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峡库区汞污染的化学生态效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测定长江三峡库区江段鲤、铜鱼、鲇、长吻中的砷、镉、铜、汞、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比例匹配分析表明,样品或元素间无显著相关。铜鱼、鲤、鲇及长吻对汞的富集系数分别为8.0×103、1.5×104、3.3×104、8.4×104(L/kg)。这表明鱼体汞元素含量与鱼类在食物链营养级的位置密切相关,食物链越长,汞的富集系数越高。鲤、鲇及长吻的肌肉、肝、肾和牌间的汞含量比值约为6:2:1,而铜鱼为1:1:2.5。三峡库区降低鲤、鲇及长吻的肌肉有机汞含量占总汞含量的84%-92%,肝、肾和脾的有机汞占总汞的55%-77%。但铜鱼脾中的无机汞约占总汞的89%。并且有机汞与总汞含量间具有显著地线性关系:肌肉:Hg-o=-0.001094+0.9101Hg-gP<0.01这表明鱼体肌肉是储存有机汞主要组织。并且鱼体肌肉汞元素含量C与鱼的体长L或体重W间满足经验方程:LnC=A+BLnLLnC=A'+B'LnW三峡库区江段因受川东高汞背景的影响,鲤肌肉汞含量高于长江水系鲤汞含量的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2.
赣江上游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赣江上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赣江上游38个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Agilent 8800)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主成分分析及沉积物质量基准等研究赣江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污染物可能的来源及评价其存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赣江上游沉积物中W、Cr、Mn、Cu、Zn、As、Cd、Hg、Pb等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30、4.40、999.84、9.72、293.81、47.66、2.85、1.34、63.68 mg·kg-1;除Cr和Cu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值均超过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表明,赣江上游表层沉积物中47.37%的采样点呈严重污染,28.95%采样点污染明显,其中污染程度章水段>桃江段>贡江段;地积累指数法显示,Mn、As、W、Pb呈轻度污染,Cd和Hg呈中度或偏重度污染;主成分分析显示,As、W、Hg、Pb具有相似的污染源,Cr和Mn具有相似的污染源;沉积物质量基准分析表明,对底栖生物可能产生毒性效应的重金属主要是Cd和Hg,主要分布在章水段和桃... 相似文献
3.
4.
以南四湖两条典型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湖东的泗河及湖西的东鱼河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Cr、Ni、Zn、Cu、Pb、Hg、Cd、As、Mn)含量进行分析, 最后采用多种方法解析重金属的来源并对其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两条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 尤其是Hg、Zn、Cd富集最严重。泗河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在中游兖州段含量升高, 尤其是Hg、Cd含量分别是山东省水系背景值的3.1、3.7倍, 分析表明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周边区域煤矿及其伴生产业产生的“工业三废”, 同时说明了重金属高值区与煤矿分布密切相关。东鱼河沉积物中Hg、Cd含量在中游较高, 其余重金属含量在上、下游较高, 分析结果表明中游Hg、Cd含量较高主要与当地农业活动中农药及化肥的施用有关, 上、下游重金属含量较高原因为引黄河水或南四湖水灌溉。 相似文献
5.
使用采自野外的6组沉积物作为受试沉积物,一龄摇蚊(Chironomus tepperi)幼虫作为受试物种,对摇蚊幼虫分别进行了5 d生长及20 d慢性毒性试验,分别观测了摇蚊幼虫头宽、体长,雄、雌性摇蚊平均羽化时间、摇蚊发育速率、存活率、羽化率、摇蚊性别比例共8项指标与沉积物中污染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摇蚊体长、存活率及羽化率均受到As、Cu、Zn、Pb、Cd的污染而显著降低(P0.05),摇蚊发育速率、雄性摇蚊羽化时间及雌性摇蚊羽化时间显著提前(P0.05),摇蚊幼虫头宽与羽化后的雌雄比例与沉积物重金属间不存在显著相关,Cr、Ni、Co与摇蚊生长发育的各指标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在所观测因素中,摇蚊幼虫体长、摇蚊平均羽化用时、羽化率、存活率在测试沉积物质量方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东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CP-MS对东江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发现东江沉积物中Cu、Zn、Cd、Hg等重金属呈现相同的变化特点,高值区和低值区基本一致.东江流域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Cu、Zn、Cd、Hg、Pb,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57.29、213.21、0.98、0.42、50.77mg·kg-1,均高于中国大陆沉积物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东江流域沉积物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程度的评价结果显示,东江沉积物中地累积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Cu、Zn、Hg、Pb;从总的污染程度来看,东江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Hg、Cd、Cu、Pb、Zn;从总的生态风险指数上看,整个东江流域除处于上游的河源市段生态风险低外,处于中游的惠州段生态风险为"较高",处于下游的东莞段生态风险为"极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4座典型供水水库柱状沉积物主要重金属(Cr、Cu、Pb、Zn、Cd和Hg)含量,揭示了这4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历史,并运用地积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态进行评价,最后分析了重金属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除Cr外,Cu、Pb、Zn、Cd和Hg的含量均高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土标准值和工业化前全球沉积物重金属最高背景值,且4座水库间含量变异较大,表明4座水库沉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据地积累指数评价,各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Pb>Zn>Cd>Cu>Cr>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河溪、汤溪及公平水库的生态危害程度要低于赤沙水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d>Hg>Pb>Cu>Zn>Cr,其中Cd和Hg对综合生态危害指数的贡献最大。