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索病人安全文化的重要维度,以期为病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病人安全文化态度量表中的6个一级维度从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病人安全文化态度量表中排序前3位的维度依次为团队合作、安全氛围、工作条件。结论 在提高医院病人安全文化时应重点注重这3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编制和修订出适用于我国医疗环境的病人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相关性测评问卷。方法 基于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形成初始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问卷由15个维度构成,其总体信度Cronbach’s α为0.919,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531~0.949,因子分析结果共提取出1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164。结论 所编制的病人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相关性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以用于病人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国内外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的特征、优劣点及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及医院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在PubMed和CNKI上,对2000-2016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患者安全测评工具进行系统文献综述。结果 最终检索并纳入68篇文献,涉及20个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在调查方法上,除MaPSAF采用访谈法之外,另外19个测评工具均采用问卷法;在调查对象上,除Parental-reported hospital safety climate是服务对象之外,另外19个测评工具均是医务人员;PSCHO、MaPSAF、SAQ、HSOPSC和SCOPE 这5个测评工具针对不同机构或国家地区提供了修订版本,其中HSOPSC的修订版本最多达23个。结论 国内外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研究日趋成熟,针对不同机构或文化背景的测评工具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及趋势之一;建议将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纳入医疗机构的评审指标或规范化管理流程之中,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安全绩效的现状,了解和探究医院安全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医院安全绩效的提升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医院安全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安全训练和事故分析两个维度的积极反应率均低于75%;(2)医院安全文化与病人安全行为均对安全绩效具有影响作用。结论 医院安全绩效管理水平提升需加强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同时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国际通用的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进行改进,使其更符合中国国情。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形成问卷初稿,经过专家咨询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和修订条目,初步确定暂定版HSOPSC的维度和条目,使用SPSS 13. 0医学统计软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法对问卷总体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测,采用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4种方法,对初步量表的60个条目进行筛选。结果 将4种方法选中的51个条目保留下来,形成C-HSOPSC暂定版量表。其主要内容是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 共分为13个维度、51个条目。13个维度累计贡献率为73.77%,问卷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959,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除了员工(0.553)、安全的整体感知(0.565)、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0.455)、和开放性沟通(0.559)的较低外,其他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800以上,最高为事件报告频率,为0.912。结论 形成的暂定版量表条目有较好的重要性、敏感性、代表性、独立性、及内部一致性,达到了编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我国公立医院病人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版医疗机构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量表对我国东、中、西3省(直辖市)54家公立医院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管理者对病人安全文化总体评价高于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儿科、ICU、急诊科的员工评价相对较低,而眼耳鼻喉科的员工评价较高。在调整员工个人特征后,湖北省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评分较高,但湖北省内各医院间病人安全文化差异较大。结论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者应加强与临床一线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关注儿科、ICU和急诊科病人安全文化的建设,积极探索改善区域内病人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探讨护士长的领导行为和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的344名护士进行了多元化护士长领导行为、护理安全文化的调查。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 护士长领导行为得分最高为领导魅力,其次为被动例外管理、个性化关怀、主动例外管理、感召力、权变奖赏、智能激发。护理安全文化总体稍高于中等水平,其中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度、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高于中等水平,对压力的认知得分低于中等水平。结论 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各维度与护理安全文化各维度之间具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医院医务人员的医院安全文化认知情况,并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相比较,为制定医院安全文化提升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借助中文版的HSOPSC问卷对目标医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文化认知进行调查,测评维度和条目的积极反应率。结果 医务人员对于安全文化的积极反应率排名在前三位的维度为:科室内部团结(84.25%),组织的持续改进与学习(82.74%),对差错的反馈与沟通(76.37%)。积极反应率最低的维度为人员配置(35.26%)。结论 目标医院的安全文化总体比较积极,但在人员配置和沟通的开放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病人安全与风险管理培训现状,为合理设置病人安全与风险管理培训课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护理人员病人安全相关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训形式死板、培训内容单一、缺乏培训机会;培训需求程度最强的条目依次为无菌操作、消毒与灭菌技术、常见药物的禁忌症及配伍禁忌。结论 应制定全方位高质量的“病人安全与风险管理”培训计划,以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及处置风险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医院ICU病人安全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及个人深入访谈法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目标调查的两级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配置不足,医护人员培训效果不佳,关键流程病人辨识有待加强;影响ICU病人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力配备及人员素质、人员准入、布局流程、监督管理、财力物力投入、规章制度、沟通与协作和工作强度。结论 ICU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管理以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病人安全文化影响因素量表,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方法 收集条目,聘请专家评审,用初始量表进行预调研,修改形成应用版量表。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研。采用SPSS17.0、EXCEL2007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多种统计方法对条目进行分析和筛选;评价量表效度采用因子分析以及量表编制的过程;应用克朗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 应用专家咨询法以及统计方法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得到49个条目。