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昆明地区花卉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对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丁醚脲、炔螨特和哒螨灵的抗性.结果表明,昆明北郊和呈贡地区玫瑰上的朱砂叶螨雌成螨对阿维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阿维菌素对2个地区的朱砂叶螨的LC50分别为40.25 mg·L -1和19.67 mg·L-1,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 441.08倍和1 192.86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其LC50分别为118.18 mg·L-1和9.24 mg·L-1,相对毒力指数是敏感品系的2 805.73倍和219.35倍.昆明北郊的朱砂叶螨对溴虫腈的相对毒力指数是敏感品系的2 371.40倍,呈贡和晋宁分别为162.01倍和173.38倍.丁醚脲对北郊、呈贡和晋宁朱砂叶螨的LC50分别为244.58 mg·L-1、385.41 mg·L-1和54.93 mg·L-1,相对毒力指数在3.01倍~21.10倍之间.北郊、呈贡和晋宁的朱砂叶螨种群对炔螨特和哒螨灵的LC50分别为155.39 mg·L-1、424.49 mg·L-1和62.70 mg·L-1,其相对毒力指数是敏感品系的6.45倍、17.63倍和2.60倍.朱砂叶螨对药剂抗药性水平趋势从高到低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丁醚脲>炔螨特、哒螨灵,抗性最高的地区为昆明北郊,晋宁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 ,估算了朱砂叶螨对 5种杀螨剂 (3种单剂和 2种混剂 )的抗性现实遗传力 ,并对 5种药剂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把采自重庆北碚田间的朱砂叶螨种群 ,在室内不施药情况下饲养 6 0余代 ,以此作为抗性筛选的敏感品系。分别单一连续汰选近 30代 ,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和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的抗性分别达 6 5 5 5、5 82、1 2 3、5 2 0和 1 4 2 倍 ;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 0 2 16 7、0 0 96 7、0 0 130、0 0 80 0和 0 0 172。在实验室选择条件下 ,预计抗性增长 10倍时 ,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和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分别需要 15、34、333、4 2和 2 0 0代。甲氰菊酯抗性风险较高 ,其次是阿维菌素、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 ,哒螨灵抗性风险较低。混剂哒螨 阿维 (哒螨灵 :阿维菌素 =7 4 :0 1,m m)不能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哒螨灵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 ,而混剂甲氰 阿维 (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 =8 9:0 1,m m)却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朱砂叶螨抗炔螨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在朱砂叶螨敏感品系(SS)的基础上使用炔螨特持续筛选34代获得了炔螨特抗性品系(PRR34)。通过统计2个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对其发育历期、繁殖力及种群参数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朱砂叶螨敏感品系经炔螨特持续筛选34代后(PPR34),其抗性倍数为37.78。与SS品系相比,PPR34卵孵化率、发育历期和世代周期均无显著差异,但产卵前期显著延长了37.07%,单雌产卵量减少14.61%,雌雄性(♀/♂)比增加了23.38%。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存活曲线模型为DeeveyⅠ型,SS品系和PRR34品系的参数c值分别为2.04和2.38。其种群趋势指数、内禀增长率(rm)、净生殖率(R0)分别为123.78、0.24和25.34,以及111.91、0.26和28.99;PRR34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1.14,与敏感品系相比存在一定优势。因此,与敏感品系相比,朱砂叶螨抗炔螨特品系单雌产卵量下降,但雌性比增加,种群适合度优势较高,可能导致抗性种群迅速增长并增加防控难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域性状分析法,估算了朱砂叶螨对5种杀螨剂(3种单剂和2种混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5种药剂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估。把采自重庆北碚田间的朱砂叶螨种群,在室内不施药情况下饲养60余代,以此作为抗性筛选的敏感品系。分别单一连续汰选近30代,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和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的抗性分别达65.55、5.82、1.23、5.20和1.42.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167、0.0967、0.0130、0.0800和0.0172。在实验室选择条件下,预计抗性增长10倍时,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和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分别需要15、34、333、42和200代。甲氰菊酯抗性风险较高,其余是阿维菌素、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哒螨灵抗性风险较低。混剂哒螨-阿维(哒螨灵:阿维菌素=7.4:0.1,m/m)不能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哒螨灵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而混剂甲氰-阿维(甲氰菊酯:阿维菌素=8.9:0.1,m/m)却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对两单剂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砂叶螨对三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与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评价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风险,在实验室抗性品系选育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北碚种群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3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分别单一连续汰选16代后,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达26.54和4.51倍,对哒螨灵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为1.16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472,0.1519和0.0160。