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879年春天的一个黄昏,俄罗斯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河流域,发现了野马的踪迹。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野马在人世间只是一段传说。这个发现震动了西方社会,普氏在他的日记里,形容野马是一团"跳动的火焰",奔跑速度极快,人们很难接近  相似文献   

2.
提高栏养条件下普氏野马繁殖率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从1987年开始进行普氏野马的饲养繁殖工作,经过4年的摸索,在栏养条件下,普氏野马的繁殖方面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年共繁殖14匹,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本文对野马中心在提高繁殖率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谈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曙光     
毋庸置疑,普氏野马存分类上属于一个亚种,似令人惊奇的是,其典型的特征在一开始却不为人知。可以这样说,有多少野马饲养员,就有多少种野马典型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王大锐 《化石》2011,(3):38-43
在美国南达科达州生活着大批的野马,它们的足迹可以遍布美国西部。野马是一种非常强壮且极为聪明的动物,野马拯救一个男人的故事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民间传说之一。在严寒的冬季,大风刮得人无法睁开眼睛,而能在野外活动的大型动物几乎只剩下野马,这引起人们的极大好奇心,几位动物学家花费了30年的时间研究野马的习性和生活能力,获得大量的...  相似文献   

5.
1998年11月19日,一匹编号为“准噶尔6号”的野马又产小驹。这是今年以来新疆野马家族增添的第5名新成员。目前新疆已建立了6个野马繁殖种群,繁殖成活野马81匹,繁殖成活率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6.
普氏野马的历史分布与气候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涛 《兽类学报》1999,19(1):10-16
普氏野马目前已无野生的种群。对现代普氏野马生态特征的分析显示它是一种严格适应干燥寒冷气候并分布于冬季风盛行区的荒漠动物。根据地质历史记录, 夏季风盛行期中国中、东部没有普氏野马分布, 而冬季风盛行期普氏野马却广泛存在于中国中、东部的动物群中。事实证明普氏野马的分布与东亚季风密切相关, 它在东西方向上的迁徙明显受控于东亚季风的时空变迁。  相似文献   

7.
2003年7~12月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圈养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体内寄生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野马新鲜粪便,用于对寄生在野马消化道内寄生虫的研究。2003年8月,在所收集到的粪样中发现,有两个粪样中有大量的石子出现,这两个粪样分别来自于两个不同的饲养场地。其中一个粪样中石子数为58粒,另一个粪样中石子数为23粒。石子的粒径在5—8mm之间。通过粪球的大小可以断定,两份粪样都是亚成体的。这些石子在粪便内部或镶嵌在粪便上,被粪球包裹着,通过石子的数量和在粪球中的位置可以判断,这些石子不是排便落地后粘到粪便上,而是从野马体内排出。由于在一次排便中集中出现,所以可以断定,粪便中的石子不是由于野马误食石子的结果,而应该是野马在短时间内集中主动的取食石子造成。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个饲喂实验,在碎草中掺杂大量的石子,石子的粒径与野马粪便中发现的石子粒径大小相当,野马采食前与采食后,两次对石子称重,结果显示,石子的重量变化范围在1g左右,这也证明野马不会误食如此多的石子。由于相隔一天,在两个不同的圈舍中发现相同的现象,所以可以断定圈养野马群体内的食石子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野马吓狗没商量地点:美国怀俄明州红沙漠英国赛特犬是一种神奇的狗。一方面,它体态优美,忠诚温和;另一方面,它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如果你在野外看到一只漂亮的赛特犬在上蹿下跳地帮主人捕猎,千万不要惊讶,因为,它本就是猎犬。不过,再厉害的猎犬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图中这只叫作玛姬的赛特犬,当它在草丛中搜寻艾草松鸡时,偶遇了一群野马。不知是它的行动惊扰了野马,还是它的长相不受野马待见,总之,一匹野马不高兴了,随即自然地显示了一下自己的野性。然后,玛姬就被吓得扭头去找主人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还有没有野马(Equus przewatskii Poliakov)?如何鉴别野马与当地的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Pallas)或非役用期散放的同色家马?野马为什么日趋绝灭?哪里才能找到野马?这些均是举世瞩目的问题。对此,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供参考。一、如何鉴别野马、蒙古野驴和家马?野马和蒙古野驴的鉴别要点为:1.野马头短,嘴钝,耳朵短,野驴头长,嘴不太钝,耳朵长。2.野马尾从尾基部开始均有长毛,野驴近尾基部的上半段并没有长毛,仅下半段有长毛。这是最可靠的鉴别特征。3.野马小腿近乎黑色(俗称“踏青”);野驴小腿并非黑色,与大腿同色。野马与同色…  相似文献   

