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开展重要保护物种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评价其就地保护现状, 对区域内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 分析了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就地保护现状, 结果显示: (1)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57种, 其中有49种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 就地保护率为86%; (2)在地理分布上, 晋城、运城、临汾和阳泉4个市的保护区内分布的保护植物种类最多; (3)采用“累计筛选法”共鉴别出6个保护贡献率最高的保护区, 其累计保护贡献率达到86%; (4)总体来说, 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到较全面的就地保护, 但仍存在一些保护空缺, 这些保护空缺地的鉴别将为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坪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隶属于16科17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亚热带性质,特有属和单型属较多,起源古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分布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珙桐、光叶珙桐、独叶草等7种,占国家51种的13.73%,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岷江柏木、秦岭冷杉、大果云杉、巴山榧树、连香树、油樟、红豆树、野大豆、红椿、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西康玉兰、水曲柳、香果树、瓣鳞花、榉树、水青树、喜树、发菜、虫草等21种,占国家202种的10.4%,研究甘肃本地分布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的分布特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对策、利用价值,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漳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漳县西南部。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该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国家保护植物21种,其中I级保护植物3种,它们是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II级保护植物18种,它们是篦子三尖杉、大果青扦、金荞麦、连香树、野大豆、红豆树、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香果树、榉树、喜树、樟树、闽楠、桢楠、红椿、巴山榧树和黄皮树.分别占湖北省分布的45.65%,37.50%和47.37%。该区的这些国家保护植物具有分布集中、居群规模小、片段化严重、垂直分布明显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研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保护现状以及潜在分布区,对于制定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1 032种(隶属于129科315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利用前5%丰富度算法识别其热点地区,并与自然保护区叠加评估其保护成效、确定保护空缺,进而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尤其是四川中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与海南。(2)热点网格的保护成效分析表明,171个(85.50%)热点网格得到了有效保护(含80.50%的物种),29个(14.50%)热点网格未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含51.20%物种)。(3)通过比较当前与未来气候变化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发现未来潜在分布区将向西藏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南部以及福建南部等地扩张,而向环四川盆地、云南南部和贵州南部等地缩减。因此,需要加强这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影响。基于该研究所确定的热点网格、保护成效以及潜在分布区的分析结果,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物种丰富度格局和分布热点地区进行分析研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基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选择凉山山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作为指示物种,通过对该地区指示物种进行指标定量化评价处理,计算每一物种的优先保护值,并确定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采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文献、科考报告信息,对凉...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指示物种,结合贵州各县(市、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统计信息,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应用Dobson算法筛选识别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分析所筛选的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1)在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分布上,总体来说全省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环省界区域往内陆延伸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呈现减少趋势。(2)在75%和10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保护水平上,筛选识别出了荔波县等4个和17个县域为保护优先区,其中分别有1个和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优先区内涵盖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低于5%,且涉及的自然保护区中68.26%的面积是市/县级。(3)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较丰富的区域和全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与所筛选识别的保护优先区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4)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应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丰富的区域结合本研究筛选的保护优先区为重点,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8.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33种国家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属一级保护的有银杏、水杉、伯乐树、珙桐、光叶珙桐、台湾杉和水青树共7种,占21%;属二级保护的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蓖子三尖杉、大果青杄、金钱松、黄杉、榧树、连香树、闽楠、楠木、花榈木、鹅掌楸、峨眉含笑、红椿、毛红椿和川黄檗共16种,占49%;属三级保护的有莼菜、金毛狗、红豆树、厚朴、凹叶厚朴、香果树和榉树7种,占21%;属四级保护的有樟树、野大豆和金荞麦共3种,占9%。并提出了加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阔的地域和多样的地形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长时间的人类活动也导致我国有不少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特别是一些极度濒危、随时有灭绝危险、生境要求独特、生态幅狭窄或基因易流失的物种需要重点保护。近期国家出台了《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其中包含了首批重点保护的极小种群植物名单。本研究中, 我们整理了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高精度分布图, 探讨其分布格局并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网络评估其保护现状。研究发现, 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方是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岛西南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布区的平均覆盖率为21.5%, 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覆盖率为10.9%。有35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占总数的29%)未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 有17种(14%)未受任何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覆盖。我们建议在云南和海南省针对极小种群建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2021版和1999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简称《名录》)中裸子植物的物种收录情况变化, 并分析了2021版《名录》保护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发现, 2021版《名录》总体上数量增加: 科水平上增加了罗汉松科和麻黄科, 科的保护率达87.5%, 仅买麻藤科没有被列入保护的物种; 属水平上删除了落叶松属(Larix), 增加了麻黄属(Ephedra)、罗汉松属(Podocarpus)和金柏属(Xanthocyparis), 属的保护率达67.6%; 种水平上共收录106种裸子植物, 物种保护率达38.7%。1999版《名录》科、属、种的保护率分别为62.5%、62.2%和30.0%。