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前诸讲内我们讨论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研究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巴南洛夫是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的创立者。早在二十世纪的初年当巴甫洛夫第一次提出要研究动物实验心理学时,同时也提出了要研究精神病理学的任务。他说:对条件反射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系统整理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系统地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并检查早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有什么变化。这样,对於条件反射的研究可以进行形态学的分析。巴甫洛夫相信,这种研究将构成实验精神病理学的远景。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利用食物性运动条件反射和外科手术的方法对猫两眼间传递现象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胼胝体,新皮层和丘脑弥散投射系统的某些核在这一活动中的作用。首先在切断视神经交叉纤维的猫上建立包括单眼条件反射的定型,然后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分别毁坏胼胝体纤维,新皮层和丘脑弥散投射系统的某些核,以观察对传递现象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 不论先切断胼胝体纤维或是在形成条件反射后再切断胼胝体纤维,条件反射在两眼间的传递现象仍然存在,卽以同样的光刺激作用于另一眼时仍能引起同样的食物性运动反应。这说明胼胝体在实现条件反射在两眼间的传递活动中并不起重要作用。另外,在切断视神经交叉纤维和胼胝体纤维的猫上分化刺激作用100—150次后仍未能形成两眼间巩固的分化抑制。 (2) 切除一侧新皮层,手术后约10天单眼条件反射恢复到原来水平,传递现象则随条件反射的恢复而逐渐增强,但未能达到手术前的水平。这说明传递现象的正常实现要求两侧新皮层的同时存在。 (3) 毁坏丘脑与建立条件反射眼同侧的VA,VM核一带对传递现象没有明显的影响;毁坏对侧的VA,VM核一带时,传递现象有所减弱;当两侧VA,VM核一带均被毁坏后,传递现象不再出现,条件反射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约经一月后未逐渐达到原来水平。这说明丘脑弥散投射系统的这些核在两眼间的传递活动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采用食物性运动条件反射的方法和将 GABA 直接注于大脑皮层表面的方法,对家鸽的单眼条件反射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在家鸽单眼和双眼条件反射的建立速度没有显著差别。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8—15次后出现条件反射,结合30—40次后条件反射趋向巩固。(2)在条件反射巩固初期,即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约70次时,由光刺激一眼所建立的食物性条件反射能向另侧眼传递,唯刺激另侧眼所引起的反应较弱,潜伏期较长;在条件反射巩固后期,即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约400次时,这种传递现象即不复存在。(3)将0.4%的 GABA 0.03毫升注于左侧大脑皮层表面,可引起右眼对光刺激的条件反射的抑制;而将同样剂量的 GABA 注于右侧大脑皮层时,并不引起该条件反射的显著变化。对节拍器声的条件反射,在大多数动物均未受影响,只在少数动物有减弱现象。在实验过程中以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未曾发现条件反射的任何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认为,在家鸽由光刺激一侧眼所建立的条件反射有逐渐集中于一侧的趋势,条件反射在两眼间的传递现象随结合次数的增加而不出现。注射 GABA的实验结果说明,在家鸽单眼对光刺激的条件反射主要与对侧大脑半球有关,同时也指出了鸟类大脑皮层在实现条件反射活动中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玲  黄稼跃 《生态科学》2001,20(Z1):159-161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5.
陆玲  黄稼跃 《生态科学》2001,20(1):159-161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6.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7.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动物部分和生理卫生部分中 ,分别讲述了家兔、狗和人体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失的原理。这是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尽管书中举了一些例子 ,然而 ,学生难以观察、想象、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失的整个过程。所以 ,对学生来说 ,书上所举例子往往被认为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针对上述问题 ,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 ,设计下面实验 ,配合书上实例 ,能够较好地加深学生对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失的理解。1 实验原理两栖纲动物青蛙条件反射的形成比哺乳动物要慢 ,消失得较快 ,通过实验容易观察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失…  相似文献   

