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角倍蚜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杨  杨子祥  陈晓鸣  刘平  唐翊峰 《生态学报》2013,33(21):6876-6884
通过温室栽培和接种实验,以接种角倍蚜形成虫瘿的盐肤木和未接种角倍蚜的盐肤木为实验材料,测定和分析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不同组织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虫瘿对盐肤木的光合作用形成扰动,与对照植株相比较:(1)有虫瘿复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升高,其中虫瘿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升高14.49%、32.17%和42.01%;虫瘿还引起无虫瘿复叶最大净光合速率升高,但中期以后下降到正常水平;(2)虫瘿中期有虫瘿复叶的光饱和点升高、无虫瘿复叶光饱合点下降;虫瘿初期和中期有虫瘿复叶的光补偿点升高、无虫瘿复叶光补偿点下降;(3)虫瘿初期引起有虫瘿复叶及邻近无虫瘿复叶暗呼吸速率升高,但中期和后期影响不显著。虫瘿对盐肤木光合作用的扰动程度与小叶的位置和虫瘿生长时期密切相关。同时,虫瘿改变了盐肤木叶片氮含量分布,其中虫瘿外壁、有虫瘿复叶和无虫瘿复叶的氮含量分别为1.13%、1.98%和2.14%,这可能是营养物质从无虫瘿复叶流向有虫瘿复叶,并最终流向虫瘿,满足虫瘿和瘿内蚜虫生长需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角倍蚜冬寄主侧枝匐灯藓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是致瘿形成五倍子的主要蚜虫之一,由它寄生在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复叶的叶翅上形成的虫瘿角倍,其产量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以上。角倍蚜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必须经...  相似文献   

3.
封面照片     
正照片示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半翅目:蚜科)秋迁蚜从其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上形成的虫瘿裂口处爬出,准备迁飞。本期报道了角倍蚜各虫态蜡腺的数量、排列和发达程度的差异及其与生活微环境的关系(pp. 490-497)。照片由杨子祥于2020年9月19日摄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五倍子培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焦懿 《昆虫知识》1998,35(2):87-89
角倍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chinensis(Bell)寄生在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和滨盐肤木R.chinensisvar.raxburghii(DC)Rehd.叶上致瘿而形成,约占五倍子总产量的80%。藓圃上越冬若蚜和盐肤木林中角倍的分布均属聚集分布。影响越冬若蚜和角倍聚集度的主要生态因子分别为藓长势、湿度、光照和树与藓的距离、风向、风速。于母和雏倍分布在盐肤木和滨肤木的第5~11片叶上,其中7~9片叶上干母数和雏倍数超过50%。干母数与雏倍数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盐肤木上:y1=3.3394+0.7662x1,r1=0.9994**滨盐肤木上:y2=3.6707+0.7431x2,r2=0.9894**  相似文献   

5.
盐肤木林内间作对角倍蚜虫瘿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间作方式下盐肤木林的角倍蚜虫瘿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盐肤木纯林的单株虫瘿数、单叶虫瘿数和有虫瘿梢头率分别为14.1个、2.3个和78.4%,而盐肤木襄荷混作林的单株虫瘿数、单叶虫瘿数和有虫瘿梢头率分别为25.8个、3.2个和91.2%,分别为前者的1.8倍、1.4倍,有虫瘿梢头率增加了12.8%。(2)与盐肤木纯林相比,盐肤木襄荷混作林内的温度略低,全天平均低1.6℃,而相对湿度略高,全天平均高5.9%,高湿和较小温度变幅可能是虫瘿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当盐肤木与蔬菜混作时,单株梢头数和有虫瘿梢头数分别比纯林增加了1.4倍,增加的原因可能与蔬菜种植中的松土和施肥有关。综上所述,盐肤木与襄荷混作可以增加倍子产量,盐肤木与蔬菜混作可以增加有虫瘿梢头数量,两种混作模式均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角倍蚜干母的刺探取食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杨子祥  吕翔  李杨 《昆虫知识》2011,48(4):997-1001
本文采用EPG技术监测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干母在第一寄主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的取食行为.获得干母在盐肤木小叶及叶翅上的取食波形7个,分别为np、C(A+B+C)、pd、E1、E2、F、G波.对干母在盐肤木小叶或叶翅上的取食部位组织进行切片...  相似文献   

7.
角倍蚜对盐肤木叶片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吴振廷 《昆虫知识》1995,32(6):363-366
角倍形成初期,倍子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以几种正常叶片中含量较少的必需氨基酸增长最为明显,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碳氮比下降,有利于角倍蚜的生长繁殖;角倍形成后期,虽然倍子内游离氨基酸总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几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却明显下降,并且可溶性糖含量成倍增加、碳氮比低于叶片,不利于角倍蚜的生长繁殖。角倍中单宁的含量约占干重的56%,而角倍蚜体内单宁含量仅为其寄主的0.84%,角倍蚜的排泄物和蜕中单宁含量分别是虫体的37.5和4.8倍,因此这可能是角倍蚜克服寄主体内单宁伤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秦永杰   《广西植物》1985,(2):141-145
<正> 五倍子,即由半翅目蚜科(Aphididae)的角倍蚜寄生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危害叶组织所造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虫瘿的总称。五倍子主要成分为单宁酸,是医药,化工、印染和国防上的重要原料。目前,我国的五倍子按外形可分为十余种,其中以角倍蚜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角倍蚜亦称五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一年有六个世代,终年生活,无休眠阶段。成虫有有翅型及无翅型两种,当盐肤木快落叶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榆树虫瘿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时期榆瘿蚜取食诱导的榆树叶片为试材,利用iTRAQ技术分析榆树虫瘿叶片形成过程中蛋白表达丰度的差异。通过质谱鉴定,共得到2 689个蛋白,与KEEG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2 145个蛋白被注释到126个不同的代谢通路中,和本研究相关的蛋白有12条,涉及代谢途径的蛋白数量最多,为813(37.9%)个。未被榆瘿蚜取食的叶片与榆瘿蚜取食诱导叶片形成虫瘿的前期、中期、后期相比,差异蛋白分别有418个、390个、244个,筛选出虫瘿发育的共有差异蛋白29个,这些蛋白在榆瘿蚜取食形成虫瘿的初始形成期和成长分化期持续发挥作用的有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氧化还原酶类;在前期持续发挥作用的有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和肌动蛋白;在榆瘿蚜取食形成虫瘿的开裂期起到重要抗性作用的有溶质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70 kD热激蛋白等。在榆树虫瘿叶片发展过程中,数个蛋白基因涉及了应激防御反应、氧化还原、免疫系统过程和光合作用等生理反应过程,建议进一步进行榆树虫瘿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角倍蚜干母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干母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表明,角倍蚜干母种群在倍林间呈聚集分布.导致其聚集分布的原因是角倍蚜本身的聚集行为和盐肤木Rhus chinensts Mill复叶生长状况的异质性两个方面:角倍蚜干母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琉松个体群,个体群的大小为3—6株倍树所占的面积(2.3—4.6m^2);当样方大小为1、3、6株时为聚集分布,大于6株时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