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洪 《古生物学报》2003,42(4):627-636
回顾和总结了杨式溥教授一生为中国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其公开发表的论著为基础,论述了杨式溥在中国石炭纪地层学、腕足动物化石、古遗迹学以及古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贡献,并简要评述了他的学术思路和治学特色。杨式溥对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石炭纪的腕足动物化石的研究为中国石炭纪地层的内部界线划分、对比、化石组合、地理区系及沉积类型提供了重要证据。杨式溥是中国古生态学和古遗迹学的奠基人,他全面系统地引入了古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并在全国高校首次开设了有关课程。他对中国各时代、不同沉积相中的遗迹化石的系统描述和遗迹相的研究开拓了中国古生物学的新领域。杨式溥执教半个多世纪,为中国地质和古生物事业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文后附有以出版年代为序的杨式溥所著文献的完整目录。  相似文献   

2.
刘东生 《化石》2001,10(1):5-6
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投票决定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2004年8月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洛伦萨召开。下一次大会的口号——“地质学的文艺复兴”。这既反映了地质科学前进的步伐,又以浪漫主义的艺术语言说出了地质学的理想。会议主题的全称是“从地中海地区向全球的地质文艺复兴前进——地质,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程新民 《化石》2003,(3):37-38
众所周知 ,在地质年代表中有第三纪和第四纪 ,为什么没有第一纪和第二纪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还要追述到 2 0 0多年前的地质学发展早期。在地质学发展早期对地球历史的划分曾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演化阶段 ,在当时曾有过原始纪和第二纪 ,只因为划分不科学而弃置不用 ,而第三纪也有弃置不用的趋势。第四纪这个名称是在地质学发展早期 ,由德国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德努瓦耶 (Desnoyers,180 0——— 1887)于公元 182 9年首先提出来的 ,他曾经担任过德国地质学会秘书、主要研究法国巴黎盆地的新第三纪和现代沉积物 ,还出版过一系列通史方面的巨著。那…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25—31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了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7届年会。出席大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委员共16人:涂光炽(学部主任)、张炳禧(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程裕淇(中国地质学会前任理事长)、王鸿祯(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此次大会主持人)、高振西、孙殿卿、袁见齐、杨遵仪、贾兰坡、周明镇、郝诒纯、李星学、董申保、马杏垣、顾  相似文献   

5.
<正> 《杨钟健文集》由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郁文、地学部委员尹赞勋、裴文中、周明镇等和有关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主持书稿的编审工作,不久,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杨钟健教授虽然对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以及诗词都是造诣颇深的,但他主要是把以古脊椎动物学为主的地质、古生物研究,当作不朽的事业,而倾注了毕生精力的;实际上他创立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对中国和世界古生物学都作出了  相似文献   

6.
李捷(1894年4月29日-1977年1月30日),河北成安县人。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家;周口店遗址大规模系统发掘的最早的中方负责人;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之一:中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李捷先生对中国东部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有很大成绩,他在我国许多省份做过很多开创性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乐森(王寻)先生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我国地质古生物亭业和教育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先生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敬慕,在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均有建树,尤长于古生物学,对化石珊瑚学研究造诣颇深。早年他曾在川、滇、黔、桂等地进行地质调查,收集到大批泥盆纪拖鞋珊瑚标本和有关资料,晚年仍不遗余力,潜心研究,完成《中国南部泥盆纪拖鞋珊瑚的新分类及其地质分布》专著,将我国拖鞋珊瑚的研究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取自海洋标本或样品的放射虫研究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比国际上整整晚了一个多世纪。从大量的生物分类学与生态学工作入手,到与海洋地质学和古海洋环境研究的结合;从研究中国近海,到走向大洋以至极区;在借鉴国际上已发表参考文献的过程中,每走一步主要依靠的是我们自己的探索和耕耘。从开创此研究领域,到成果与国际接轨,在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为我国的放射虫生物学与地质学研究及其应用开拓了一条宽广的道路,相信将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科学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作者根据我国在海洋放射虫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历程,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况以及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专此纪念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盛金章院士。  相似文献   

