社防护林、传统的村社水源林、汉族的风水林、护寺林、傈傈族的神山、傣族的龙山、傣族的色树(神树)、勒墨人祭天场周围的森林等形式多样的神山森林,作为传统生态伦理的主要载体,高黎贡山地区广泛存在的神山森林传统在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山森林还可以提供多种非木质林产品,实现多种生态功能,促进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神山森林文化传统的再教育与政策诱导,是弘扬该文化传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四川动物》2015,(6)
由于较难到达等客观原因,以往对高黎贡山中段的鸟类调查比较缺乏。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高黎贡山中段六库-姚家坪-风雪垭口-片马一线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旨在完善该区域不同海拔和生境的鸟类信息。野外共观察到225种鸟类,其中有3个高黎贡山新纪录鸟种。结合以往资料,高黎贡山中段共记录鸟类357种,隶属于18目60科,占云南省鸟类903种的39.53%。其中,留鸟282种,占78.99%。该区鸟类垂直分布呈单峰型,以23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的种类最多。该区域鸟类G-F指数高,多样性十分丰富,而且受危和特有现象明显,保护鸟类42种,横断山区特有鸟类57种,分别占所记录鸟类的11.76%和15.97%。结合该区域鸟类的垂直分布特征,提出保护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对该区域鸟类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建议以后也应对该区域低海拔生境的鸟类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7.
位于滇西北的高黎贡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然而该地区昆虫多样性缺乏系统调查和总结。本研究聚焦蝴蝶类群, 考虑该区域高山峡谷特点, 结合海拔梯度、生境类型和季节变化, 采用样线法调查、分析蝴蝶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 共观测记录到蝴蝶2,055只, 隶属于5科85属151种, 在历史记录上新增27种, 使该地区已知蝴蝶种类达488种; 其中蛱蝶科物种多样性最高, 灰蝶科次之, 凤蝶科最低。蝴蝶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中海拔1,000-2,000 m区域种类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 低海拔区蝴蝶分布明显聚集, 并且与高海拔地区空间上分离, 少有重叠。该地区不同生境中蝴蝶的种类及数量差异也较大, 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在自然保护区最高、边缘交错带居中及农业种植区最低。此外, 蝴蝶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季节差异, 春季调查到的个体数少, 夏季观察到的物种数少, 两年秋季调查到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高, 但存在季节内变化。总之, 高黎贡山地区不同海拔、生境、季节间和季节内蝴蝶群落组成有自身特点, 共存物种有限, 蝴蝶群落相似性低。综合评估分布于该地区的蝴蝶保护种类, 包括易危种17种、近危种50种, 有国家二级保护蝴蝶3种。本研究弄清了高黎贡山地区蝴蝶的物种本底, 并调查获得其多样性随海拔、生境和季节变化的模式, 为加强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南孔雀雉 (Polyplectron katsumatae)是珍稀濒危雉类之一 ,为我国特有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将在野外研究中获取的相关资料结合有关文献 ,作一概述。1 分布海南孔雀雉雄鸟全身羽毛乌褐色 ,密被淡棕白色的细小斑点 ,前额至头顶羽毛羽枝松散而直立 ,呈冠状 ,背和尾具金属绿紫色眼状斑 ,极为醒目。雌鸟个体较小 ,尾短 ,羽色较暗 ,背和尾上眼状斑稀少或消失。雄鸟体重6 6 0~ 710 g,雌鸟 4 6 0~ 5 0 0 g。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坝王岭、尖峰岭、白水岭和黎母岭等保护得较好的原始类型的林区。此外 ,岛西部的大田 ,东南部的加新 ,中北部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濒危雉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世界上雉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世界16属51种雉类中.中国有12属27种.包括19个特有种。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雉类的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珍稀雉类濒临灭绝。《世界受胁鸟类名录》(BirdLfe International,2000)列出的29种雉类中,中国有12种。世界雉类协会(WPA)和世界自然资 相似文献
10.