8.
突触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哺乳动物海马、小脑皮层的不同类型的可塑性突触,分别具有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强化(LTP)或抑制(LTD)现象,它们可能是某些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以LTD型突触为记忆装置的小脑局部神经网络,具有典型的适应控制能力。突触可塑性的另一类表现是突触前纤维长芽,有证据表明,伴随大脑—红核系统条件反射的建立,在红核神经元胞体附近有新的突触形成,这可能是长期记忆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讲到条件反射一节时,我曾用狗演示了关于条件反射的几个基本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条件反射对于动物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现在,我把这个实验的准备过程和讲解方法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应用经典瞬膜条件反射和电生理学的方法,研究海马中的胆碱能传递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在11只新西兰白兔上进行。音调和气流刺激角膜的结合训练过程中,在海马背部记录到和瞬膜条件反射的发展平行,并先于条件反射行为的神经元放电增加。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阶段,侧脑室注射胆碱受体阻断剂——QNB 后,海马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受到阻抑,瞬膜条件反射消失,但非条件瞬膜反射仍然存在。条件反射巩固后,QNB 仍然使海马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受到阻抑,但瞬膜条件反射不受影响。实验证明,在瞬膜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海马神经元是对乙酰胆碱敏感的神经元,但在条件反射巩固以后,海马以下水平的脑结构发展了在这种简单学习模式中的功能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由於无关动因与非条件反射的一定结合,就其神经机制而言,则是由于在大脑皮层中两个兴奋灶之间的神经接通,结果无关动因获得了一定的生理意义,可引起动物机体的某些积极反应,例如运动性与分泌性反应。此类条件反射称为阳性条件反射,是由于兴奋过程在大脑皮层中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学习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特征、形成过程和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可靠的模型,用于惊恐条件反射的相关研究。方法:通过使用条件刺激(声音)和非条件刺激(足部电击)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动物对条件刺激产生惊恐反应。同时对动脉血压进行长期监测并测定利多卡因阻断杏仁基底外侧核群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该惊恐条件反射建立后(需经4d训练),单独给予动物条件刺激即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我们将它作为条件反射已形成的标志。此时,用利多卡因阻断杏仁基底外侧核群的作用,单独给予动物条件刺激不再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结论:慢性动脉血压监测模型在惊恐条件反射的研究中是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配合条件反射的理论的讲述,必不可少的是条件反射的实验或演示。这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学和大学,都还是一件新的工作。要进行此一新工作,除了必须明确其方法要点,要求所作实验或演示能显著地说明问题外;由于目前限于设备及其他种种原因,还需要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不需更多准备工作。这对于一般中学,尤为必要。本来,条件反射的例证是俯拾即是的;但要我们当堂养成一个条件反射,表演其全部过程,加深其直观性  相似文献   

15.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20世纪的发生与发展并不是俄国和世界科学中的偶然现象,它是由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先进成就所准备好了的,它有其所由产生的实际基础。但是要使可能变成现实还必须有巴甫洛夫这样一位伟大的天才家。 19世纪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著作继承了并发展了自然科学中的唯物主义原则,非常重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的问题。这些著作促使自然科学家用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问题,对于形成条件反射学说的作用是重要的。巴甫洛夫在他的  相似文献   

16.
欧产延胡究素(bulbocapnine)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曾作了详细的研究。他用狗条件反射的方法证明,在欧产延胡索素的作用下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发生变化,先是人工食物条件反射的减低,而後自然条件反射,酸条件反射及运动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7.
实驗在5只成年中国产猕猴(Macaca Mulatta)身上进行。利用在条件反射实驗前不足以引起皮层誘发电位的弱閃光刺激,結合以前肢皮肤电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实驗証明,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和消退过程中,同样強度的弱閃光刺激能在大脑皮层枕叶和頂叶引起明显誘发电位,它的出現早于前肢的条件运动反应。在条件反射巩固之后,弱閃光不再明显地引起誘发电位,而在条件刺激时只有皮层自发电位的去同步化出現,或者甚至不出現大脑皮层电活动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海马内的突触系统在接受短串强直刺激后,呈现长时间的突触传递增强现象。这种突触增强现象在急性和慢性实验中可分别持续数小时、数天以至数周。有资料表明,条件反射的训练过程中伴随着突触传递效益改变;突触增强的过程与动物的记忆能力有平行关系。海马内这种突触可塑现象很可能反映突触水平的学习记忆过程。这种长时程的突触增强的形成有突触前也有突触后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或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神经活动又分为低级神经活动和高级神经活动。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非条件反射,而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这里,就有一个学生较难掌握的问题,即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有哪些区别? 现行生理卫生课本作了这样的简单阐述: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低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以下(脑干、脊髓)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反射,条件反射则是  相似文献   

20.
有机体作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精神与肉体统一的、并与外界环境精确适应的整体——这种完全符合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机体的统一整体性观点,是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亦即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观点。下面我们将要具体地说明三个问题:(1)条件反射研究的历史和方法;(2)反射的概念与其发展;(3)反射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