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PRV)Min-A株gE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了PRV-gE基因不含信号肽、胞内区和跨膜区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GEX-tgE。经SDSPAGE电泳分析证实克隆的部分gE基因获得了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大小约为63kD,并在终浓度为0.6mmol/L的IPTG诱导下,3.5h其表达量达到高峰。通过改变诱导条件,有效抑制了包涵体形成,提高了重组蛋白的溶解性。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gE蛋白具有抗原反应活性。将表达产物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后作为ELISA抗原,通过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及工作条件的优化试验,和对48份PRV阴性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建立了猪伪狂犬病tgE-ELISA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400份送检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其与PRV全病毒ELISA试验的符合率高达95%以上,与基于抗gE蛋白单抗竞争性ELISA的符合率达94%。此方法可用于gE基因缺失PRV疫苗免疫动物和PRV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细小病毒(PPV)、及伪狂犬病毒(PRV)疫苗株与野毒株的多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PCV2、PPV和PRV gB、gE基因序列,针对各自保守区各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这四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PCV2、PPV和PRV gB、gE进行检测,结果可同时扩增出269bp(PCV2)、581bp(PPV)、372bP(PRV gB)及147bp(PRV gE)四条特异性片段.对JEV、PRRSRV、大肠杆菌和双蒸水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检出10pg PCV2、PPV和PRV gB、gE检测敏感度分别为10^-6.2、10^-3.8、10^-5.8TCID50的模板.该方法的建立对临床上进行这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发布的猪2型圆环病毒(PCV2 )序列(AY0 35 82 0 )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猪2型圆环病毒ORF1和ORF2基因。将ORF1和ORF2基因的PCR产物回收并酶切后,依次插入到伪狂犬病毒gE gI双缺失通用转移载体pIECMV中,构建了猪2型圆环病毒_伪狂犬病毒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ORF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_ORF2与伪狂犬病毒TK- gE- LacZ+ 基因组共转染IBRS_2细胞,待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病毒液进行空斑纯化,利用检测PCV2ORF1基因和ORF2基因的PCR方法筛选重组病毒TK- gE- gI- ORF1-ORF2+ ,用Southern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ORF1_ORF2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在此基础上也测定了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滴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ORF1和ORF2已成功插入到TK- gE- LacZ+ 亲本株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蛋白可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同时发现ORF1和ORF2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与亲本株相当。  相似文献   

4.
5.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包膜糖蛋白g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克隆了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编码包膜糖蛋白gD的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与国外报道的Rice株相比 ,其核苷酸序列具有 98%的同源性 ,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7%。将此基因克隆于具有全期启动子盒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SX35A中 ,构建成重组转移质粒pSX35A gD ,与致死缺失型线性化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 OCC- )基因组DNA一起共转染粉纹夜蛾Hi5细胞 ,经同源重组 ,获得含gD基因的重组病毒AcMNPV OCC+ gD。重组病毒经空斑纯化后感染Hi5细胞进行表达分析 ,细胞裂解物的SDS PAGE及Western Blot ting均显示分子量约 47kD的gD蛋白得到了特异性表达 ,其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 6 2 % ,表达的gD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毒gI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伪狂犬病毒(PRV)国内地方分离Ea株基因组DNA片段中克隆了完整的g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I基因编码区全长1101bp,可编码366个氨基酸残基,二级结构预测具有典型I型膜蛋白特征。