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均有降低(P0.05);尤以模型21 d组差异显著。结论 FT3、FT4、T是脾肾阳虚的敏感指标,检测血清FT3、FT4、T可以更好地佐证脾肾阳虚;证明了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复建成功。  相似文献   

2.
免疫致敏结合局部乙酸刺激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复合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药组(各10只),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复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用药组给予SASP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结肠组织和血清。生化法检测各组结肠中MDA、SOD、GSH-PX、NO、TNOS和iNOS值,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IL-4及TNF-α含量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IFN-γ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SOD、GSH-Px计数水平显著升高,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降低。模型组血清和结肠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TNF-α含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SASP组IL-4含量升高,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改进的复合造模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人类UC病变的慢性活动性特点,适合药效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IFN-γ、IL-12及TNF-α在脊柱结核病人血清和病灶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和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与脊柱结核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脊柱结核病人46例为实验组,椎体骨折病人48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IFN-γ、IL-12、TNF-α的平均浓度;病灶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IFN-γ、IL-12、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实验组血清中IFN-γ,IL-12,TNF-α平均浓度分别为26.82±7.81 pg/mL,25.93±12.84pg/mL,68.13±16.24 pg/mL,对照组血清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6.89±7.81 pg/mL,49.45±22.38 pg/mL,26.65±10.11 pg/mL;实验组病灶中IFN-γ,IL-12,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73±0.076,0.380±0.054,0.306±0.052,对照组病灶中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92±0.024,0.183±0.034,0.180±0.031。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及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病人的血清IFN-γ、IL-12浓度呈低表达,TNF-α浓度呈高表达;脊柱结核病人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表达增加;检测脊柱结核病人IFN-γ、IL-12及TNF-α血清水平含量能为其机体免疫力的状态、判断结核病情程度和进展及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地榆低、高剂量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UC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记录大鼠DAI疾病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含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地榆可显著降低UC大鼠DAI疾病评分(P0.05),修复其结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P0.05);改善UC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菌群平衡。研究结果提示地榆可通过调节UC大鼠肠道菌群,修复结肠粘膜屏障,进而发挥治疗急性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7(IL-17)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择新发未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20例,经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好转的患者20例,采集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FN-γ、IL-10和IL-17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肺结核病初诊患者血清中TNF-α、IL-17的含量较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好转的明显增高,分别为(144.05 ±59.15)pg/mL vs (97.55 ±20.58)pg/mL和(33.10±19.07) pg/mL vs(10.80±1.50)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好转组血清中较肺结核病初诊患者明显升高[(97.40±48.00) pg/mL vs(30.98±16.72)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肺结核病初诊患者和治疗后好转组血清IL-1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02±33.42) pg/mL vs (146.78 ±33.75)pg/mL].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免疫紊乱,抗结核治疗后TNF-α、IL-17明显降低,而IFN-γ则明显升高,提示在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患者的过程中,连续监测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判断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对菌群失调模型大鼠的免疫因子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MPO(髓过氧化物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菌群失调伴有免疫缺陷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靶向制剂组、阳性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肠匀浆样本SOD、MDA、NO和MPO含量,微量溶血酶标仪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溶血素水平,ELISA法测定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及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含量。结果与自然恢复组相比,纳米山药多糖组显著提高大鼠溶血素水平及sIgA、GM-CSF和SOD含量(P0.05),明显降低大鼠结肠样本中MDA、NO、MPO的含量(P0.05),IL-1β、IL-6和TNF-α在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且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能减轻肠道炎症,提高溶血素水平、sIgA和GM-CSF含量,降低IL-1β、IL-6和TNF-α含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0(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质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结核患者5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结核中心病灶TGF-β、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结核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0.05)。TNF-α和IFN-γ在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干酪性病变,TGF-β和IL-10在干酪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病变(P<0.05)。增生性病变中,IFN-γ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低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TNF-α、TGF-β及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干酪性病变中,TNF-α在非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坏死性肉芽肿,TGF-β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IFN-γ和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骨组织细胞数相比,增生性病变与干酪性病变组织的成骨细胞数低,破骨细胞数高(P<0.05)。结论:TGF-β、TNF-α、IFN-γ及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骨质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对菌群失调模型大鼠的免疫因子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MPO(髓过氧化物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菌群失调伴有免疫缺陷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靶向制剂组、阳性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肠匀浆样本SOD、MDA、NO和MPO含量,微量溶血酶标仪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溶血素水平,ELISA法测定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及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含量。结果 与自然恢复组相比,纳米山药多糖组显著提高大鼠溶血素水平及sIgA、GM-CSF和SOD含量(P<0.05),明显降低大鼠结肠样本中MDA、NO、MPO的含量(P<0.05),IL-1β、IL-6和TNF-α在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且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能减轻肠道炎症,提高溶血素水平、sIgA和GM-CSF含量,降低IL-1β、IL-6和TNF-α含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皮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及可能治疗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三皮汤组,每组10只.予以恶唑酮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三皮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三皮汤和SASP灌胃治疗,每天观察一般情况,十天后处死,剪取脾组织检测重量的变化,取其病变结肠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脾脏组织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含量.结果: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免疫器官脾组织明显萎缩,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脾组织重量较模型组有所增加;三皮汤组血清和脾脏组织IFN-γ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IL-4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皮汤能通过降低IFN-γ及升高IL-4的含量,来调整细胞因子间的网络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及其合方并用对大鼠哮喘模型血清IL-4/INF-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共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及激发的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浓度。