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对产自内蒙古不同分布区12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形态性状在材料间都表现显著差异,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代表了扁蓿豆形态多样性的85.72%,株高、叶面积、叶长、株丛直径、枝条长和千粒重等6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2份材料聚为4类,其中第4类MR-12扁蓿豆资源的株高、枝条长和株丛直径明显高于其他类,叶片大且叶量丰富,营养性状表现良好;结实性状中英果长和千粒重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引种驯化和育种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46份普通菜豆核心种质在贵州毕节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普通菜豆具有丰富的形态性状多样性。总变异数为367,平均遗传丰富度为8.34,变异范围2~3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3,变异范围为0.02~0.9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7.73%、15.35%和11.33%。依据表型鉴定数据信息,将供试种质聚类并划分为4组。Ⅰ组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主要为直立有限的大粒资源,大多资源属于安第斯基因库;Ⅱ组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为直立无限生长习性的小粒资源,属于中美基因库;Ⅲ组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主要以蔓生无限为主,包括小部分直立无限和匍匐无限的资源;Ⅳ组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为蔓生无限生长习性、株高最高、分枝数最少的资源。筛选到大粒、多荚、长荚、宽荚等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35份。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学标记的方法,对来源于内蒙古7个不同生态区的49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野生材料进行了花性状变异分析。对花萼长、花萼直径等12个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材料间花性状的变异系数幅度最大的为花序长,其变异系数高达79.12%,变异幅度最小的为花萼直径, 其变异系数为3.82%;主成分分析表明,花性状中前7个主成分反应了总信息量的85.465%, 花序长、花序轴长、花冠长度、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花色和小花柄长等7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花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花性状间多数呈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例如:花序结荚数与花序种子数差异极显著,为0.811,呈显著正相关,而花序轴长和小花柄长差异极显著,呈显著负相关,为-0.340;聚类分析将49份材料分为6类, 花性状变异性相同或地理来源相同与相近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一起。说明:扁蓿豆材料间的花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山东大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山东省205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节数的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6;花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3。总体上是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6.49%,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13,24%;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205份材料聚为3类,其中第1类149份材料,品种生育日数较短,株高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少于其他2类。第2类54份材料,品种生育日数稍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株高较高,百粒重较小。第3类仅2份材料,分别来自第Ⅳ生态区和第Ⅴ生态区。这2个品种生育期较长,株高较高。百粒重较大。 相似文献
6.
韩海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5):721-726
对产自内蒙古不同分布区12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荚果形状和种子宽外,其余形态性状在材料间都表现显著差异,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扁蓿豆形态多样性的62.30%,枝条长、叶面积、荚果宽、种子长和千粒重等5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2份材料聚为4类,其中第 1类MR-12扁蓿豆资源的株高、枝条长和株丛直径明显高于其他类,叶片大且叶量丰富,营养性状表现良好;结实性状中荚果长和千粒重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合适的材料作为引种驯化和育种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对153份青海蚕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青海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033,其中青海地方蚕豆品种多样性最丰富,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28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代表了蚕豆形态多样性的87.89%。基于形态性状,把153份蚕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3大组群。第1组群,初花天数较长,植株中等,子粒中等,单株荚数和粒数多,单株产量较高;第Ⅱ组群,初花天数较短,株高较矮,子粒小,单株荚数和粒数较多,单株产量低;第Ⅲ组群,初花天数较短,株体较高,单株荚数和粒数少,但子粒较大,单株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李秀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243-248
根据对267个灰楸的15个相关性状的方差和主成分等统计分析结果,评价灰楸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并且将种质资源按地理流域进行分组,以欧氏距离结合离差平方和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以生产或育种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构建了63份核心种质,占总种质的23.6%。63份核心种质和总种质遗传多样性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初步构建的灰楸核心种质能代表总体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国外甜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50份国外甜瓜(Cucumis melo)种质资源的19个形态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国外甜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78。9个质量性状(果实形状、果皮底色、覆纹颜色、覆纹形状、网纹密度、网纹粗度、果肉颜色、果肉质地和种子颜色)和4个数量性状(单果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种子千粒重)变异明显, 其Shannon’s指数分别大于1.0和1.9。不同生态区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 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 南亚(1.512)、东北欧(1.404)、西欧(1.372)、北美(1.340)和东亚(1.281)。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甜瓜种质划分为四大组群, 即南亚组群、东北欧组群、西欧北美组群和东亚北美组群。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甜瓜种质形态多样性水平较高, 支持了印度次生大陆为甜瓜起源中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豌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624份豌豆资源20个形态性状的评价,初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解决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提供思路.对性状表现平均值、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豌豆资源群闻的遗传变异大;三维主成分分析探测到参试资源由国内和国外两大基因库构成;资源群体间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国内外豌豆资源聚成两大不同类群,印证了三维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豌豆资源两大基因库构成的结论.本研究证明基于形态性状评价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同样可靠. 相似文献
11.
