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缘灌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现亮  王桔红  齐威  郑秀芳 《生态学报》2008,28(11):5294-5302
种子萌发和种子大小是植物生活史中的两个关键性特征,它关系到幼苗的建成、存活、竞争和个体未来的适合度。对青藏高原东缘43种灌木(12种优势种,31种常见种)种子的萌发特性、萌发模式以及种子大小对萌发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萌发率在80%以上的物种:优势种有3种(鲜卑花、千里香杜鹃和山生柳),占25%;常见种有1种(白毛银露梅),占3.23%。萌发率在60%~80%的物种:优势种有1种(中国沙棘),占8.33%;常见种有12种(红毛杜鹃、蒙古绣线菊、短叶锦鸡儿等),占38.71%。萌发率在40%~60%的物种:优势种有1种(锥花小檗),占8.33%;常见种有5种(暴马丁香、密叶锦鸡儿和肋果沙棘等),占16.13%。萌发率在20%~40%的物种:优势种有2种(烈香杜鹃和小叶金露梅),占6.45%;常见种有1种(紫丁香),占3.23%。萌发率在20%以下的物种:优势种有5种(置疑小檗、高山绣线菊和岩生忍冬等),占41.67%;常见种有12种(甘肃小檗、刚毛忍冬、陕甘花楸等),占36.36%。优势种和常见种的萌发主要有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优势种具有较多的过渡型和缓萌型种,有较少爆发型和低萌型种;常见种中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物种比例均在30%左右,爆发型仅有3.32%。优势种中的爆发型要多于常见种,而低萌型的种要少于常见种。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与种子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有较弱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王宁 《生态科学》2013,32(3):365-371
运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贵州宗地乡苗族聚集地野生植物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常用野生植物有83 种, 隶属42 科,较多的为菊科12 种(14.46%)、百合科6 种(7.23%)、禾本科5 种(6.02%)、蔷薇科5 种(6.02%)。以根、茎、皮、叶、花、果实、芽、全株利用为主的植物,分别有7 种(8.43%)、33 种(39.76%)、3 种(3.61%)、26 种(31.33%)、2 种(2.41%)、19 种(22.89%)、5 种(6.02%)和16 种(19.28%)。食用植物有26 种(31.33%);药用植物有37 种(44.58%);建材植物有12 种(14.46%);饲料植物有9 种(10.84%);工艺植物有6 种(7.23%);纤维植物有5 种(6.02%);染料植物有3 种(3.61%);油料植物有2 种(2.41%);仪式用植物和娱乐植物各有1 种(1.20%)。具三种利用类型的植物有6 种(7.23%);具两种利用类型的植物有12 种(14.46%)。研究表明,宗地乡苗族野生植物利用跟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喀斯特生境和当地苗族文化密不可分,需要进一步加强整理与挖掘。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本研究对该保护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的种类、生境、濒危程度、有毒部位和有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有毒植物种类有52科132属193种3亚种11变种,共207分类群;生境以山坡草地最多,山地和林缘次之。其中濒危植物有40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种有7种,保护级别为国家和省级的各有9种和26种,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有18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等级的有7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有毒植物中,全株有毒的有116种,占总数的56.04%,其他为部分有毒。有毒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有生物碱类、非蛋白氨基酸、萜类化合物、甙类化合物等,大部分还未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软骨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软骨鱼类,就现时所知,共有127种、60属、28科,可归纳为如下14大类:(1)六鳃鲨类,有六鳃鲨1科3属3种;(2)虎鲨类,有虎鲨1科1属2种;(3)鼠鲨类,有锥齿鲨、鼠鲨、姥鲨、长尾鲨、须鲨和鲸鲨6科11属18种;(4)猫鲨类,有猫鲨、皱唇鲨、真鲨和双髻鲨4科19属43种;(5)角鲨类,只有角鲨1科2属4种;(6)锯鲨类,有锯鲨1科1属1种;(7)扁鲨类,有扁鲨1科1属2种;(8)锯鳐类,有锯鳐1科1属2种;(9)犁头鳐类,有犁头鳐和团扇鳐2科4属9种;(10)电鳐类,有电鳐和单鳍电鳐2科3属5种;(11)真鳐类,只真鳐1科1属7种;(12)魟类,有魟和燕魟2科5属17种;(13)鲼类,有鲼、鹞鲼、牛鼻鲼和蝠鲼4科6属12种;(14)银鲛类,只有银鲛1科2属2种。中国软骨鱼类的区系组成的特点以真鲨科、魟科和鲼科最为繁盛,其次是须鲨、猫鲨、长尾鲨和双髻鲨等科,但角鲨科、真鳐科和银鲛科的代表性则均较弱。中国软骨鱼类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三种类型。暖水性种有74种,占中国软骨鱼类总数的59%;暖温性种有39种,占30%;冷温性种有14种,占11%。  相似文献   

5.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已知有204种,分隶于13目40科,占四川省鸟类615种的33%。古北种87种占种数的43%、东洋种90种占种数的44%、广布种27种占种数的13%。特产种27种占全国特产鸟类98种的28%、占四川省特产鸟类59种的46%。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4种、二级保护有26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有2种,我国和日本国候鸟协定保护的鸟类有22种。区内鸟类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途径地和停歇地,有候鸟81种,占种数的40%,在鸟类组成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种类、来源地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共有外来种子植物393种,大多数来源于欧洲和美洲,主要通过有意引种和无意引入2种方式引入。有意引种的栽培植物有276种,其中观赏植物132种、蔬菜46种、林木35种、工业原料植物17种、药用植物12种、牧草植物11种、粮食作物11种、果树7种以及油料作物5种。另外,外来种子植物中有逃逸种62种、归化种22种、入侵种33种;81.8%的入侵种在江苏全省均有分布;入侵种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分别有11种和7种。