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调痢生是一种活的细菌制剂,从健康动物体内分离、鉴定,筛选出SA38,将SA38制成粉剂或片剂,即为调痢生。我们利用调痢生防治雏鸡白痢,进行两批试验观察,结果如下: 方法 1、随机将雏鸡分为试验组(A组)和药物对照组(B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 2、试验组每只用调痢生25mg,拌料自服,连用5  相似文献   

2.
仔猪黄白痢病在我县发病率高达78.1%,严重阻碍仔猪的生长发育。1989年我们选用了生物活菌制剂——调痢生对仔猪黄白痢病及生猪流行性腹泻进行了疗效观察及仔猪增重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在将军镇、日兴镇、南图乡农村选择30日龄内自然患仔猪黄白痢病仔猪。按同窝患病仔猪分出:A.调痢生组。B.调痢生、土霉素组。C.调痢生、氯霉素组。D.调痢生、痢特灵组。2.选择自然患生猪流行性腹泻病猪。按发病时间、体重、大小差异不明显分出试验组(调痢生)。与对照的土霉素、氯霉素、痢特灵组。  相似文献   

3.
嗜酸乳杆菌制剂抗痢灵,是石河子医学院研制的复方生态制剂,在完成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和中间试验之后,于1991年10月开始进行扩大的区域试验。结果显示,抗痢灵用于防治畜禽下痢,总有效率达90%以上,并有明显的提高增重的效果,且无毒无副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4.
1.药物来源:调痢生系活菌制剂,呈白色粉状,无味、易溶于水,分片剂和粉剂。由川农大兽医系提供。 2.用量、用法和疗程:按动物大小不同,用量各异,每公斤体重口服0.15~0.2克。雏禽每只20  相似文献   

5.
几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指导。方法:对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Kaplan—Meier(K—M)法对不同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时间—效应分析。结果:470例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有453例患儿有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占96.4%;其中,选用培菲康、整肠生的病例最多,分别有237例和198例;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有83例(18.32%)。K—M法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优于整肠生组及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组;无论是急性腹泻病,还是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治疗的临床治愈时间均不优于单用微生态制剂组。结论:适当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婴幼儿腹泻的恢复,但盲目采用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甚至不利于婴幼儿腹泻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90年在四川省德阳市中区略平、孟家等乡镇农村给怀孕母猪投服“调痢生”预防仔猪黄、白痢病。选择品种、胎次、饲养条件基本一致的怀孕母猪60头,随机分为3组。1组产前5天,2组产后20天开始口服“调痢生”,剂量100mg/kg/日,拌入少许冷饲料中服食,连服5天。3组作为对照。全部仔猪同期观察50天.结果显示:母猪口服“调痢生”后可降低仔猪黄、白痢患病率及死亡率;仔猪增重率高于对照组.产前服用效果优于产后服用.  相似文献   

7.
韩洪应 《四川动物》1997,16(3):136-136
腹泻是人工饲养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笔者所遇一只成体大熊猫呈慢性顽固性腹泻,常规治疗方法均未见效,最后使用调痢生(8501)治疗,收到显著疗效。报告如下。1病史及临床表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饲养的一只13岁雄性大熊猫“乐乐”,体格强壮,被毛光  相似文献   

