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建  刘峰  张文庆 《昆虫学报》2008,51(2):126-131
多胚发育的幼虫内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的卵、胚胎和幼虫在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血腔内发育,通常1枚卵可以分裂增殖为数百只胚胎。本文通过定时解剖寄生的寄主幼虫,初步了解了腰带长体茧蜂多胚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寄主体内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以4龄末期亚洲玉米螟幼虫为寄主时,寄生蜂卵产入寄主体内10 min左右开始卵裂,1天左右,初级胚胎从卵壳中被释放出来。之后胚胎在胚外膜内持续分裂产生大量二级胚胎形成桑葚胚。寄生后3天左右,二级胚胎从胚外膜中被释放出来,进入胚胎发育阶段。寄生后6天左右,胚胎进入胚带形成阶段。寄生后8天左右,胚带伸长,头尾形成。寄生后9天左右,身体分节完成,部分幼虫孵化,蜕去胚外膜。寄生后13天左右,蜂幼虫从寄主体内啮出。胚胎在发育初期体积变化不大,但从胚带形成开始,体积则迅速增大。腰带长体茧蜂与另一多胚发育寄生蜂佛州点缘跳小蜂Copidosoma floridanum在胚胎发育进程上明显不同,体现了它们对各自寄主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腰带长体茧蜂Microcentrus cingulum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雌蜂触角上存在三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刚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对触角各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就三类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寄生蜂毒液和卵巢蛋白在寄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成分和性质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分析了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和卵巢蛋白的分子量组成.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毒液蛋白图谱显示约有7条蛋白带介于43~1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三条带为97kDa、64kDa、45kDa;卵巢蛋白图谱显示约有12条蛋白带,位于30~2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两条带为39kDa、43kDa.并对毒液和卵巢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1 μg/头、0.1 μg/头和0.01 μg/头浓度的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蒙五一五)体外处理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测定幼虫体壁组织、血清和血细胞溶离物中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1 μg/头 methoprene处理组和0.1 μg/头处理组幼虫体壁组织中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血清和血细胞溶离物中酚氧化酶活性也显著上升(P<0.01)。将含有20-羟基蜕皮酮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处理组幼虫体壁组织的酚氧化酶活性下降(P<0.05),血清和血细胞溶离物中的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 (P<0.01)。这些结果表明methoprene可以诱导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而20-羟基蜕皮酮则抑制了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中酚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程振衡  梁子才 《昆虫学报》1990,33(4):424-429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简称PO)大量存在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血浆中,血细胞中甚少.该酶的活力与幼虫的发育期相关,在蜕皮和化蛹前后活力达高峰.PO可以粘附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但未发现具有调理作用.以Sephadex G-200层析,对PO进行了部分纯化,比活力可提高56倍.试虫感染酵母菌后,活体内血浆PO活力即刻下降;体外证明,感染血浆可抑制正常血浆PO活力,以胰蛋白酶和昆布多糖测试以及行耐温实验,表明该抑制物为蛋白质性质.对PO的防卫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器官和卵巢的形态学及其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剑锋  李永  陈学新  符文俊 《昆虫知识》2006,43(6):818-821,I0001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观察内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毒液器官和卵巢的形态结构。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器官由1个毒囊和2条毒腺组成,毒腺接于毒囊的顶端。毒腺由单层分泌细胞、退化的外胚层细胞和环腔的内膜构成,分泌细胞主要由1个明显的细胞核和1个较大囊状细胞器构成,囊状细胞器的功能是分泌毒液。毒囊由肌肉鞘和扁平细胞层构成,但没有分泌细胞。腰带长体茧蜂卵巢1对,每个卵巢由10条左右卵巢小管组成,与侧输卵管相接处略微膨大形成卵巢萼区。2条侧输卵管在产卵管基部会合形成1条总输卵管与产卵管相接。毒液器官通过毒囊的毒液导管附着在总输卵管上。对寄生蜂毒液器官的生物学、细胞学及在分类进化上的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长体茧蜂属一新种:纵卷叶螟长体茧蜂 Macrocentruscnapholocrocis,sp.nov.  相似文献   

8.