青海蚕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153份青海蚕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青海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033,其中青海地方蚕豆品种多样性最丰富,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28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代表了蚕豆形态多样性的87.89%.基于形态性状,把153份蚕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3大组群.第Ⅰ组群,初花天数较长,植株中等,子粒中等,单株荚数和粒数多,单株产量较高;第Ⅱ组群,初花天数较短,株高较矮,子粒小,单株荚数和粒数较多,单株产量低;第Ⅲ组群,初花天数较短,株体较高,单株荚数和粒数少,但子粒较大,单株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周忠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6):881-889
对我国棉花中期库保存的200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亚洲棉代表性样本进行了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表型多样性丰富,种质间表型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19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34 ~2.15间,其大小依次为:衣分>株高>生育期>铃重>果枝始节=子指>叶枝数>短绒色>黄萎病抗性>茎色>... 相似文献
13.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RAPD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们种质库中的29份番茄材料的观察结果,证明其中至少保存有10对以上的形态学基因的变异,10对基因将可提供不同基因重组的巨大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种质资源库保存遗传多样性的潜力。对取自种质库中的6份樱桃番茄材料所配制的7个F1代果实品质的性状调查结果初步显示,有些品质性状存在优于市场上销售品的可能。用18个引物对6个樱桃番茄亲本及其所配制的8个F1进行RAPD扩增的结果,有12个引物可以扩增,不同引物能显示被检测种质多态性的相对能力也不相同。既能在多数材料中扩增,又能够有效的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是:A11,K05,C15和A17,其中K05和A11能产生最多的扩增带。另外,引物A11和C19可用于2013B,B11可用于2018A杂交种的纯度检验。并初步探讨了双引物扩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从全国收集的7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从叶长、叶宽、果实横径、果实纵径、鲜果百粒重、种子千粒重、种子含水量、枣皮灰分、枣皮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马钱素含量等表型性状,分析其变异系数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7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在叶长、叶宽、鲜果百粒重、种子千粒重、枣皮灰分和马钱素含量等性状上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说明这些性状变化范围较大,个体间性状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种子含水量、枣皮水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说明这些性状变异较小,表型性状比较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与鲜果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0.396和0.312,P <0.01),说明果实纵横径是影响果实重量的关键因素;水溶性浸出物大小与果实横径(0.481,P<0.01)、果实纵径(0.280,P<0.05)、马钱素含量(0.372,P<0.01)呈现显著性正相关,表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高低与山茱芰有效成分马钱素含量和果实大小及形状密切正相关,这将为种质的筛选、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55份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24个形态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量、果实长度、果核重量、果核长度、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香气、果实风味、果实成熟期等形态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4%~56.44%,其中果实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68~2.21,平均值为1.42,其中果肉颜色指数最大,叶片质地指数最小。聚类结果将255份杧果材料聚为3大类,其中果皮厚,果小,种核大,可食率低,早熟,品味酸甜,品质差的杧果种质占很大比例。这些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杧果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表型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具有独特香气、反季节开花结果、早熟、小果型、高产等性状的特异种质资源35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综述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按农艺学和用途可将中国作物分为8大类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饲用和绿肥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和林木作物。汇集了中国作物总计有840种(类),涉及栽培物种1251个和野生近缘植物物种3308个,它们隶属176个科和619个属,这充分说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依据中国作物的类型或变种多和性状变异幅度大,阐明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高效利用、创新、分类和遗传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