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历年,我社防治稻蓟马一般使用乐果、滴滴涕、苏化203、马拉硫磷等乳剂,虽能控制危害,但因残效期较短,必须隔4—5天防治一次,才能奏效,结果增加用药量、施药次数。治虫季节,正值“三抢”,顾此矢彼,容易忽视秧田治虫;秧苗蹲长不壮,移栽后影响大田早发。 1977年,我们推广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后季秧田稻蓟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秧苗露青后,每亩用呋喃丹颗粒剂3斤加细泥30斤拌成毒土,于湿润秧板上撤施,一般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残效期长达30  相似文献   

2.
遵照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我们在第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内,进行了“以粉代雾”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一、试验示范的方法 试验于1973年7月28日—8月15日在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期内进行。目的是探讨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效果最好的粉剂、经济有效的施用剂量、恰当的喷粉时间和合理的防治期距。 (一)药剂对比试验 供试药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1.5%甲基1605与3f6混合粉(简称甲六粉),4%敌百虫与3%666混合粉(简称敌六粉),1.5%苏化203与3%666混合粉(简称硫六粉),5%滴滴涕、2.5%敌百虫与1%666混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用药治蚜次数,了解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的防蚜效果,我们在任邱县的宗家佐公社、吕公堡公社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棉花地里,进行了甲拌磷乳剂浸、拌棉种防治棉蚜试验。现将试验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材料及处理方法 供试材料:天津农药总厂产品甲拌磷乳剂,含有效成分75%。 修理方法:0.225%甲拌磷乳剂液浸种12小时。将500克棉籽放入用净水1000毫升与75%甲拌磷乳荆3毫升的稀释液中,浸12小时后捞出阴干播种。同样用0.375%、0.563%、0.75%甲拌磷乳液浸种,用75%甲拌磷量分别力5、7.5、10毫升,处理方法同前。 0.75%、1.5%、2.25%甲拌磷乳剂液拌种。将已选好之棉种500克用清水泡9小时,捞出晾至半干(3  相似文献   

4.
多种矿物油乳剂很早就被用作防治若干果树害虫的有效药剂,尤其是冬季杀灭越冬害虫和虫卵。自从新兴有机合成药剂大量使用以来,在矿物油中溶解有机合成药剂,然後制成乳剂使用,更扩大了矿物油乳剂的使用范围。目前在我国的一些果树栽培区,在试验使用矿物油乳剂防治害虫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今後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将会生产大量价廉的各种矿物油,以供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墨玉地区当棉苗出土至一、二片真叶期间,正是黄地老虎卵大量孵化,幼龄幼虫危害期;应用药剂拌种,借助毒苗毒杀,是防治上的重要方法之一。自1959年推行六六六拌种防治以来,为了寻求对棉苗生育没有抑制作用的高效农药,1965—1967年间,在本站及部分公社试用25%的七氯乳剂拌种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2年进行大田示范验证了防治效果。 一、25%七氨乳剂拌种防治棉苗黄地老虎试验及其大田对比 (一)试验材料及项目 1.材料 1965年供试的含有效成分25%的七氯乳剂,系上海农药研究所提供;1966年供试的含有效成分25%的七氯乳剂系新疆农业科学院植保室配制(七氯原油系上海电化厂提供)。  相似文献   

6.
过去用40%乐果乳剂的1,000倍液喷雾防治高粱蚜,由于浓度低、液量多,往往费工大而防治效果差,造成了严重减产。1972年我站与四女寺公社辛桥庄大队一起试验成功高浓度乐果快速喷雾的方法,1973年在全县推广,防治面积达2万亩,取得良好效果,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7.
磷胺和敌敌畏是防治对E1059有抗性的棉蚜较好的药剂,但对北京地区抗性棉蚜~1)的适宜用药浓度和持续效果尚无报导。我们在196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瑞士西巴厂进口的磷胺乳剂和天津农药厂产品敌敌畏乳剂在北京中关村棉田进行了试验,所得结果如下。 一、敌敌畏的效果 38-40%敌敌畏剂的1,000-4,000倍液叶背细  相似文献   

8.
使用矿油(包括石油和煤焦油)乳剂防治虫害早有悠久的历史,用在防治越冬的害虫和卵上尤有特殊的价值,因为有机氯杀虫药剂如DDT、666等在煤焦油里的溶解度很大,最近更大量地使用煤焦油的溶液作为烟雾剂的原料。 苏联于1952年曾在全苏列宁植物保护分院主持下,讨论了矿油乳剂防治害虫的研究及实际使用的情况,会议极重视在植物休眠期应用矿油乳剂防治越冬的害虫或虫卵。因为在此时期使用滑润油或太阳油处理果树可以消灭  相似文献   

9.
拟恶性叶甲(Podagricomela weisei Heikertgr)是宜昌地区的柑桔重要害虫。1965年我们在黄陵庙进行了大面积药剂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50%乐果乳剂和50%对硫磷乳剂的2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6%可湿性666的250  相似文献   