从地理分布来看, 裸子植物保护物种主要分布在南方, 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最多, 与国产裸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相似。为了提升国家相关部门的物种保护和执法能力, 我们建议: (1)尽快建立咨询专家库, 梳理并完善物种保护行动方案和保护技术; (2)建立保护物种图像库, 使得智能识别技术为保护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3)尽快建立并完善保护物种的DNA条形码参考数据库, 提升保护物种快速鉴定能力; (4)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裸子植物针对性野外调查和分类学研究工作, 为裸子植物保护执法提供更好的支撑, 也为新的红色名录评估和保护行动计划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正受到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收集华中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的4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报告、多样性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 建立了华中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数据库, 并评估了这些保护区对华中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保护成效。研究发现: 华中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6,071种药用维管植物, 就地保护比例为81.93%; 其中特有、受威胁和常用药用植物物种数分别为1,479种、224种和448种, 三者受保护比例分别为87.98%、78.87%和91.80%。有32.16%的药用维管植物(2,383种, 特有、受威胁和常用药用植物物种数分别为644种、119种和69种)仅分布于1-5个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类群药用植物的保护效果均最好。神农架、金童山、莽山、星斗山及湖南舜皇山5个保护区是所有、特有以及受威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是华中地区药用植物保护的重要区域。总体上, 华中地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好地覆盖了该地区的药用维管植物, 但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仍不容懈怠。建议加强对该区域保护空缺物种的野外动态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Fei Qin Xiao-Xia Zhang Yun-Feng Huang Lei Wu Wei-Bin Xu Tian-Tian Xue Wen-Di Zhang Qin Liu Jiang-Hong Yu Jie-Jing Gao Rainer W. Bussmann Juan Wang Sheng-Xiang Yu 《植物分类学报:英文版》2023,61(6):967-978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NKPWPs) are species with important conservation value based on genetics, ecology, culture, and/or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are also confronted with serious threats. However,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compiled 1032 species of NKPWPs. We measured the diversity to identify hotspots of NKPWPs based on species richness, weighted range size rarity and a complementarity-based analysis. Compar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hotspots of NKPWPs with the coverage of Chinese nature reserves (NRs), we assessed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and identified conservation gaps. The results identified 13 diversity hotspots; only 9.5% of them were covered by NRs with >30% of the grid cell area, and even 19.5% were not covered at all by NRs. Overall, 44.7% of NKPWPs were effectively protected by national NRs. Despite this success, 571 species in Yunnan, Guizhou, Sichuan, Chongqing, Guangxi, Guangdong, southern Hainan, Taiwan, and northern Xinjiang remain unprotected by NRs. The protected proportion of plants with first-level protec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lants with second-level protection. The low overall proportion of protected hotspots indicates that the conservation outlook for NKPWPs is not optimistic. This study identifies priority conservation areas and conservation gaps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ild pla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关濒危物种分布区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和濒危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标本记录,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所列物种(包括即将发布的物种)为研究对象,从全国尺度上对我国保护植物的区系成分组成以及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计2 177种,隶属于130个科、484个属;2)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既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起源古老,同时也有明显的温带过渡性,且特有成分丰富;3)水平地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台湾,其中云南、四川、广西、西藏、贵州、台湾为保护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4)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主要集中于800~1 600 m的低山和中山的海拔范围内,海拔梯度呈现单峰规律.本研究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Soil fungi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ducing fundamental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as soil fertility,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nutrient cycling and plant community dynamics. However, they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are beneficial soil symbionts fulfilling a key function in the complex networks of belowground/aboveground
biotic interactions as they liv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oots of most (80%) land plant families and influence not only soil
fertility but also plant nutrition,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The diversity of AMF communities can decline due to habitat
loss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especially in agro-ecosystems, and many valuable ecotypes could become extinct before
they are even discovered. Consequently, long-term strategie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ensure their conservation in habitats
where they naturally occur and have evolved. Protected areas, where living organisms are under the care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uthorities, represent an appropriate place for the in situ conservation of AMF, providing them with adapted situations together
with established complex networks of interactions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within each specific ecosystem. Here, we review
data available about the main present-day threats to AMF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about their occurrence in protected
sites worldwide, providing a checklist of national parks and nature reserves where they have been reported. The aim was to
offer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ing these beneficial plant symbionts and of
preserving their biodiversity in the years to come. 相似文献
15.
