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柳杉、金钱松、天目铁木,堪称天目山古森林“四绝”——古、大、高、稀。银杏以古见长,野生状态的千年银杏就生长在天目山,被称为地球上野银杏的老祖宗;柳杉以大为奇;金钱松以直冲云霄的高而令人刮目相看;天目铁木则以稀为贵,名扬世界。  相似文献   

2.
盛夏酷热时节,离开杭州仅94公里你就可以来到凉爽宜人的天目山躲避炎热的袭击。位于浙江临安境内的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地处东南沿海丘陵中亚热带北缘。进入天目山,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野生银杏、柳杉巨树群、高耸的金钱松和“地球独生子”天目铁木,以及众多以天目命名的奇花异木,以它们别具一格的风姿欢迎你的到来。天目山还是一个宗教名山,佛教文化悠久,西汉时已有道人在此修炼,文化古迹众多。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结合,早  相似文献   

3.
位于浙江省临安县境内的西天目山集中地反映了中亚热带偏北植被的特色。在北纬30°20′、东经119°25′、海拔300~1000米的地带和山谷中,星散分布着我国特产树种——野生状态的银杏。银杏与柳杉、金钱松、榧树、杉木、枫香等树种相伴而生。银杏是世界上残存的最古老的植物活化石之一,它最初出现距今已有两亿多年了。在第三纪、距今七千多万年前才逐渐衰落下来。经第四纪的大冰川之后,  相似文献   

4.
西天目山针叶树直径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树木年轮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天目山的三种主要针叶树:柳杉、金钱松和黄山松在林分范围内的直径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生长指数与13个气候因子的回归方程,然后将生长曲线加入回归方程获得估计胸高处直径生长量的模型。结果表明,显著影响柳杉直径生长指数的因素为前期生长和夏季气温;影响金钱松生长指数达显著水平的有前期生长和夏、秋两季降水量;显著影响黄山松生长指数的因素有前期生长、夏季气温和秋季降水量。如果未来气温比目前分别升高1℃、2℃和3℃,柳杉的直径生长量将增加3.2%、6.3%和11.1%;金钱松的将增加3.7%、5.6%和7.4%;黄山松的将增加3.5%、7.1%和11.8%。文中对影响直径生长的其他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县境内,东经119°24′11″~119°27′11″,北纬30°18′30″~30°21′37″,面积4300公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95%,以“大树华盖”驰名天下。植物区系古老,植被类型复杂,亚热带东亚成分显著,国际公认为亚热带典型植被。在保护区中的1.57万亩生态环境中,保存着中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银杏的野生种和天目铁木、天目紫茎、天目杜鹃等植物2139种和动物2160余种。列为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各为35种,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8种,动物54种。采自天目山的模式标本,植物71种,动物177种。在国  相似文献   

6.
天目山——柳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朋友,你见过世界上最大的柳杉群落吗?你知道它在哪里?它就在天目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考察过天目山,他在《水经注》中写道:“浙江水出吴兴郡于潜镇北天目山……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对开山老殿一带的柳杉作了较早的记载。 据《西天目祖山志》记载:开山老殿建于公元1279年。建殿后,僧人们曾多次修筑道路并在两旁植树,因此天目山路旁的大树多为僧人所植,这也可以算是我国较早的行道树吧!它们井然有序、威武挺拔地排列在山路两旁,好似一支庞大的仪仗队在此迎宾。只有天目山开山老殿附近的柳杉多为野生的,它们混生在其他原始林木中,大者需数人合抱,树龄达千年。  相似文献   

7.
天目山银杏群体遗传变异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同工酶电泳方法,研究了天目山银杏群体的遗传变异性,计算了4种同工酶(GDH,G-6PDH,PRX,SDH)8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率。结果表明:天目山银杏群体的遗传变异性较小,各位点的平均杂合率仅为0.150±0.004,呈现较大程度的遗传同一性,因此认为天目山银杏很可能是僧人在寺庙旁栽植的银杏留下的后代。  相似文献   

8.
西天目山——野生银杏之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天目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山势高峻,峭壁突生,怪石林立,峡谷众多,它以“大树华盖闻九州”而驰名中外。在大树中最有名要算“老古董”银杏了。  相似文献   

