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1979—2006年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1979、1992、2001和2006年遥感影像资料,利用人机交互式方法提取了沈阳市城市扩展信息,并借助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从城市扩展强度、重心坐标、紧凑度、分形维数和城市扩展弹性系数方面对沈阳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沈阳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扩展强度逐渐增强,以2001—2006年间的城市扩展规模和速度最大;沈阳市城市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偏移;紧凑度逐渐减小,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复杂;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政策和城市规划是沈阳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城镇扩展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多时相TM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辖区城镇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城镇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88—2004年间,沈阳市辖区城镇面积持续增加,扩展强度逐渐增强,2000—2004年间的城镇扩展规模和强度达到最大;城镇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市区西南方向是城镇扩展的主方向,近郊及各级经济开发区是扩展的主要区域;城镇景观格局日趋复杂,城镇发展紧凑程度降低;城镇景观格局演变与城镇扩展特征关系密切,表现出时空分异特征;工业化发展与开发区建设、政府政策与城市规划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沈阳市辖区城镇扩展与城镇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区典型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R  Li YH  Hu YM  Su HL  Wang JN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577-584
选择江苏省常熟市南部的辛庄镇为研究区,采用该区1980、1991、2001和2009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结合现有的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构建了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80-2009年间3个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特征和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辛庄镇建设用地显著扩展,1980-2009年间共增加19.24 km2,其中,2001-2009年该区建设用地进入高速扩展期,扩展面积、扩展贡献率和扩展强度均最大.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1980-1991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镇区所在村域,1991年后,辛庄镇建设重心逐渐向工业发达的村庄转移.研究期间,辛庄镇的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源于水田和旱地,二者共占建设用地总增加面积的88.1%,其余土地类型对建设用地的转入贡献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贵州省的85个城镇为研究区,运用1973年1∶5万地形图,1986、1995、2000和2007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城镇扩展动态度指数、城镇扩展贡献率指数和城镇扩展强度指数3个指标,构建城镇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1973—2007年4个时期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特征和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1973—2007年,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呈持续增长态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17550.8915hm2,其中2000—2007年贵州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面积最大,动态度、贡献率和强度指数均最大;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1973—1986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贵阳市,1986—1995年,地级城市所在城镇扩展面积和强度快速提高,1995—2000年,交通沿线城镇扩展速度加快,2000—2007年,贵州省城镇扩展强度和综合扩展程度不仅在贵阳市和地级城市较快,而且在区位和自然条件良好的县级城镇也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5.
荣琨 《生态科学》2016,35(3):129-133
基于山美水库流域1985 与2006 年两期土地利用TM 遥感解译数据, 在GIS 技术的支持下, 构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周长-面积分形模型, 计算得出了1985-2006 年山美水库流域各种用地类型分形维数与稳定性指数的变化量, 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 山美水库流域整体的土地利用分形维数从1985 年的1.292 增加到2006 年的1.381, 整体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得更复杂、更不规整; 耕地与园地的分形维数减小, 其余用地类型均增加。山美水库流域整体的土地利用稳定性指数从1985 年的0.208 减少到2006 年的0.119, 整体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趋于不稳定; 耕地、园地、水域的空间结构变得更稳定, 其余用地类型均趋于不稳定。1985-2006 年由于人类活动对建设用地的干扰较为强烈等原因, 流域建设用地与水域的分形维数增加量最大, 土地使用的无序性增强最突出, 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山美水库流域建设用地与水域的有序利用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6.
