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成双对的鸟儿可不一定是一公一母。至少对于北美洲一种形似麻雀的小鸟白喉带鹀(Zonotrichia albicollis)来说,它们的性别可不止雌和雄那么简单。白喉带鹀是北美最常见的小鸟之一,经常光顾人们的花园,相貌平平,但却蕴藏着惊世骇俗的科学秘密。美国鸟类学家罗斯蒂·贡泽尔(Rusty Gonser)和他的妻子伊莱娜·塔特尔(Elaina Tuttle),用毕生的精力研究白喉带鹀,在整个种群中,每个个体只能与其中的1/4  相似文献   

2.
植物检疫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它们应该是密切结合而不可分的。在我国由於这两方面的基础都非常薄弱,所以,一种新的危险性病虫害我们常常没有能力阻止输入,而一经输入之后又没有能力阻止它迅速地传布蔓延;甘薯黑斑病便是个例子。在反动统治时代,我们不  相似文献   

3.
蓖麻毒素——植物抗癌新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是一种大戟科蓖麻属的油料作物。从它的种子中提取出来的肽类毒素——蓖麻毒素,是一种植物抗癌新秀。近年来,科学家已阐明了它的结构。过去只限于在动物上试验,临床上一直没有很好地开展。但近年来的临床试验结果却非常鼓舞人心。它对细胞有毒性,中毒细胞早期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合成抑制,而后DNA合成减少,最后RNA合成受到抑制。不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的速度不同,其中对骨髓瘤蛋白合成抑制最迅速。  相似文献   

4.
正"嗷嗷嗷——狼来了,狼来了——救命,救命,救——命——"罗拉奋力地扯着绳子,将绳子绷得直直的,就像一根棍儿。可是,没有用的,那绳子又粗又结实,它再努力也挣不开,最要命的是,屋子里的猎人似乎并没有听到它的呼救声。眼看身后的狼离自己越来越近,罗拉急得不停地胡乱扑腾,就像溺水的人在水中的挣扎,既激烈又无助。眼看狼爪子就要搭在自己的脖子上,突然,"吱呀"一声,猎人的门  相似文献   

5.
范世忠 《化石》2002,(3):20
俗称海怪,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海洋动物。它的模样长得怪异 ,像个瓢 ,全身棕褐色 ,灰不溜秋的。据生物学家研究 ,大约早在3.5亿年前 ,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 ,比恐龙还要早 ,可恐龙最终没有逃过白垩纪末期的大灾难 ,全部灭绝了。而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长的时间 ,身体的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据化石资料表明 ,很可能就是三叶虫的后代。因为它的幼虫与几亿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叶虫长得十分相似。属肢口纲 ,剑尾目 ,科。现今共有5种 ,其中最常见的要属中国了。它们常成双结对地在沿海大陆架附近游弋。…  相似文献   

6.
几维鸟,新西兰所独有的一种珍贵小鸟。它外形可爱,身材呈球状,长相酷似今年很火爆的那款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角色。如果让几维鸟也成为游戏中的角色,你想不想知道会怎么样呢?身体当炮弹?O玩过这个游戏的同学都知道,为了报复那些偷走鸟蛋的肥猪,愤怒的小鸟们会用身体当炮弹,去想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地道的江西婺源人,2002年退休后,摆弄相机的时间也就多了些。一次在林中拍摄风光片时,偶尔拍到一只小鸟,放大后细细观看,发现它的羽毛是那样的华美,但那种美如果不仔细观察会被忽略。这次拍摄让我惊诧不已,原来我们平常用肉眼所见的飞鸟就只是个大概的轮廓和模样,却无从认识它的真容,而摄影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先来记住这个名字:沙罗曼达。如果你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是不是感觉特别神秘、特别有范儿?沙罗曼达的故事在中世纪的欧洲广为流传。传说它生于火中,身体却极为寒冷,当它和火焰接触时,火焰就会熄灭。它还会吐出一种乳白色的毒液,人一旦沾到就会毛发脱落,皮肤变色、起疹……全世界最有名的画家之一——达·芬奇也对沙罗曼达很感兴趣,他是这样描述这种神奇物种的:"它没有任何消化器官,它不吃任何  相似文献   