9.
黄汲清(1 90 4 - 1 995 )地质学家。四川仁寿县人。1 92 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 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UniversityofNenchatel)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汲清是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倾力于中国的地质事业,其科学活动涉及地球科学的众多领域,尤其在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地层学、区域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等方面功绩卓著。2 0世纪2 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他对秦岭、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开拓性考察和研究后撰写的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奠定了中国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次年会拟于2001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新世纪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方向(包括科研、科普和为社会服务等),并选举产生下届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会前将正式出版学术论文集,会后将组织野外地质考察。论文集将包括旧石器考古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古气候学等方面的内容,论文现正在征集中。 我们热忱欢迎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们参加此次会议,希望这次会议对中国乃至亚洲…  相似文献   

11.
孢粉相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论述了国际上有美孢粉相的分类与命名方案,评述其优缺点,例举海相与陆源的各类孢粉相及其古环境分析,指出孢粉相研究综合了石油地质学,孢粉学,古植物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探讨了况积有机质的来源,搬运,改造,保存一系列作用,从而了解生油岩的形成环境,生油母质和评价生油潜力。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吕金波 《化石》2020,(2):28-33
正"化石"是在远古地层里发现的,当然与地质学紧密相关。汉语中的"地质"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王弼对《易·坤》的注释"居中得正,极於地质,任其自然而物自生"。1853年-1854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了英国苏格兰传教士慕维廉的《地理全志》,书中将英文‘Geology’翻译成汉语"地质",从此中国有了现代科学意义的地质学。《北京西山地质志》是中国第一批地质学家编写的第一部地质学著作,  相似文献   

13.
吕金波 《化石》2022,(1):73-77
1914年至1926年,瑞典人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受聘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务顾问,对中国作出过三大贡献——宣龙式铁矿床的发现、考古学和地质学.1921年10月27日~12月1日,安特生在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刘长山、陈德广、白万玉、姚氏、张氏等人的陪同下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开创了中国田野考...  相似文献   

14.
乐森(王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创始会员和名誉理事,现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今年适逢乐森(王寻)教授八十五寿辰,为祝贺他从事地质科学和教育工作六十年,中国古生物学会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联合在北京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会议从5月8日到10日,参加会议的有乐森(王寻)教授的好友、同事和学生共600多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自1920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成归国后,终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微体古生物(筵)类和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力学以及石油勘探、地震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个曾被忽略的方程式——解读石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喀斯特或者岩溶的地区,集中了当今中国近一半的贫困人口,其贫困程度使到访者无不震惊,而导致这一地区厄运的原因是一个方程式被长期忽略。  相似文献   

17.
<正>杨钟健院士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国地学和自然科学初创阶段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是世界杰出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杨钟健院士历任1~5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工作者们对“腕足动物”是不陌生的,它是一种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底栖单体群生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它还可以成为古水动力条件、埋藏学、成岩作用乃至古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最近,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中又派上了新用场。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最令地质和古海洋学工  相似文献   

19.
丁文江 ,字在君 ,江苏泰兴人。生于1887年4月13日 ,卒于1936年1月5日 ,未及半百 ,因罹难而英年早逝。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博学多艺 ,业绩卓著。他是中国首倡地质科学研究的先行者 ,历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长、中国地质调查所首任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北大教授……为中国科学事业 ,特别是地质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丁文江先生15岁时 ,便东渡日本留学 ,再由日本远渡重洋 ,前往英国林肯郡的司堡尔丁读中学 ,而后又在剑桥大学短期就读 ,最后在格拉斯哥大学读动物学及地质学 ,并获得双学士。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笔石专业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自9月21日—26日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研、地质、石油、冶金和地质院校等单位从事笔石研究工作的四十余位会员,这是我国笔石研究者空前的盛会,它标志着我国笔石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幕式由全国笔石专业筹备组副组长俞剑华主持,副组长葛梅钰报告了会议的筹备经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大会,南京分院副院长叶绪泰讲了话;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俞昌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