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1~10代;哒螨灵需要约197~89代;在田间选择,三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16代结果表明,抗性风险较高的是菊酯类的甲氰菊酯,其次是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杂环类的哒螨灵抗性风险较小。试验结果可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按照毒力降低的顺序,所测定杀虫剂对三角新小卷蛾毒力顺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虫腈>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脲>氰戊菊酯>氟啶脲>毒死蜱>敌百虫.但在田间条件下,各试验药剂均能有效控制三角新小卷蛾的为害.结果表明,敌百虫对三角新小卷蛾的毒力最低,LC50为186.16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0.67、0.83 mg·L-1,是敌百虫毒力的279.52、224.86倍;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脲和氰戊菊酯亦具有较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1.24、1.37、1.60、3.75、5.17、6.71 mg·L-1;毒死蜱和氟啶脲的毒力低于其它药剂.各试验药剂均能有效控制三角新小卷蛾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明确不同杀螨剂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10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成螨、卵和若螨的毒力。【结果】丁氟螨酯、阿维菌素和联苯肼酯对成螨、卵和若螨的活性均较高;乙螨唑和螺螨酯对卵和若螨活性较高,但对成螨活性明显偏低;甲氰菊酯对成螨和若螨的活性优于卵;唑螨酯、哒螨灵和三唑锡对3种螨态也均具有毒杀作用,但毒力偏低。同一种杀螨剂对若螨的活性均高于成螨和卵,乙螨唑、螺螨酯、联苯肼酯、唑螨酯和炔螨特对卵的活性高于成螨,丁氟螨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哒螨灵和三唑锡对成螨的活性高于卵。【结论】不同杀螨剂对朱砂叶螨不同发育阶段毒力存在较大差异,田间用药防治时应根据害螨发生情况和发生阶段,选择适合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朱砂叶螨不同抗性品系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3种不同药剂及其组合(轮用和混用)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进行抗药性选育.经过40余代的筛选,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阿维混剂分别产生了68.5、8.7和6.7倍的抗性;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混用和轮用分别对甲氰菊酯产生了5.6倍和28.7倍抗性.朱砂叶螨各品系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和同工酶谱谱带密度扫描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各抗性筛选品系的酯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活性最强,酯酶带迁移距离明显远于其他抗性品系,表明该品系酯酶体系中存在变构酯酶.  相似文献   

9.
朱砂叶螨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陈秋双  赵舒  邹晶  石力  何林 《昆虫知识》2012,49(2):364-369
本文采用药膜法建立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对5种杀螨剂的敏感基线,并对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朱砂叶螨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5种药剂杀螨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阿维菌素〉丁氟螨酯〉氧化乐果〉炔螨特〉甲氰菊酯,其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0.08、2.19、67.89、201.19和605.27mg/L;朱砂叶螨各地理种群已对甲氰菊酯和炔螨特产生了低、中水平的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介于2.93~16.22与4.85~14.35之间,其中云南种群对这2种杀螨剂抗性最高,对氧化乐果与丁氟螨酯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其抗性倍数分别介于2.35~4.26与1.56~2.11之间,对阿维菌素还未产生明显抗性;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的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三类解毒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酯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朱砂叶螨抗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叶片浸溃法,在2001年10月和2002年10月分别测定了福州上街蔬菜基地的小菜蛾,对10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上街菜区小菜蛾对灭多威、杀虫双、辛硫磷、毒死蜱、杀灭菊酯和功夫菊酯等农药极不敏感,已不能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而小菜蛾对氟啶脲、阿维菌素、氟虫腈和虫螨腈比较敏感。通过两次毒力测定比较(2002年10月的LC50;2001年10月的LC50),结果表明,大多数杀虫剂敏感性变化较小。但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敏感性明显下降,毒力倍数达6.65倍,对氟虫腈毒力倍数相差1.48倍。此外,2002年10月小菜蛾对功夫菊酯的LC50为2001年10月的2.02倍。用浸叶法和浸溃法测定多杀菌素、氟虫腈与虫螨腈推荐浓度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3种药剂浸叶法处理效果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朱砂叶螨对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双甲脒和哒螨灵产生抗性后(抗药性系数分别为152.83倍、55.59倍、62.61倍和15.67倍),繁殖力均显著降低,且发育加速。通过组建各品系生命表得知,该螨抗氧化乐果品系、抗三氯杀螨醇品质、抗双甲脒品系和抗哒螨灵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53、0.62、0.59和0.64,均小于1,具有明显的适合度缺陷。抗药性系数和相对适合度呈直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分别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LC50为0.671-10171.07mg.L-1,毒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B1)>氟虫腈>氟铃脲>丙溴磷>毒死蜱>三唑磷>杀虫单。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B1)、氟虫腈、氟铃脲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分别为杀虫单的15180.7、5619.3、1611.9、997.2倍。在推荐剂量下,氟虫腈、丙溴磷、毒死蜱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86.11%、84.73%、83.37%。  相似文献   

13.
