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侯茂林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0,43(2):167-175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必,同时为雌蛾设立补补充和无补弃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肾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肾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科和成虫食物  相似文献   

3.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茂林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0,43(2):168-175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性,同时为雌蛾设立补充和无补充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蛹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蛹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料和成虫食物的双重影响。喂10%蜂蜜时,雌蛾寿命、交配率和产卵量在四个幼虫食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喂以清水时,花生组雌蛾均未交配,寿命和产卵量显著小于其余三组。从同种幼虫食料来看,除人工饲料组外,其余3组雌蛾喂清水时的产卵量和寿命均比喂10%蜂蜜溶液时的显著下降。基于这些结果,作者认为棉花、玉米比花生更适合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田间自然栽培状态下,不同食料植物的糖分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较大,含氮量的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王溪  刘季科 《兽类学报》1992,12(3):183-192
本文报道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食物模式,食物选择指数及食物项目的营养成分,并探讨食物质量与食物选择的关系。高原鼠兔主要选食双子叶植物叶片。食物组成与饲料可利用量的比较分析,揭示出高原鼠兔对各种食物项目的选择程度。在排除其它营养因子的作用后,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食物百分率与磷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各种食物项目不同营养成分与食物百分率之间相关关系不一致。从而进一步验证了食物选择决定于饲料可利用量和食物质量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食物质量对棉铃虫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孔明  郭予元 《昆虫知识》1996,33(4):203-205
在成虫期有补充营养条件下,幼期取食棉叶、棉铃和人工饲料个体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65.2、1005.8和1052.2粒;成虫期无补充营养,则单雌产卵量依次为162.2、400.6和1035.6粒。幼期营养较差者产卵前期显著增加、产卵期和寿命明显缩短,幼期营养较好者则影响不大。这种现象表明:棉铃虫成虫期补充营养是幼虫期营养的延续,幼虫期营养较差者需获得补充营养完成生殖活动,若幼虫期营养较好,则成虫无补充营养也能保持较高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生态学干扰和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军  戴志一  杨益众 《生态学报》2001,21(10):1589-1595
从生态遗传学角度和抗性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作物布局和解毒酶系对棉铃虫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的影响,通过田间采样,测定了姜堰,如皋,兴化3个地区的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作物布局对棉铃虫菊酯抗性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寄主相对单一的棉花连片种植区(兴化)棉田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是棉花春玉米混栽区(如皋)棉田棉铃虫抗药性的3.5倍,在邻近春玉米种植区的稻棉区(姜堰),棉田棉铃虫的抗药性水平,是4-5km外玉米田棉铃虫的4.8倍,研究同时表明,四代棉铃虫的抗药性比3代棉铃虫的抗药性下降了2.3倍,棉铃虫离体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表明,棉铃虫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对姜堰南部棉田和如振戴庄棉田棉铃虫的活体增效试验表明,多功能氧化酶是抗性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重要的解毒酶系,增效醚可分别增效22.79倍和12.33倍,羧酸酯酶对抗性棉铃虫的解毒代谢也有部分贡献,磷酸三苯酯可分别增效4.41倍和3.70倍。  相似文献   

7.