4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人类活动强度表现出了较强的相互关系,流域内人类活动较强的公平、赤沙水库污染程度要明显高于人类活动较少的河溪和汤溪水库。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库区陆生动植物生态》(以下简称《生态》)的出版 ,是新世纪即将来临前 ,科学家们献给母亲河的一份厚礼 ,是科学家用鲜血乃至生命凝结的对母亲河的忠诚。《生态》论述了三峡库区的资源环境特征、植物区系、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古树名木、资源植物、植被及其特征、植物物种多样性 ,分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介绍了陆生脊椎动物概况、县区分布及资源评价 ,对三峡工程库区陆生野生动植物的影响与监测也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并对长期监测系统做了总体设计 ,建立了动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公布了三峡库区最新的动植物名录。该书… 相似文献
9.
探讨湖库不同季节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有助于深入理解湖库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动态演化及其环境效应.对贵州阿哈水库不同季节水体和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深度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进行了分析.阿哈水库水体重金属含量排序为Ni>As>Zn>Cu>Cr>Co>Pb>Cd.夏秋季节缺氧的底层水体重金属含量增... 相似文献
10.
惠州市3座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惠州市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Cr、Cu、Zn、Cd、Pb和Hg)污染状况和垂直分布特征,于2008年5月在惠州市3座具代表性的水库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运用ICPMS法检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gen)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进行污染评价,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变化差异明显,一些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变化不明显,而另一些垂直变化明显(降低或升高),但各种重金属在不同水库沉积物中呈现特有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地积累指数可知,3座水库中沉积物主要以Zn和Pb污染最为严重,达到轻度至强度污染(含量分别为Zn:49.98 ~ 640.29 mg·kg-1;Pb:21.94~300.66 mg· kg-1),同时沉积物中部或底部受到轻度的Cu污染(含量为16.85 ~45.46 mg·kg-1),基本未受Cr、Cd和Hg污染.据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可知,3座水库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据PCA分析和相关资料可知,矿山开采与冶炼、城市化和农林业快速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了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其中,Zn主要来源于矿产开采与冶炼;除矿产开采与冶炼导致沙田水库Pb污染外,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活垃圾等是3座水库沉积物Pb污染的主要途径;Cu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污染.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库区种子植物的中国特有分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报道了分布于长江三峡库区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及特有植物在库区的水平与垂直分布概况,对库区的特有分布的特点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首鱼类分布格局的水声学探测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月19-24日,应用EY60回声探测仪三峡水库库首区域的鱼类分布格局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研究发现:三峡大坝坝前至巫山干流江段鱼类分布不均匀,密度范围为0.718~37.46ind./1000m3,均值为3.117ind./1000m3;鱼类主要分布的区域为支流河口及码头等位置,其中船闸通道位置密度最高;垂直分布上鱼类主要分布在30~60m的水层。分析认为,三峡库首区域鱼类的分布可能与浮游生物的丰富度有关。另外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探测中鱼类个体目标强度的分布及信号过滤,以便下一步水声学探测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水库鱼体汞积累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归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长江流域的12个水库中,水库与河流鲤鱼汞含量的比值F与水库集水面积A和径流量Q的比值呈显著的同相关:F=2.5096-0.48047A/Q(r=-0.795,n=12)凤滩水库调查结果证实了此回归方程的可靠性。实测的F值与预测值比较,相对误差为23.1%。用此模型预测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将加剧鱼体对汞的生物富集作用,局部水域存在鱼体汞含量超过我国食品汞含量标准的可能性。本文讨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对库区鱼类生存的影响尚不明晰, 因此测试库区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对鱼类早期发育的影响对于库区生态渔业的安全发展具重要意义。研究于三峡库区坝前段典型区域设置3 个采样点,用ICP-MS分析了原水中13 种重金属的含量, 并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纤维膜过滤后的水样中, 测试其内分泌及发育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水样中13 种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标准规定的限值, 且3 号采样点重金属浓度普遍比1 号和2 号采样点高。