8.
亚利桑那菌引起的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蕾  王强 《四川动物》1999,18(4):182-183
对80 日龄大熊猫幼仔出血性肠炎血便标本的致病性病原菌作分离、培养、鉴定, 确认亚利桑那菌为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并根据其药物敏感性使用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用药品种,为临床用药、药品购进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昆明市儿童医院1996年8月至1998年8月西药库帐目统计、药品消耗之品种,分两年进行比较分析,按各品种消耗量多少排列顺序。结果1996年8月至1997年8月为:乳酶片,多酶片,古胺卡那,思密达,乳酸菌素,先锋铋,小儿痢宝,回春生,妈噗爱,培菲康,米雅。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为:乳酸菌素,促菌生,妈咪爱,回春生,先锋铋,思密达,乳酶生,多酶,丁胺卡那,培菲康,米雅。两年的比较显示: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益生菌制剂更为突出居上。讨论随着肠道微生态的深入认识和微生态制剂的临术应用,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以基于益生菌种有害菌的认识,重视到肠道菌群平衡的问题。小儿一方面由于免疫系统还不成熟,机体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另一方面由于采用抗生素治疗,使正常菌群发生改变,生态失调,引起菌群交替症,导致腹泻。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使之肠道内保持一个安定的生态平衡的正常肠内菌群,对于包括各种病原菌在内的外籍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具有明显的抵抗力就格外显得重要。结论临床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取得良好疗效,尤其益生菌活菌制剂的应用,为小儿腹泻拓宽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雏鸭沙门氏菌病是由一类沙门氏杆菌引起雏鸭以下白痢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30~40%,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常呈地方性流行,给养鸭业带来极大损失。对该病治疗法虽多,但疗效不佳,特别是滥用抗生素使其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多,致使疗效降低或无效,为克服抗生素所造成的弊病,寻求理想的防治药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作者用新型活菌制剂调痢生对该病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分预防和增重试验、治疗试验,自然病例病原的分离与人工感染治疗试验三部分。试验药物  相似文献   

11.
乐山市从1986年开始应用调痢生防治畜禽下痢的试验,自调痢生批准试产以来,于全市17个县(区)应用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共防治畜禽下痢80余万头(只),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调痢生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猪、兔每公斤体重100mg;牛、羊每公斤体重200mg;雏禽(1~30月龄)每只每次20~30mg,成禽每只80mg。口服或拌入饲料、饮水中服。一天一次,连服3次为一个疗程。2.常用下痢药物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均购自当地医药公司。3.受试动物均来自猪、鸡场和农村自然发病病例,均采用随机抽样编组,同窝、同群对照。  相似文献   

12.
联合应用生态制剂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丽珠肠乐加整肠生联合治疗感染性腹泻,治愈率为92.1%,与单一应用整肠生,治愈率(73.1%)有显著性差异(x ̄2=4.24,P<0.05),与氟哌酸组无明显差异(x ̄2=3.02,P>0.05),单一整肠生组与氟哌酸组无明显差异(x ̄2=0.22,P>0.05)。生态制剂有良好确切疗效,两种生态制剂联合治疗,明显提高治愈率。感染性腹泻原因菌的分离结果,揭示了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应用生态制剂联合治疗,优于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入侵物种,北美水貂(Neovison vison)在欧洲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侵占了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生态空间,其入侵性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水貂引入我国东北地区已有70多年的历史,然而国内对其野外种群却鲜有研究。掌握水貂种群的入侵范围、入侵影响因素以及与本地具有相似生态位的欧亚水獭之间的竞争关系,对水貂的入侵管理和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获取的分布信息,通过集合模型识别水貂和水獭的潜在分布区,评估水貂对水獭在地理空间上的入侵风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评估其生态位重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东北地区水貂的潜在分布区面积为61,944.57 km2,水獭的潜在分布区面积为83,590.94 km2,两者重叠区域面积为50,544.21 km2,占水獭潜在分布区面积的60.47%;(2)从各省分布情况来看,黑龙江省水獭受水貂入侵的风险最高,潜在分布区重叠的比例达到78.9...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起源、发展战略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之间 ,正常微生物群与动物体内环境之间 ,动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三者相互关系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细胞、分子水平的方法学 ,而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 ,经培养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称为动物微生态制剂。1 起 源动物微生态制剂起源于 70年代当时为克服抗生素的抗药性及二重感染 ,何明清等通过大量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于 1980年发表了《仔猪黄痢及其生物制剂预防法研究》,阐述了采用不产生肠毒素但产生大肠菌素…  相似文献   