在光暗比(14,10)、温(27±1)℃、湿(60%一80%RH)环境模拟箱内,研究了取食低、中、高三种不同施氮量的棉花、小麦、玉米和大豆繁殖器官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并通过对不同施氮量寄主植物繁殖器官的成分分析,探讨了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四种寄主植物的C/N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大豆的C/N比(分别为0.5、0.4和0.3)<棉花(分别为1.1、0.9和0.9)<小麦(分别为4.5、4.O和3.8)<玉米(分别为5.2、4.2和4.2)。取食不同的施氮量寄主植物对棉铃虫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龄(1~3龄)幼虫期,即随寄主植物C/N比下降,低龄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存活率提高;并且取食C/N较低的寄主植物的发育速度和存活率高于取食C/N较高的寄主植物。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成虫产卵量均呈上升趋势;取食较低C/N比寄主植物的种群增长指数呈先后升后降趋势,而取食较高C/N比的寄主植物则呈上升趋势。取食C/N比适中的寄主植物更有利于该害虫的繁殖及其种群增长,C/N比太高或太低均不太有利。不同施氮量的寄主植物对棉铃虫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是由于其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及两者间比例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
邓盼  马伟华  李国清 《昆虫学报》2015,58(2):175-180
【目的】 昆虫自相残杀行为可以促进特定病原体的传播,这在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害虫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究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幼虫自相残杀习性与其龄期及食物营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饲喂室内品系和野外品系的棉铃虫幼虫含不同Na+浓度的人工饲料,并在饲养至3龄、4龄、5龄和6龄时,将取食相同饲料的10头幼虫为一群组移入同一培养皿中,通过测定各处理幼虫存活率,评估幼虫龄期和饲料中的Na+含量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当以3龄和4龄为群组的起始龄期时,棉铃虫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起始龄期为5龄和6龄的群组。此外,取食正常人工饲料的幼虫存活率最高,取食缺钠饲料时,幼虫存活率明显下降。最后,幼虫群组起始龄期和食物Na+含量对幼虫化蛹率无明显影响。【结论】结果说明,棉铃虫4和5龄幼虫与3和6龄幼虫相比,自相残杀行为发生的概率更大,而Na+含量较低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相残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植物氮素营养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赵平  彭少麟 《生态科学》1998,17(2):37-42
讨论了植物的氮(N)素营养过程与C的消耗关系、光合作用与N投入的关系、水分平衡与植物的N素营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营养和幼期密度对棉铃虫飞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自棉花、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5种作物上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其飞翔能力依次为:棉花和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对室内利用人工饲料、棉铃、棉蕾和棉叶饲养的棉铃虫吊飞表明,取食人工饲料和棉铃的个体的飞翔能力数倍于取食棉叶者。成虫体重越大,飞翔能力越强。获得补充营养个体的飞翔距离是无补充营养者的2倍左右。本试验还研究了食物质量对棉铃虫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明显影响幼期营养较差个体的卵巢发育进程。对不同幼虫密度下发育个体的吊飞则表明成虫的飞翔能力和幼期密度关系不大。鉴于较差的营养条件和较高的幼期密度并不导致成虫飞翔能力的增加,本文认为,棉铃虫的远距离运动是成虫对羽化阶段不良环境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1.
饲料含氮量对棉铃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别用含氮量为1.48%、2.31%、2.89%和3.64%的人工饲料和嫩棉铃饲养棉铃虫(Heliotkls arraigera),测定6龄幼虫对食物和氮的利用效率,并研究饲料氮对棉铃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含氮量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减短,6龄幼虫的干重和食物利用率均有所增加,虫体和虫类的含氮量增高.当饲料含氮量从1.48%增加到2.89%时,氮累积速率(NAR)增长了45%,氮利用率(NUR)增加16%,种群增长指数增加65%.饲料氮从2.89%增至3.64%,NAR值不变,NUR值和种群增长指数分别下降25%和10%.饲料含氮量在1.48%和2.89%之间时,正是棉铃中含氮量变化的幅度,在这幅度间对棉铃虫发育繁殖的影晌最大.饲料含氮量在2.31%至2.89%时,是幼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范围,成虫繁殖力最强.这是它对寄主作物长期适应的结果.饲料含氮量过高或过低对棉铃虫的发育和繁殖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armigera(Hubner)进行抗性品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en-R),抗性倍数高达2463倍,筛选后F1,代LD50值(24.1412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 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品系的LD50值为0.0116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品系的LD50值(0.0098g/头)。Fen-R抗性品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7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13.
