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长爪沙鼠精子的形态和结构。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 长爪沙鼠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全长为 ( 15 6 3 2± 6 61) μm ,头长为 ( 10 4 3± 2 12 ) μm ,颈、尾部长为 ( 14 5 89± 5 14 ) μm ,具典型的啮齿类动物的精子形态 ;长爪沙鼠精子的尾部轴丝是 9+ 2模式 ,轴丝外围有 9条大小、形态不一的外周致密纤维 ,外周致密纤维从主段到末端逐渐变细 ,并在主段的近末端处分 4批终止 ;主段的纤维鞘具有腹侧纵柱、背侧纵柱、内嵴等结构。在精子尾部的末段 ,外层仍保留有纤维鞘的结构 ,但无外周致密纤维 ,轴丝仍然为 9+ 2模式 相似文献
2.
3.
4.
5.
长爪沙鼠是近年来在实验室中应用颇广的一种啮齿动物,鉴于它可作为包括某些原虫在内的多种一寄生虫的实验宿主,我们自1 984年开始对算进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实验感染和继代移种,现已传至第13代。 相似文献
6.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1975—1989年长爪沙鼠密度监测数据和本地区气象站的7项气象因子资料,给出了气象因子与鼠密度的最优回归子集模型和标准回归模型。得到结论:年降水是影响鼠数量变动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求出了年降水与鼠密度的曲线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野外食物条件的季节变化极为明显,许多种鼠类,特别是不冬眠鼠类,都形成了贮食习惯。对于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简称沙鼠),夏武平等介绍了内蒙古宝昌县的田间沙鼠洞穴贮粮情况[1],赵肯堂描述过土默特旗田间沙鼠... 相似文献
8.
9.
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野生群和近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评估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在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中共有9个微卫星DNA标记获得稳定的结果, 分别为AF200940、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 每个基因的等位基因数从1~7不等, 片段大小在120~283 bp之间, 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5032和0.4656, 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8和2.89, 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3704和 0.3893,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256和0.3344, 两个群体都表现为中度多态, Z:ZCLA封闭群较野生群稍低; 在3个近交系中共有8个位点获得稳定的扩增结果, 分别为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11个等位基因, 片段大小在140~241 bp之间, 其中5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纯合, 3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杂合, 所有位点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呈单态性, 表明这3个长爪沙鼠品系基本符合近交系的要求, 微卫星标记技术适用于近交系长爪沙鼠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10.
长爪沙鼠的代谢率与器官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测定了野生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基础代谢率和冷诱导的最大代谢率,分析了动物体内11种器官或组织的大小与代谢率的关系。长爪沙鼠的基础代谢率为118.10mlO2/h,最大代谢率为659.83mlO2/h。经过残差分析表明,基础代谢率并不与任何一种器官或组织相关,而最大代谢率与小肠湿重(n=20,r=-0.478,P=0.033)和消化道全长(n=20,r=-0.487,P=0.030)显著相关,表明体内器官重量的差别并不是造成种内基础代谢率差别的原因;体内存在着与最大代谢率相关的“代谢机器”,消化系统(特别是小肠)是这一代谢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代谢机器的大小并不能通过基础代谢率反映出来。基础代谢率与最大代谢率不相关,因此不支持“较高的基础代谢率能够产生较高的非基础代谢率(最大代谢率等)”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消化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中华绒螯蟹成蟹消化道各段进行了光镜组织学结构的观察;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消化道各段黏膜上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中肠及后盲囊外,整个消化道黏膜上皮表面均有较厚的分泌物层和较发达的纤毛层。纤毛形态结构各异;以食道和后肠分布最密,胃和肠球次之。消化道各段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均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多级皱褶和嵴。仅中肠表面具典型微绒毛结构。各消化道段黏膜上皮表面均未见杯状细胞,上皮下基膜发达,黏膜下层明显,消化腺分布其间。整个消化道壁的肌层均为横纹肌,且排列疏松,外膜多为浆膜。 相似文献
12.
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最近邻体法、T形取样法和负二项分布法对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的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沙鼠一年四季均为聚集分布,子午沙鼠在冬春季为均匀分布,在夏秋季为聚集分布。二种群间在冬春季为聚集或均匀分布,在夏秋季为明显的聚集分布。对二者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相关性检验,冬春季二者为负相关,夏秋季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中,随着体长的增大,体表上的细微结构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体嵴增高,继而形成许多结节,并由结节上发出点状,指状或枝状突起;体棘逐渐减少和消失;腹吸盘唇上和口、腹吸盘周围的感觉乳突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15.
卫氏并殖吸虫尾蚴(二倍体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扫描电镜观察鄂东卫氏并殖吸虫的尾蚴(二倍体型),发现尾蚴体表布满体棘。体棘的形态可分为短棘和中长棘两种,由前向后逐渐增长。棘上、棘之间可见疱疹样颗粒。锥刺从锥刺孔中伸出。感觉乳突有三型,一般呈对称排列。长纤毛型乳突多见于虫体前端及口吸盘周围。腹吸盘之后,倒三角形凹陷的二侧体壁上,分布着短纤毛型乳突。腹吸盘上排列着丰富的半球型乳突。体棘和乳突的排列情况与卫氏并殖吸虫尾蚴(三倍体型)不同、因而在种下分型的分类学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将LHRH-A注射到文昌鱼体腔,可促使其精巢发育的实验结果。发育的精巢占实验动物总数的87%,没有变化者占17%。组织学和电镜观察指出LHRH-A可激发A型精原细胞分裂为B型精原细胞,促使初级精母细胞发育为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咆。另外,LIRH-A有促使精于的释放的作用。 我们认为LHRH-A可激发文昌鱼的生精活动。 相似文献
17.
The fusion cell in Asterocolax gardneri Setch, is a large, multinucleate, irregularly-shaped cell resulting from cytoplasmic fusions of haploid and diploid cells. Subsequent enlargement takes place by incorporating adjacent gonimoblast cells. The resultant cell consists of two parts—a central portion of isolated cytoplasm, surrounded by an electron dense cytoplasmic barrier, and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fusion cell cytoplasm surrounding the isolated cytoplasm. The fusion cell contains many nuclei, large quantities of floridean starc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vesicles, but few mitochondria, plastids and dictyosomes.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forms vesicles that apparently secrete large quantities of extracellular mucilage which surrounds the entire carposporophyte. The isolated cytoplasm also is multinucleate but lacks starch and a plasma membrane. Few plastids, ribosomes and mitochondria are found in this cytoplasm. However, numerous endoplasmic reticulum cisternae occur near the cytoplasmic barrier and they appear to secrete material for the barrier. In mature carposporophytes, all organelles in the isolated cytoplasm have degenerated. 相似文献
18.
侧柏亚科三种植物的核型及其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北美乔柏、北美香柏和西方翠柏的核型,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为K(2n)=22=16m=16sm(2SAT),20m(2SAT)+2sm和20m(2SAT)+2sm。北美乔柏的核型为首次报道。经对侧伯亚科10个属(22种)的核型的比较分析,似见南半球5属和侧柏属及Tetraclinis最为原始,罗汉柏属和崖柏属最进化,翠柏属居中。本文还讨论了翠柏属、侧柏属及南半球属的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