10.
繁衍后代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一个物种持续的根本。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能正常繁育后代,然而,严格的一雄多雌制度,使得家族群的内斗堪称野马版的《甄传》。头马杀婴行为和近亲繁殖现象,为野马放归后的自然繁衍带来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新疆分院生土所共同组成的“野马、野驼综合考察”活动,历时三年,行程十四万多平方公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野马是我国唯一生存的野生马,原分布我国西北和蒙古西南,七十年代以后这一珍稀动物已消失,其间偶有报道,但皆证据不足,可能把野驴与野马混淆了。据专家们对野马原生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野马管理计划的最终目标即是将野马重引入争原生环境且保存现存圈养野马种群9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1986-1989年,怍者用我国现今唯一的一例成年雄性普氏野马头骨与7例(♂3,♀4)成年家马头骨进行了比较。从中得出,普氏野马在鼻骨、下颌支、头骨上下缘面夹角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家马,并从环境的适应性上,分析了普氏野马与家马在头骨上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4.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蒋志刚 《动物学杂志》2004,39(2):100-101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普氏野马体型健硕,体长约2.8m,身高1m以上,体重约为300kg。关于普氏野马的分类地位,动物学家尚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普氏野马与家马同属于马亚属,有的学者甚至将普氏野马与家马划为同一个种。有的学者则认为普氏野马是马的祖先,但是一般认为普氏野马和现代家马是具有共同祖先的亲戚。  相似文献   

15.
普氏野马是世界性的的濒危物种。对普氏野马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种群数量、食性、栖息地、繁殖及疾病作了简要的概述。简要介绍了普氏野马的再引入现状和现存的潜在威胁,旨在引起大众对普氏野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4月至1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22个水源地安放66台红外相机,其中在8个野放普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利用的水源地放置了16台红外相机,对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16台相机累计工作1 068 d,获得野放普氏野马有效照片2 051张。研究发现,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符合正态分布,且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春季远低于夏季和秋季(P0.05),而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野放普氏野马饮水频次春季极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P0.01),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普氏野马在水源地具有稳定的日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上呈典型的钟形,13:00~17:00时达到高峰,20:00~次日5:00时快速下降,3:00~6:00时是一天中的低谷,在5:00~13:00时快速上升。不同月份野放普氏野马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8.364,df=7,P0.01)和昼行性指数β(t=19.519,df=7,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β值为0.660.54,表明野放普氏野马活动以昼间为主。季节间活动差异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样本K-S检验,t=7.851,df=23,P0.01)。独立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值差异不显著(χ~2=0.162,df=2,P0.05)。通过在卡山保护区固定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初步明晰了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附近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水源地利用,从而为野放普氏野马的生态学研究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西自然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小种群,种群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捕食压力和近交衰退。因此,对这个物种制定长期的自然保护计划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对重引入普氏野马种群繁殖力和种群生存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西保护区野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由生育率(44.3%)低和幼驹死亡率(43.4%)高造成的,天敌捕食(35.3%)和疾病(26.5%)成为影响野马繁殖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普氏野马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80.9%的幼驹出生在5月和6月;(2)种群生存力分析(PVA)预测本放归野马种群未来100年的灭绝概率是60%,野马种群数量达200匹以上才能保证100年后90%的存活率;(3)参数敏感度分析显示,外部因素--狼袭对保护区野马种群的灭绝和种群数量最具影响力,其次是决定生殖成功的内部因素--生育率、最大繁殖年龄;(4)保护区野马小种群效应明显,疾病和幼驹羸弱而死亡的比例高(分别为26.5%和8.8%),合理的补充新个体是降低种群灭绝风险长期的管理对策。同时,减小狼对野马的捕食压力,加强幼驹的保护,是目前改善本区内普氏野马小种群生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7匹配马和6匹当家马进行了血像值测定与家马和斑马作了对照研究,野马的血像值一般高于家马而低于斑马,血沉比家马缓慢,测定结果可为今后野马的饲养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MCP方法研究了2011年至2012年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放普氏野马家域的变化。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年间、季节间不同群体家域及其两两重叠无差异。以家族群大小为协变量进行了野放野马家域协方差分析。利用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分析检验了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与家域关系。结果表明:(1)野马平均家域面积由2011年的(20±2)km~2/匹扩大到2012年的(30±2)km~2/匹。对部分野放群体中头马未发生更替的野马群的研究表明,随着野马群体增大,其家域面积显著增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野马群的家域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异显著,且春季家域秋季家域夏季家域。(3)2011年不同群家域两两间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无显著相关(r=0.256,P=0.5800.05)。而2012年野马群家域两两之间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4.521,df=8,P0.001)。家域两两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显著相关(r=0.706,P=0.0330.05)。(4)不同季节间野马群家域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5.695,df=8,P0.001)。5号群、7号群和8号群的自身家域重叠面积(P0.05),3号群、6号群和9号群的家域重叠面积(P0.05)。(5)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的生物因子有草本盖度、灌木盖度,非生物因子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最近水源地距离和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温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两者与野放野马家域面积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大连晚更新世的马类共包括三个种类:野驴(Equus hemionus)、小型的普氏野马中国马亚种(E. przewalskyi sinensis)、大型的大连马(E. dalianensis)。从它们颊齿的釉质层微观结构、釉柱大小及釉质层的厚度分析,晚更新世的野驴和现生的野驴是十分接近的,可以归于同一个种。大连马与现在的普氏野马也比较接近,可归于同一个大的类别。然而,普氏野马中国马亚种却与现生的普氏野马有着比较显著的区别:中国马颊齿釉质层的釉柱平均直径比现生的普氏野马大得多,而釉质层的厚度又比现生的普氏野马更薄,所以,原来的分类未必合适,中国马似不应归于普氏野马,它可能代表一个比较特殊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