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原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氧化酶原PPO是昆虫免疫的关键酶, 本文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PPO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其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我们已提交到GenBank的数据, 采用在线分析及MEGA4和RasMol软件对亚洲玉米螟酚氧化酶原(Of-PPO)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系统发生关系和蛋白质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Of-PPO全长cDNA序列有2 686 bp, 包含一个2 079 bp的开放阅读框, 其推导的693个氨基酸序列中包含6个组氨酸残基构成的2个铜离子结合位点, 以及保守的硫羟酸酯区域。Of-PPO属于PPO2类群, 其N端不含信号肽, 无跨膜结构域区域, 无糖基化位点, 44个磷酸化位点均匀分布于整个多肽链中, 有2段序列可能形成卷曲螺旋, 有5个区域的氨基酸具较强疏水性, 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2.54%, 随机卷曲占56.79%。同源建模显示其三级结构为“α/β型”中的“滚筒结构”, 存在一个明显的空位, 可能与该酶催化活性有关。本文可为Of-PPO的实验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清中酚氧化酶原的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40%硫酸铵沉淀、Blue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和Phenyl 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等方法,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幼虫血清中分离纯化了酚氧化酶原。酚氧化酶原全酶相对分子量约为158 kD,亚基相对分子量约为80 kD和78 kD。酚氧化酶原为糖蛋白,该酶原易被0.1 mmol/L CPC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 50%甲醇、 1 mg/mL昆布多糖和1 mg/mL胰蛋白酶激活。该酶反应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5~30℃,Ca2+和Mg2+可增强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记述膜翅目茧蜂科长体茧蜂属Macrocenlrus Curtis 1新种——樟虫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amphoraphilus He & Chen,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颜曦  王鹏  胡建 《昆虫学报》2013,56(7):715-723
整合素是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 在调控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初步研究了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整合素β亚基在胚胎增殖中所起的作用。用PCR方法克隆获得了腰带长体茧蜂整合素β基因Mcitg-β (GenBank登录号为KC784942), 其开放读码框全长2 526 bp, 编码841个氨基酸, 含有整合素基因特有的多个功能域。Mcitg-β与已报道的昆虫整合素基因具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与膜翅目的熊蜂Bombus impatiens整合素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达76%。定量PCR结果表明Mcitg-β在蜂卵中大量表达, 在初级胚胎及二级胚胎细胞中也有表达, 但在桑葚胚中没有表达。将dsMcitg-β通过体外浸泡法导入到二级胚胎或体内注射法导入到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体内后, 可极显著抑制腰带长体茧蜂整合素基因的表达量, 降低胚胎增殖能力, 并减少出蜂数量。结果初步证明Mcitg-β可能对调节多胚发育的腰带长体茧蜂的胚胎增殖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体茧蜂属中国五新记录种NEWRECORDSOFMACROCENTRUSCURTIS(HYMENOPTERA:BRACONIDAE:MACROCENTRINAE)FROMCHINA¥长体茧蜂属MacrocentrusCurtis,1833隶于茧蜂科长...  相似文献   

13.
冯从经  郭晓丽  翟会峰 《昆虫学报》2010,53(12):1404-1409
为研究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体内酚氧化酶原激活蛋白酶(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proteinase, PAP)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根据不同昆虫酚氧化酶原激活蛋白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 设计合成简并引物, 采用RT-PCR技术从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中扩增出PAP的一段cDNA片段, 大小为509 bp, 编码169个氨基酸, 预测分子量为18.7 kD, 理论等电点(pI值)为5.1。该基因序列中含有丝氨酸蛋白酶样结构域中保守的催化三联体, 不含发夹结构域。BlastP分析结果表明: 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 PAP-3和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发夹型蛋白B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为47%; 与烟草天蛾PAP-2、家蚕Bombyx mori PPAE、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PPAE-3、 蓖麻蚕Samia cynthia ricini PAP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丝氨酸蛋白酶7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45%, 45%, 44%, 43%和41%。构建系统发育树, 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 亚洲玉米螟PAP与烟草天蛾PAP-3和斜纹夜蛾PPAE-3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黑腹果蝇丝氨酸蛋白酶7和冈比亚按蚊发夹型蛋白B1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些结果说明克隆得到的cDNA片段为亚洲玉米螟幼虫PAP基因靠近羧基端的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14.
