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总结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近十年来取得的进展,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决定于2011年9月召开全国作物种质资源学术研讨会暨遗传资源分会第六届会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成立20周年学术论坛暨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6年11月16—17日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召开。会议开幕式由王述民副理事长主持,名誉理事长董玉琛院士致开幕词,刘旭理事长做了“团结协作,再接再励,为普及和提高作物种质资源科学技术而奋斗”的主题报告,遗传资源分会挂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8月22-24日,由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孙雯博士出席了开班典礼,典礼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作物种质资源学术研讨会暨遗传资源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11年9月26-28日在西安市召开,农业部种子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作物种质资源学术研讨会暨遗传资源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11年9月26-28日在西安市召开,农业部种子局吕波处长和杨样,中国农学  相似文献   

6.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499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810。季刊,大16开本96页,定价10元,全年40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报道内容:大田作物、园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8月15-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承办、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和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农业分会协办的第四届全国野生稻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新海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和云南省农业  相似文献   

8.
正主管农业农村部主编刘旭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历史2000年《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3年《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刊登内容和读者对象报道内容为农作物、林木、药用、花卉、草等各类植物有关遗传资源研究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刊登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共享利用、信息管理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克隆、功能分析;分子标记开发、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等。读者对象是从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9.
正主管农业农村部主编刘旭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历史2000年《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3年《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刊登内容和读者对象报道内容为农作物、林木、药用、花卉、草等各类植物有关遗传资源研究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刊登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共享利用、信息管理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克隆、功能分析;分子  相似文献   

10.
《植物学通报》2007,24(1):79-79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并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作物种质资源学是以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和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协同演变学说为基础,依托遗传多样性、遗传完整性、遗传特异性与遗传累积性技术体系,研究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与利用的科学,涵盖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保护、评价、研究、创新与共享服务的理论、技术、管理及其体系。本文构建了作物种质资源学理论框架,对基本概念和特征特性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种质长期保存最有效的方法,其中生物材料低温保存的遗传稳定性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超低温保存后植物材料的遗传稳定性及变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涉及表型性状分析、基因组遗传稳定性、表观遗传变化及超低温保存的筛选效应等,为进一步研究超低温保存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种质群体遗传结构改变的测度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旨在探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缘故导致遗传结构改变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介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测度种质库(收集品)遗传潜势的6种遗传多样性统计指标,包括同一变异层次的类型数、类型分布均衡度、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遗传方差与遗传变异系数、多元变异指数以及亲本系数.指出若无遗传丰富度相伴,单有遗传离散度并未提供遗传多样性的完整测度.探讨了人为条件导致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流失、环境胁迫所致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脆弱性和种子扩繁所引发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结构改变的遗传漂变和遗传漂移等的统计指标.文末给出了自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适宜样本容量研究的个例.  相似文献   

14.
<正>《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又被《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甘蔗复合群”是一类极具生物能源开发潜力的禾本科C4植物。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和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甘蔗复合群”植物资源评价和能源育种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介绍了“甘蔗复合群”的基本概念、属种分类及核心类群等研究背景。同时以甘蔗属和芒属核心资源为例,从“甘蔗复合群”能源植物遗传育种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杂交育种实践经验,探讨相关类群在植物系统分类和种质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为我国“甘蔗复合群”能源植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质资源群体分为自然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两类,是作物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材料。现简要介绍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群体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数量性状位点、剖析基因变异与功能多样性、发掘与利用有利基因、分析基因组多样性及驯化选择区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丰富的植物遗传资源为作物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广阔的遗传基础,然而资源庞大的数量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Frankel首先提出并与Brown等人完善了核心种质(core collection)的概念,即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整个种质资源中选择一部分样本,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代表整个资源的多样性。核心种质的提出,为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崭新的解决途径。目前,已在多年生野生大豆、硬粒小麦、花生等20种植物上开展了核心种质研究。本围绕核心种质具有四个显特点即代表性、实用性、有效性、动态性,介绍在不同植物构建核心种质时,所利用的数据、分组原则及取样方法等,并介绍了核心种质的评价进展。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植物在构建核心种质各有区别,但是以根据地理来源分组,按聚类法取样为主。目前,对植物核心种质的研究,多处于取样策略的研究阶段。对建成的核心种质评价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面的验证,而时分子水平的验证较少,构建的核心种质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值此《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创刊10周年之际,受中心主任、学会秘书长的委托,我谨代表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并以《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村小康科技》编辑部的名义,向《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广大编委、编辑部的全体同仁表示诚挚的慰问,对《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9.
柑橘是全球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柑橘种间甚至属间可以杂交,且无性系变异普遍,形成多样性高、遗传关系复杂的物种群.柑橘的分类也成为植物科学难点.本研究收集迄今为止种类最全面的柑橘全基因组数据,对各种柑橘类型的特点、遗传成分与比例进行精确的分析,把橘、柚及其杂种分成5个类型,并进行定义.以“沃柑”和“红美人”两个品种为例解析柑橘杂交历程和遗传组分变化,并推测橘从驯化之后的传播路线.本文对柑橘物种分类和起源地、“柑”和“橘”的遗传异同、以及橘的传播与演化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基于全基因组信息提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柑橘分类,为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框架.  相似文献   

20.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道内容为大田、园艺作物,观赏、药用植物,林用植物、草类植物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