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基因工程     
<正>考虑了从琼脂糖和聚丙烯酞胺凝胶中用转移电泳回收DNA片段。大肠杆菌质粒pBR322和腺病毒2 DNA分别进行聚丙烯酞胺凝胶电脉和琼脂糖凝胶电泳。SephadexG一50床(B)包在上端装有电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     
852171 DNA片段链的分开及其从非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中的分离〔英〕/James,R.…了Anal.Bioehem一1954,140(2)一456一458〔译自DBA,1984,3(21),84一09915〕 报道利用尿素和温和加热快速而定量地变性双链DNA(d sDNA)的一个技术。利用DNA聚合酶和适当的““PdNTP,通过填充反应将带有5产延长末端的DNA片段的3/末端加以标记,没结合的标记混合物通过SephadexG一50柱并用SDS一EDTA洗脱除去。标记的dSDNA加入固体尿素,65℃保温3分钟,接着在上聚丙烯酸胺凝胶前快速冷却变性。变性的互补DNA链在丙烯酞胺与双丙烯酸胺比率为60,1的非变…  相似文献   

3.
<正> 在特殊位点切割 DNA,以分离特殊序列、插入新的遗传物质以及其它相似处理,这些都是重组 DNA 研究的精髓。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限制性内切酶。现在,美国圣地亚哥 Salk 研究所找到一种在选择位点切割 DNA 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概括地说,研究人员制备了与将要被切割的 DNA 以5′-末端互补的 DNA 短片段,这个制备的 DNA 短片段与大 DNA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用于分析和制备长度小于1,000碱基对的DNA片段。 根据所研究的DNA片段的大小,可以选用从3.5%到20%的不同浓度的聚丙烯胺凝胶。  相似文献   

5.
<正> 牲畜类(似于)生长激素的多肤(Ⅰ)之生产过程是将含为多肤(Ⅰ)编码的DNA序列与另一表达控制序列相连,这种重组DNA分子转化大肠杆菌宿主并进行梵养。为多肚(Ⅰ)编码的DNA序列较成熟的牲畜生长激素编码跳DNA序列以班阶了末  相似文献   

6.
DNA序列测定的方法基本可分成2大类,即酶促反应法和化学裂解法,简称酶法和化学法。这2类方法均是在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可分辨仅差一个碱基的寡聚核着酸片段(约20~500个碱基长度)。虽然酶促反应法测序和化学裂解法测序的基本原理不同,但这2种方法都是在4个特定的反应体系中,生成一系列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并区一端固定而另一端终止于特定碱基,不同长度的寡聚核着酸单链。然后将在这4个反应体系中所得到的不同长度的寡聚核着酸链加热变性并上样于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的…  相似文献   

7.
其它     
<正> 评述了植物生物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的应用。包括下列几方面:特性描述、mRNA和DNA分离、DNA克隆化、DNA转移、转化受体的鉴别、DNA的稳定复制、植株再生、体内基因表达、程序传递(traintransmiSSion)、改良玉米蛋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 854997 编码人胰岛素原的 DNA 合成[英]/Ovchinnikov,Y.A.…//Gene.-1984,31(1~3).-65~78[译自 DBA,1985,4(4),85-01704]使用化学-酶方法合成271bp 和286bp 的双链 DNA,每个 DNA 含有为胰岛素原编码  相似文献   

9.
吴宝东  杨秀琴  吴经才 《遗传》1992,14(3):14-16
本文采用DNA重组技术,用鸟枪法克隆获得地衣芽抱杆菌C1213碱性蛋白酶基因。对胞外蛋白酶 酶活测定表明,此基因在枯草芽抱杆菌中获得表达及分泌。用SDS-聚丙烯酚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其胞外 蛋白质分子量,得知此基因产物与C1213碱性蛋白酶分子量相同。用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确定了所 克隆DNA片段的物理图谱,并确定其大小为2.3kb  相似文献   

10.
农业其它     
<正>对能感染单细胞真核生物小球藻一类绿藻,并能在其中复制的一些双链DNA大病毒(大约300kbp),进行了鉴定。其中,PBCV一1病毒感染过程非常迅速,潜伏期只有3~5小时。感染后大约45分钟,病毒DNA开始合成,每个细胞可产生数百个子代基因组  相似文献   

11.
<正> 如果你可以将遗传工程技术在实验室中做常规使用,这并不意味着在为商业生产的有机体改造中,能自由地运用这些技术。例如,由哥伦比亚大学的R. Axel,M. H. Wigler和S. J. Silverstein建立的在哺乳动物和其它真核细胞中的DNA导入技术,已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已列入美国第4,399,216号专利中。现在,接受这项专利转让的哥伦比亚大学正在出售非专有性许可证。这个方法包括DNA对细胞的转化技术,该DNA如象干扰素、胰岛素和其它希望的蛋白质产物编码。同时,细胞也被具有标记  相似文献   

