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标准地-标准木-分层分割法测定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为:树干木质部水平方向N、P、K质量分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Ca、Mg的逐渐减少。树干木质部垂直方向N、P、K质量分数随圆盘高度增加而增加,Ca、Mg变化较小。树皮N、P、K、Mg质量分数随圆盘高度的增加而增大,Ca有减小的趋势,但梢部质量分数较高;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K〉Ca〉N〉Mg〉P。不同个体不同组分质量分数之比分别为,皮/木 N:4.1~6.3,P:2.8~4.8,K:2.1~2.7,Ca:2.3~4.1,Mg:2.1~3.1;皮/心,N:4.9~8.6,P:5.2~7.5,K:2.2~2.7,Ca:2.6~3.8,Mg:2.0~3.2;边/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马尾松林营养元素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较系统地研究了鼎湖山马尾松林营养元素的分布和生物循环情况。马尾松林内各组分营养元素浓度总的规律为:针叶-细根-林下层植物-凋落物-树皮-树干;在树皮,树干和凋落物组分中各营养元素的排序为:N-Ca-K-Mg-P,其它组分中则为:N-K-Ca-P-Mg。马尾松林各营养元素的总贮量(kg/hm^2)为:2278.51(N*),280.01(P),567.90(K),456.84(Ca),144.76(  相似文献   

3.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粘木种群营养元素的分布与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角度研究了国家级保护植物粘木不同顺官和土壤中氮、磷、钾、钙、锌5种元素的分布和循环,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中的N和有机质含量丰富,磷的贮量则较大于多数热带林:C:N比率接近10,显示着森林处于不稳定状态。(2)营养元素在不同成熟阶段的叶中是不同的;幼叶和较成熟叶具较高的N、P、K;而叶和老叶则食较高的Ca和Mg。(3)不同成熟 叶中,N:P比具有重要意义,N:P:比对于反映P的供应是一个很好  相似文献   

4.
锐齿栎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锐齿栎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为,N:皮>枝>根>边材>心材,P:根>枝>皮>边材>心材,K:枝>皮>根>边材>心材,Ca:皮>枝>根>心材>边材,Mg:根>皮>枝>边材>心材。不同枝径和冠层枝营养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干皮及干木质部营养元素含量与盘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或正相关,随圆盘由基部到稍部高度的增加均呈增加的趋势。干营养元素含量为干皮>边材>心材,三者呈极显蓍的正相关或显著的正相关。随林木根径和根系在运动场支中的增加,极系营养元素含量均呈了低的趋势。69年生个体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235.782和14.4977kg,其中N、P、K、Ca、Mg的积累量分别占营养元素积累量的20.2%、8.5%、20.4%、53.0%和2.9%;根、干、皮、枝和叶的生物量分别占生物总量的17.05%、49.59%、9.18%、24.30%和0.86%,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14.93%、22.65%、21.19%、36.97%、4.25%。  相似文献   

5.
秦岭锐齿栎林光合器官内营养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reserrata)分布于我国暖温带以及北亚热带的山区[1],秦岭山地是锐齿栎的集中分布区[2]。其木材坚硬耐磨,可供建筑、枕木、地板条、制造家具等用,也是培养天麻、木耳、香菇等多种珍贵药材和食用菌的优质原料;它的种子、树皮、壳斗可提供栲胶,同时锐齿栎林具有很好的水源涵养功能[3~8]和改良土壤作用[9]。秦岭林区现有锐齿栎林8-636×105ha,蓄积6-281×107m3,分别占秦岭林区有林地面积的39-36%,蓄积的36-70%,是秦岭林区…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对红树林底泥中营养元素及Cu、Zn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状试验,研究不同pH值酸雨对红树林底泥中营养元素(N、P及有机碳)和重金属(Cu、Zn)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酸雨对底泥化学性状指标Eh、pH及盐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底泥不同层次TN、TOC及Cu的分布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酸雨对底泥上层的氮及有机碳的淋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在酸雨作用下,营养元素及Cu、Zn含量分布具有随底泥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TN、TOC与Cu、Zn的分布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P与Cu、Zn的分布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营养元素N、P和有机碳对重金属的淋溶、沉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底泥中的TN是影响营养元素及重金属特别是Cu分布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毛果苔草湿地植物营养元素分布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生物与环境中化学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运移、转化及归趋与效应。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污染物质和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起媒介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1] 。对植物不同组织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研究多集中于叶子 ,但对其他部分的研究则较少[10 ] ,分解过程并不是完全始于凋落物到达地面 ,在凋落前就受到渗滤、裂解和真菌的作用[12 ] ;对枯落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浓度的了解可以预测枯落物的分解速率[11] 。目前 ,湿地的研究偏重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四川西部川西云杉人工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兴良  宿以明  刘世荣  马钦彦 《生态学报》2003,23(12):2573-2578
采用分层切割法取样 ,测定川西云杉人工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非同化器官 N、P、K、Ca、Mg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均呈现干皮 >枝 >根 >干的规律。随枝条年龄的增加 ,枝条中 N、P、K含量随之降低 ,Ca增加 ,Mg变化不明显。随树高度的增加 ,冠层枝、干、树皮 N、K呈增加趋势 ,且均呈显著直线相关 ,Ca显著降低 ,P、Mg变化不明显。随林木根径的增加 ,根系营养元素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32年生川西云杉个体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31 .1 61 kg和 2 68.693g,其中根、干、皮、枝和叶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 4.82 %、42 .2 3%、9.98%、1 9.69%和 1 3.2 0 % ,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 8.33%、1 6.93%、1 9.2 8%、2 6.2 6%和 2 9.2 0 % ;N、P、K、Ca、Mg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 34.71 %、8.75 %、2 5 .79%、2 7.2 6%和3.49%。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泥炭中营养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冬季采样、现场分层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三江平原河床.河漫滩型泥炭地和谷底洼地型泥炭地中常量营养元素N、P、Mg、Ca、Fe和微量营养元素Cu、Zn、Mn、B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N在泥炭表层富集,总P在草根层富集,其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Zn、Mn、B、Mg、Fe表现出草根层富集和淤泥质亚粘土潜育层急剧积累,Ca元素含量在剖面各层次中分布较均匀.某些营养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落叶松人工林能否保持无机动态平衡、稳定生长,主要取决于每年还原于土壤中凋落物营养元素成分和数量。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凋落物变化的各种规律,以及营养元素的潜在还原量。为改善林地条件,建立最佳结构模式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对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县帽儿山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四年凋落物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落叶松树种的凋落物数量,包括叶、枝、皮等,四年平均每公顷干重量为3099.5kg,林内天然阔叶树为237.4kg,总计为3336.9kg。 2.不同种类凋落物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叶含量最多,枝次之,皮中含量最小。 3.平均每年每公顷还原于林地的营养元素总量(N、P、K、Ca、Mg、Cu、Zn、Mn)为98.8697kg,其中落叶松叶为85.5998kg,阔叶树叶为8.385kg,落叶松落枝为2.0335kg,林内落叶松落皮为9.13kg,阔叶树枝为9.27kg。  相似文献   