经7d 暴露后, 处理组和对照组中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相对成活率和畸形率(畸形指标包括原肠胚终止、心跳/心率、脊柱畸形、心包囊水肿)均无明显差异;但幼鱼体内生殖相关基因(如 型雌激素受体, 雄激素受体和芳香化酶)、甲状腺相关基因(如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Ⅱ型脱碘酶)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如1 微管蛋白、突触蛋白、生长相关蛋白)的转录水平较之对照组(曝气24h 的自来水)均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水体中13 种重金属的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且在此污染水平下不会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此外, 污染水体导致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否会引起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长期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presents the levels and enrichment factor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southern Nigeria that have received significant impact of crude oil spillag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xamined soils fitted into levels found in agricultural soils except for cadmium. Heavily impacted sites showed elevated levels of heavy metals compared to less impacted sites and background levels. The mean enrichment factors for Cd, Cu, Cr, Pb, Mn, Ni, and Zn were 37.3, 2.8, 14.4, 14.0, 0.77, 5.4, and 1.27 for topsoil and 37.5, 1.30, 7.81, 1.59, 4.12, and 1.28 for subsoil, respectively. This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gradual build-up of heavy metals in these soils as a result of the oil spillage and relate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各小生境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在0~28之间,其下限值的数理分布范围主要在0与5之间,而上限值的分布主要在9、11和12.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是:样本间0~4.9285,小生境间0~2.1143,生境类型间0~1.7091和植被型0.9740~1.3143;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样本(4.9285)在1500~1500m针阔混交林的小生境中,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小生境(2.1143)是1000~1500m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境类型是阔叶林灌丛(1.4373),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植被型是灌丛(1.3143);而灌丛各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从1.2773到1.4373;草地居第二位1.0588~1.2402,森林最低,0.8088~0.9618(仅分布在一个海拔梯度的生境类型除外);就整体有而言,物种多样性指数居前5位的生境类型都是灌丛.可见,三峡库区灌丛是最适宜于蝴蝶繁衍的植被型;完全成片的森林与纯粹的农田均不太适合蝴蝶生存.因环境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4.9285)和最低值(0.0)均出现森林植被型,样本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最大的也是森林植被型,表明它给蝴蝶生存的影响,也将是最复杂的.海拔高度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明显,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在海拔1000~1500m(1.2363),最低是2000m以上(0.2536),但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灌丛和森林各个小生境的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表明这两种植被型内各小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受物种均匀度变化的影响;农田和草地两种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除受均匀度影响外,还较大程度地受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生境类型的水平上,蝴蝶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这些结果反映了三峡库区蝶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和破碎化,从而影响了蝴蝶分布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于 1998~ 2 0 0 3年在库区 10个区县 ,35个调查点进行。研究时 ,库区蝴蝶的生活环境被划分为 80个小生境 ,设置样带6 6 1条 ;调查期间获得 (Sampled)蝴蝶 331种 ,10 780只个体。报道三峡库区蝴蝶群落的部分参数 :2 5 3种蝴蝶的小生境占有率低于 10 % ,占有 4 0 %以上小生境的蝴蝶只有 7种 ;在 6 0条以上样带都获得的蝴蝶有 16种 ,而在 10条以下样带内获得的蝴蝶 2 19种 ,占总数的 6 6 .2 % ;优势种 2 1个 (6 .3% ) ,常见种 12 5个 (37.8% ) ,少见种 10 3个 (31.1% ) ,罕见种 82个 (2 4 .8% ) ;相对多度高于 1%的种类 2 2个 ,仅占总数的 6 .6 % ;个体数分布的规律接近对数级数法则。三峡库区蝶类现在的分布反映了库区生境破碎化的结果 ,意味着适宜的生境斑块周围分布不适宜生境 ,种群受到面积、隔离、边缘等多种效应的影响 ,形成了现有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笔者在调查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及地方特有植物的过程中 ,新发现 2种濒危植物在库区淹没带 1 ) 有分布。由于是永久性淹没 ,必然会造成该区这部分濒危植物种群及其生境的消失 ,应引起有关科研及保护部门的重视。以下就这 2种植物的分布、用途 ,在库区淹没带的生境、种群数量、伴生植物及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引种适应情况等进行介绍。1 松叶蕨 Psilotum nudum(L.) Griseb.松叶蕨 Psilotum nudum( L.) Griseb.又名松叶兰 ,铁扫把 ,是国家第二批重点保护植物 [1 ,2 ] ,松叶蕨科 ( Psilotaceae)附生蕨类 ,分布于台湾、广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