开展已有就地保护体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评估有利于科学指导下一步保护规划工作.本研究收集华北地区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报告、多样性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构建了华北地区药用维管植物保护名录数据库,并利用此数据库分析了该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状况.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保护了2 364种药用维管植物,隶属于165科800属;其中,1710个物种(占总数的72.34%)受保护程度一般,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少于10个,仅62个物种(占总数的2.62%)受到有效保护,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大于30个;不同保护类型的保护区对药用维管植物所发挥的保护作用不同,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发挥的保护作用最大,保护了华北地区89.04%(2 105/2 364种)的药用维管植物.研究认为华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保护状况可进一步完善,尤其应该重视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以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也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等诸多压力。基于72个已调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据,重点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已有分布的35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7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记录有(7.78±0.47)种外来入侵植物,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98.69%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外来植物入侵风险。低纬度地区(8.07±0.73)和中纬度地区(9.64±0.5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量显著高于高纬度地区(4.53±0.88),且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差异不显著。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关键因素,且影响不同生活型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不同:温度对一年生草本、藤本和灌木的分布解释量极为显著,保护区建立时间、温度、降雨量和海拔共同影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监测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并提升外来入侵植物的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江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科45属53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7种,裸子植物6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9科29属3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单属科和单种科各8个,中国特有科3个,单种属15个,中国特有属16个,分布区类型12个,其中以热带或以热带分布为主的属占总属数的26.67%;以温带或以温带分布为主的属占31.11%;中国特有分布最突出,占35.56%。特有属分布型6个,与华中、西南关系最密切。同时,采用综合指数和相似度,把江西省与各省区比较,结果表明:江西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十分丰富,江西省植物区系与其周边省份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三省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并依据保护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我国东北地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和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选取物种的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等指标来计算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价值;选取分类独特性、近缘程度和濒危性等指标来计算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而计算出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各个层次和类群的保护价值,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其物种保护优先性。不同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同一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性;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其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大于动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虽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综合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差异很大。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保护价值显著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自然保护区,而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较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其综合保护价值则没有明显差异。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进行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价,并用于进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比较,并不会因自然保护区所处生境、所分布物种不同而产生评价结果上的偏差;该方法在对自然保护区遗传种质资源部分的计算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体上来说该评价方法不会因自然保护区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今后在对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研究中可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参考,并作为评价该地区自然保护区能否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辅助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具有较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39种厦门市重点保护植物为对象,通过物种分布模型MaxENT获得物种潜在分布栅格图,利用空间保护优先化定量工具Zonation软件识别理论上既适宜重点保护植物生存又能够保证景观连通性的区域,获得本地重点保护植物景观保护等级。根据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将景观保护等级最高的17%区域视为多物种空间优先保护区,结合Zonation模型生成的随景观丧失物种加权灭绝风险曲线,将保护等级最高的8%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保护等级在8%-17%范围内的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利用MaxENT模型中的jackknife刀切法发现海拔是对本地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优先保护区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海岸带区域。将优先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厦门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比发现厦门市岛外西部、北部的优先保护区得到了较好保护;岛外的西南部及东南部、岛内的东部及南部海岸带的优先保护区被建设用地大规模占用,已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的区域较少,存在大量的海岸带优先保护区保护空缺;岛外东南部的部分优先保护区虽未被占用,但规划中属发展备用地,缺乏生态保护。为避免优先保护区面积的进一步萎缩,应重点关注海岸带区域优先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将目前属于发展备用地的优先保护区转划为生态留白空间,针对一级、二级优先保护区分别实施刚性和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严控对海岸带区域优先保护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协调优先保护区内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