抑太保对亚洲玉米螟表皮酚氧化酶及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吴刚  尚稚珍 《昆虫学报》1992,35(3):306-311
采用饲喂法,抑太保(Atabron,IKI-7899)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LC50约是灭幼脲Ⅰ号的1/10.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均能导致幼虫表皮酚氧化酶及几丁质酶活力显著增高.与对照相比,饲喂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五龄幼虫表皮酚氧化酶活力分别增长276.00%和28.00%、几丁质酶活力分别增长42.25%和13.62%;腹腔注射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五龄幼虫表皮酚氧化酶活力分别增长74.86%和37.98%、几丁质酶活力分别增长68.18%和28.86%.我们认为,酚氧化酶及几丁质酶活力的增高应是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导致玉米螟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寄生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血淋巴黑化率、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PO)基因表达量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的影响,为更有效的利用淡足侧沟茧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寄生实验确定草地贪夜蛾被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的最佳龄期;通过RT-qPCR分析草地贪夜蛾两个PPO基因(SfPPO1和SfPPO2)的时空表达谱;通过薄膜法统计草地贪夜蛾被寄生后的血淋巴黑化率;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草地贪夜蛾被寄生后的血淋巴PO活性;采用RT-qPCR测定草地贪夜蛾被寄生后血淋巴SfPPO1和SfPPO2的相对基因表达量。【结果】草地贪夜蛾被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的最佳龄期为3龄幼虫,SfPPO1和SfPPO2均在卵块和4龄幼虫中基因表达量较高,且主要在幼虫血淋巴中表达。草地贪夜蛾被寄生后12、24、48和72 h的血淋巴黑化率显著低于未寄生组(P<0.05),SfPPO1和SfPPO2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和PO活性也低于未寄生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SfPPO1的相对基因表达量与SfPPO2的表达量呈现线性关系(R2=0.9124),PO活性与两个PPO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黑化率与PO活性和PPO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均呈现正相关。【结论】淡足侧沟茧蜂寄生会抑制草地贪夜蛾血淋巴的黑化率,下调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表达量和PO活性,且PO活性、PPO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血淋巴黑化率3个指标之中,两两之间均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昆虫体内酚氧化酶原(PPO)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蛋白,参与昆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本研究采用原核表达体系,大量表达可溶且具有活性的重组PPO蛋白,可用于各种酚氧化酶(PO)抑制剂的筛选,从而为创制抑制昆虫免疫系统的新型杀虫剂提供条件。【方法】利用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5龄幼虫体内克隆获得PPO基因,构建了pET-28b-PPO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重组表达了亚洲玉米螟PPO蛋白;采用Ni-NAT亲和层析柱快速纯化目的蛋白,进行了Western杂交鉴定;测定分析了重组PPO蛋白激活为PO后的酶学性质以及不同金属离子(Mg2+,Cu2+和Fe2+)对PPO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融合蛋白PPO得到了表达和纯化。重组PPO蛋白激活为PO后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为7.2,以L-DOPA为底物时PO催化反应的Vmax为140.8 U/mg·min,Km为2.96 mmol/L。Fe2+存在的情况下重组PPO蛋白中β-折叠结构成分显著增加至53.7%±4.6%,α-螺旋结构成分则显著下降至2.6%±1.2%(P<0.05);有Mg2+存在的情况下,重组PPO蛋白中β-折叠结构成分显著下降,α-螺旋结构成分稍有上升。有Cu2+存在的情况下,重组PPO蛋白中β-折叠结构成分显著下降为10.0%±1.6%,而α-螺旋结构成分则上升至35.3%±6.9%。【结论】结果说明不同金属离子对重组PPO蛋白的二级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的茧蜂二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寄生于美国白蛾幼虫的2种茧蜂新种:白蛾孤独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ingularis Yang et You,sp.nov.,单个内寄生于寄主2-3龄幼虫:白蛾聚集盘绒茧蜂Cotesia gregalis Yang et Wei,sp.nov.,群集内寄生于寄主老龄幼虫,这2种寄生蜂的自然寄生率均为6%左右,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报道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长体茧蜂属一新种:纵卷叶螟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napholocrocls,sp.nov。  相似文献   

20.
四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毒性大小及其成蜂体内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活性影响, 本实验通过测定三唑酮(triadimefon)、 肟菌脂(trifloxystrobin)、 咪鲜胺(prochloraz)、 申嗪霉素(phenazino-1-carboxylic acid)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 并分别测定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各杀菌剂处理后酚氧化酶的比活性。结果表明, 各药剂对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大小为: 三唑酮>咪鲜胺>肟菌酯>申嗪霉素, 其LC50值分别为3.27, 6.46, 4.06和 9.72 mg/L, 其安全系数依次为0.07, 0.10, 0.20和1.47, 其中申嗪霉素为中等风险性, 其余3种药剂为高风险性, 且杀菌剂明显激活了PO的活性。活体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处理得到的PO比活力高于离体处理, 且三唑酮处理组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本实验为研究杀菌剂对赤眼蜂的毒性及对PO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索, 为进一步研究赤眼蜂对杀菌剂的抗性及免疫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