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蝙蝠掇趣     
蝙蝠是曾类动物唯一能真正飞翔的动物。它的前肢特别长,指间长有薄薄的飞膜,类似鸟的翅膀。由于它的前肢变为翼,因而动物学家给它取了个形象性的名字:翼手目动物。从湖盆及山洞发现的骨髂化石表明,蝙蝠至少在五千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就能飞了,它们可能由树上爬行的食虫类动物演化而来。在中国,蝙蝠标志着好运气、幸福、长寿。马来西亚的澎马浪岛上的居民,为向蝙蝠表示敬意而建立了一座庙宇。泰国人认为蝙蝠肉可冶气喘病,而西方人却怕蝙蝠。除两极外,世界各地共发现蝙蝠950多种,其数目多达数百亿。最大的蝙蝠产于马来西亚和印尼,叫马  相似文献   

2.
沙漠炎夏的中午,死一般的沉静,看上去那里好象没有什么动物在活动。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错觉,有生命的动物仍在活动着。它们大都在地下,只是人们看不见而已。在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环境中劳碌的动物有:昆虫与蜘蛛;鱼、蛇与蜥蜴;猫类、鼠类与蝙蝠,鸟与狐等。实际上,人们在丛林中常见的动物都在这里定居。沙漠中的动物同其他任何地方一样,完全依赖植物来维持生命。复杂的群体动物就是在植物这个“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植物的性质决定了动物的  相似文献   

3.
<正>小剧场对子糖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你看,人家对得多好啊!糖兄:这有何难?我也会!糖妹:那我出一个,你试试?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怎么对?糖兄顿时蒙了。猪鼻蝙蝠——最小的哺乳动物在泰国以及缅甸的一些石灰岩洞中,生活着一种可爱的小蝙蝠。它们长了个有趣的"猪鼻",因此叫猪鼻蝙蝠。猪鼻蝙蝠身长只有19~23毫米,体重约2克,个头仅和一只大黄蜂差不多,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有道是"麻雀虽小,  相似文献   

4.
<正>【小剧场】等一下糖妹看《白雪公主》"中毒"了,一有时间就给魔镜出题。糖妹: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魔镜:蓝——鲸——糖妹: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魔镜:非——洲——象——糖妹: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魔镜:鸵——鸟——糖妹: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魔镜:你等一下!  相似文献   

5.
啮齿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种子植物是固着生活的有机体 ,如果能成功地将种子扩散到适宜的生境 ,将会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不同的植物依赖不同的媒介传播种子 ,如风传播 ,水传播 ,或自身的力量传播 (重力、弹爆力等 )。在很多情况下也依靠动物完成种子扩散 ,即所谓的动物传播。根据依赖的动物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蚁传播 ,鸟传播 ,哺乳类传播 ,以及鱼传播 ,爬行类传播等。哺乳类中传播种子的类群主要包括翼手类 ,灵长类和啮齿类。由于能够飞行 ,热带食果实的蝙蝠(属翼手类 )对种子的传播作用最明显 ,研究得也最多 ,源于蝙蝠类的传播特称为chir…  相似文献   

6.
<正>来自甘肃、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朋友们请举手!本期"我们生活在中国"介绍的就是来自你们家乡的野生动物。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又有可爱的常见物种。假如你可以回到远古,还会发现,这里生活着一种神奇的大型古生物。冬虫夏草一种由真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内而形成的菌虫结合体,也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滋补药材。  相似文献   

7.
蝙蝠家族     
蝙蝠是对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动物类群,共18科204属1107种,分属于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蝙蝠是除人类以外,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类群,除南北极外,蝙蝠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包括在高纬度地区、荒凉的沙漠和孤立的岛屿上,甚至在撒哈拉大沙漠也有蝙蝠的活动。然而,大多数蝙蝠种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8.
《化石》2015,(4)
<正>说到鸟,相信地球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谈到龙,相信中国人都有几分熟悉。当鸟和龙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一种一半真实一半虚幻的动物,叫做鸟龙。在古生物学界,有一种动物被称作"擅攀鸟龙",是侏罗纪时期地球上恐龙王国里的一个家族,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种动物一定具有鸟的灵动,又带几分龙的迅猛,并且有着细长的手指和弯而利的脚爪。它们天生与树木为伴,在树干上行走,在树枝间穿梭,它们时而会突然从空中划过,带起一阵树叶的喧哗,但很快就隐藏于茂密的枝叶间不见了踪影……  相似文献   

