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国家农委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区划委员会批准,第一次全国植被分类、分区及制图学术工作会议于1980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在西安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植被图植被区划编辑委员会主持,委托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三个单位筹办。与会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展北疆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定位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决定在英索湾设立荒漠研究站,该站已于1979年开始筹建,并初步进行少数项目的观测。配合荒漠定位研究,1979年6—7月由该所与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组织准噶尔盆地南缘植被考察队,在西至安集海,东至木垒,北至东道海子以北,东北至北塔山,南至天山北坡范围内进行了植被考察,并从奇台往北穿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东段。参加这次考察的有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北京大学地理系、新疆大学地理系、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的同志。1981年7—8月该所再次组织北疆沙漠考察队,有地貌、地植物,林业、农业四个专业的人员参加。地植物学组人员由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和北京大学地理系共同组成。考察路线由乌鲁木齐出发,经阜康、吉木萨尔至奇台,由奇台  相似文献   

3.
以盐池县为主的宁夏东部草原地区,地处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饲养着全自治区近五分之二的二毛裘皮滩羊,是区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这一地区在1955—1961年间曾由不同的专业队进行过多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主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中国科学院治沙工作队,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以及自治区综合勘察队和宁夏农学院等。虽然积累了一些有关这一地区草原植被方面的资料,但正式发表的不多,并且在草原界线的划分上由于认识的不同,分歧较大。如划分界线时有的主要考虑地形或土壤因子,而对植被本身的差异注意得不够,甚  相似文献   

4.
以盐池县为主的宁夏东部草原地区,地处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饲养着全自治区近五分之二的二毛裘皮滩羊,是区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这一地区在1955—1961年间曾由不同的专业队进行过多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6,8,10,17],主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中国科学院治沙工作队,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以及自治区综合勘察队和宁夏农学院等。虽然积累了一些有关这一地区草原植被方面的资料,但正式发表的不多,并且在草原界线的划分上由于认识的不同,分歧较大。如划分界线时有的主要考虑地形或土壤因子[8],而对植被本身的差异注意得不够,甚至建群针茅的种类也还没有搞清楚[17];还有的把隐域植被(沙生植被)与地带性植被混同起来,并过分强调少量入侵的荒漠植物(刺叶柄棘豆)的作用。1977年以来我们连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草场植被资源调查和草原生态定位研究,现就我们的认识对宁夏东部草原的属性、界线及其资源特征,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部地区啮齿动物(GLIRES)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地区(以下称北疆)地处蒙新、哈萨克与泰加林区3大动物地理区的交界地带,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动物区系丰富,种类繁多。然而,有关北疆啮齿动物(Glires,包括兔形目和啮齿目)的分类工作很少,甚至许多种类均未鉴定到亚种。 19世纪末期与本世纪初期,少数俄、美学者曾先后在我国新疆进行过采集工作,其中捕获啮齿动物最多的是D.Carruthers,后来由Thomas(1912)整理发表。解放后,中国科学院组织进行了1958-1960年新疆科考工作,其鸟兽部分由钱燕文、张洁、汪松等(1965)写成专著《新疆南部的鸟兽》,北疆部分未专门总结。  相似文献   

6.
1993年暑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植物工作者和生物教师,参加了由新疆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土壤生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首届高山植物、沙生植物研讨会。会议期间,新疆科学院、新疆科协的领导看望了来自各地的代表。 这次会议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实地考察,结合新疆植物学会的有关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代表们考察了吐鲁番盆地、胜利大坂亚洲一号冰川、国际人文生物圈保护区(天池景观和植被)、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侯学煜先生主编、孙世洲、张经炜、何妙光、王义风、孔德珍、王绍庆等参加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0000)已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于1980年由新华书店发行。本图是作者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1972年5月至1976年7月历时五年完成的。在制订图例和具体编图过程中,参考了我国1949年以后的绝大部分植被考察资料(包括图件和文字资料),举行了十几次所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参加的制图讨论会。在编图工作完成后的发排期间,又补充了许多新的考察资料,特别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植被资料。  相似文献   

8.
即将进行的第四次雪豹联合考察,由中国科学院“雪豹研究小组”、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新疆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国际雪豹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新疆自然保育基金会等单位的专家以及吉尔吉斯、印度、美国等国外专家共同参与这次冬季野外考察。此前.新疆雪豹研究小组自2004-2005年前后三次在新疆的阿尔泰山.北塔山、东部天山和中部天山(托木尔峰地区)进行过一系列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1995年3~5月,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和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新闻记者共25人组成,经由美国和加拿大,进入北冰洋中心地区,沿途开展了包括海洋、遥感、冰雪、气候、环境、人文等综合性考察。这一创举被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为1 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首。1 996年4月24日,中国因有实质性科学考察活动而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和该图说明书<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及其电子版DVD已于2007年底出版.该图件的电子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数据库及植被信息系统>亦同时建成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