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感与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由甲、乙、丙3种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易变异,传播迅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引发大规模流行.根据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成许多亚型,至今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  相似文献   

2.
黄兰  周剑芳  韦红  舒跃龙 《病毒学报》2012,28(5):572-576
流感病毒可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是以神经氨酸酶为靶点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复制,是目前流感预防和治疗的一线用药。然而由于NA或者HA的突变,导致病毒对该药耐药。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情况也不同,不同的检测方法也对判断病毒是否耐药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感冒———挥之不去的梦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新型流行性感冒流行的不确定性 人类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症状早在2400多年前已由希波克拉底作了描述[1]。从那时起,流感病毒就不断造成流感流行或大流行。2009年4月在墨西哥首先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迅速出现世界性蔓延。该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已在猪甲型流感病毒中存在了10年以上,其编码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基因片段则源于20多年前的1种流感毒株[2]。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已将本次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提升到6级,预示流感仍将成为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  相似文献   

4.
在2009~2010年监测年度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学监测并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以及对血凝素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特性分析,研究其基因变异情况。采集了17 126份发热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进行核酸检测,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04份,总阳性率为23.38%。对阳性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HA、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6.9%~99.3%和99.1%~99.6%;利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进化分析发现,与WHO推荐的疫苗株相比,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株有21个血凝素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替换,其中11个氨基酸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区,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有16个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一个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未发生神经氨酸酶蛋白275位H→Y的替换。结果显示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株HA基因和NA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HA蛋白和NA蛋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换,部分流行株抗原决定簇和糖基化位点发生改变,所有病毒均对达菲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ODC)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其合作实验室、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医务人员、人口统计登记处合作,对监测流感疫情和检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抗原性变化进行监督。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甲型流感(H1N1、H1N2、H3N2)和乙型流感在北半球共同传播。香港和荷兰分别报告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和H7N7。在美国,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疫情较轻;甲型流感(H1)和乙型流感病毒广泛传播,主要病毒因地区和时间而异。本概述2002~2003年流感流行季节美国和全球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作为一个已经被证明的抗流感药物靶点,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组成高度保守。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从中草药小分子数据库中筛选神经氨酸酶潜在的抑制剂,结果得到4个亲和力高于奥司他韦(Osel-tamivir)的化合物,并确定了他们的中草药来源。为从草药中提取,设计以及实验合成新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主要原因与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频发的变异有很大关系,抗原的变异使得流感病毒可以逃逸机体的免疫防御,而且使许多应用中的疫苗失去防御效果。综述2009年世界暴发的H1N1新型流感病毒的结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有助于增加人们对流感病毒的了解,从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8.
9.
流感是由正粘液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局部流行。流感起病急,剧烈头痛、发冷、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背部和四肢疼痛为主要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很重,呼吸道炎症却很轻。严重病例发生下呼吸道并发症,如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流感病毒传播快,新亚型出现,几个月内横扫全球。在流感大流行时,造成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机关瘫痪,军队失去战斗力,医院人满为患。在历史上,流感曾发生很多次世界性流行。近百年来,发生过四次很大规模的流行。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又有抗原漂流(Antigenicdrift)和抗原突变(Antigenicshift)之分。抗原漂流为血凝素抗原结构微小变异,抗原突变为病毒在自然界进行基因重组。每当新亚型出现时,人群对新病毒缺乏免疫力,往往造成大流行。只有加强流感病毒生态学研究,弄清病毒变异的规律,人类才能制服流感。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暴发的甲型H1N1大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和控制新型流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抗原变异频繁.疫苗研发滞后.使得针对流感病毒蛋白保守结构设计的靶向性、广谱药物的研制十分紧迫。流感病毒囊膜蛋白神经氨酸酶精细结构的解析,为设计合成新型抗流感药物提供了基础,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对以结构为基础的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达菲和瑞乐沙等的设计和研发进行回顾总结,强调结构对于靶向性药物设计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此文讨论新药研发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