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配合初中生理卫生循环系统一章教学,可以进行离体蛙心灌流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直观了解心脏机能。在大学生理实验室常用八木氏插管和斯氏插管进行蛙心灌流实验。我们则利用一只眼药瓶和一段普通细塑胶管,制成简易的灌流器。此仪器装置简单,效果又好。适合于一般中学教学。实验材料眼药水瓶,细塑料胶管(空心的,扎小辫用的);化学实验用铁支架,简易杠杆(参阅生物学通报1960年3月号),简易记纹板,任氏溶液,蟾蜍(或蛙)。实验方法 (1)灌流器的制作:把眼药瓶的细口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加热时应集中在一圈,当玻璃  相似文献   

2.
尉蔚 《生物学通报》2004,39(4):40-40
离体蛙心灌流是生理教学中必做的实验之一,实验成功与否与标本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每年冬季或2~3月份用越冬蟾蜍进行心脏灌流实验时,常出现异常现象,如在灌流液中滴加3%氯化钙1~2滴后,心肌收缩力增强不明显,有的甚至减弱,很难观察到钙僵,结果导致实验失败。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任氏液中分别加入家兔脱纤血清和计定浓度的Na、K、Ca、Ad、Ach磁化溶液,配制成血清灌流液和磁化灌流液。用这两种灌流液和任氏液进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在二道生理记录仪上描记蛙心搏动曲线。可观察到血清灌流液能加强心脏功能,磁化灌流液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任氏液中分别加入家兔脱纤血清和计定浓度的Na、K、Ca、Ad、Ach磁化溶液,配制成血清灌流液和磁化灌流液。用这两种灌流液和任氏液进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在二道生理记录仪上描记蛙心搏动曲线。可观察到血清灌流液能加强心脏功能,磁化灌流液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和评价两种离体蟾蛛心脏灌流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别用传统实验操作方法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法进行"蛙心灌流"实验,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在心脏插管所需时间、从处死动物到心脏离体所用时间、离体后心脏存活时间、操作中动脉瓣受损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的离体蛙心实验操作方法相比,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实验的成功率更高,标本的存活时间更长,蛙心的收缩力更强,并且差异均能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1866年蛙心灌流技术的建立开创了离体器官灌流的新纪元,目前蛙心灌流依然是医学和生物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实验。简要回顾蛙心灌流技术的历史及利用蛙心灌流实验曾经取得的成就,结合当前实验教学的实际问题,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蛙心灌流过程中心肌收缩力不稳定的根源,并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使蛙心灌流实验中心肌收缩力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将5种蛙心生理灌流浪,置于哈磁H型强场磁化杯中,分别磁化5分钟和10分钟后,在二道生理记录仪上描记蛙心搏动曲线,并与同名的生理灌流液灌流所描记的蛙心搏动曲线比较。观察到磁化灌流的心搏动加强或减弱,心搏反射时延长或缩短,出现正或负的相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滇重楼多糖对牛蛙心脏和腓肠肌二者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其异同.方法: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低(1.25 mg/mL)、中(2.5 mg/mL)、高(5 mg/mL)浓度的滇重楼多糖溶液,利用BL-420F生物信息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给药前后的心肌收缩幅度和心率.制备牛蛙在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相似文献   

9.
用离体器官或组织进行实验,必须防止干燥并保持其正常机能。英国生理学家任格(Syd-ney Ringer,1835~1910),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探索血液中各成份对蛙心收缩的影响,借以为配制可替代血浆或全血的生理溶液提供可能性。他用生理盐液灌流蛙心,得到某种程度的初步成功。但在1883年发现,他的生理盐液不是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配制的,其中含有少量的钙和其它无机物。发现此错误之后,他立即用蒸馏水配制盐液,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却与1882年所发表的报告有所不同。如果灌流液中无钙,心室收缩不能  相似文献   

10.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传统的方法是将普通电极接触在体蛙(或蟾蜍)心心室,在心舒张期给予单个刺激,通过描记装置观察心室的反应。由于电极与心室接触的紧密程度不易控制,一般均有接触不良或妨碍心搏影响描记等缺陷。我们参考了有关实验方法,改进了这一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器材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装置一套,漆包线。实验方法和原理在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装置的基础上,用一直径约0.2毫米的漆包线(线端去掉漆膜)系在蛙心夹上。再取另一同规格的漆包线插入蛙心插管内任氏(Ringer)液中作为无关电极。将两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