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Ⅰ.什么是山西武乡中国肯氏兽动物羣 1936年曾在山西武乡县邻境榆社县的銀交附近,发現一批三迭紀的脊椎动物化石,曾鑑定作皮氏中国肯氏兽(Sinokannemeyeria pearsoni Young)。因为这种动物和南非哈鲁系  相似文献   

2.
新书简介     
兽类是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羣,它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一般所熟知的如毛皮、皮革的原料来源,供作药材,以及某些类羣危害农、林、牧业,甚至直接侵害人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林、牧、医各方面的工作人員,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担負的建设任务,迫切要求获得我国经济兽类的系统知识,《中国經济动物志——兽类》一书,无疑地担負着这一使命。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部分综述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新疆吐鲁番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肯氏兽类一新材料 ,它与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brevirostris)正模特征相似 ,确定二者为同种。将中国已知的中国肯氏兽及副肯氏兽属的所有种进行支序分析 ,发现短吻副肯氏兽与中国肯氏兽及副肯氏兽属的其他种构成姊妹群。在与肯氏兽类其他相关属比较的基础上 ,建议以短吻种为基础建立一新属 :西域肯氏兽 (Xiyukannemeyeria)。  相似文献   

4.
肯氏兽类是从二迭纪二齿兽类中分化出来一直生活到三迭纪末的大型二齿兽类,是二、三迭纪时低等爬行动物演化辐射中的一个代表,也是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分出且在以后特化和绝灭了的一个旁支。肯氏兽类在世界上其他各大陆(欧洲除外)均有其代表:南非的Kannemeyeria;南美的Stahleckeria和北美的Placerias。在时代上Kannemeyeria为早三迭世晚期,有的  相似文献   

5.
<正> 肯氏兽类在我国产出相当丰富,过去曾发现于山西二马营组的上部和新疆小泉沟群的下部,化石计有两属六种,时代均为中三迭世。近年,地质科学院程政武在陕西府谷县二马营组底部发现一十分完整的肯氏兽头骨,另立一新属,命名为戏楼沟陕北肯氏兽Shanbeikannemeyeria xilougouensis(尚未发表)。内蒙地区过去从一些破碎的牙齿及骨片上也确定过存在肯氏兽类。我所二、三迭纪组一九七六年野外工作期间在内蒙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布尔洞公社采到一具不完整的肯氏兽骨架(包括头骨),现报道如下。依据化石的  相似文献   

6.
自許耐首次发表了在中国发見的迷齿兽以来(1958),我們陆續累积了一些这一类化石的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也很破碎,但还有必要把它們記述一下,以补足武乡、榆社区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羣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地貭陈列館由胡承志同志于1959年采自云南祿丰的爬行类化石中,有一块破碎的卞氏兽类的化石。由于标本(部分头骨)已受強烈风化,詳細构造已无法辨认,但这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現,因它表示在祿丰动物羣中有一种身体异常壮大的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a)从保存部分的大小估計,較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 yunnanense)的身体几乎約  相似文献   

8.
黄薇  夏霖  冯祚建  杨奇森 《兽类学报》2007,27(4):325-337
通过整理文献资料,依据Wilson 和Reeder (2005)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到新疆兽类138 种,分别隶属8目22 科。根据兽类在各个特定分布区的分布特点,采用Ward 的方法对各特定分布区进行聚类,依据特定分布区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新疆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并将全疆兽类动物地理区划划分到第Ⅲ级。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与分布区的环境异质性密切相关,同时,区域环境一致性较高的地区,其兽类区系成份相似度亦较高,聚类结果的一致性较强;新疆兽类的分布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明显的地理界限对兽类的交流、扩散起到明显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9.
鸟类的效鸣     
动物界中除了人类,几乎只有鸟类能够模效同类之间的声音、其他动物的叫声以及器物的音响,甚至于人类的语言。鸟类虽然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次于兽类,然而发声的富于变化,尤其是鸣禽类,似为他种动物所不及。至于声音的模效,更为兽类所不能。 效鸣,并不是所有的鸟都能具有这样的能力,仅局限于鸣禽类若干种别的雄鸟。效鸣的情况,决定于人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华北的二马营组上部地层以产出中国肯氏兽–山西鳄四足动物化石组合而闻名。最近在山西临县白道峪于上覆的铜川组一段发现了中国肯氏兽。本文描述了同一地点同一层位产出的主龙型类化石,包括一具山西鳄的部分骨架以及一些可以归入suchian的主龙类。它们是铜川组一段首次记述的主龙型类。最有鉴定特征的suchian材料包括一个大的髂骨以及一个小的、形状很奇特的、可能是跟骨的骨骼。髂骨可能可以归入一个奇异的波波龙类(poposauroid)。因为中国肯氏兽与山西鳄同时出现在白道峪,表明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可以向上延伸到铜川组一段。髂骨与跟骨大小悬殊,可能代表两个从未在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报道过的物种。白道峪发现了特化的波波龙类,支持了波波龙类在中三叠世大量分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四川的翼手类及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毅  侯万儒 《四川动物》1997,16(4):171-174
翼手目的前肢特化为翼,是哺乳动物中唯一适应空中飞翔生活的类群,许多种类具有季节迁移习性。其种类丰富,数量很大,仅次于啮齿类,为兽类中的第二个大目。地球上除两极和部分岛屿外都有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种类最丰富,在某些热带地区,其数量可超过其它兽类数量的总和。四川的翼手类,除60年代初,中科院南水北调考察队在川南采过较多标本,1983年《四川资源动物志·兽类》作过较详细的总结外,尚无专题研究报告。作者利用1987年夏季以来,在卧龙保护区。广安地区、华莹市。攀枝花市和三峡地区等地调查的资料,并结合本校及四川省卫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华北的二马营组上部地层以产出中国肯氏兽-山西鳄四足动物化石组合而闻名.最近在山西临县白道峪于上覆的铜川组一段发现了中国肯氏兽.本文描述了同一地点同一层位产出的主龙型类化石,包括一具山西鳄的部分骨架以及一些可以归入suchian的主龙类.它们是铜川组一段首次记述的主龙型类.最有鉴定特征的suchian材料包括一个大的髂骨以及一个小的、形状很奇特的、可能是跟骨的骨骼.髂骨可能可以归入一个奇异的波波龙类(poposauroid).因为中国肯氏兽与山西鳄同时出现在白道峪,表明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可以向上延伸到铜川组一段.髂骨与跟骨大小悬殊,可能代表两个从未在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报道过的物种.白道峪发现了特化的波波龙类,支持了波波龙类在中三叠世大量分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夏霖  杨奇森  相雨  冯祚建 《兽类学报》2003,23(4):295-303
根据2001~2002 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湟水河谷兽类区系特殊; 祁连山中部与青海湖北岸山地的区系成分近似;祁连山西部与其它区域区系差异明显; 柴达木盆地东部与祁连山中部相近, 而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相区别。本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与植被关系密切, 充分体现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特点。本区特有种类比较缺乏,在不同生境交错带具有各种成分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既包含了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南湿润地区的区系成分,又不乏典型的青藏高原种类, 同时还与蒙新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在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方面的边缘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山西省境内沿黄河一带采集到一些新的四足动物化石。在临县白道峪铜川组一段产出的化石中,至少有一种副肯氏兽和一种新的中国肯氏兽——白道峪中国肯氏兽(Sinokannemeyeria baidaoyuensis sp.nov.)。新种以其前额骨向前延伸到达鼻孔后凹一线的特征区别于其他中国肯氏兽。这一材料的长牙未被前颌骨完全包裹,可能是不正常发育所致。在柳林的二马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不同于中国肯氏兽和副肯氏兽的第三个肯氏兽属。这些新发现增加了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的组分以及时代延限。  相似文献   