结果:哮喘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前者(P<0.05),存在着严重的IFN-γ/IL-4比例的失衡;与哮喘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上调IFN-γ并下调血清IL-4的水平;这其中尤以合方并用组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对哮喘动物模型的免疫失衡均有调节作用,二者合用其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a)、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TNF-a、IFN-r水平的变化。结果:腹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通气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4、IL-10、TNF-α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腹腔组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其余三组指标水平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和7天,腹腔组患者的血清IL-4、IL-10、TNF-α及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在术中失血量更少,安全性更高,且对于患者术后的IL-4、IL-10、TNF-α和IFN-γ水平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血清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加味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天的方法复制COPD模型,大黄水煎液灌胃8天的方法复制肺脾气虚证的模型,药物干预组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8、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大泡融合等症状相较于模型组明显缓解,血清IL-8、TNF-α的表达降低。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8、TNF-α的表达,改善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肝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试验组为50例未经治疗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并参照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法,按照评分将其分成Ⅰ、Ⅱ、Ⅲ三组;对照组为20例健康献血员。采集试验组及对照组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L-10及TNF-α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随着患者肝功能受累程度的加重,血清IL-6、IL-10及TNF-α含量依次递增,Ⅰ组和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NF-α含量与其TBIL(γ=0.470、P0.01,γ=0.518、P0.01)及ALT(γ=0.497、P0.01,γ=0.285、P0.05)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γ=-0.620、P0.01,γ=-0.665、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IL-6和TNF-α表达增强,共同参与介导了华支睾吸虫病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其变化的影响,以求阐明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喋呤(MTX)组,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剂量组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低剂量组。大鼠先进行一周的适应性饲养后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制作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时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剂量组、MTX组治疗干预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明显下降,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输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血清微量蛋白水平影响研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已确诊的处于CR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A化疗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输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IL-12、LDH、IFN-γ水平的变化,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5年后生存率情况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均降低,血清IL-12、IFN-γ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CIK细胞输注疗法的运用能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疗效,推测其机制与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的降低,及血清IL-12、IFN-γ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克拉霉素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小鼠分为感染组、正常组及药物治疗组,建立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成功后,药物组用克拉霉素(6 g·kg-1·d-1)进行治疗, 连续5 天。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建立后的第8 天,检测三组小鼠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FN-γ、IL-5 水平。结果: 相比较于正常组,感染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清中的IL-6、IFN-γ、IL-5 均显著升高(P <0.05)。而克拉霉素的使用能使IL-6、 IFN-γ降低(P <0.05),但对IL-5 水平无影响。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使小鼠IL-6、IFN-γ、IL-5 水平增高,克拉霉素治疗有一定疗 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克拉霉素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感染组、正常组及药物治疗组,建立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成功后,药物组用克拉霉素(6g·kg^-1·d^-1)进行治疗,连续5天。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建立后的第8天,检测三组小鼠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FN-γ、IL-5水平。结果-相比较于正常组,感染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清中的IL-6、IFN-γ、IL-5均显著升高(P〈0.05)。而克拉霉素的使用能使IL-6、IFN-γ降低(P〈0.05),但对IL-5水平无影响。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使小鼠IL-6、IFN-γ、IL-5水平增高,克拉霉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膀胱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5年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6例纳入本次研究,为膀胱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6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记为膀胱炎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5例记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不同类型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分析IL-2、IFN-γ及TNF-α水平与其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组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膀胱炎组和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膀胱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4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Tis~T1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Tis~T1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与其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TNF-α与其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与其病理类型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2、IFN-γ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下降,而TNF-α表达明显上升,且患者的上述三种指标与其临床分期有关,但与其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 A)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TLR4、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及其对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LR4m Ab干预组。模型组及TLR4m Ab干预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造模,TLR4m Ab干预组给予TLR4m Ab10μg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TLR4m Ab腹腔注射,剂量及频次相同,第8天处死全部大鼠。分别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组织病理学(HPS)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的原位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模型组DAI及HP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LR4m Ab干预组较模型组有所缓解(P0.05)。TLR4、TNF-α、IL-1β在模型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LR4m Ab干预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TLR4m Ab可影响肠黏膜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减轻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DAI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重度组(42例)、中度组(30例)、轻度组(18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伤后不同时间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伤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BP水平在伤后前期到伤后3d持续升高(P0.05);IL-1β、IL-8、TNF-α水平在伤后前期到伤后2d持续升高,在伤后3d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DAI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偏高,临床通过检测这四种血清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