华北棉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取食行为及为害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翟连荣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92,35(3):257-266
在大量田间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揭示华北棉区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er)在棉田中的取食行为及其咬食棉花不同发育阶段的繁殖器官的组成和数量.根据棉铃虫的取食行为与其寄主植物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分别列出第二、三、四代幼虫期内棉花全株上各发育阶段的繁殖器官的组成、各龄幼虫所在果枝上繁殖器官的组成、各龄幼虫咬食不同发育阶段繁殖器官的组成和数量以及其中脱落的数量.分析了不同世代幼虫取食行为的差异,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用于棉田害虫管理系统的棉铃虫取食模型.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越冬蛹呼吸代谢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坤君  龚佩瑜 《昆虫学报》1989,32(2):136-143
在25℃、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饲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幼虫,分别形成滞育的越冬蛹和发育蛹,用Gilson呼吸计研究其呼吸代谢.两组棉铃虫在蛹期的代谢速率(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都呈U-型曲线变化.越冬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代谢速率显著降低;U-型曲线的底线延续很长时间;几乎全部利用脂类作为代谢底物.预计滞育的棉铃虫在6龄幼虫期的代谢速率已明显降低.由于在诱导滞育的条件下蛹并不一定全部进入滞育,滞育与非滞育个体在化蛹初期又没有形态上的区别,所以它们的代谢速率差异可以用作判断蛹是否滞育的标准.根据呼吸资料估测,棉铃虫越冬蛹在长达7个月的越冬期内消耗能量约800(雌)—900(雄)焦耳,只比发育蛹(历期约两周)消耗的能量多7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25℃下用人工饲料和自然食物饲养棉铃虫,分析通过虫体的能流。取食紫云英-麦胚人工饲料时,整个幼虫期摄入能量(Ⅰ)11,852焦耳,其中51.3%随排泄物排出体外(FU),22.2%被利用并转移到虫体组织内(Pg),0.5%被利用、但在蜕皮时又随头壳、表皮等脱离虫体(Pe),其余26%的能量被用于维持幼虫的生命活动并通过呼吸消失?。幼虫转化能量的毛生态效率(P/I)和净生态效率(P/A)分别是22.7%和46.6%。取食嫩棉叶/棉桃时,幼虫期摄入能量(Ⅰ)19,356焦耳,其中FU,Pg,Pe,R分别占35.3%,11.3%,0.5%和53.0%,P/I,P/A分别为11.7%和18.0%。 两组棉铃虫蛹和成虫期能量收支的差别不大,蛹—成虫期的能量转化效率在69—75%(雌)和64—69%(雄)左右。雌性成虫体内的能量约有40%(人工饲料组)—50%(自然饲料组)被用于繁衍后代。 同其它鳞翅目昆虫相比,人工饲料组棉铃虫幼虫对能量的转化效率属中等水平;棉花虽然是棉铃虫的自然寄主植物,但幼虫取食这种食物时对能量的转化效率相当低。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线(LD-P线)分析法,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 Heliccverpa armitera(Hubner)对氰戊菊酯抗性晶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为多基因遗传,其主要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抗性不属性连锁遗传。利用增效剂对抗性机理进行的研究表明,多功能氧化酶(MFO)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因此,可以推断多功能氧化酶基因为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吴益东  沈晋良 《昆虫学报》1994,37(2):129-136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 armigera(Hubncr) 进行抗性晶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cn-R),抗性倍数高达2“3倍,筛选后F15代LD50值(24.1412μ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μ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晶系的LD50值为0.0116μ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晶系的LD50值(0.0098μg/头)Fcn-R抗性晶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 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9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幼虫小网膜细胞对光暗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少南  常玉珍 《昆虫学报》1992,35(4):434-43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s(Hübnner)5龄幼虫小网膜细胞内一些细胞器的昼夜变化.其中色素颗粒,内质网,多泡体和多片层体变化特别显著.天亮3小时后,细胞内出现大量多泡体,多片层体和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的细胞器.它们的数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天亮10小时后,大部分在细胞内消失.从天黑后2小时至天亮前2小时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由滑而内质网构成的髓样体.天亮后它们在细胞内消失.昼夜交替还导致细胞内屏蔽色素颗粒周期性的水平和垂直移动.结合现有资料,我们对上述现象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几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几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ǖbner)生物活性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以IKI-7899和昆调1055饲喂棉铃虫成虫能降低其产卵的孵化率,但对其寿命和产卵量均无影响.以IKI-7899浸卵,125ppm的浓度即可致使处理卵孵化出的幼虫在二、三龄前死亡50%以上.IKI-7899和昆调1055对棉铃虫幼虫的触杀毒力均高于其胃毒毒力,并表现较高的生物活性,而灭幼脲Ⅰ号和苏脲Ⅰ号的活性极低.以含毒人工饲料饲喂幼虫两天,IKI-7899、昆调1055和灭幼脲Ⅰ号的毒力值均比饲喂一天的高5倍以上;而连续饲喂至化蛹期的毒力值比饲喂一天的高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