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鸟类的飞行     
在动物界中,有许多种类具有飞行能力,其中以鸟类最为著称,飞机的问世在很多方面受到鸟类飞行的启示。在动物进化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昆虫是最先获得飞行能力的,最早的飞虫化石见于距今三亿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至今  相似文献   

2.
飞行的早期演化是古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生鸟类演化出多种不同飞行方式,然而对中生代鸟类飞行方式的研究亟需寻找具有指示意义的指标。骨骼与关节组织尤其是乌喙骨-叉骨关节是实现鸟类飞行功能的重要组成,因此其关节的组织形态可能有助于反映现生鸟类的飞行方式。鸟类膜质骨中的次级软骨受到表观遗传的重要影响,只能在关节受到肌肉运动刺激的情况下形成,因此能够反映鸟类关节的形成力学环境;对三种不同飞行方式的现生鸟类(珠颈斑鸠、树麻雀和普通楼燕),以及热河生物群中最为常见的古鸟类之一孔子鸟(Confuciusornis)的叉骨乌喙骨关节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显示在所有三种现生鸟类中,叉骨与乌喙骨之间均存在可动关节,并且在叉骨上存在次级软骨。而孔子鸟的叉骨上也存在次级软骨,这是次级软骨组织在中生代鸟类叉骨化石中的首次报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现生鸟类物种的次级软骨组织形态存在差异,还需更多数据建立相关形态功能关系以便用于帮助推断中生代鸟类的飞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高峻 《化石》2005,(3):12-14
目前学术界对于有关鸟类起源与鸟类飞行起源等问题仍存在激烈争论。在关于鸟类飞行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对立假说:一种是地栖起源说,认为鸟类的飞翔是由鸟类祖先在地面奔跑和跳跃的过程中逐步升腾起飞成功的。此假说通常与鸟类小型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相关联。另一种是树栖起源说,认为鸟类最初的飞行是通过借助树木的高度,先进行滑翔,然后逐步发展,从而产生鸟类特有的振翅飞翔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飞天·梦     
赵洋 《植物杂志》2009,(4):8-13
飞行升空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古代人对鸟类的飞行是既向往又困惑的。所以,在古代很多文明古国,几乎都有把鸟类看作是神秘物的倾向。许多民族的神都被想像成有飞行能力。身为一种会思考有追求的陆生两足动物,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想像中,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执著不懈地试图离开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5.
飞天·梦     
赵洋 《生命世界》2009,(4):8-13
飞行升空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古代人对鸟类的飞行是既向往又困惑的。所以,在古代很多文明古国,几乎都有把鸟类看作是神秘物的倾向。许多民族的神都被想像成有飞行能力。身为一种会思考有追求的陆生两足动物,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想像中,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执著不懈地试图离开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6.
测量动物行动的速度常常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对于鸟类。一只鸟的速度可以因情况不同而变异,这要看它是否在作一般飞行,或者是在驱逐它物或被驱逐。此外风的影响也要计算在内。一只鸟顺风飞时自然要比逆风快些。这些和其它原因都能影响鸟类的速度。下表是由纽约“自然史杂志”(Natural History,October,1937)中记录鸟类速度一个相当完善的表中选录出来的:鸟类名称每小时英里数鸟类名称每小时英里数鸟类名称每小时英里数  相似文献   

7.
海洋滑翔者     
《植物杂志》2009,(10):79-79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其实在动物王国里,除了鸟类之外,还有许多会飞的动物。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令人羡慕的翅膀,但“飞行”起来也不逊色,堪称大自然奇观。在浩瀚无垠的海洋中,就有许多这样引人注目的“飞行家: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飞鱼”。  相似文献   

8.
鸟类的飞行     
自然界中最卓越的飞行家——鸟类,启发了人类飞上了天空.从而推动了航空事业的发展.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鸟类是通过多种途径适应飞行的. 1、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它由前肢进化而来,鸟翼的形态及其结构十分适应飞行. 鸟翼呈流线型,这使它穿过空气时阻力很小,而且它的横切面成弯形,可产生升力和推力,保持它在空中不至于掉下来.由于各种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它们双翼的形状也  相似文献   

9.
从前,人们把骨骼仅仅看成是支撑躯体的和运动的器官。骨骼重量增加,认为是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后果,会阻碍动物种群的繁衍发展。特别是鸟类的骨骼,认为鸟类骨头变空,牙齿脱落,尾椎退化,骨骼重量必然减轻了,这样才有利于飞行。然而事实证明,能飞的脊椎动物,骨骼与体重之比,却是最重的。骨骼与体重之比,软骨鱼类为7.0%,硬骨鱼类8.5%,两栖类  相似文献   