滨海半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厦门市集美区1987-2007年5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选取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定量研究了半城市化地区的景观发育过程及其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具有快速性、不稳定性、异质性和过渡性特征;1987-2007年间,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最快,由2.7 km2增至29.1 km2,年均增长率13%,但仍然不是优势景观,其扩展主要通过侵占农用地和吸纳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并呈现出“飞地式”特征和复杂的空间形态;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3倍,年均增长率6.2%,其空间扩展呈现出无序和分散的特征;城市和农村的扩展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了42%,并呈破碎化趋势;受城市化影响,半城市化地区的整体景观在快速复杂的转变中趋于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川西丘陵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采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和伸张度分析了川西不同丘陵地貌区灌溉水田、一般旱地、果园、有林地和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和Shannon-Weiner指数3种方法研究了浅丘、中丘和高丘的综合景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斑块在同一丘陵区内的格局特征不同,同一景观斑块在3种丘陵区的格局也有差异。浅丘、中丘和高丘的综合景观格局特点是随着地势起伏的增加、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减弱,分形维数增加,从1.1865到1.3123;斑块平均面积则依次变小,从2.2204hm^2减少到1.2403hm^2。3种丘陵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199、1.9802和2.0898。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1990—200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景观尺度构造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统计学方法和弹性理论,分析天津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水域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张,高生态风险区增加、低生态风险区缩小,2005年各级生态风险区面积趋于一致;生态风险等级市区高、郊区低,总体呈圈层状布局,远郊蓟县北部和东部海岸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强度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相互转化与合并造成生态风险指数空间相关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正相关性显著,整体空间分异与局部空间差异均扩大;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弹性具有时空差异,蓟县和宝坻区具有最大正响应弹性,内城区和汉沽区最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增强的同时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弹性却呈现逆向发展,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影响因子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增长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88、1992、1997、2000和2004年5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增长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988-2004年间,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面积持续增加,增长强度逐渐增强, 城市面积由812.55 km2增至1345.86km2, 平均增长速率为32-96 km2·a-1;1997年以后,城市增长强度迅速增大,以1997-2000年的城市扩展强度最大;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城市增长主要集中在中部城镇密集带.1988-1997年,研究区城市面积的增长速度较慢,空间结构紧凑,以边缘增长和填充增长为主;1997-2004年,城市面积增长较快,表现为扩散的城市增长格局和复杂的城市斑块形状,以开发区的飞地式增长和扩散增长为主.非农业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城市群城市空间的相互吸引、工业发展与开发区建设政策等因素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空间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圈层分析、景观指数、城市扩展强度指数等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1985、1995、2005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对凉州区1985—2015年城市用地扩展的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东北(NE)、东南(SE)、西南(SW)和西北(NW)4个方向,并以3 km为缓冲半径作覆盖整个研究区的23个圈层,分析了凉州区城市空间扩展时空演变特征、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凉州区的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0~3km的区域范围内;1985—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正东方向和东南方向是城镇扩展的主方向;凉州区城镇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简单,受人类活动干扰,斑块个数不断增加,破碎度加剧,且距离城镇经济中心越近斑块集中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增强回归树和Logistic回归的城市扩展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城市扩展驱动力对于准确判断城市发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和预测城市未来扩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提供指导。以沈阳市1997—2010年城市建成区变化作为因变量,选取三大类10种驱动因子,利用增强回归树(BRT)和Logistic回归两种方法分析影响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BRT分析得到影响沈阳城市扩展的驱动因子从大到小依次是:距1997年城区距离、距河流距离、数字高程模型DEM、距高速公路和铁路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区规划、GDP、人口密度、坡向和坡度;(2)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沈阳城市扩展的前8位驱动因子依次是:开发区、距1997年城区距离、DEM、距高速公路和铁路距离、人口密度、距河流距离、农村居民点和坡度;(3)距1997年城区距离、DEM、距高速公路和铁路距离是影响沈阳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均位于主要因子的前四位;(4)总体来说,沈阳城市扩展受邻域因子影响最大,而自然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社会经济因子则只有开发区和农村居民点对城市扩展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扩展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已成为当前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以5期(1975、1990、2000、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建设用地变化及空间分布信息,利用建设用地扩展指数和建设用地密度分析方法对近35年来(1975—2010年)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建筑密度不断加大,并且城乡空间差异较大。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程和坡度控制着建设用地的分布格局,城市沿河谷扩展。西安市城市建设应加强区域宏观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切实保护秦岭北麓林草地,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避免低层次文化复古创修。  相似文献   

13.
