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条鳅亚科鱼类两新种和一新亚种(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编著我国的鱼类志,作者在整理六十年代采自云南的鳅科(Cobitidac)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鱼类标本时,发现有两个新种,另一个新亚种是云南省农业学校郭启治同志采得。新种和新亚种的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条鳅亚科鱼类一新属和一新种(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80年6月和1981年3月至5月,作者在云南省采得一批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鱼类,经鉴定有一个新属和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1978年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保存的鳅科(Cobitidae)鱼类标本时,发现分別于1950和1963年采自云南滇池的两尾标本是属于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的一个新属新种——球鳔鳅属,新属Sphaerophysa gen. nov., 滇池球鳔鳅,新种Sphaerophysa dianchiensis sp. nov.。为了能得到较多的标本进行比较研究,作者曾数次到滇池及其周围河流采集,结果没有发现这种鳅,也没有发现有其他的条鳅亚科鱼类(曾经记录有四种),表明滇池的鱼类组成已有很大变化。1982年,在已故的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1956年9月和1976年4月分别在青海省乌兰县的茶卡和西藏改则县的茶错(湖)支流采得一批鳅科(Cobitidae)鱼类,经鉴定是属于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的两新种茶卡高原鳅Triplophysa cakaensis sp.nov.和改则高原鳅Triplophysa gerzeensis sp.nov.,后者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宣瑜同志采得。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兹将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编著我国的鱼类志,作者于1984年10月至12月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区)采得一批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鱼类标本,经鉴定有三属五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即稀有条鳅Noemacheilus rarus sp. nov.。另有一个新属和两个新种:间条鳅属Heminoemacheilus gen.nov.、郑氏间条鳅Heminocmacheilus zhengbaoshani,sp.nov.和叉尾平鳅Oreonectes furcocaudalis sp.nov.,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葆珊研究员和暨南大学郑慈英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卫同志提供的。根据我们的采集和原有的记载,广东和广西两省(区)的条鳅亚科鱼类共四属九种,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境内水系复杂,鱼类种类繁多,但有关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ilinae鱼类仅有零星记载。 为编著我国鱼类志的需要,曾于1978年4月至6月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的澜沧江水系,以及云南西部的怒江水系和大盈江、龙川江(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等地,采得一批条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的平鳍鳅科鱼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平鳍鳅科鱼类,在云南省曾有过零星记载。近年陈宜瑜(1978、1980a)对我国平鳍鳅科作了详尽整理,共记载有15属49种,其中云南省(包括金沙江的在内)有8属11种。作者(1980)又报道1个新种。现经进一步整理在云南省采得的标本,共有8属17种,其中包括5新种,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分类研究的第一部分,对分布于四川省的副鳅属(Paracobitis)、条鳅属(Nemacheilus)和山鳅属(Oreias)鱼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这3个属分布在四川共有5种和亚种,其中乌江副鳅(Paracobitis wujiangensis sp.nov.)为新种。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的研究:Ⅱ.高原鳅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端华 《四川动物》1990,9(2):15-18
本文系四川地区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鱼类的分类研究。根据过去的记录结合标本比较分析了分布于四川的高原鳅属鱼类,整理出13种和亚种,对部分种类作了校订和补充。其中粗壮高原鳅TriplophysarobustaKessler和黑体高原鳅TriplophysaobscuraWang为省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的平鳍鳅科鱼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平鳍鳅科鱼类是分布于东南亚山溪急流中的一群小型鲤形目鱼类,在我国的广东省曾有过零星记载。为编写动物志的需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生物系于1976和1977年,对广东省的平鳍鳅科鱼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经整理共有8属16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8个新种或新亚种,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整理1975年于云南省南盘江水系采集的鱼类标本时,发现有华吸鳅属的一个新种,描述如下: 南盘江华吸鳅,新种sinogastromyzon nanpanjiangensis sp. nov. (图1) 正模标本 编号753010,全长71mm,体长55mm。1975年3月采自云南省路南县南盘江。副模标本4尾,编号753013、753014、753015、753025,全长61—68mm,体长48—53mm。采集记录同正模。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部份副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沙鳅亚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总结过去将近一百年来有关中国的沙鳅亚科(Botiinae)鱼类的分类学资料,并根据我所多年来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沙鳅亚科鱼类的系统分类做了比较完整的综述。 本文将付沙鳅属(Parabotia)恢复为一个有效的属,因此沙鳅亚科在我国现有Botia,Parabotia和Leptobotia三个属,Botia属又分为Hymenophysa,Botias.str.,Sinibotia三个亚属。 本文简述了我国所产的22个种和2个亚种,其中云南沙鳅Botia(Hymenophysa) yunnanensis,漓江付沙鳅Parabotia lijiangensis,双斑付沙鳅Parabotia bimaculata,小付沙鳅Parabotia parva和桂林薄鳅Leptobotia guilinensis为第一次描述。付沙鳅属(Parabotia),薄鳅属(Leptobotia)及中华沙鳅亚属(Sinibotia),均为我国特有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1961年5至10月,岳佐和及黄宏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的西藏综合考察队,在西藏南部地区进行了鱼类学考察。1962年又在北京进行了鱼类种类的鉴定及资料整理工作。本文继《西藏鱼类初篇》(张春霖等,1962)之后,仅报告该地区的条鳅属(Nemachilus)鱼类,共六种,其中腹纹条鳅(N.bellibarus,sp.nov.)为一新种,斯氏条鳅(N.stoliczkae Steind.)为1960年张迺治等同志所采。  相似文献   