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良好(>0.7),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的结果良好,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以及内容效度的评估,结果显示效度指标良好。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区分性,独立性,代表性以及一致性,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医院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进行患者临床安全信息保障体系理论研究。方法 结合医院信息化实际,针对药品、护理、手术、检查、检验、输血六大类医嘱,分析其流转环节关键节点,进行信息闭环,研究护理执行文档、手术医疗器械以及消毒供应包管理追溯、医技报告危急值报警等信息标准化,建立数据集,实现病人临床安全的信息化支撑。结果 实现了护理文档数据标准化和移动护理数据采集的全面应用,探索了医嘱闭环信息的工程化建设方法,研发了移动护理软件,形成了护理工作绩效评价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项目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护理文档标准化研究,形成了医嘱闭环执行与护士工作量评价新方法,并在患者临床安全的一系列关键环节进行了信息保障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员工对医院组织文化认知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提出对策措施,为医院今后制定合理有效的医院文化发展战略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3家医院的74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制度规范、竞争意识、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4个维度的得分最高,授权、组织协调、患者导向和成本控制4个维度的得分最低,职称、工作性质、本院工作年限的职工医院组织文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如加强社会责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共同点;医院管理者应该注意激励员工将医院发展的大目标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小目标,坚持“病人利益至上”,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并积极听取患者的建议来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注重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群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医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和策略。方法和结果 通过比较医院实验室与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分析目前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模式和管理内容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论述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范围和管理重点,讨论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和策略。结论 医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科研院所不同,要与临床医疗工作统筹兼顾,临床检验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有不同的管理内容和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良性互动模式在医疗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方法 以“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为基础,采用文献评阅、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适合医疗安全监管的良性互动模式。结果 以监控系统为平台,建立互动机制,拓展互动形式,丰富互动内容。结论 基于监控系统的互动管理模式是以信息报告为基础、以分析为核心、以预警为手段、以促进病人安全为目标的多环节、多渠道互动模式,对于医疗安全监管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及建设的现状,为患者安全管理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月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57名医务人员,应用患者安全文化现状评价调查问卷,用以了解临床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态度及其机构相关的患者安全文化。结果 不同专业医务工作者在团队精神、安全措施、医院管理及交接班程序之间存在差异,提示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其中药剂人员(4.5±0.6)以及护士(4.5±0.6)的总分认知度最高,医技人员总分认知度最低(4.4±0.5)。不同职务的医务人员认同的病人安全文化:副/高级(4.8±0.4)>中级(4.6±0.6)>初级(4.4±0.5)。安全文化待改进领域:“人员配置”、“工作量”、“如果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更加重视帮助与教育” 反应率﹤50%,是医务人员共同认为的有待改进的地方前几位。结论 某三甲医院有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但仍需完善现有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加强高风险科室的安全管理与培训。  相似文献   

17.
基于FMEA和POSSUM评分的手术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目的 研究建立手术风险评估的架构,以正确决策手术时机。方法 采用用于计数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POSSUM)评分原理进行分层计分,同时引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手术可能发生故障模式的严重度及发生可能性及风险因素的影响度3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 建立了手术前风险预警机制及手术评估架构,利用评估架构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200例80岁高龄的手术病人进行了术前评估,结果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2009年同年龄的手术病人的并发症下降了10.45%。结论 在手术前对手术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可以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基于医方视角下的支持性互动关系与抑制性互动关系的二元评价模型,并开发相应的测量量表。方法 问卷收集786份医护样本,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模型构建与测量工具开发。结果 医方视角下的医患互动关系模型包含支持性与抑制性互动二元维度;支持性互动关系Cronbachs’ɑ 系数为0.93,抑制性互动关系的Cronbachs’ɑ 系数为0.77;χ2=136.023,χ2/ df=1.679,RMSEA=0.042,GFI =0.956,AGFI =0.935,CFI =0.982,NFI =0.958,模型拟合指标良好。结论 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信度和构建效度,医患互动关系是评价医方对医患关系质量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影响因素,构建的二元模型与量表对于测量医患互动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并发症、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和改进围术期安全质量管理对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可能引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元性分析和多元性回归分析,并对实施新的管理制度和改进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作对照分析。结果 单元性与多元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吸烟史、麻醉风险评估≥2级、切口类型≥Ⅱ和手术时间>3 h与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有显著相关性(P在0.000~0.019以内),而且均为诱发的高危因素(OR在2.860~9.710以内)。改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下降1.40% ( P=0.002)、1.30%( P=0.000)、1.62%(P=0.000),实施手术安全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手术死亡率降低了0.16%(P=0.002)。结论 加强和改进围术期安全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对持续改进手术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内跌倒和因跌倒导致的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跌倒事件采用柏拉图分析法进行分析,区分“少数重点因素”和“大量微细因素”。结果 病人的身心疾病、病人独自行动以及病人不愿求助和不安全的环境是防范病人跌倒时尤其要关注的因素。结论 根据柏拉图分析法,修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落实个体化的跌倒防范措施,营造安全的设施及环境,加强病人及家属的教育,有助于防范医院内病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