Land us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arable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as have long been major topics in the field of land use research.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n the amount and landscape level of arable land. In this study, two decades of data were combined to classif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mega-city cluster area, where urbanization has been evident in China, into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this, w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arable land caused by the expans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this study,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of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indicators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detect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 change patterns of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a) The expans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caused arable land loss, and both contributed non-negligibly to arable land loss. (b)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index showed obviou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its low-value area corresponded to a lower level of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However, its high-value area did not show a stable dependence on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c) Changes in urban and rural built-up land were the driving factors for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arable land fragmentation. In general,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fringe increased the fragmentation of arable land, and the intensive expansion of urban centers curbed the fragmentation of arable land. However,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exhibited a stronger and more widespread impact than urban areas as a whol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new ideas for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policies under the growing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especially in areas with large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dditionally, 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rational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rural are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urban-r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rable land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
营口市城市及村镇聚落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辽宁省营口市1988、1992、1997、2000和2004年5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城市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SLEUTH模拟预测了6种预案(当前趋势预案、无保护预案、适当保护预案、管理增长预案、生态可持续预案和区域及城市规划预案)下2005—2030年营口市城市及农村聚落的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8—2004年,营口市城市及村镇聚落的增长面积为14.93 km2;1997—2004年,研究区水域、园地、矿山、耕地等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较大.2005—2030年,生态可持续预案下,营口市城市及村镇聚落的面积将缓慢增长,较好地保护耕地、林地等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城市及村镇聚落的增长;无保护预案下研究区城市及农村聚落的增长速度最快,耕地流失面积较大;当前趋势预案下,耕地流失面积与无保护预案相近,但耕地流失的格局不同;适当保护预案和管理增长预案下,耕地的流失面积较小;区域与城市规划预案下,城市及村镇聚落增长主要分布在城市开发区和城市周边地区.利用不同预案下的SLEUTH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土地管理政策对城市及村镇聚落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我国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与梯度分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4五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1985~2004年间景观格局变化明显,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的形状更加不规则,景观结构更加复杂,景观各指数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景观格局明显分异变化的特征,但变化速率、强度和发展态势在全市和不同行政区表现出梯度变化特征.番禺区受城市化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主要发生在1990年以后,花都区的重要城市化过程主要发生在1985~1995年间,但整体受干扰程度和幅度相对小.增城和从化的景观组分变化主要发生在1990~2000年间,城区受城市化过程影响表现出的趋势和整个研究区最相似,表现为受城市化干扰程度大、城市化过程时间长、开始时间早等特点,表明不同分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曼谷城市扩张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韩瑞丹  张丽  郑艺  王恒  张静 《生态学报》2017,37(19):6322-6334
利用1990、2000、2010和2015年4期Landsat数据和2000—2015年的MODIS NDVI数据,开展了泰国曼谷地区近25年来城市扩张分析,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时空变化和扩张模式分析、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及扩张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自1990年以来,曼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经历了先快后慢再快的增长过程。城市扩张主要沿东北方向,且在距离城市中心14—20km的范围内扩张最为明显,扩张模式以边缘式和填充式为主。(2)在城市化进程中,植被和热岛对城市扩张分别有不同的响应。植被绿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明显的地区位于距城市中心10—20km的范围内,即城市建设用地明显扩张的区域。热岛分布与城市建成区分布具有空间一致性,自1990s以来,热岛效应整体增强,但局部变异越来越不明显。(3)曼谷城市扩张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城市布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规模城镇的扩展过程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妍  马克明 《生态学报》2007,27(5):2136-2144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图像的解译成果,分析了北京地区1984~2002年不同规模城镇的扩展过程。研究表明,(1)北京近18a来,各区县城镇规模对其扩展度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其影响程度日益增长。(2)北京近18a来,各区县的城镇用地的扩展强度是以城区为中心,四周辐射逐渐变慢,且对扩展度起到重要作用的是空间位置和地形条件,也就是说地形条件越趋向于平原,空间位置越接近于市中心,城镇用地扩展机会将越大。(3)北京近18a来,大部分区(县)城镇用地不断向外扩张,迅速侵占、同化周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草地、其他用地为主),原有城镇扩展迅速,城镇分布局部集中,范围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