9.
看山人寄语     
《人与生物圈》2006,(5):95-96
天目山自1956年被国务院划为森林禁伐区,1982年正式成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至今已50年了。最早的几位“看山人”已经离开了这片他们钟爱着的土地,但是“看山人”的接力棒仍在一代代传递着。值此50周年之际,我们访问了5位曾经和现任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管理局的“一把手”:徐观德(1979年9月-1982年6月,任临安县天目山管理委员会委员;1982年7月-1983年9月,任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谭维贵(1984年2月-1986年9月,任管理处主任;1986年10月一1996年12月,任管理局局长)、柳兴根(1997年1月-1999年10月,任管理局局长)、潘承文(1999年3月-2004年11月,任管理局局长)、杜晴洲(2004年11月-2005年4月,任管理局副局长,主持工作;2005年5月至今,任管理局局长)。回顾50年,既有成功的经验和欣慰,也有惨痛的教训,他们对天目山的未来寄予厚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相邻木排列关系的混交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娄明华  汤孟平  仇建习  赵明水 《生态学报》2012,32(24):7774-7780
混交度是反映森林群落中树种相互隔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已提出多种混交度指数.Mg考虑了对象木与最近相邻木的树种异同,Mv和Ms进一步考虑了最近相邻木(空间结构单元)树种数,但仍不能准确描述树种隔离程度.基于相邻木排列关系的混交度Mp,利用“1+4”结构的17个不同空间结构单元和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数据对Mg、Mv、Ms和Mp4个混交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p的区分能力最强,Mv和Ms次之,Mg最差.Mp最适用于分析混交结构复杂的林分.在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分析中,混交度水平为中度,4个最近邻体中有2个相同种顺序排列的空间结构单元个数明显多于交错排列的个数.基于相邻木排列关系的混交度Mp能准确区分树种隔离程度,提高了混交度的区分度,可反映森林实际混交状况.  相似文献   

11.
西天目山麓有五株树。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它的档案由国家直接管理。这一待遇就像是部长级干部。 这“普通”的五株树有十七八米高,1—2抱粗,在西天目众多的古树名木中,并不见得特别地招人显眼,但是它确实与众不同,它自有它的特别高贵之处,当地老百姓把这种树叫“牛筋树”,因为它木质坚硬,如牛筋一样具有韧劲。 这种树是铁木属,不多见,西天目山这五棵铁木,被鉴定为一种新树种,取名为“天目铁木”。“天目铁木”作为一个树种被载入植物志。因国内外其他地方都没有,而被称为“地球独生子”。 这五株“铁木”都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可以推想在一百多年以前,西天目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是很适应“天目铁木”生长的。那时候在西天目一带,这种铁木有不少,远远不止这五株,只是后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敏  骆凯歌  李红  张雷  王莉 《植物研究》2014,34(2):194-19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银杏、日本冷杉等5种裸子植物的花粉外壁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裸子植物花粉外壁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及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但不同科属间的花粉外壁主要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银杏科的银杏花粉外壁以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松科的雪松花粉外壁以脂类物质较为丰富;杉科的日本冷杉、杉木和日本柳杉花粉外壁成分以多糖类物质为主,但种间花粉外壁成分仍存在差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5种裸子植物花粉,显示银杏、柳杉和杉木花粉粒体积较小,不具气囊,银杏花粉粒外壁表面具较均一条纹状纹饰,日本柳杉和杉木花粉粒外壁具颗粒状突起。雪松和日本冷杉花粉粒具气囊,体积较大,花粉外壁分别是粗糙具小穴状纹理以及表面光滑具微穿孔。  相似文献   

13.
天目山下农家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天目山就设有一个专门的风景名胜管理处,接待着四方的游人,人称“小上海”。而今因为旅游的兴起.天目山更成了城市人的“后花园”。每年约有12万人来此观光、度假休闲。于是.催生了当地农民经营的客栈——农家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目山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总面积43平方公里,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1 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京沪高速→沪杭高速→杭州绕城→杭徽高速→藻溪(天目山)出口下杭徽高速转藻天公路(14公里)→天目山保护区。地方特产:天目云雾茶、天目笋干、山核桃、天目烘青豆、於术、白果、春笋。  相似文献   

