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袁汉宁 《蛇志》2013,25(2):145-146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我科门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西咪替丁口服,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热退,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愈合时间及总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退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显著优于对照组(79.8%);西咪替丁口服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仙文 《蛇志》2017,(3):303-304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炎性因子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热毒宁治疗EV71手足口病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志永  王冬柏 《蛇志》2010,22(3):233-234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EV71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EV71手足口病患者160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加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的80例为治疗组,采用炎琥宁注射液加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80例为对照组,并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治愈时间等方面有显著优势。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是治疗EV71手足口病的理想药物,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测阿奇霉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予以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90例,予以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7.78%和86.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合并病毒双重感染,阿奇霉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显著,病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用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治疗;利巴韦林用法:10mg/(kg·d),分3次口服;思密达用法:1岁以下,1g/次,1岁以上,1.5g/次,3次/d;妈咪爱用法:1岁以下,0.5g/次,1岁以上,1g,/次,2次/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96.55%,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28%和75.86%,组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小儿哮喘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MMP-9、TIMP-1,患者肺功能水平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下降(P0.05),FEV1、FVC、PE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较低(P0.05),FEV1、FVC、PEF水平较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能够降低小儿哮喘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8例CH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干扰素,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和AST分别为(70.24±7.94)和(79.45±9.72),HA、PCⅢ、CⅣ和LN分别为(76.87±10.32)、(79.45±9.72)、(79.76±8.00)和(118.41±16.9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揿针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WBC、CRP、NEU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2 % vs.83.88 %,P<0.05);研究组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WBC、CRP、NEU水平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WBC、CRP、NEU水平指标比较(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8 % vs.16.67 %,P<0.05)。结论:揿针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的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控制炎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蒋丽梅 《蛇志》2016,(3):292-293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CoxA16、EV7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CoxA16、EV71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CoxA16、EV7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1-甲基环丙烯和9-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已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盏细辛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及MCP-1及MMP-9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CP-1、MMP-9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CP-1、MMP-9及C-反应蛋白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MMP-9和MCP-1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痰热清在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36例流行性腮腺炎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实验组患儿除了对照组给予的药物外再给予患儿痰热清。连续给药1W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腮腺肿痛消退的时间和退热所需要的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2.35%;与对照组儿童腮腺肿痛的消退时间以及退热需要的时间相比,实验组相对应的时间显著缩短,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比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效果要明显,患儿腮腺肿痛的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51例,对照组予以硫酸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贝洛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维持理想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益脑脉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与抗氧化剂等常规治疗及尼莫地平静注治疗,1次/天,连续14天,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脑脉胶囊口服或胃管注入,3次/天,连续28天。分析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两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评分表(QL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QL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9.74%VS69.23%)。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益脑脉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增加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HD心绞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长均减少,且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在治疗CHD心绞痛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泪液中IL-1β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干眼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泪液中IL-1β及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泪液中IL-1β及TNF-α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UT及SIT评分均升高,而FL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UT及SIT评分较高,而FL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积极有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α-干扰素(IFN-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脾功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亢进患者采用IFN-α利巴韦林治疗.IFN-α1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两周后对耐受良好的患者,将IFN-α量增加至2MU,以后如能够耐受,则每4周增加1MU,直至5MU,如不能耐受增加剂量,则按原剂量治疗,疗程一年.利巴韦林开始剂量600mg/d,如能耐受逐渐增加至900~1200mg/d,不能耐受按原剂量治疗,疗程一年.观察基因型、血常规、肝功能、HCV-RNA及不良.结果:14例患者,8例为基因1b型;6例为基因2a型.12例患者完成一年疗程.8例出现病毒学应答,应答率66.7%,HCV-RNA平均下降3.6±1.7log10,SVR33.3%,肝功能复常率75%,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事件发生.1例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PAIg-G明显下降.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可选择小剂量IFN-α合利巴韦林逐渐加量治疗方案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妇科一病房接收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借助临床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该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好转率(96.0%)和对照组(84.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临床借助艾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度,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9.
567 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567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2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28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皮疹消褪时间,食纳改善时间,比较两组间治愈率,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均为100%;治愈率治疗组88.1%,对照组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治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治疗组为2.65±0.79天,对照组为3.20±0.8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纳改善时间治疗组为2.28±0.85天,对照组为3.35±0.6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在重症患者治愈率,退热时间,食纳改善时间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COPD患者应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治疗老年COPD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