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昆虫知识》2006,43(6):888-888
新华社电一个跨国科学家团队2006年10月26日宣布完成蜜蜂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他们发现这种昆虫实际上源于非洲,后来经过2次迁徙才“移民”到欧洲。此外,这项研究成果还意味着科学家有可能从基因层面揭开蜜蜂的复杂社会习性和敏锐嗅觉之谜。  相似文献   

2.
蜜蜂全基因组出笼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10月26日,期待已久的蜜蜂的基因组序列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发表了。这一事件对于全世界蜜蜂生物学家来说,标志着蜜蜂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开始。这一重大项目由倍乐医学院完成,耗资800万美元,历时2年。而实际上对于基因组的注释又经过近2年的时间,由代表15个国家、来自64个实验室的170名科学家完成。这一等待是值得的基因组序列最终发表后,生物学家通过互联网能做他们自己的“数据采掘”,用这一可得的公共资源验证自己的假说。事实上,在蜜蜂基因组文章在《自然》上发表的当周,其姊妹刊上发表的约50篇相关论文中,有一半以上是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这些刊物包括《科学》、《基因组研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及《昆虫分子生物学》。蜜蜂与人类享有一些共性劳动分工,复杂的通信系统包括语言,发达的保卫和防御系统,精妙的建筑以及为了共同利益自我牺牲的特点。由于有这些共性,蜜蜂基因组的发表将使科学家不仅能够深入研究蜜蜂生物学,而且能深入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州Illumina生物技术公司近日宣布,他们首次对一位非洲男子进行了完整的基因组测序,该男子为匿名的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男性。此前,科学家已经对两位白人男性(James Watson和Craig Venter)和一位中国男性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Illumina公司在宣布这一消息两天后,就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次会议上公开了他们的数据。从理论上而言,如果能够对这四个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5,(3):9-9
不同人种基因组差异图谱世界上不同的人的基因组至少有99.99%的碱基对是相同的,但就是剩下不到0.01%的差异不仅决定了我们是否易干得某些疾病,也决定了我们在身高、肤色和体形等方面的差异。美国佩尔金(Perlegen)公司的科学家日前从公开来源获取了71名欧洲、非洲和中国人的美国后  相似文献   

5.
《昆虫知识》2009,(4):498-498
内罗毕发展研究所的科学家报告说,蜜蜂可能成为转基因作物向几千米之外的野生亲缘种逃逸的媒介。该研究小组利用昆虫传粉豇豆和无线电跟踪的木蜂Xylocopa flavorufa确定传粉行为及长途的花粉流动所蕴涵的意义。根据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的论文,研究起因是非洲即将释放的抗虫遗传修饰豇豆。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06,41(12):53-53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宣布,法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草履虫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对研究生物进化将会有所帮助。法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草履虫基因组含有约4万个基因,远远多于人类基因组的2.5万个基因。科学家分析说,草履虫基因组之所以拥有如此众多的基因,原因在于整个基因组经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天所知的人类十二大种族是怎样发展而来的?有化石证明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再从非洲迁移到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通过基因分析(对染色体DNA的排列),应该可以证明非洲黑人确实是人类的祖先,其它各种族都是从非洲黑人演变而来的。牛津大学的一组科学家们,通过与世界各地有关专家的合作,已绘制出人类染色体图的某一部分,足以证明世界各种族都是来源于非洲这一观点。大卫·威特拉尔教授和J.B克拉克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第319卷第491页)上报道说:在第11条染色体上存在着几种多态性(不同的DNA序列),这一部分是β珠蛋白基因组,它包含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这些蛋白质是携氧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6种多态性存在于基因组中不为蛋白质编码的部分,也就是说,它们构成了间隔序列的一部分;或说构成了基因之间  相似文献   

8.
《生命世界》2005,(12):12-12
由美国、中国、日本等国2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日前取得阶段成果,科学家于26日公布了第一阶段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科学家说,这份描述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差异的图谱,将大大促进疾病和人类进化的研究。人类基因组拥有大约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08,45(5)
年轻的蜜蜂绝对是个“永动机”,它们似乎总在没日没夜地运送幼虫或是为老蜜蜂提供食物。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它们确实很忙,以致于科学家曾经怀疑它们是否睡觉。然而答案是肯定的,但并没有老蜜蜂那般规律。对老蜜蜂和年轻蜜蜂摄制的录像显示,老蜜蜂会在白天觅食、夜  相似文献   