抗阿维菌素朱砂叶螨的热激反应及热激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宏祖  刘映红  何林  杨大兴  李明  卢文才 《昆虫学报》2008,51(11):1164-1169
选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测定了热预刺激后其在极限高温下的存活率,并应用SDS-PAGE技术研究了热激蛋白(HSPs)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非致死的热预刺激能显著提高朱砂叶螨耐极限温度的能力。两个品系在不同温度热激处理后,其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正常情况下,朱砂叶螨敏感品系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相比缺失8条条带;敏感品系热激后,增加了分子量分别为97.2,74.3,62.4,53.0和30.3 kDa的5条条带; 抗性品系热激后没有特异蛋白带的产生,但进一步高温胁迫后有些蛋白表达增强。此结果有助于解释朱砂叶螨抗性品系存在高温适合度优势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叶碟浸渍法测定了重庆北碚和万州地区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哒螨灵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同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北碚种群对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哒螨灵的相对抗性水平分别达到3倍、3倍和22倍;万州种群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哒螨灵的相对抗性水平分别达到2倍、35倍、10倍和2倍。柑橘全爪螨2个地理种群的羧酸酯酶CarE的生化特性研究发现,CarE酶活的增高和毒死蜱的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毒死蜱对不同地理种群柑橘全爪螨CarE的抑制效果不同,对抗性倍数较高的万州种群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具有较好杀螨活性的植物精油与阿维菌素复配配方,并为杀螨剂开发应用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柠檬草、广藿香、山鸡椒、亚洲薄荷植物精油及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分别采用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了山鸡椒和亚洲薄荷精油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和复配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柠檬草精油和广藿香精油基本无杀螨活性,山鸡椒精油、亚洲薄荷精油处理朱砂叶螨24h后LC50分别为772.801mg/L和1040.187mg/L.阿维菌素与亚洲薄荷1∶272,1∶679复配具有增效作用.阿维菌素与亚洲薄荷1∶400复配时共毒系数最大,可达160.因此,阿维菌素与亚洲薄荷1∶400复配防治朱砂叶螨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这为杀螨剂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双甲脒进行抗性风险评估, 弄清P450基因在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药性中的作用, 在室内用双甲脒对橘全爪螨进行了抗性选育和交互抗性研究, 同时分析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和敏感品系P450基因表达差异。经过12代抗性选育, 获得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 与敏感品系比较,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倍数达到26.32倍。抗性风险评估表明, 橘全爪螨对双甲脒抗性遗传力h2为0.148。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对抗性品系的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6.85, 4.98, 2.13和2.05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螺螨酯、 丁醚脲、 炔螨特和三唑锡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阿维菌素、 苯丁锡、 哒螨灵、 矿物油对抗性品系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10, 1.21, 0.67和0.99倍, 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上述4种药剂没有显著的交互抗性。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 抗性品系中有16条P450基因发生了上调, 27条P450基因发生了下调, 其中CYP389A6上调倍数最高[log2ratio (RS/SS)=11.526], CYP389A2下调倍数最高[log2ratio(RS/SS) =-12.683], 由此推断, CYP389A6上调和CYP389A2下调可能是橘全爪螨对双甲脒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对哒螨灵、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3种田间常用药剂产生抗性的速率和稳定性,为叶螨的抗性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测法,对截形叶螨进行药剂的抗性筛选、衰退和再恢复规律研究。