10.
苏云金杆菌群(Bacillusthuringiensis)防治农田蛴螬有较好效果,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常用化学农药优越。花生田5年试验示范效果较为稳定,八号菌(B.thuringiensisVarKurstaki)拌种平均灭虫效果为76.7%,保荚效果为70.9%,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菌药防治的药本与净收益之比为1:42.2,而化药防治的为1:23.5。大豆田试验,每亩用规吨300gB·t乳剂防治,灭虫效果可达67.7%,增产效果可达49.8%,优于辛硫磷防治。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机油乳剂对果树进行安全性和防治荔枝蒂蛀虫Conopmorpha sinensis Bradley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机油乳剂后荔枝和龙眼的落果率与对照树无差异.喷清水的对照树其蒂蛀虫蛀果率比喷机油乳剂的处理树高,分别为150、200和250倍机油乳剂处理的2.8、3.0和2.7倍.在荔枝、龙眼园应用机油乳剂防治害虫不会导致落叶、落果、畸形叶和畸形果,也不会延缓果实的生长和成熟及降低单果重,而有利于控制介壳虫、螨类、蛀果类等害虫.机油乳剂可替代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有利于果园天敌的生存、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药剂防治大豆蚜Aphis glycines的效果,筛选出适宜使用的生物农药,为生产上防治大豆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各药剂经24 h处理的试虫校正死亡率在85.84%~100%之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除2.5%多杀霉素悬浮剂外,其它药剂均表现出对于大豆蚜的较好的防治效果。15%除虫菊素水乳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阿维菌素水乳剂、0.5%苦参碱水乳剂这4种生物农药施用后的4 d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结论】这4种生物农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用于大豆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使用油乳剂作触杀药剂已有多年的历史,乳剂的油料有植物油、石油、煤焦油等。我国以前曾大量地使用过植物油乳剂,但亦仅限於用在防治棉花蚜虫上,在防治果树害虫上则用者绝少。解放以前农村在长期剥削制度之下,农产品滞销,植物油在农村中多有剩馀,因此有使用植物油的条件。石油和煤焦油在旧中国工业不发达清况下,完全依赖国外的进口,  相似文献   

14.
1965年7-9月间,我县白翅叶蝉猖獗为害二季晚稻,受害重的,稻叶枯萎,停止生长,甚至不抽穗或穗而不壮。应用25%DDT乳剂进行防治,效果仅为30-60%,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和蔓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各地普遍试用与推广了乐果乳剂进行防治。 根据作者在水边公社郭家、馆头、璃田三个大队和县良种繁育场的试验(结果如表),效果较好。一般在  相似文献   

15.
福州地区桑白蚧发生动态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白蚧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越冬代(第4代)一雌虫产卵量多的达278粒.少的36粒,平均171粒,比第2代产卵量多2.6倍.比第3代多4.5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在2龄幼蚧高峰期,用25%扑虱灵可温性粉剂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和95%机油乳剂50—1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用25%扑虱是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酒幼蚕触杀试验和喷洒桑叶喂蚕胃毒试验结果.对幼蚕安全.用扑虱灵防治桑树上的桑白蚧,对养蚕业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已有大面积应用,但捕食螨田间防治效果常受到果园使用化学农药的影响,相应配套技术是捕食螨应用的瓶颈问题。2010年6~10月,在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柑橘园,分别采用五种处理方式(常规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加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单独使用矿物油乳剂;单独使用巴氏新小绥螨;矿物油乳剂加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柑橘全爪螨,设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样地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的种群干扰控制指数分别是3.7195、1.4942、0.2439、0.2053、0.0488,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271.95%、-49.42%、75.61%、79.47%、95.12%。化学农药防治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不理想,影响了巴氏新小绥螨的持续控制作用;巴氏新小绥螨能较好地发挥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矿物油乳剂表现出较好的长期控制效果,矿物油乳剂配合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好的协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华北一些地区大量使用对硫磷乳剂处理小麦、旱粮等种子以防治蝼蛄为害,获得了良好防治效果,但对硫磷对高等动物毒性大,为此,生产上迫切要求寻求高效、价廉而又使用安全的药剂,以代替对硫磷来防治地下害虫。 通过三年来的试验,我们初步明确了七氯是防治蝼蛄及其他地下害虫的良好药剂,并在不同地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工作。本文是将部分研究结果简要报导,以供农业生产应用的参考。 室内毒力测定和防治初步试验 在试验中曾以华北蝼蛄进行几种杀虫剂的毒力测定,以求获得较好的种子处理药剂,其中发现七氯对华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了一些药剂对考氏白眉蚧的防治效果。对初孵若虫及2、3龄若虫室内均以40%氧化乐果乳油、50%乐果乳剂、20%中西除虫菊酯乳剂、40%水胺硫磷乳剂的1000倍液及60%柴油乳剂30倍液效果较好。对雌成虫室外试验以60%柴油乳剂3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40%水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及50%杀螟松乳剂600倍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UV-17防效高于Bt乳剂,数理统计,差异显著、极显著(P<0.05、0.01)。  相似文献   

20.
使用煤焦油乳剂防治落叶树上的越冬害虫或虫卯,至少已有六十年的历史。煤焦油为钢铁工业的副产品,我国从前在钢铁生产上极其落後,副产煤焦油的生产当然也极有限。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也不被重视,因此在国内从未见有使用煤焦油乳剂防治虫害的报导。煤焦油的重油和蒽油部分对於越多的介壳虫、蚜卵等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