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持续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的2010—2012为研究时间,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金额及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率、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0.0%、64.4%和49.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3.3、58.2和37.9,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费总额比例分别为21.9%、16.2%和11.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率分别为95.5%、91.0%和50.3%,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停药率分别为11.0%、27.2%和42.0%。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至2011年12月病例1680份,抽取甲状腺/乳腺/疝气/闭合性骨折I类切口手术病历100份,分析治理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病原送检率、DDDs、DUI及I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治理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别为68.50%、49.8DDD;治理后分别为56.2%、37.8DDD,显著降低(P<0.05)。治理前有四种抗菌药物DUI>1,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治理后有两种抗菌药物DUI>1,依次为磺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理后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略为下降,疗程符合率、用药合理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基本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工作方案》要求。但在某些方面,如I类切口使用率、疗程、用药选择上需要持续改进,应加强对I类切口的监管力度,以确保用药的经济、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DCA循环、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决策树等管理工具,寻找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并控制在每百人天40 DDDs以下。结论 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能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2009年抗菌药物用药强度。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DDD/100人天值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强度为88.32。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其他β内酰胺类和头孢呋辛钠、头孢米诺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位于各类别及各品种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前3位。各科室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的中位数为78.37,泌尿外科、普外二科和腔镜外科位于前3位。结论 医院可能存在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龙江省10家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整治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了解、明确黑龙江省严格执行原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是否真正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妇科4个病区5个常见病种(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肿、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宫颈恶性肿瘤)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42DDD下降到38DDD,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交替使用方案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细菌多重耐药导致的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临床上很多病例因感染耐药菌而得不到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导致治疗失败。研发一种新的抗菌药物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产生一代耐药菌只需要2年的时间,如果依靠研发新的抗生素远远不能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因此,对现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细菌耐药及其引起医院感染问题的根本措施。最近,一种新的抗生素交替使用方案,由于其显著的临床效果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2015-2018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统计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资料来源于检验科临床送检的伤口分泌物、痰液、血液、尿液等病原学标本。结果:2015年~2018年,共分离到菌株13246株,其中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株1927株,分离率为14.55 %。其中 2015 年的分离率为3.11 %,2016年的分离率为4.51 %,2017 年的分离率为5.15 %,2018 年的分离率为2.11 %;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分离率最高的为痰液,占78.83 %,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2.51 %,尿液标本占5.81 %,血液标本占2.85 %;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所有致病菌中的排序均为第一位或者第二位;2015年~2018年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逐年升高,2018年有所降低;2015年~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培南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逐年升高,2018年有所降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培南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培南以及亚胺培南的使用,是造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进行基线调查后,进行多手段干预,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品种数从干预前的2.06种降到干预后的1.78种,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费用从干预前的1 038.26元降到干预后的696.21元,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天数从干预前的6.99 天下降到干预后的5.81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从干预前的13天下降到干预后的10天,其他多项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效果显著,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任何风险最后都需要用数字或精确的文字描述来表述,才能被大多数人正确认识。运用矩阵的方法和原理,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和探讨三级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安全文化认知情况,为保障患者安全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58名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维度最高分为科室内团队合作(4.12±0.36),积极反应率86.28%,维度沟通的公开性积极反应率最低,仅为36.28%。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在安全文化认知方面仍有待加强,人员配置及事故报告是构建安全文化的主要障碍,医疗机构应从系统角度出发,建立非惩罚性的事故报告制度,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公立医院监管乏力、趋利行为失控、医疗服务失范等现象产生原因分析,提出应着力建立有效的公立医院监控体系框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和行业监管职能,实施有效的监控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保证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JL-DRGs在综合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2年和2013年运行JL-DRGs管理前后的全部出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开始全面运行JL-DRGs后平均住院日下降17.74%,均次费用下降13.49%,医保超支年度累计减少1 866万元,平均每月医保超支额度下降39.23%,医疗质量、效率均显著提升。结论 JL-DRGs在大型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效果好,可以积极促进医院提质升效并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5.
绩效评价工具的选择对发挥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作用和反映医院运营情况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医院质量改进的绩效评价工具(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ol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ospitals,PATH)及其优势,提出我国医院绩效评价改革可以借鉴PATH模型,建立科学统一的指标评价体系,同时加快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以及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医院绩效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引进优秀医学毕业生到县级医院工作,加强对县级医院人才队伍的培养,改革其人事制度,是县级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县级医院应牢牢抓住新医改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机遇,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规划,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大型综合医院效率。方法 采用DEA的CCR模型、BCC模型进行年度分析,再采用Malmquist指数进行跨期分析。结果 在所研究的22所大型综合医院中,2006—2007年有68.2%的医院处于规模报酬固定阶段;2006—2007年,63.6%的医院生产率变化主要是受到技术变化的影响,13.6%生产率变化是受到效率变化的影响,其他变化则是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化共同作用。结论 研究期间,22所大型综合医院纯技术效率基本稳定,多数医院处于规模报酬固定阶段,生产率主要受技术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院长绩效激励是实现公立医院战略绩效目标的重要手段。借鉴企业经营者绩效激励经验,结合公立医院公益性使命和战略绩效管理特征,提出并分析了促进医院战略发展的经济、权力、声誉、升迁等院长绩效激励机制。建议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措施并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医院院务公开现已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从设计思路、内容体系、载体与渠道、推动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阳光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体现了其科学性、系统性、流程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分析控制C形臂X线机的使用风险。方法 成立FMEA 5人小组,运用现场观察和访谈的方法,识别C形臂X线机使用的潜在失效模式,并对其发生的严重度、发生概率及检测的难易度进行评价打分,计算失效原因的风险优先指数。结果 FMEA小组找出了必须优先解决的C臂机使用的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了改进措施,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结论 FMEA可以评估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的失效,并能排序优先解决的问题,不增加管理成本就能预防问题的发生,是有效的过程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