通过7年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对白羊自然保护区13种雉类的区系组成、在保护区的分布、生境、习性、种间关系、主要天敌及栖居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整理,将其分为4个栖居类型。通过野外和社区调查,发现保护区内的雉类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各种雉类的种群数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Fu-Min Lei Yan-Hua Qu Jian-Li Lu Yao Liu Zuo-Hua Yin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3,12(2):239-254
Th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ndemic species of birds inChina have been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database of specimencollections and published references. One hundred and two endemic species ofbirds in China, belonging to 53 genera, 16 families and 8 orders are recognized.They account for 8.1%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China.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were studied and three centers of endemism were found, includingHengduanshan Mountains, mountain areas of western Qinling, north Sichuan Province andSouth Gansu Province, as well as Taiwan Island, which are suggested as conservationpriorities based on endemism. Twenty-four endemics are rare and endangered, listedin the China Red Data Book of Endangered Animals. Among them, 15 species are in rankI and 9 species are in rank II. The study results are to be beneficial tofurther study on both th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on the priority of the diversity and endemism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2.
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特征。本研究对处于阿拉善荒漠区呈“孤岛”状态的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啮齿动物的种类、分布型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将内蒙古贺兰山划分为五种生境类型,于2013年春、夏、秋3季共布设有效铗日18748个,捕获啮齿动物235只,分属2目5科11属13种。在整体研究区域,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alashanicus)为优势种。明确了喜湿型是本研究区域的主要分布型,占捕获啮齿动物的54%,并且在中低海拔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喜湿型所占比例增加。受“边缘效应”的影响,山地荒漠和荒漠草原生境以及山地草原灌丛生境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生境,除环境因素外,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受两种因素的影响,既可随群落内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又受制于群落内部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植被高度、植被盖度、灌木(乔木)高度和海拔4个环境因子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盖度与群落多样性呈负相关,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多样性指数随之减低。 相似文献
13.
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与保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生态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本区有珍稀濒危植物18科,22属,2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5种,属华南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3种,华东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8种,华中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有10种,全国广布种3种,根据大别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系统清查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建立技术档案,就地建立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建立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主体的生态园林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鼎湖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鼎湖山两栖动物有16种,隶属2目6科9属。华中华南区种类占优势有10种,为62.5%;华南区4种,为25.0%;华中区2种,为12.5%。从该地区两栖动物区系、分布及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为华中我向华南区过渡地带。加强对两栖动物保护,对维护该地区森林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赣北云居山植物区系地理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探讨了云居山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对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各个分布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其它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该区系具有热带亲缘、温带衍生的性质;区系相当古老,残遗植物众多;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类群丰富;区系联系广泛,间断分布多样;华东特征明显,南北区系过渡。该区系尤以华东成分最多,是华东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中区系联系密切,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桂西南喀斯特地区位于中国广西的西南部,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通过自2003年以来,对该地区雉类进行的调查,共记录到7种雉类,分别是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褐胸山鹧鸪(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棕胸竹鸡(Bambusicola fytchii)、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对该地区雉类的生态分布状况及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和坡位等空间生态位进行分析和比较的结果表明,原鸡的综合生态位最宽,灰胸竹鸡第二,最窄为中华鹧鸪。综合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是中华鹧鸪--环颈雉和灰胸竹鸡--原鸡。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及生态适应性较低的褐胸山鹧鸪应该是该地区最易受到威胁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Eunice W. Githae Mins Chuah-Petiot John K. Mworia David W. Odee 《African Journal of Ecology》2008,46(1):39-45
A botanical inventory and diversity of trees, shrubs (≥5 cm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herbs, climbers and lianas was assessed in plots (154) of 20 × 5 m in Mt. Marsabit forest, northern Kenya. We recorded 52 species of trees and shrubs, twelve species of herbs and six species of climbers and lianas. They belonged to 35 families and 64 genera. Rubiaceae was the richest family with nine species followed by Euphorbiaceae (six), Oleaceae (five), Rutaceae (four), Capparaceae, Labiatae and Leguminosae (three each). The rest of the families were represented by one or two species. Rinorea convallarioides (Bak.f.) Eyles ssp. marsabitensis Grey‐Wilson (Violaceae), an endemic species, and Drypetes gerrardii Hutch. (Euphorbiaceae),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third of the combined importance value. Species diversity indices were 2.735 (Shannon–Wiener), 0.88 (Simpson's) and 0.296 (Evenness). There was a strong evidence of disturbance arising from anthropogenic and wildlife foraging activities. This inventory has affirmed Mt. Marsabit forest as a unique habitat for several endemic, rare, threatened or vulnerable plant species, which should be conserved. 相似文献
18.