9.
正"渡渡鸟"(Dodo)或作"嘟嘟鸟",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1681年便因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绝灭,堪称是除恐龙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渡渡鸟是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后,有史记载中第一种被灭绝的动物。如今渡渡鸟已成为那些完全灭绝的动物代名词,以至在英语中出现了诸如as dead as dodo (逝者如渡  相似文献   

10.
翼手目动物(蝙蝠)的食性多样性丰富,其食物包括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植物果实、花、花粉、花蜜、叶片和血液等。其中,大约70%的蝙蝠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以血液为食的吸血蝙蝠只有3种,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仅以血液为食的动物类群。因此,吸血蝙蝠是研究动物食性演化的重要模式动物。本文综述了吸血蝙蝠在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感觉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吸血蝙蝠食性特化的适应性特征。随着普通吸血蝠高质量基因组的公布,我们将有机会探究食性相关基因在吸血蝙蝠中的功能改变,阐明动物食性转变的分子机理。本文将为吸血蝙蝠和其它动物食性转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不公平,为什么那个转学生眼镜猴上课老睡觉,考试还是第一名?"拿到考卷后,海豚忿忿不平地向蝙蝠抱怨道。作为海豚的好密友,呆萌的蝙蝠说:"可是,海豚,你上课的时候也每天都在补觉啊!""这能一样吗?我有两个脑子,一个用来睡觉,一个用来学习。睡觉只是假象!还有,眼镜猴有我的智商吗?"如果单纯按照智商来说,海豚绝对是全班最聪明的,所以它确实有资格傲视群雄。再说了,海豚和蝙蝠的好成绩背后还有个秘密武器,那就是——作弊。海豚和蝙蝠在学习上各有所长,又都擅长使用超声波,每次考试都会使点儿"非常手段",偷偷用其他人听不到的频率交流考试答案。在眼镜猴转学来之前,它们长期盘踞班里第一二名的"宝座"。可是自从眼镜猴从菲律宾转学来之后,班里的格局便发生了变化,海豚和蝙蝠只能被逼到第二三名。  相似文献   

12.
什么动物靠手飞行,用脚挂着睡觉,用耳朵看东西?大家都会猜到:这是蝙蝠。因为再没有别的动物能具有这样的特点了。它飞行起来迅猛无声,在空中能闪电般地急转弯,神奇地躲避各种障碍,特别是那张带着肉(?)的难看的脸和夜间的活动方式,很难使它具有益兽的可爱形象。其实蝙蝠大都对人类无害,相反  相似文献   

13.
知识果味派     
<正>火狐狸姐姐: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动物的"心灵鸡汤",通过动物的行为,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讲道理我们不拦着,但不能乱给动物安行为啊!本期我们就收集了几条没营养的"假鸡汤",看看真相究竟如何。世界上真的有一生都在飞的鸟吗?"这世上有一种鸟,它只能一直飞,累了就睡在风里。它一生中只有一次落地的机会,那便是死了的时候。"很多哥迷应该部听过这个"不死鸟"的传说,不过在现实中,这种一飞飞一生的鸟根本是不存在的。这个传说的原型应该是军舰鸟,它们在海上觅食  相似文献   

14.
鸟类究竟有多大并仍能保持其飞行能力?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原认为找到了答案,因为发现过两种早已绝灭的鸟类骨骼化石:一种是陆上的“巨异鸟”(Teratornis incredibilis);另一种是海鸟“骨齿鸟”(Oste-odontornis orri)。在南加利福尼亚发现的这两种化石鸟,其翅展约10米。看到这个数字,人们不由得惊叹不已:鸟这么大,竟然还能飞翔!但在阿根廷中部那干燥、满是尘埃的平原上,大自然埋藏着一只更加令人惊讶的奇鸟,并保存了数百万年之久。这就是“阿根廷巨鸟”(Argentavis magnificens)的骨骼化石。它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它的翅展达15米,从其喙尖到尾端有6.5米长。这一鸟类标本之大,你一定要捉摸一阵之后才会明白过来。  相似文献   

15.
动物在非活动期的热量调节小型恒温动物由于体形小和代谢旺盛,所以必须经常取食,有时则需要不间断地进食,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摄取足够的能量,以便能够安全地度过一个非活动期(如寒冷的夜晚)。一些体形较大的动物,有时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动物和需要度过一个较长的非活动期的动物。为了能够顺利地度过这样一个非活动期,动物在行为上也有很多节省能量的适应,如群栖、钻入雪下或山洞中过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9,(7):16-16
习惯于夜行生活的蝙蝠,其敏锐的听觉和准确的回声定位能力令人惊讶,那么其视觉能力会因其夜行生活而退化吗?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教授张树义带领的课题组与英国、爱尔兰学者的合作研究发现。所有蝙蝠的视觉都是有功能的,而且大多数蝙蝠仍有“双色觉”,能看到不止一种颜色。该联合课题组还大胆挑战“弱光环境促使动物视觉退化”的经典理论,提出了“感觉代偿”(sensory trade—off)的感官进化新机制,揭示了蝙蝠的视觉世界。  相似文献   