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外Rice株的同源比较发现,Ea株gI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均存在多处突变,尤其是潜在胞浆区中连续两个碱基的缺失导致移码突变,致使gI基因的读码框架后移,从而导致Ea株gI较rice株长16个氨基酸残基。将gI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的人巨细胞病毒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PK15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实gI获得正确表达。进一步测定天然缺失gI的PRV弱毒Bartha株在表达gI细胞系和空白载体转染的对照细胞系中的蚀斑形成单位(pfu)和组织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结果显示:Bartha株在表达gI细胞系中的pfu和TCID\-\{50\}分别为对照细胞系的164%和200%。说明gI具有促进病毒增殖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CH-1a株GP5基因插入到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Bartha-K61株TK基因中,获得了一株TK^-/gE^-表型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rPRV—GP5。经生长动力学、表达动力学和间接免疫荧光证实PRRSV GP5在重组病毒中获得了表达,表达蛋白的抗原性与亲本病毒相似,rPRV-GP5在不同的细胞上毒价和细胞病变与Bartha—K61比较无显著差异。4只PRV抗体阴性的绵羊,每只接种10^6.0。PFU的rPRV-GP5可以完全抵抗10^3LD50伪狂犬病强毒S株的攻击。10头PRV、PRRSV抗体阴性的仔猪滴鼻接种rPRV-GP5 10^7.0 PFU/头并在接种后63d攻击PRRSV CH-1a株10^5.0 TCID50/头,攻毒后3d和5d出现了PRRSV荧光抗体和ELISA抗体,在政毒后14d检测到了PRRSV中和抗体,Bartha—K61活疫苗组和对照组至实验结束时仍未检测到PRRSV中和抗体。这说明rPRV-GP5免疫产生了针对PRRSV的回忆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gG-/LacZ+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以国内地方分离株鄂A株为亲本构建伪狂犬病病毒双基因缺失株,采用外切酶Ⅲ和绿豆核酸酶酶切,构建了缺失主要毒力基因TK基因部分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STK1-4,进一步改造成为转移质粒pUCPB4。用HindⅢ将质粒pUCPB4线性化,然后与用EcoRI消化的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LacZ^ 突变株基因组DNA共转染PK-15细胞,等完全病变后,收毒作空斑试验,PCR筛选TK缺失的重组病毒。重组病毒空斑纯化3次,随机挑取空斑进行PCR扩增,证实所获得的病毒为均一的无TK^-/LacZ^ 突变株污染的TK缺失的重组病毒,分别以TK缺失株病毒与鄂A野毒株为模板对TK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酶切分析和测序后发现:TK缺失重组病毒的TK基因缺失了205个碱基,XhoⅠ和SalⅠ位点消失,SmaⅠ酶切片段发生变化,两种病毒在PK-15细胞上形成空斑的大小和增殖 滴度无明显的差别。进一步提取TK缺失突变株基因组DNA,与含gG-LacZ的转移质粒pUSKZ通过磷酸钙法共转染PK-15细胞,待完全病变后,在X-gal存在下筛选蓝斑,将桃取的蓝斑纯化3次后,对纯化的重组病毒进行TK、LacZ扩增,结果既能扩增出较以鄂A野毒株为模板扩增的要小的TK基因片段,同时又能扩增出LacZ基因,证实所得到的重组病毒为TK^-/gG^-/LacZ^ 突变株。此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成功,为在我国最终根除伪狂犬病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Virus,PRV)属疱疹病毒科 ,具有在细胞培养物上快速生长、强烈的神经嗜性与潜伏感染性等特性。本病毒可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 ,对养猪业的经济损失最大。伪狂犬病对养猪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 )母猪流产 ,产死胎、木乃伊胎 ,临床以产死胎为主。 (2 )新生仔猪大量死亡 ,1 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为 1 0 0 %。 (3 )断奶仔猪发病死亡 ,表现为拉稀 ,作划水样或转圈运动 ,口吐白沫、阵挛性痉挛及强性痉挛和搔痒等症状。 (4)引起种猪不育。公猪发生睾丸肿胀、萎缩 ,失去种用能力。母猪表现为不发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表达系统建立表达和纯化分泌形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糖蛋白gE的方法,并鉴定其理化性质及免疫原性。方法:利用Gibson assembly同源重组试剂盒快速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VZV gE。在sf9昆虫细胞中鉴定序列优化前后表达量的差异,并在High FiveTM细胞中大量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方法得到高纯度gE蛋白,之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验证了其理化性质,并进行小鼠免疫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构建了pFastbac-VZV g E1/2重组质粒,经过PCR及双酶切鉴定后均为阳性克隆。使用BAC/PAC试剂盒提取Bacmid转染sf9细胞制备杆状病毒,经Western blot检测,sf9细胞开始表达gE蛋白且随着病毒代次升高g E蛋白表达量增加。序列优化后表达量明显增加,但是大部分以胞内形式存在。通过Ni-NTA一步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较高的gE蛋白,并与VZV单抗9C8具有较好的反应性。通过免疫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且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血清可以与天然病毒上的gE抗原结合。结论:成功获得了杆状表达系统表达的gE蛋白并且纯化和鉴定了蛋白质的性质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VZV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