10.
迁徙鸟类中途停歇期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志军  王勇  陈家宽 《生态学报》2005,25(11):3067-6075
大多数候鸟的迁徙活动由迁徙飞行和中途停歇两个部分组成。在迁徙过程中,鸟类要多次交替经历消耗能量的飞行阶段和积累能量的中途停歇阶段。从鸟类在中途停歇时期的能量积累速度、体重变化模式以及迁徙飞行中的禁食或食物限制、食物种类的改变、中途停歇的能量快速积累过程对消化器官的影响等方面,对目前迁徙鸟类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生代的鸟类:介绍及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忠和  张福成 《动物学报》2004,50(6):913-920
最近十来年 ,中国辽宁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地区。中国的中生代鸟类化石代表了始祖鸟化石之后鸟类历史上第一次显著的分异。它们不仅包括了带有明显恐龙祖先特征的长尾的鸟类 ,而且还包括了许多进步或特化的种类 ,如早白垩世最大的鸟类 ,最原始的反鸟类 ,以及保存最好的、飞行结构和现生鸟类几乎一样的今鸟类。这些早期鸟类在诸如飞行、大小和食性等所反映的演化、形态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分异。具有长尾骨骼的原始基干鸟类热河鸟和驰龙类具有的相似性 ,进一步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中国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以及树栖的恐龙化石还为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恐龙下树”的假说结合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和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学说 ,因此也得到了化石证据的支持。由于多种恐龙带有羽毛 ,因此羽毛不一定代表了恒温。恒温的鸟类可能到了早白垩世的进步鸟类中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2.
刘俊 《化石》2022,(1):25-26
脊椎动物登陆后主要在地面活动,后来一些小型的动物爬上树,成为树栖动物.有些树栖动物逐渐远离支持物,利用立体空间,其中大多数是滑翔,只有少数能够飞行,例如恐龙飞上了蓝天成为鸟类.滑翔相对飞行简单得多,但它是一项很有利的生存技能,在生物演化中在四足动物中曾经多次独立出现.滑翔的关键是增大表面积,但是在脊椎动物中也只有少数几...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春季鸟类的鸟击危险等级评估(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年3—5月采用样带法对呼和浩特白塔机场4个样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9种,隶属于10目26科。通过分析春季鸟类群落中各鸟种的相对重要值、分布系数、密度和种间相遇概率等群落特征参数,结合鸟类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活动行为等综合因素确定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危险鸟类。其结果表明构成飞行安全威胁有两类喜鹊和红隼等23种鸟类为最危险的鸟类,雀鹰和金翅雀等8种鸟类为较危险的鸟类。  相似文献   

14.
《昆虫知识》2009,(3):335-336
人们对飞行能力非常羡慕。飞行的才能使得许多动物能够经由空气来旅行,但有关动物的这种特殊的灵动性和稳定性的详情人们却知之甚少。如今,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了预测空中旋转动力学的框架结构,并能用它来预测体型大小不同的7种不同种类飞行动物的飞行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其胸骨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还与鸟类的飞行能力强弱有卣接的关系.根据胸骨形态学特征差异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鸟类胸骨的前侧突、后侧突的排列方式以及后缘凹13的形态是判断其生态习性的有效形态标志.此外,当胸骨深度加大,且胸骨宽度不断加长的鸟类其飞行能力也加强;反之,胸骨的长度加长,深度、宽度渐小的鸟类,其飞行能力较弱或已经丧失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5月采用样带法对呼和浩特白塔机场4个样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9种,隶属于10目26科。通过分析春季鸟类群落中各鸟种的相对重要值、分布系数、密度和种间相遇概率等群落特征参数,结合鸟类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活动行为等综合因素确定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危险鸟类。其结果表明:构成飞行安全威胁有两类:喜鹊和红隼等23种鸟类为最危险的鸟类,雀鹰和金翅雀等8种鸟类为较危险的鸟类。  相似文献   

17.
鸟是如何飞上天的周忠和很久以来,人们对于鸟类飞行起源的问题,或者通俗一点讲就是鸟类如何飞上天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原始的鸟类通过攀援树木,在下滑翔并逐渐学会了拍翅飞行的本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鸟类最初的飞行与树无关,原始的鸟类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正"非遗",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传的民族瑰宝。如果你对这类宝贝有所了解,一定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你熟悉的野生动物的影子哟!扎只风筝飞上天代表动物:燕子、鹰、蜻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中的"纸鸢"指的便是风筝。不过,风筝起初可不是玩具哦!它原本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由人类通过模仿鸟类的飞行而发明。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后来人们在制作这种有趣的工艺品时,最常绘制的图案便是燕子、鹰、蜻蜓等擅长飞行的动物。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鸟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流域范围内有关动物调查报告和研究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建立了鸟类分布数据库,初步查明在长江流域分布的鸟类共有762种,隶属20目、66科、291属,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61.2%。其中拥有中国特有鸟及主要分布鸟类7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92种。  相似文献   

20.
关于鸟类的进化问题,曾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两位伟大的动物学家赫胥黎和贝尔也曾参加这一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大型非飞翔的鸵鸟、鸸鹋以及平胸总目中其它有亲缘关系的鸟类,在古鸟类中是否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类型,或者它们是否由飞鸟类进化而来,而后才转化为不能飞行的鸟类。贝尔等人赞成后一种见解。这一理论自1956年贝尔的著名文章发表后,已受到了许多批评,但仍有许多支持者。现在,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