17.
咀嚼是哺乳动物食物吸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极其重要。动物咀嚼时会发出低频低强度的咀嚼声,研究表明人类的咀嚼声可以增强自身或他人的食欲和愉悦度。蝙蝠作为哺乳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其咀嚼声的特征和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吉林省集安市治安村的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为研究对象,通过回放蝙蝠咀嚼声和空白对照实验,同步录制蝙蝠的进食行为和回声定位声波,试图阐明蝙蝠咀嚼声对其进食行为和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结果表明:进食次数在2种回放条件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捕食尝试在2种回放条件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咀嚼声能够显著地提高蝙蝠的进食欲望。此外,在蝙蝠咀嚼声的刺激下,其回声定位声波的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脉冲速率减慢。这可能是因为蝙蝠在咀嚼声的影响下改变发声动机,从而改变了其回声定位声波的频谱时间结构。本研究第一次报道了蝙蝠咀嚼声对其进食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咀嚼声的功能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境噪声影响动物的活动及其叫声特性,已成为动物面对的一种重要选择压力。为应对噪声的干扰,多数动物类群会远离噪声区域和改变其叫声的频谱时间结构,如延长叫声持续时间、提高叫声频率等,但有些动物的活动和叫声频谱时间结构并不受环境噪声的影响。本研究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环境噪声强度对蝙蝠活动和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选取噪声强度有差异的12个样点,分别录制各样点大卫鼠耳蝠、西南鼠耳蝠、亚洲长翼蝠及未知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分析其持续时间、起始频率、峰频、终止频率和带宽,统计蝙蝠通过次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噪声强度与大卫鼠耳蝠、西南鼠耳蝠、亚洲长翼蝠及未知蝙蝠的活动无显著相关性P > 0.05),与回声定位声波的脉冲持续时间、起始频率、峰频、终止频率及带宽均不显著相关(P > 0.05)。暗示低频低强度(< 20 kHz, < 67.5 dB)的环境噪声可能对高频回声定位蝙蝠的叫声及活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宝银  汪凯  焦恒武 《兽类学报》2016,36(4):422-428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的食性分化显著,不同食性的蝙蝠具有显著不同的嗅球大小。为了研究嗅觉是否影响了蝙蝠食性的进化,我们利用网上已公布的10种蝙蝠基因组的数据,通过同源比对的方法鉴定出所有的嗅觉受体基因,并进行嗅觉受体基因亚家族的分类,进而比较嗅觉受体基因亚家族的数目差异。结果显示,蝙蝠的嗅觉受体基因与其它哺乳动物一样,都可以分为13个单系起源的亚家族;在Yinpterochiroptera亚目中,OR1/3/7、OR2/13、OR5/8/9等3个嗅觉受体亚家族在食果蝙蝠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张,基因数目显著地多于食虫蝙蝠,提示嗅觉在食果蝙蝠取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上重现了蝙蝠嗅觉受体基因的进化历史,揭示了3个嗅觉受体基因亚家族的功能可能与食果蝙蝠的食性相关,突出了嗅觉对动物食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与航空器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研究机场周边飞行动物对机场动物撞击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蝙蝠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飞行类哺乳动物,也是严重影响夜间飞机飞行安全的隐患之一,但由于蝙蝠体型较小,发生撞击后往往无法发现相对完整的尸体,多为血液和毛发等,因此物种鉴定比较困难。从库尔勒机场防鸟网采集到一具蝙蝠样本,基于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通过16S rRNA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棕蝠属(Eptesicus)与库尔勒样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1~0.092,属内与库尔勒样本种间差异最大的是南美棕蝠(Eptesicus diminutus),遗传距离为0.092;差异最小的是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遗传距离为0.031。结合形态学分析并通过解剖证实该个体的性腺尚未发育,确定了库尔勒机场挂网蝙蝠物种为大棕蝠。本研究为机场不易辨认或者保存不完整样本的物种鉴定提供方法依据。在确定物种后,了解其生活史特征,有利于机场动物撞击防范工作的精准实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机场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