【结果】经过连续30代的药剂汰选,截形叶螨对哒螨灵、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3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达到197.50、19.56和12.57;停止喷药后,其抗性都有所下降,其中截形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最不稳定,培育至30代后,抗性衰退率达到63.54%,对阿维菌素的抗性较为稳定,抗性衰退率为23.30%;再次恢复用药后,截形叶螨对哒螨灵、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抗性再度回升,以抗哒螨灵品系的抗性恢复最快,药剂汰选30代后,增长率达到了58.47%,阿维·哒螨灵次之(增长率为38.67%),抗阿维菌素的品系抗性恢复最慢,增长率仅为22.86%。【结论】截形叶螨对哒螨灵抗性不稳定,停止用药后,敏感性易恢复,对阿维菌素和阿维·哒螨灵的抗性较稳定,一旦抗性产生不易衰退,故田间应用时应交替轮换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驱避和产卵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小菊  张永强  丁伟 《昆虫知识》2012,49(2):422-427
本研究采用叶碟浸渍法测定了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iosduvals)雌成螨的触杀活性,采用选择性的半叶法测定了驱避活性,同时采用非选择性的全叶法测定了产卵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采用叶碟浸渍法处理48h后的LC50为0.297mg·mL-1,LC30为0.105mg·mL-1,LC10为0.023mg·mL-1。采用LC50、LC30和LC103个浓度的东莨菪内酯处理雌成螨后,发现东莨菪内酯对雌成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驱避活性,处理区和对照区24h和48h的着螨率均为50%左右;采用LC50和LC102个浓度处理雌成螨后表现出了一定的产卵抑制活性,平均产卵抑制率分别为23.02%和13.23%,而LC30对雌成螨的产卵量表现出了促进作用,平均产卵抑制率为-8.25%,这可能是由于毒物兴奋效应所致。本研究旨在为东莨菪内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截形叶螨抗哒螨灵品系和敏感品系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截形叶螨 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抗哒螨灵品系体内解毒酶活性分析和增效剂与哒螨灵混用的增效作用测定,明确截形叶螨对哒螨灵的抗性动态及抗性机理,获得抗性治理的途径。【方法】采用室内生测法培育截形叶螨抗哒螨灵品系,微量滴度酶标板测定抗性和敏感品系体内解毒酶比活性、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再用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磷酸三甲苯酯(TPP)进行增效作用测定。【结果】室内筛选的截形叶螨对哒螨灵产生了抗性,筛选至49代,抗性倍数达到955.25;PBO,TPP和DEM对哒螨灵药剂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相对增效系数分别为95.97%, 85.14%和97.37%;抗哒螨灵品系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较敏感品系显著性提高(P<0.05),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性与敏感品系差异不大(P>0.05);抗性品系中的CarE,GSTs和MFO 3种解毒酶的米氏常数(Km)下降,最大反应速度(Vmax)高于敏感品系。【结论】截形叶螨对哒螨灵产生抗性可能与其体内CarE,GSTs和MFO 3种解毒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提高和代谢能力增强有关;3种增效剂(PBO, TPP和 DEM)与哒螨灵混用能提高对截形叶螨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阿维菌素系列化合物对4种重要鳞翅目害虫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表明,阿维菌素及其2个衍生物对4种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和棉铃虫幼虫的毒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2个衍生物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9.5-65倍和4-15倍。二化螟蚁螟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对阿维菌素及其2个衍生物很敏感,LC50为0.004-0.283 mg.L-1,显示出很高的毒力;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对阿维菌素的2个衍生物敏感程度较高,LC50为1.017-8.108 mg.L-1,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相对较低,LC50为18.091-65.992 mg.L-1。因此,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和棉铃虫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阿维菌素,而应选用2个衍生物,以达到高效、低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