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石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石蒜属LycorisHerb.11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系统地研究,并对其中6种具有代表性植物花粉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该属植物花粉舟形或肾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槽;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外壁具网状纹饰;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外壁包括外壁-1和外壁-2两层,外壁-1是由半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外壁-2很薄。根据花粉形态及其他器官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地位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44种2变种蓼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除了前人报道的31种外,其中15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形态多类型,有球形、近球形、近扁球形、近长球形及长球形;从萌发孔来看,有三沟型、三孔沟型、散沟型及散孔形:外壁纹饰有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凹穴、细网状、皱块状及粗网状。根据这些特征将花粉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西伯利亚蓼型(Sibir-icum-type)为本文首次提出。文中对本属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不支持Steward(1930)将本属划分为8个组的意见,而认为应将本属划分为11个组。 相似文献
3.
中国细辛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细辛属Asarum27种及4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态分别做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发现该属花粉的萌发孔变异较大,可作为分亚属及分种的重要依据之一。花粉粒外壁纹饰主要分两类:瘤状纹饰下为网状纹饰,或瘤状纹饰下为脑纹状纹饰。细辛亚属与杜衡亚属间的界限较明显,与植物形态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国产及日本产双叶细辛A.caulescens Maxim和华细辛A.sieboldii Miq.在花粉形态上的差异,并对植物外部形态上彼此相似的几个种的花粉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5种,透射电镜对2种国产酸模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与研究。本属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40×18~40μm。具3孔沟、4斜孔沟、散孔沟、散沟等;沟或外沟狭长,几达两极,内陷或不内陷,内孔圆形、稍横长或纵长;表面具皱波状纹饰;外壁厚1.0~3.5μm,外层明显厚于内层。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分3层:覆盖层最厚,具穴状或穿孔,颗粒状或刺状纹饰,内面均匀;柱状层明显,厚,小柱为钝圆锥体或圆柱状,基层和内层不分,最薄,但在萌发孔处明显增厚。根据花粉形态,本属花粉可以分成7个组,它们是:小酸模组、滨海酸模组、酸模组、土大黄组、荒地酸模组、巴天酸模组和钝叶酸模组。对萌发孔分布规律的研究,基本支持Wodehouse(1931)的观点,同时据花粉萌发孔演化的规律,认为本属花粉可能是蓼科花粉由少数萌发孔向多数萌发孔演化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贝母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贝母属(Fritillaria L.)27种(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并对本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结构、类型、演化关系以及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中国冰岛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冰岛蓼属Koenigia L.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均为球形;直径为17.0-32.5 μm(包括刺长);萌发孔有7(-8)赤道环沟、散沟、散孔;外壁纹饰均为刺状。根据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将该属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细冰岛蓼型(Delicatul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及冰岛蓼型(Koenigia-type)。细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7(-8)赤道环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细冰岛蓼K. delicatula (Meisn.) Hara。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2散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连线冰岛蓼K. forrestii (Diels) Měsíek & Soják 及连线冰岛蓼K. nummularifolia (Meisn.) Měsíek & Soják。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5,20(-30)散孔,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冰岛蓼K. islandica L.、蓝蕊冰岛蓼K. cyanandra (Diels) Měsíek & Soják、线茎冰岛蓼K. nepalensis D. Don、柔毛蓼K. pilosa Maxim.、陕甘蓼K. hubertii (Lingelsh.) Měsíek & Soják及青藏蓼K. fertilis Maxim.。结果表明冰岛蓼属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Koeni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和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n.应从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L. sect. Aconogon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细冰岛蓼、蓝蕊冰岛蓼、青藏蓼、陕甘蓼、线茎冰岛蓼和柔毛蓼应从蓼属头状蓼组Polygonum L. sect. Cephalophil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 相似文献
11.
马尾树科及其近缘科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以及桦木科(Be-tulaceae)、9属9种植物花粉形态。马尾树科与桦木科桦木属(Betula L.)花粉粒均为扁球形,极面观呈钝三角形,萌发孔类型均为多孔类型,孔之间均有弓形加厚,而且外表面均具细颗粒状雕纹。而胡桃科大多为多边形、散孔类型。根据花粉形态资料,探讨了马尾树科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12.
大血藤科花粉形态及外壁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血藤科及木通科的八月瓜属HolboelliaWall.和木通属AkebiaDecne花粉进行了光镜及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具有较为明显的相似性,如花粉均为3沟,外壁表面具穴状纹饰,甚至大小也很近似。但从其外壁结构看,大血藤花粉的外壁内层为结均一的致密层组成 相似文献
13.
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并报道了百合科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主要结论如下:1.开口箭属含两种花粉类型即:(1)单槽、椭圆形;(2)无萌发孔、球形。具单槽、椭圆形花粉的种类含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小,柱头小而花柱短,雄蕊高于柱头;无萌发孔、球形花粉的种类则为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大,柱头常高度膨大,雄蕊常着生在花被筒基部。2.万年青属花粉为椭圆形,具单槽;蜘蛛抱蛋属花粉则为球形,无萌发孔;开口箭属花粉一部分与万年青属相似,另一部分则与蜘蛛抱蛋属雷同。3.蜘蛛抱蛋亚族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为单槽椭圆形,具孔状或网状外壁纹饰。球形,无萌发孔,外壁具皱波状、瘤状或芽孢状纹饰的花粉为派生类型。4.蜘蛛抱蛋亚族种下花粉形状、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基本稳定,可作为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搜集了在中国分布的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4种药用植物的花粉,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比较,为该属植物积累了孢粉学资料,并为莲子草类药材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北产八角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湖北产八角莲属4种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小八角莲和乌云伞的花粉作了比较观察,找出了它们的鉴别特征,为该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楼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重楼属(paris L.)18个种和变种或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的观察和初步比较研究。就所观察过的种类看,花粉粒为扁球形,极面观椭圆形。左右对称。具一远极沟。外壁两层,外层厚于或等于内层。外壁纹饰有穴状、网状和皱-网状之分。不同的种类,其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均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其中有些种类的外壁纹饰比较特殊,可以作为区分种类甚至作为分组的依据或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大风子科13个种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大风子科 9属 1 3个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花粉形状长球形或圆球形 ,除大风子属 (Hydnocarpus)萌发孔为三拟孔沟 ,其余均为三孔沟 ;外壁纹饰在不同属、同属不同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 ,基本上可分为粗网状、细网状、穿孔状、穴状4种类型。研究认为花粉形态对于该科与近缘科以及属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