15.
银杏(■inkgo biloba)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稀、特植物,它既可果材兼用,又可药材、观赏并施,在经济开发利用上有很重要的价值。银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乔木树种,在地史时期曾分布很广,由于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破坏,野生种群仅独存于我国浙江西天目山。汉末三国时,银杏就已盛植于我国江南一带,至唐朝已广植于中原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华北以南20余个省(市、区)普遍栽植的城市、庭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银杏天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银杏天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 Ⅱ型,其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银杏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凭借其独特的生长特性极易扩张进入周边的常绿或针阔混交森林群落并取而代之。菌根减弱假说对毛竹林扩张导致周边林分枯亡并抑制林下幼苗更新的机制进行了解释, 即毛竹林的成功扩张是由于毛竹蔓延引起森林群落的菌根系统紊乱, 使宿主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受到干扰, 进而影响了宿主植物的分布与更新。该研究以浙江省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对菌根减弱假说进行了检验。通过在毛竹-针阔混交林交接区沿毛竹扩张方向设置毛竹纯林、竹-林过渡带、针阔混交林3种类型的样带, 选取在针阔混交林、竹-林过渡带同时存在的6种优势乔灌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江浙山胡椒(Lindera chienii)、毛柄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 测定这6个树种在两样带中的菌根侵染频率和强度, 检测在毛竹林扩张中周边森林群落菌根的响应, 同时对比了毛竹在毛竹纯林和竹-林过渡带菌根感染率和强度的变化, 检验该假设。实验结果表明: 1)针阔混交林和竹-林过渡带的主要树种菌根都具有较高的菌根侵染频率(> 95%), 且不同林分间林木的侵染频率无显著差异(p > 0.1); 2)在竹-林过渡带杉木和江浙山胡椒的丛枝菌根侵染强度较针阔混交林明显增加(p < 0.1); 3)毛竹的丛枝菌根侵染频率和强度远低于其他针阔树种, 且在扩张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 > 0.1)。实验结果否定菌根减弱假说。  相似文献   

18.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凭借其独特的生长特性极易扩张进入周边的常绿或针阔混交森林群落并取而代之。菌根减弱假说对毛竹林扩张导致周边林分枯亡并抑制林下幼苗更新的机制进行了解释, 即毛竹林的成功扩张是由于毛竹蔓延引起森林群落的菌根系统紊乱, 使宿主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受到干扰, 进而影响了宿主植物的分布与更新。该研究以浙江省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对菌根减弱假说进行了检验。通过在毛竹-针阔混交林交接区沿毛竹扩张方向设置毛竹纯林、竹-林过渡带、针阔混交林3种类型的样带, 选取在针阔混交林、竹-林过渡带同时存在的6种优势乔灌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江浙山胡椒(Lindera chienii)、毛柄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 测定这6个树种在两样带中的菌根侵染频率和强度, 检测在毛竹林扩张中周边森林群落菌根的响应, 同时对比了毛竹在毛竹纯林和竹-林过渡带菌根感染率和强度的变化, 检验该假设。实验结果表明: 1)针阔混交林和竹-林过渡带的主要树种菌根都具有较高的菌根侵染频率(> 95%), 且不同林分间林木的侵染频率无显著差异(p > 0.1); 2)在竹-林过渡带杉木和江浙山胡椒的丛枝菌根侵染强度较针阔混交林明显增加(p < 0.1); 3)毛竹的丛枝菌根侵染频率和强度远低于其他针阔树种, 且在扩张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 > 0.1)。实验结果否定菌根减弱假说。  相似文献   

19.
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天目山位于浙江西北部临安县境内,北纬30°20′,东经119°25′,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m。西天目山以特有的森林景观使其自然外貌独具一格,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复杂。笔者多次带学生在这里进行植物分类、植物地理野外实习,采集标本、测量样方、土壤剖面和理化分析,本文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小结。一、自然生态环境概述西天目山主体为侏罗纪喷出岩构成,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凝灰岩、流纹斑岩、英安岩,这些岩质坚硬、极其发育,多呈悬崖峭壁、山势陡峻的地貌形态;西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  相似文献   

20.
天目千重秀     
位于中亚热带北缘的浙江省临安市境内的天目山,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东连杭州,西接黄山,南达千岛湖。既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又有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更有那悠久的历史文化,奇秀的地形地貌,丰富的生物资源及清新宜人的森林小气候,使她成为闻名世界的科研教学、旅游观光、休闲避署胜地。 谁曾想到,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雄奇峻秀的山体,再经第四纪冰川运动,雕琢出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的奇特地貌,堪称“江南奇山”。 “天目”之名从何而来?原来,天目山山体由东西两山构成,两山山巅各有一天池,中秋满月倒映池中,宛如一对巨眼仰望苍穹,故而得名,始于汉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