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3,(20):I0001-I0002
4月14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题为《细菌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结构》(Structureofabacterialenergy-couplingfactor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复合物四聚体的晶体结构,并通过结构信息阐述了该蛋白复合物的工作的分子机制。清华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王廷亮和生命联合中心博士生付国斌共同为文章第一作者。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4,(3):I0002-I0003
上海交通大学吴更团队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赵允团队日前揭示了Hedgehog信号通路中部分核心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解决了国际上在该领域长期的认识分歧。该研究将有助于对人类的癌症和多种出生缺陷的致病机理作出进一步解释。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7):1402-1403
<正>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团队联合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团队、基础医学研究所黎燕团队、上海复旦大学姜世勃团队及德国Inflarx Gmbh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仁锋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该病毒通过感染,可导致人体一类免疫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引发急性肺损伤。他们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即通过一种针对过敏毒素C5a的抗体药物来调节补体的分子表达水平,证实可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该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传染病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临床  相似文献   

4.
科研快讯     
《自然-医学》:发现预防致命输血并发症方法德国研究人员12月28日宣布他们查明了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理,并找到了预防这种致命输血并发症的方法。新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12,(29):I0002-I0003
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对3.3万余名中国冠心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成功鉴定出8个冠心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区域,其中4个区域为国际上首次报道。该研究成果于7月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1):I0003-I0004
一支由法国原子能及可替代能源署(CEA)领导、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参与研究的国际团队通力合作,揭示了趋磁细菌体内一种名为MamP的蛋白质主导合成磁小体的机制及其结构特征。该研究使得人们对”生物矿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为生物纳米磁体在医学和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机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2):I0002-I0002
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教授鲁林荣带领的研究团队在T淋巴细胞中,发现并命名了一个名叫Tespal的新基因。并阐释了其作用机制,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一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上。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I0003-I0004
重启记忆按钮的是复旦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张素春领衔的科研团队。他们在最新一期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自然一生物技术》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这意味着,距离阿尔兹海默症(老年性痴呆)等患者找回记忆与学习能力,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0,(4):I0001-I0001
1月2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自然》在线发表论文,阐述在毒性大肠杆菌肠胃耐酸性保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AdiC转运蛋白的底物识别和转运机理。这是继他们在2009年于《科学》发表首个APC家族转运蛋白晶体结构之后针对AdiC研究的又一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09,(15):I0002-I0003
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讲座教授张明杰与其研究团队,对人体细胞内用以运输蛋白质的一种重要的”机动蛋白6(MyosinVI)”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终于成功找到其运动模式,成为细胞生化学的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指,掌握”机动蛋白6”运动模式是纠正变异细胞的关键,未来更有机会发现所有相关疾病的根治方法。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细胞突变可引起失明、失聪以至癌症等不同的致命病征或身体残缺,过往已发现,细胞突变往往源于细胞内出现错误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2009,(5):I0002-I0002
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明教授于2008年12月14日在《自然》子刊《自然-神经学》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知觉训练可修复大脑听力功能损伤的机制。该文章被最新一期”Nature China Research Highlights”评为神经科学亮点文章。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张福仁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在对麻风遗传学研究中发现,感染麻风杆菌会增加麻风发病基因变异的几率,麻风患病风险与自体免疫性疾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该研究成果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3.
《生物磁学》2012,(11):I0002-I0003
2012年3月1113,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自然》(Namre)在线发表了名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aglutamate-GABA antiporter”的科研论文,报道了大肠杆菌谷氨酸:1-氨基丁酸(GABA)反向转运蛋白(GadC)的晶体结构,并结合生化实验提出了GadC转运底物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科研快讯     
《科学》:证明朊病毒导致疯牛病假说最近,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生物学实验室马继延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用细菌表达的重组朊蛋白制备朊病毒》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研究首次将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朊蛋白转变成了具有传染性的朊病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物磁学》2014,(21):I0003-I0003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樊小龙教授领导的团队与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基于分子共表达网络的神经胶质瘤分型系统。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该系统的建立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形态学的胶质瘤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并将为后续特异性治疗靶点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以肺水肿和过度的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往往伴随着肺离子通道功能受损,而修复这些离子通道功能能缓解其临床进展。因此了解上皮钠通道、钠钾泵、囊性纤维跨膜转导调节因子和水通道蛋白等通道功能及其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互关系对更好治疗此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14,(8):I0002-I0002
美国和中国科学家1月2日报告说。他们利用一种“人源化”实验鼠,攻克了限制当前千细胞疗法发展的免疫排斥难题。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徐洋教授团队与深圳儿童医院付雪梅教授团队、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永广教授团队当天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说,两种免疫抑制分子组合使用,能有效保护异体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及组织免于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0):I0001-I0001
最近,一个科学家团队完成了对辣椒的首次高质量参照基因组测序。科学家通过对比辣椒和其近亲植物的基因组。在两种植物中都发现了可产生刺激性辣椒素的基因。番茄中含有该基因的4种无功能副本。辣椒中则有7种无功能副本和1种可起作用的该基因副本。研究团队将报告在线发表于1月19日的《自然-遗传学》上。  相似文献   

19.
《生物磁学》2013,(20):I0002-I0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李银妹课题组,近日与上海交通大学魏勋斌教授合作。采用活体动物内的细胞,发展了动物体内细胞三维光学捕获技术。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一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网站还以《医学研究:用光清除血管被堵塞的血管》为题对该研究工作进行报道。 在活的动物体内研究细胞生长、迁移、细胞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体内研究技术一直是活体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状况,探讨HSP70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LPS致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蛋白印迹实验研究各组动物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LPS处理后1h,大鼠的支气管粘膜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HSP7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2h的表达达到高峰,6h后与对照组水平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处理2h、4h时,HSP70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可引起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HSP70应激性表达,提示HSP70对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