15.
水獭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指示种和旗舰种, 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 中国的水獭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部分区域已局部灭绝。然而目前国内对水獭的调查和研究非常有限, 本底不清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水獭的野外保育工作。本文以东北地区的欧亚水獭指名亚种(Lutra lutra lutra)为研究对象, 基于2016-2020年的调查数据, 使用组合建模的方法评估了水獭的潜在分布区;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系统保护规划软件分析了水獭的保护优先区并计算了各省级行政区内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临的人类压力; 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分析了水獭的保护现状, 并以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三大国有林区为例分析了重点国有林区在水獭保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104,515.04 km2和45,448.99 km2, 其中大兴安岭的水獭保护优先区集中连片, 并与小兴安岭的保护优先区相连, 栖息地之间没有明显地理隔离, 是维持东北地区水獭种群稳定的重中之重; (2)水獭面临的人类压力大小依次为: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3)研究区内1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63个包含水獭潜在分布区, 覆盖面积为12,168.93 km2, 仅占水獭潜在分布区面积的11.64%, 其中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水獭保护优先区, 占水獭保护优先区面积的10.88%; (4)三大国有林区涵盖了71.18%的水獭潜在分布区和79.26%的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74,390.89 km2和36,022.22 km2)。由此可见, 尽管水獭潜在分布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比较低, 但是在天然林全面禁伐的背景下, 重点国有林区可能在未来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因此我们建议将重点国有林区中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逐步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 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护。最后, 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和实地调研提出以下保护建议: (1)加强对河流污染物的管理; (2)控制渔民捕鱼强度; (3)开展全面的水獭专项调查并建立长期的监测体系; (4)加大对水獭的科研投入; (5)加强宣传力度,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璐  范朋飞 《兽类学报》2020,40(1):71-80
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水獭作为很多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我国分布有3种水獭--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曾经遍布我国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包括珠江口地区。但在20世纪,3种水獭均经历了大规模的种群下降,甚至区域性灭绝。在全球13种水獭中,已有3种(海獭、北美水獭和欧亚水獭)通过种群复壮和重引入实现了种群重建,这为其它水獭物种的种群重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建议。同国内其它地区类似,珠江口地区的水獭种群在20世纪后期大量减少,目前只在少数几个地点还有确切的欧亚水獭分布记录,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已无近期记录。在珠江口重建水獭种群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对重建珠江口水獭种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整肠生是我所研制生产、发明的微生态制剂。它是利用BL 2 0 386株地衣芽胞杆菌制成的微生态活菌制剂。为探讨整肠生对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防治效果 ,我们特在齐齐哈尔市地区所属的养鸡场应用该制剂进行了鸡感染性腹泻的研究。经过实验观察认为 ,整肠生防治鸡的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可靠 ,优于过去常用的治疗药物和活菌制剂促菌生 ,而且对于雏鸡、育成鸡的的发育成长明显的高于其他对照组 ,提高了各龄鸡的成活率。我们应用整肠生防治鸡的感染性腹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态制剂促菌生、回春生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腹泻132例,随机分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不加抗生素和止泻收敛剂,治疗组另加科达促菌生和回春生。结果:治疗组治愈44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6094%。治疗组最短疗程24小时,最长9天,平均32天;对照组最短疗程72小时,最长14天,平均88天。两者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生态制剂促菌生和回春生联合应用,确实是治疗小儿腹泻的行之有效的药物,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婴幼儿腹泻200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作两组,其中100例试用微生态制剂回春生治疗,一般3-5天即愈治愈时间平均45天,有效率97.0%;对照组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平均治愈时间7.3天,有效率82.0%。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说明微生态疗法回春生治疗婴幼儿夏季腹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应用双乳生(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复合制剂)、促菌生、抗菌药和先用抗菌药后用双乳生对预防雏鸡白痢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生态制剂的各组,其日增重、存活率及饲料利用率均高于不用药物的对照组。同时揭示了在早期污染白痢沙门氏菌严重的雏鸡群,预防时以先用抗菌药后用生态制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