11.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2.535%,P 0.030-0.127%,K 0.614%-1.833%,Ca 0.442%-1.995%,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关继义  刘义 《植物研究》1999,19(1):100-110
本文对次生蒙古栎林中的灌木层及主要灌木树种(毛榛子,溲疏和刺五加)在林分分生物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灌木层在生物量,养分量,存留量,归还量等方面在林分中次于乔木层,但循环速率为0.68,高于乔木层(0.60),又高于林分(0.64),在林分养分步入良性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毛棒子和溲疏是灌木中的优势或亚优势树种,是在养分良性循环中具有突出贡献的树种,是重点保护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栎林的特点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硬叶栎林,研究了它的主要特点和分类系统。根据硬叶栎林地区各气象站气候图解的特点(“A”字形),认为硬叶栎林是夏雨区的硬叶林,它不同于世界上冬南区的(“U”字形气候图解)硬叶林。 根据硬叶栎林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环境,它不属于亚热带的照叶林和地中海型的硬叶林,而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夏雨硬叶林,在中国西部高山地区的阳坡上常为顶极群落。根据硬叶栎林的优势树种和海拔、气候、土壤及伴生树种,分为10个群系和两个群系组。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的养分含量最高,树干材的养分含量最低,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树枝或树皮的养分含量接近,土壤中K、Mg元素丰富,N、P、Ca 3种元素亏缺。树叶、树枝、树皮和树根中各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N>Ca>Mg>P,树干材中则是Ca>K>N>Mg>P,5种元素含量随马尾松林分年龄的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5种元素贮存总量为460.19~1950.32 k  相似文献   

15.
蒙古栎群落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石福臣  杨国亭 《植物研究》1993,13(3):302-306
本文用ZHT型数字式蒸腾仪对蒙古栎群落及其种群,进行了连续的时间及空间梯度测定与分析,得出了蒙古栎群落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蒸腾强度的日变化规律,并从蒸腾生理角度提出了各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说明了蒸腾强度是反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鱼腥藻(Anabaena sp.)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分析了混合鱼腥藻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混合鱼腥藻粉蛋白质含量为40.5%;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并含有较丰富的糖类、脂肪酸、无机元素和色素。证实了鱼腥藻可以作为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鱼腥藻(Anabaena sp.)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混合鱼腥藻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混合鱼腥藻粉蛋白质含量为40.5%;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标准;并含有较丰富的糖类、脂肪酸、无机元素和色素。证实了鱼腥藻可以作为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东灵山地区辽东栎叶养分的季节动态与回收效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辽东栎叶的养分回收对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的意义,在东灵山地区分析了辽东栎叶中N、P、K、Ca、Mg、Fe等6种元素的浓度和单位叶面积含量,确定了了辽东栎叶养分的季节动态与回收效率。结果发现:1)6种元素的浓度和单位叶面积含量在叶的生活史中都发生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N、P、K等3种元素的浓度在展叶初期下降很快,阴后逐渐下降的,但单位叶面积含量是在7月下旬达到最大值;2)Ca浓度和单位叶面积含量整个生长季中一直保持上升趋势,Mg的季节变化无一定规律;3)N、P、K、Mg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收,其中N、P的回收率分别为67%和87%,Ca、Fe在叶有所积累。为探讨叶养分回收效率在常绿和落叶植物中的差异,对栎属植物养分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落叶植物成熟叶中的N浓度稍高于常绿植物,但不显著,N的回收率与成熟叶中的浓度成显著正相关,;2)栎属植物的成熟叶和落叶中的N、P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麻黄属的地理分布与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现有麻黄属植物15种,2变种和1变型,这些种属于膜果麻黄组和麻黄组中的麻黄亚组,没有原始类型藤麻黄亚组的代表。我国除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的省区处,其他省区都有分布。麻黄花粉的化石-麻分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麻黄在过去曾遍布我国各地,发现的最早时期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早第三纪时,种类较现在丰富,将近50种,根据麻黄粉在世界各地地层中的分布和时期,结合大陆飘移和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推断,原麻黄在各  相似文献   

20.
佛坪大熊猫的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雍严格  张坚 《兽类学报》1993,13(4):245-250
作者于1990年11—12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境内大熊猫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得知在区内293平方公里中共有大熊猫64只,平均密度为0.22只/平方公里。与1974、1983、1988年3次的调查结果比较,表明佛坪大熊猫现有种群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