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高原鳅属鱼类及其分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鳅属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迄今已记录有123种,我国分布有105种,其中半数以上(58种)是近20年内相继发表的新种.该属的一些用于物种鉴定的形态学性状随栖息环境或鱼体生长变异较大,大量新种描述后缺乏系统比较和分类整理.本文总结了我国高原鳅属鱼类的种类和分布、分类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系统分类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原特有条鳅鱼类两新种在广西的发现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描述了采自广西都安县红水河水系的条鳅亚科鱼类2个新种:丽纹云南鳅yhnnanilus pulcherrimussp.nov.在侧线长度、鳞片分布、鳍条数目、尾型、吻须长度等方面与侧纹云南鳅yunnanilus pleurotaenia(Regan,1904)最为相似,但新种独特的斑纹和上下唇的长乳突可明显与之区别,二者在一些度量特征上也有区别。黄体高原鳅Triplophysa flavicorpus sp.nov.与同分布于西江水系的南丹高原鳅T.nandanensis Lan et al.较为相似,并以下列特征组合与高原鳅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背鳍分枝鳍条10根、臀鳍分枝鳍条6~7根、体被细鳞、侧线完全、具6条宽横斑和1条沿侧线的细纵纹、尾鳍深分又、尾鳍基具1半圆形黑斑、尾鳍上下叶各具2条黑色横斑、腹鳍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腋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上唇中央完全中断等。云南鳅属和高原鳅属均是高原特有类群,前者仅分布于云南东中部地区,后者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两个新种的分布地均远离这两个属的分布中心,而且呈间断分布。通过各自相近种谱系关系分析,推测这种特殊的分布格局是通过隔域分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种子植物, 但对该地区特有植物的区系特征以及多样性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植物志(书)以及在线数据库, 整理了只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 分析了它们的科属特征、区系成分以及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共有特有种子植物3,764种, 隶属113科519属, 多数为草本植物(76.3%); 包含10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毛茛科、列当科等15个, 属有马先蒿属(Pediculari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紫堇属(Corydalis)等7个; 从属的区系成分来看, 温带成分占主导(67.5%)。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多样性格局呈现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 其中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 而且多数物种分布在高原的中海拔地带。理解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特征及多样性格局对探讨高原植物区系的演化历史和物种保护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区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本文基于2012–2015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对该地区高原鳅属鱼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与历史记录相比,部分物种的分布区已经萎缩或破碎化。物种在整个区域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洮河、大通河和黑河的中上游是高原鳅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同时这3条河也有着较高的多样性水平。海拔梯度上,物种丰富度呈现随海拔上升先增后减的单峰分布模式,在2,200–2,400 m海拔区间最高;且峰值点出现在两个物种丰富的群落的过渡区,很好地印证了Lomolino对物种密度海拔分布的预测。多样性指数的海拔回归分析获得与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相一致的结果。结合已有报道,我们认为这种中间海拔最大的单峰分布模式可能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物种多样性分布的普遍规律。因而,中海拔地区需要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5.
采用急性毒理试验方法对塔里木河中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分别在不同盐、碱度下进行了盐、碱耐受性试验,分析盐、碱胁迫对叶尔羌高原鳅毒性影响。结果显示:p H6.5~7.5,水温(20±1)℃,盐度对叶尔羌高原鳅12 h、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5.490 0‰、13.979 0‰、12.920 0‰、12.117 0‰、10.770 0‰,安全值为3.785 2‰;碱度对叶尔羌高原鳅12 h、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551 6 g·L~(-1)、5.164 5 g·L~(-1)、4.004 7 g·L~(-1)、3.601 7 g·L~(-1)、2.952 4 g·L~(-1),安全值为0.931 6 g·L~(-1)。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水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叶尔羌高原鳅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其资源锐减。本研究旨在为叶尔羌高原鳅驯化养殖和苗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 (Day)940尾(除性别未辨个体外)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种群雌雄比为0.85︰1,最小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为8.2 cm,体重为7.4 g,年龄为3龄;雄性个体体长为6.5 cm,体重为3.4 g,年龄为2龄。叶尔羌高原鳅卵径分布呈单峰形,推测应属于同步产卵类型。计算了88尾Ⅳ-Ⅴ期雌鱼的怀卵量,其体长范围30-195 mm,体重范围3.59-114.04 g,绝对繁殖力为1101-56320(9944±5487)粒,相对繁殖力为824-1140(982±158);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繁殖力(Fp)为403.46万粒。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是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 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于2020年7-10月对黄河干流兰州段及其4条支流(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开展了鱼类多样性、分布及影响因素调查, 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Cody和Routledge指数、Bray-Curtis相异性系数对黄河兰州段5条河流鱼类群落进行评估, 同时通过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RA)判定优势种, 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展示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本次调查获得鱼类20种, 隶属于4目6科15属。其中,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 受威胁鱼类4种, 中国特有鱼类7种, 黄河特有鱼类4种。区系组成属青藏高原区高原西北亚区, 其中鲤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 优势种为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粗壮高原鳅(T. robusta)、鲫(Caras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庄浪河和黄河干流的α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黄河干流与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间的鱼类物种明显不相似; 大通河与湟水河之间以及黄河干流与宛川河之间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NMDS分析表明, 黄河兰州段鱼类被划分为地理空间上相近的4个地理群。水利设施建设、外来物种和水体污染可能影响了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和分布。本研究为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条鳅亚科鱼类的研究:Ⅱ.高原鳅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端华 《四川动物》1990,9(2):15-18
本文系四川地区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鱼类的分类研究。根据过去的记录结合标本比较分析了分布于四川的高原鳅属鱼类,整理出13种和亚种,对部分种类作了校订和补充。其中粗壮高原鳅TriplophysarobustaKessler和黑体高原鳅TriplophysaobscuraWang为省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以高原鳅(Triplophysa)属鱼类8个种群共75个个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为标记,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高原鳅属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全长1 140bp的Cytb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527个多态位点,界定了61个单倍型,A+T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2%).8个种群单倍型多样度(Hd)范围在0.667~1.000之间,核苷酸多样度(Pi)在0.001~0.089之间,其中似鲶高原鳅(T.siluroides)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d=1.000,Pi=0.089),壮体高原鳅(T.robusta)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Hd=0.667,Pi=0.001);叶尔羌高原鳅(T.yarkandensis)与黄河高原鳅(T.pappenheimi)间的遗传距离最远(D=0.243),达里湖高原鳅(T.dalaica)与壮体高原鳅间的遗传距离最近(D)=0.086);遗传分化系数表明:8个高原鳅种间存在着高度遗传分化(Fst>0.25),并且种群之间基因流较弱(Nm<1);分子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细尾高原鳅与西藏高原鳅聚为一支,黄河高原鳅、似鲶高原鳅、壮体高原鳅、达里湖高原鳅四大种群聚为一支,贝氏高原鳅与叶尔羌高原鳅聚为一支.本研究为进一步对高原鳅属鱼类系统分类研究提供资料,以及对高原鳅保护措施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贵州省野生凤仙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凤仙花属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为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共记载60种(含种下等级),分布于69个县级行政区,有55个中国特有种和10个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1 000~1 5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贵州与湖南的相似程度最高;并筛选得到9个热点县,共代表了86.67%的凤仙花属植物。(3)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地貌,凤仙花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