14.
云南平鳍鳅科鱼类二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编写《云南省动物志》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又一次整理了云南境内的平鳍鳅科鱼类标本,从中发现平鳍鳅亚科鱼类二新种,现描述于下。 长体爬鳅 Balitora elongata Chen et Li,新种(图1) 正模 编号839072,全长80毫米,体长62毫米。1983年9月采自云南漾濞河(属澜沧江水系)。 副模 编号748791,839073,839074分别于1974年8月、1983年9月采自漾濞河。745049,745050于1974年5月采自勐腊县曼庄(属澜沧江水系)。  相似文献   

15.
1981年7月我们在四川乐山市大渡河河口附近(海拔约450米,属岷江水系) 采得沙鳅亚科(Botiinae)薄鳅属(Leptobotia)鱼类标本2尾,经鉴定比较后,认为是一个新种,定名为: 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新种(图1) 地方名 高梁鱼、竹叶鱼。  相似文献   

16.
南鳅属鱼类一新种及南鳅属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毅峰 《动物学研究》1999,20(4):301-305
记述了南鳅属鱼类一新种--异颌南鳅Schistura heterognathos sp.nov.,用作新种描述的模式标本共7属,其中正模标本1属,体长80.0mm,编号8810240;副模标本6属,体长95.0-105.0mm,编号8810241、8810241、8810150 ̄8810153。1988年采自云南省勐腊县的那着和曼庄,属澜沧江下游支流南腊河。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国际河流,是全世界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流域之一,其中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的条鳅科鱼类共记录37种,由于该类群分类鉴定较为困难,流域内仍存在未被发现、描述或准确鉴定的物种。2015至2019年,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进行多次鱼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3种未曾记录的条鳅科鱼类。对所采集到鱼类标本的重要性状进行测量,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分别鉴定为长带条鳅(Nemacheilus longistriatus)、裸背南鳅(Schistura nudidorsum)和宽齿南鳅(S. latidens),均为中国物种新记录;其中,由于以前在中国记录的条鳅属鱼类均已移入南鳅属(Schistura),长带条鳅是目前中国分布的唯一条鳅属物种。本文对这3种新记录的条鳅科鱼类进行描述,对今后澜沧江条鳅科鱼类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澜沧江鱼类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云南省条鳅亚科鱼类一新属和一新种。根据形态特征并结合区系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属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18年8月27日,在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进行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期间,采集到1尾小型鳅类标本,经详细的形态比较,鉴定为后鳍薄鳅Leptobotia posterodorsalis,该鳅仅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珠江水系(陈景星,蓝家湖,1992;张春光,赵亚辉,2016),其他水域未见报道。因此,本次发现不仅是湖南省鱼类新记录,同时也是首次在长江水系的记录。标本现保存于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中国平鳍鳅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的第二部分,对分布于我国的腹吸鳅亚科鱼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整理,共记载了8属34种(包括亚种),其中有5个新种,1个新亚种以及1个国内新记录的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