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内毒素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内毒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压痛、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内毒素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治疗。检测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氧合指数(PaO_2/FiO_2)、碳酸氢根离子(HCO_3~-)、血肌酐(Scr)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存活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RP、ALT、HCO3~-、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aO_2/FiO_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RP、ALT、HCO_3~-、Scr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多器官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TLR4、白介素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而实验组还要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记录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TLR4、血浆炎症因子及白介素水平。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2)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TLR4、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TLR4、CRP、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的治愈率(34.29%)和总有效率(7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14.29%)和总有效率(48.57%)。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炎效果相较于单独使用乌司他丁疗效显著,能更好地降低炎症反应,使得TLR4、血浆炎症因子及白介素等炎症因子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8例,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指标、细胞因子等,指标,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OFA、MODS与APACHII评分;结果:38例患者3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78.16%,无效死亡6例,死亡率15.79%。发生酸中毒、低血氧症、高钾血症的患者均全部得到纠正,发生酸中毒患者治疗前后pH值、HCO3-变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详细情况如表1;发生低血氧症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液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以及SOFA、MODS、APACHII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4,(24):4740-4742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在不同肠内营养时机干预下,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营养状况及炎症免疫平衡的改善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SAP患者分为A组(入院48 h内行肠内营养)、B组(入院2~5 d行肠内营养)、C组(入院5 d后行肠内营养),各40例。对比三组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指标水平、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A组、B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B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B组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在入院后48 h内给予SAP患者肠内营养,有利于早期病情的缓解,同时可改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减轻炎症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炎症应激程度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反应指标、应激反应指标、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使用因素分析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APACHEⅡ评分表达水平低,对氧磷酶-1(PON-1)、谷胱甘肽过氧化(GSH-Px)、GCS评分高(P<0.05);经因素分析,内毒素、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炎症应激程度,进而增加患者的临床获益,而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水平内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与观察组(n=7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乌司他丁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两组均治疗28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Ig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4%(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7%(50/74)(P0.05)。两组患者治疗28d后血清IL-6、CRP、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8d后IgA、IgG、IgM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SAP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120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CBP治疗组,每组60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CBP治疗组在常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CBP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2h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和肠道功能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后7 d的死亡率。结果:CBP治疗组治疗后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二胺氧化酶及丙二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2 h,内毒素、CRP、AMS、二胺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BP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7 d CBP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可有效的提高AP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刘杰锋  何志国  陈澍  余铖  廖洁  何子超 《生物磁学》2013,(27):5279-5281,523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及72小时的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及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包红梅 《蛇志》2015,(2):211-212
<正>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胆肠系统疾病,90%属轻、中型,对支持疗法反应良好,仅约10%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急性重症胰腺炎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代谢紊乱,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高分解代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较基础值升高约50%[2]。因此,营养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是提高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B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炎性因子以及T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6.10%(39/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55%(27/58)(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BP治疗SAP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胡文芳  唐佳新  吕建华  郭敏  梅进 《生物磁学》2011,(19):3719-3720,3745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118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TPN组.比较两组SAP病人住院时间、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TPN组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感染率、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空肠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SAP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118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TPN组,比较两组SAP病人住院时间、费用、感染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TPN组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感染率、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空肠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SAP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诊的102例儿童严重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经典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后各项信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清炎症指标、PCIS评分、APACHE Ⅱ评分,观察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机械通气、低血压持续及入住ICU等时间较短,7 d内停升压药率较高(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酸、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ScvO2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CIS评分较对照组高,APACHE 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有利于儿童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情转归,减少主要并发症发生,可能与阻断炎症反应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匕较不同营养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并分析不同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组(EN);肠外+肠内营养组(PN+EN),每组50例。仔细观察三组患者在住院接受营养治疗期间的情况,分别在第5天和第10天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免疫指标,并且对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不同的营养支持后,(PN+EN)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免疫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指标可见明显下降;与PN组和EN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对治疗其疾病非常重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外+肠内的营养支持更加安全有效,便于患者吸收,有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 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淀粉酶水平、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考察治愈率症、感染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浆内毒素、TNF-α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降低。结论:EN能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来加强治疗效果,是SAP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述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态以及粘膜屏障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肠内营养,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生化指标、胃肠道功能、肠粘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