10.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28(6):145-150
生物领域专家研究科学创新方法;我国首次完成益生乳酸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中国科学家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合成基因组学公司和基因组技术亚洲中心完成油椰子基因组首张草图;科学家绘出鸭嘴兽基因组草图;研究者绘出棕榈树大部分基因组草图。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9,(11):5-5
美国科学家通过将人类基因组分成数百万个片段并重新排列组合,成功描绘出清晰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基因组三维图像。这种技术能帮助科学家探索基因组的形状,研究基因结构与基因活力的关系,并探索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安徽的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与意大利蜂蜂王与非洲蜂雄蜂杂交所选育的杂交二代3个群体,利用形态学和微卫星DNA多态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安徽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及其杂交二代形态特征进行测量结果是,吻长平均值分别为6.09、5.23 mm和5.53 mm,右前翅宽平均值分别为3.35、8.42 mm和8.65 mm,前翅面积平均值分别为15.18、13.23 mm2和13.95 mm2,前翅肘脉a平均值分别为0.59、0.49 mm和0.55 mm,第3+4背板长平均值分别为4.38、3.80mm和4.04 mm,差异极显著(P≤0.01)。右前翅长平均值分别为9.06、3.12 mm和3.22 mm,差异显著(0.010.05)。对3个群体进行多态检测,共检测到12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8.067,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13不等,表明3个群体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5801至0.852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591(0.0762)。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5158至0.836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283(0.0879)。3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意大利蜜蜂为0.6208,非洲蜂为0.5780,杂交二代为0.7451,非洲蜜蜂和安徽意蜂与其杂交二代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安徽意蜂与非洲蜜蜂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都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较丰富的多态性,其中杂交二代最高。意大利蜜蜂和尼日利亚非洲蜂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436,两个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极显著,8个位点都极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较低,为0.070,15个位点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表明非洲蜂与意大利蜜蜂的近交较少。非洲蜂和意大利蜜蜂遗传距离为0.725,Nm值为0.213,两个群体间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而且彼此之间基因流动较少。安徽意蜂和非洲蜂群体间长期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群体间形态指标差异显著,杂交二代群体形态指标低于安徽意蜂,但比尼日利亚非洲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形态特征上体现了杂交优势,两群体杂交二代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找出适合DNA提取的昆虫标本保存方法。方法:用几种常用的昆虫标本保存方法对蜜蜂处理不同时间后,用蛋白酶K法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和纯化,然后对提取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分析。结果:75%乙醇及冻存处理材料的基因组DNA得率较高,为7.13~8.85μg/g,电泳条带较亮;甲醛处理材料的基因组DNA得率较低,为1.50~3.21μg/g。结论:用75%乙醇及冻存处理蜜蜂较适合于其基因组DNA的提取,不宜用甲醛。  相似文献   

14.
刘国梁 《化石》2002,(1):36-36
《化石》2001年3期上 ,有同志发表文章 (《对〈蜜蜂兰〉的质疑》 ,对笔者的一篇小文 (《江湖骗子蜜蜂兰》)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对象主要是蜜蜂 ,所以这儿重点谈谈蜜蜂问题。一说蜜蜂 ,人们总以为这是指为我们生产蜂蜜、蜂蜡及蜂王浆的那种人工饲养的营社会性生活的蜜蜂。其实蜜蜂的种类非常多 (据有关资料说 ,黄蜂加蜜蜂共有15万种之多 ) ,其中不仅有群居性的 ,也有单干的。拙文中所说的蜜蜂则是一种独居性的特殊种类的蜜蜂。这种蜜蜂主要分布在欧洲及非洲。中国有没有我不清楚 (好像没有 )。这种蜜蜂是“无政府主义者” ,命运不受蜂…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8,45(6)
新华网北京2008年10月26日专电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通过研究发现,蜜蜂会识别1到4这4个数字。路透社26日援引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报道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组科学家与瑞典科学家合作,将标注了1至5数字的纸条放人一个管道内,然后在其中一个纸条上涂上花蜜,把蜜蜂放到管道内,观察它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最古老的蜜蜂化石发现暨蜜蜂基因组测序完成,使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蜜蜂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蜜蜂是一种从野生状态经人类驯养后而成为家养的昆虫。人类饲养蜜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类曾居住过的山涧中有对7000年前从野蜂窝中采集蜂蜜的描绘。养蜂业更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蘑要组成部分。饲养蜜蜂,能获得蜂蜜、蜂王浆、蜂胶等各种蜂产品。蜜蜂还具有带翅膀的“媒人”的美称,它们能为农作物授粉。  相似文献   

17.
《昆虫知识》2008,45(5)
一种常见蜜蜂病毒转移途径的发现,使科学家们发现数10亿蜜蜂死亡的原因。蜜蜂畸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通过一种叫Varroa的寄生螨,由成年蜜蜂传染给幼蜂。但是研究还表明,蜜蜂畸翅病毒不会在Varroa体内复制,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份出版的《普通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上。  相似文献   

18.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6,(12):7-7
奇妙的膜融合,蜜蜂基因组,大象和视野,模拟大脑,镜像破碎和孤独症  相似文献   

19.
蜜蜂——新兴的模式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火青  胡福良 《昆虫学报》2009,52(2):210-215
蜜蜂作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社会性昆虫, 在诸如神经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也具有很高的模型价值。蜜蜂基因组工程为深入认识蜜蜂的生物学特点,进一步发挥其在多个研究领域的模型价值奠定了分子基础。本文基于蜜蜂的生物学特点,介绍了蜜蜂作为模式生物所具备的优势,及其在学习和记忆、劳动分工、级型分化、免疫等热点领域的研究价值。通过总结和展望国内外蜜蜂生物学研究形势,呼吁国内相关各学科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20.
查找出蜜蜂基因组中由1~6个碱基重复单元组成的简单序列重复,分析蜜蜂基因组中微卫星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在各染色体中的分布频率。微卫星在蜜蜂基因组中的分布频率为1/0·804kb,其中二碱基重复序列占26·86%,是最丰富的重复单元,而六、一、三、四、五碱基重复单元序列分别占24·74%,22·19%,13·65%,10·98%,2·59%。同时发现富含A和T碱基的微卫星占主导地位,富含G和C碱基的微卫星数量较少。第4,1,3条染色体微卫星分布频率较高,而第11,14,12条染色体微卫星分布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