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当前医疗纠纷呈快速上升趋势,医患之间的信任急剧滑坡,医患关系成了社会焦点问题。医患关系作为医疗活动开展始终的核心,在医疗活动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医患关系的把握不能仅仅从概念上获得,还必须分析医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及其紧张的内外部原因,预估其发展形势,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医患风险管理制度,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最终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重任.然而,社会竞争的压力、医务人员职业的风险压力使得有些医生的职业情感淡漠,医患关系变得冷漠.本文提出通过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情感教育,倡导换位思考,将"关爱病人、规范诊疗"的要求转化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医患者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与信任,营造和谐就医氛围,共同维系和谐的医惠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目的 从医生的视角,了解首都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的现状、医患信任建立的途径,剖析医患信任建立机制,为提高医患信任程度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选取3家三级甲等医院,每家医院分别选取12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6人;每家医院进行5天的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累计15天。结果 不同人际信任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家人、亲戚、朋友,而最低的是医患信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取三家三级甲等医院(X、Z、B)作为实地观察的研究现场;医患信任建立类型的选择人次从高到低依次是声誉型、关系运作型、社会背景相似型、法制型;医患信任建立渠道的选择人次前三位分别是是经人介绍认识、和医生交谈建立关系、彼此熟悉(亲戚)。结论 首都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呈现普遍主义信任的特点,且医患间信任程度不高;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建立方式以声誉型、关系运作型为主;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型信任建立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与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法对深圳市13家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回收有效问卷289份,为从医生视角看医患关系搜集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结果 深圳市医生普遍面临着工作时间长、诊疗强度大、执业环境变差、患者投诉和医患冲突不断、社会地位明显下降等职业挑战;医生比较看重医院实力,但是对医院的报酬公平性最为不满。 结论 医患关系紧张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造成的,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生的多点执业,从而增加医患沟通时间和重建医患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综合性专业性的助人活动,其理念应用于医疗实践能以专业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通过提供各种辅导和服务,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促使医疗技术和服务更人性化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针对医患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拓展出不同的工作策略,扮演不同的服务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对北京、武汉和成都的6家医疗机构的375名医务人员和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方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明显高于患方,医患关系现状对医方影响较大;医患双方均认为医疗体制、媒体舆论是医患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患双方对现行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解决措施认可度均较低。结论 加强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健全医疗体制,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患方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的6家医疗机构的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就医类型和医保类型的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认知存在差异。结论 微观个人因素影响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认知,需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缩小地区间差距,逐步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及报销费率,减少宏观经济保障因素对患者认知的影响;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人群开展提高非技术性服务质量、缩小人群认知差距。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