9.
打开世界森林植被的版图,定眼地球的北回归线,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在一片荒原或沙漠徘徊的回归线上,就在我国的云南,竟然尚有一片绿洲!原来,在远古时代,包括西双版纳在内的云南大部分地区,曾是占地中海的一部分.由于地质历史上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迫使古地中海西退,而造就了西双版纳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谈及热带雨林,很多人只知它神秘而又玄妙莫测,却不知它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那浩翰的林海中,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丰收11号大豆根瘤中多磷酸盐颗粒的形态结构、分布规律以及与根瘤菌发育的关系。观察表明,它是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圆形颗粒,其直径在110—140nm之间。表面圆整,没有膜包围,内部质地均匀而致密。它只存在于根瘤菌的DHA纤维上,而不存在于胞质中。在刚从侵入线释放出来的根瘤菌中没有或只有很少这种颗粒,但在即将成熟的根瘤菌中却非常丰富,随后又逐渐减少,乃至完全消失。由此可见,根瘤中多磷酸盐的积累与根瘤菌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另类动物没有伴暑假,大家都呼朋唤友去玩耍,可有些动物却因为太另类而注定"孤独"。比如,英国布里斯托尔一座农场里有只羊只长了一只角。由于酷似童话故事里的独角兽,吸引了许多游客特意前去一睹它的真容,但它最在意的还是同伴们的关注。和独角羊有同样心情的是赞比亚北卢安瓜国家公园的一只"龅牙"河马。正常情况下,河马的下犬齿是朝上生长的,而它的两根大牙却从嘴巴两侧直接"伸"了出去,好像两把横插在嘴  相似文献   

12.
“鸮”,就是我们俗称“猫头鹰”。人们对鸮都有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一见到便能辨认出来。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容易见到它,因为鸮是一种食肉鸟类,在大自然中的密度原来就相当低,而且大多是昼伏夜出,加上动作敏捷而寂静,不易在野外觅得它的踪迹。自古以来,它们就是一种令人感到困惑而神秘的鸟类,既是智慧的象征,又被看作是死亡和厄运的征兆……那么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类,人类是否真正地了解这种鸟呢?  相似文献   

13.
生命之初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是由猿演变来的,那么猿又是从哪里来的,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这要追溯到遥远的古代。46亿年前地球形成了,它不停地自转,又绕着太阳公转.一直转了17亿年,这个时候的地球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死气,海洋却孕育了生命,它就是最原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用卢教授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生理学教师。在科研历程中,平凡而又坎坷;但本文给予我们的启悟却深刻又繁富,而最大的启悟在于自强不息、永不退却与开创性的伟岸卓绝。这种精神气度流贯全篇,凝聚在字里行间。它给我们人生与事业的思考和启迪,一种独特的感受,回味不已。  相似文献   

15.
<正>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这是一首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的童谣,一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两只小老虎活泼可爱的形象便跃入我们脑中。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虎却不是这样温顺的,人们对它既喜爱尊崇又避之不及,原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李汝祺 《遗传》1983,5(2):2-6
发生遗传学从来没有把动物胚胎学的研究 束之高阁而不顾,而相反地却给予极大的重视。 这是因为胚胎发育本身就是动物发育一个极其 重要的阶段。在时间上,一般胚胎发育是其整 个发生最短的阶段,但在形态、生理、生化的变 化上却是最大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从各 种不同动物的早期发育的比较中,看出它们遗 传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在这样的基础上,生 物学家能够得出一种论断:即生物遗传,说到 底,不过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其发生正是这些 信息的忠实转译。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形状象老鼠,又有点象松鼠的动物,叫树鼩。它的吻延伸,尖细,灰橄榄色的皮毛;尾巴蓬蓬松松,体型小巧。树鼩,分布在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等地,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岛也有。树鼩属哺乳纲灵长目树鼩科。树鼩平时栖息在树上,有时也潜入材舍中。树鼩视野非常宽阔,可是判断距离和位置的能力不及狐猴。它的前、后足都是五趾,趾上有爪,但不象猿猴那样有指甲。它的叫声特别高昂,白昼出来寻找食物,主要是水果、植物种子、小鸟、小鼠、昆虫、软体动物、蜘蛛等。树鼩的体型较小,牙齿是食虫型的,门齿较大而成坚硬的钳形,犬齿小,臼齿多尖状突起,所以有的学者主张把它归属于食虫目。近来有人甚至提出把它和类似的一  相似文献   

18.
正我最近交了一个新朋友,它胆小、温顺、爱闹别扭;它既能轻松爬树,又能下河摸鱼,既能和我一起钻树洞,又能和我踏雪而行,实在是个好玩伴。不过,和它玩的前提是,你没有踩到它的雷区,否则它扭身就走。什么,它是谁?它呀,名红,本尊不红。它是"一丘之貉"的"貉";它是《狸猫换太子》中的狸猫;它是和浣熊长得八成像的犬科动物;它是皮草界鼎鼎大名的"貉子毛"的生产者。我亲热而又友爱地叫它小貉子至于如何避开小貉子的雷区,咱们下面细说别叫"小浣熊"小貉子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叫它小浣熊,虽然它们真的特别像一样是黑灰色毛外套,一样是惹眼的黑眼罩,不细看真的分不清谁是谁  相似文献   

19.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无法传粉和结实,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这种植物哺育的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大部分的雌虫专为这一种植物传粉效力,而它自己却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就向你介绍这样一对动、植物——薜荔榕小蜂与薜荔,它们恰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共生关系,以及这一发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无法传粉和结实,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这种植物哺育的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大部分的雌虫专为这一种植物传粉效力,而它自己却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就向你介绍这样一对动、植物——薜荔榕小蜂与薜荔,它们恰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共生关系,以及这一发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