12.
三种樟科植物的细胞总DNA提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从富含次生代谢物的樟科植物肉桂、锡兰肉桂、阴香中获得高质量DNA ,研究和改进了CTAB法、高盐低pH法和尿素法。改进方法包括 :1)在裂解液中加入 2 % β -巯基乙醇和 5 %PVP ,以防止氧化褐变的发生 ;2 )在酚 :氯仿抽提前加入 1 5mol L醋酸铵冰浴处理 ,能降低DNA的黏性。所得DNA的质量和产量经电泳、紫外吸收A2 60 A2 80 、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 ,结果表明改进法提取的DNA质量要比常规法的好。其中改进的CTAB法获得的DNA纯度最高 ,能用于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是提取这 3种樟科植物总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有一种可望代替根癌土壤杆菌来转移外源 DNA 到植物细胞中的新媒介,那就是电。Bo-yce Thompson 研究所(Ithaca,纽约)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高压电的瞬时脉冲把"裸露的"或游离的 DNA 转移到植物原生质体甚至可能到植物叶绿体中。据专家说,已经  相似文献   

14.
<正> 根癌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时,能侵入双子叶植物的细胞壁,并通过一种未知机制将其Ti质粒DNA导入植物细胞内。导入的Ti质粒DNA(T-DNA)能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中,并被转录。通过遗传操作插入Ti质粒T区的任何DNA片段似乎都能随根癌农杆菌一起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因此,根癌农杆菌作为载体,已广泛用于高等植物外源遗传物质的导入研究。它最终有可能给作物的基因组加入一些有益的遗传成分。遗憾的是,把Ti质粒用作转  相似文献   

15.
其它药剂     
<正>本文描述了在探求疟疾疫苗中的一种使用多特异性人血清筛选表达恶性疟原虫。D-NA序列的大肠杆菌集落的方法。使用不A-mp3作为表达恶性疟原虫cDNA的克隆化工具。Lambda一Amp3。DNA重组物  相似文献   

16.
<正> 从1月初开始,Amersham国际公司将一些遗传操作产生的生长因子包括干扰素和间白细胞素(T-细胞生长因子)列入供科学研究用的产品中。这些产品是由Amersham公司用重组DNA技术制造的第一批产品中的一部分。这些生长因子是由索仁奥克斯Amgen  相似文献   

17.
<正> Calgene 公司(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最近宣布了一项重大植物生物技术成就。Calgene 公司的 Maloney 博士在加拿大科学家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他们在本公司一些实验室对油菜的重组体 DNA 的转化和再生作了试验,并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 应用微量注射使一部分染色体转入矮牵牛的细胞中。此间,一位农业生物学者报道了用此技术把 DNA 片段形式的基因组稳定地整合到植物体中的情况。由于这种基因组太大,采用病毒或质粒载体进行转移是难以进行的。1980年以来科学家们很成功地把基因注入到动物  相似文献   

19.
852368矮牵牛种间体细胞杂种叶绿体分离的分析〔会,英洲Kool,A.J.…了Plant Tis-sue Culture一1982,5 Meet一653~654[译自DBA,1984,3(16),54一07685) 将矮牵牛(Peru。‘a parodli)的叶肉原生质体与野生型矮牵牛(尸etunl’ah少brida)、矮牵牛(Perun‘a parviflora)的一种核白花突变体或矮牵牛(Petunia inflata)的一种细胞质白化苗突变体的悬浮培养细胞分离爵原生质体融合,产生体细胞杂种,从矮牵牛尸.parodl‘和尸.par。‘fl。。。的体细胞杂种的叶绿体DNA(CpDNA)用限制性内切酶Bgn酶切,酶切谱仅呈现出尸.Parod“叶绿体DNA的电泳图…  相似文献   

20.
潘学峰  姜楠  陈细芳  周晓宏  丁良  段斐 《遗传》2014,36(12):1185-1194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其中, RNA:DNA杂交体的形成起因于基因转录所合成的RNA分子不能与模板分开, 或RNA分子重新与一段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杂交。在基因转录过程中, 当转录泡遇到富含G碱基的非模板链区或位于某些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三核苷酸卫星DNA时, 转录泡后方累积的负超螺旋可促进R环形成。同时, 新生RNA分子未被及时加工、成熟或未被快速转运到细胞质等因素也会催生R环。研究表明, 细胞拥有多种管理R环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管理R环的形成和处理已经形成的R环, 以尽量避免R环对DNA复制、基因突变和同源重组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R-环的形成机制及R环对DNA复制、基因突变和同源重组的影响, 并针对R-环诱导的DNA复制在某些三核苷酸重复扩增有关的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