15.
1963年在新疆阜康曾经发现过肯氏兽的材料,这批化石中有被称为“九龙壁”的一群个体。这些化石曾被归入副肯氏兽属,命名为短吻副肯氏兽(Parakannemeyeria brevirostris)(孙艾玲,1978)。最近依据这个种建立了一个新属:西域肯氏兽(Xiyukannemeyeria),于是新疆的肯氏兽与华北的肯氏兽就没有相同属了(刘俊、李锦玲,2003)。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依据Wilson和Reeder(2005)主编的兽类分类系统,共收集青藏高原兽类250种,分别隶属10目30科.将青藏高原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根据兽类分布特点,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青藏高原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青藏高原的兽类中,古北界物种主要分布在羌塘及高原北部地区,该地区的古北界物种占高原全部古北界物种的88.6%;东洋界物种主要分布在藏南及横断山地区,该地区东洋界物种占高原全部东洋界物种的97.7%.(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当连接距离为0.6219-1.0738时,将青藏高原划分为2个动物地理I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5034-0.6219时,划分为4个动物地理Ⅱ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2236~0.2684时,划分为7个动物地理Ⅲ级区,当连接距离为0.0930~0.1245时,划分为16个动物地理Ⅳ级区.(3)依据青藏高原兽类地理分布格局特点,结合青藏高原隆升对物种分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高原兽类分布格局成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兽类分布格局的形成与高原的自身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天山北麓二齿兽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介绍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二迭纪二齿兽类化石,它和杨钟健记述的第一个二齿兽头骨一样,是袁复礼新疆搜集品中的一个,两者在形态上相差很大,但化石的确切地点和层位同样不清楚。二齿兽属中除了极少数生存到三迭纪初期,绝大多数都生活在上二达世。到三迭纪开始,其地位便为水龙兽和后期的肯氏兽类所代替。由于它在划分二、三迭纪地层里代上是一个较好的标志,因此虽然产地层位不清,仍有必要加以记述。这一头骨比前一二齿兽要小得多(长约120毫米),连同下颌一起被保存在一灰绿色粉砂岩结核里。所有露出部分,如吻端、间颞部、两侧颧弓均因风化而不同程度地受损,但其他部分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山南坡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天宇  许荣满 《生态学报》1998,18(6):660-664
1992-05-08、1993-06-07和1994-06-07分别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亚东县、错那县和隆子县捕获小型兽类,采集蚤类标本,共获蚤1805只,经鉴定它们隶属于4科22属46种。以该地区小型兽类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染蚤指数和蚤类群落相似性指数,并对宿主动物体外寄生蚤群落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宿主动物的生境对其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起决定作用,而宿主动物的分类地位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是在陆地上生活的一个大的动物类羣。在陆地上跟别的类羣相比,哺乳动物占絕对优势,种类繁多,分布极广,经济意义很大。了解哺乳动物的妊娠期,无論从事动物学研究或者畜牧业生产均有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見动物的妊娠日期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二十年以来在苏联所进行的大规模地质测量工作提供了所有各系,特别是石炭和二迭系的大批古生物材料,到目前为止这些材料的整理和描述工作,还远未结束,对许多地区的动物羣还没有进行专门性的研究,但是对地层上最重要的动物门类已研究得相当详细。目前已经能够知道动物羣沿剖面分布的主要规律,并且能够划分出各个系和各个统甚至各个组和各个亚组的标准的动物羣组合。同时证明了,各邻近地区的同时代的动物羣并不是经常都相似的,但是有的时候虽然地区彼此相距很远,但动物羣却几乎是一样的。在苏联境内已经发现了一些古动物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