宁夏地区已记录的甲虫种数超过1000种(亚种),是构成该地区昆虫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本文对宁夏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已知甲虫种类的数量做了分析比较,得到以下不同的研究结果: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分别有甲虫35科243属482种(亚种)、30科211属355种(亚种)、30科182属287种(亚种);从动物地理区系看,3区甲虫的广布型种类所占比例很高,分别占总种数的88.17%、85.91%和86.41%,尤以古北型+中国-日本型为突出。3区仅在古北界分布的类型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1.83%、17.30%和13.59%。3区均无特有属存在,特有种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占总种数的1.87%、0.28%、0.70%;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甲虫的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依次为:F指数32.9064、29.4920和28.9752,G指数5.1998、5.0281和4.9669,G-F指数0.8420、0.8296和0.8286;贺兰山和罗山甲虫具有的相同种数最多,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六盘山和罗山,六盘山和贺兰山甲虫的相似性系数均为极不相似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云南高黎贡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区域,研究该地区土壤中降解纤维素真菌(cellulose-decomposing fungi,CDF)多样性及分布状况对筛选高效CDF和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羧甲基纤维素(CMC)刚果红平板和PDA平板,分离培养了高黎贡山海拔960~2900m之间0~20cm深度的土壤样品的好氧CDF,通过液体发酵鉴定其纤维素酶活力,并对其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中低海拔地区土壤CDF数量高于高海拔地区,且数量与样地海拔、土壤含水量、温度、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CDF在样地内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对CDF的数量和分布都有一定影响.在10个样地中共筛选到35株具有较高降解纤维素类物质能力的真菌,其96h 液体发酵测量CMC酶活力范围在79.6(菌株6)~228.9IU(菌株3).这些株菌分属15个属,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葡萄状穗霉属(Stachybotrys)、毛壳霉属(Chaetomium)的真菌共计20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57.1%,是高黎贡山土壤中CDF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0.
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生态环境及其营养积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秦岭锐齿栎林 (含 0~ 6 0cm土层 )营养元素总储量达 182 .6 4 5~ 394 .70 1t·hm-2 ,植被占 0 .5 9%~2 .13% ;林分生物量为 131.713~ 5 0 3.82 2t·hm-2 ,乔木层占 92 .1%~ 99.2 % ;凋落物层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2 .897~ 33.999t·hm-2 和 10 4 .339~ 1136 .5 36kg·hm-2 .在一定范围内 ,林分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立地、林分条件相似的林分 ,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与林龄呈正相关 .林分针叶树占的比例越大 ,营养元素积累量越小 ,而且对生物量的影响远小于对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影响 .在同一地区 ,立地、林分状况相似 ,林型不同 ,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积累量差别不大 ,树种组成和林型不同林分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均不同 .不同地区 ,生态和林分条件相似的林分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也有差异 ;林型、结构相似林分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南坡 >北坡 ,中段 东段≈西段 .林分对营养元素利用率与海拔呈负相关 ,且南坡 >北坡 ,中段 >东西段 ,中段 >西段 >东段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