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对江苏省外来种子植物的分类和危害进行了讨论,并对江苏省外来物种的利用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豆科树种结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内资料报道,我国豆科树种约94属763种,已调查过结瘤状况的有含羞草亚科的123种(包括近几年来从国外引种的54种)、蝶形花亚科的211种和苏木亚科的70种,其中可以结瘤的有含羞草亚科的116种、蝶形花亚科的207种和苏木亚科的18种。含羞草亚科中的2种、蝶形花亚科中的3种均有结瘤和不结瘤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我国豆科树种结瘤调查(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国内资料报道,我国豆科树种约94属763种,已调查过结瘤状况的有含羞草亚科的123种(包括近几年来从国外引种的54种)、蝶形花亚科的211种和苏木亚科的70种,其中可以结瘤的有含羞草亚科的116种、蝶形花亚科的207种和苏木亚科的18种。含羞草亚科中的2种、蝶形花亚科中的3种均有结瘤和不结瘤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边禄森  戴玉成 《生态学报》2015,35(5):1554-1563
对东喜马拉雅地区多孔菌区系和生态习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地区多孔菌极为丰富,共有10目19科101属372种,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优势属为木层孔菌属和多孔菌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以分为8类,其中北温带类型种类最多,表明东喜马拉雅地区多孔菌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该地区的多孔菌有常见种、偶见种、稀有种和濒危种分别为156、141、54和21个;有腐生菌304种、寄生菌49种、菌根菌19种。在寄主方面,能够生长在被子植物上的有256种,裸子植物上的有137种,既能生长在被子植物,也能生长在裸子植物上的有40种,地上生长的有19种。东喜马拉雅地区的裸子植物,特别是云杉属、松属和冷杉属树木对于多孔菌的生长更重要,因为生长在这些属树木上的多孔菌分别有71、68和51种,高于该地区被子植物其他属树木上的多孔菌。  相似文献   

10.
艾怀森 《动物学研究》2006,27(4):427-432
根据高黎贡山地形和气候变化,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野外调查,在该地区共记录到21种雉类。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仅有9种,占45%;在海拔2500m以下的地域分布有雉类17种,占85%。北段有雉类13种,中段有11种,南段有12种。其中北、中、南段均有分布的仅有3种,北段和中段共有种为9种,中段和南段共有种为5种,北段和南段共有种也是5种。结果表明雉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北段高于南段。生境破坏与狩猎是该区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加强管理,恢复和建立生境走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开展观鸟旅游,可使该区雉类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艾怀森 《动物学研究》2006,27(4):427-432
根据高黎贡山地形和气候变化,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野外调查,在该地区共记录到21种雉类。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上的仅有9种,占45%;在海拔2 500 m以下的地域分布有雉类17种,占85%。北段有雉类13种,中段有11种,南段有12种。其中北、中、南段均有分布的仅有3种,北段和中段共有种为9种,中段和南段共有种为5种,北段和南段共有种也是5种。结果表明雉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北段高于南段。生境破坏与狩猎是该区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加强管理,恢复和建立生境走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开展观鸟旅游,可使该区雉类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水生种子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河南省水生种子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区系组成。结果表明,河南水生种子植物有30科、61属、125种、1亚种、9变种及2变型,其中以挺水植物为主,有75种、1亚种、5变种、2变型;浮水植物次之,有33种2变种;沉水植物较少,有17种2变种。河南省水生植物的区系成分中,以泛热带、北温带和旧世界热带3种成分为主,其次是东亚和东亚北美间断成分和旧世界温带成分,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几乎并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香港121个离岛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对岛屿上1035种野生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传播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离岛上的植物果实可划分为14种类型,主要有蒴果、核果、浆果和瘦果4类,分别占总数的22.57%、13.29%、11.7%和11.07%。岛上植物种子传播类型主要有4种,即动物传播、风力传播、人类传播和水流传播,其中动物传播779种(鸟类传播722种),风力传播399种,水流传播60种,人力传播的归化植物29种,有188种植物有2种及2种以上的自然传播方式。此外,鸟类和其它动物的传播作用对岛上植被的次生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受威胁鸟类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14年,对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15个自然保护区、3片林区和2个水库共20个调查点进行了受胁鸟类调查。调查共记录了受胁鸟类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0种,包括Ⅰ级1种、Ⅱ级59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包括3种濒危(EN)、8种易危(VU)和10种近危种(NT);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40种,包括3种濒危(EN)、9种易危(VU)和28种近危(NT);被CITES附录收录的物种有45种,其中附录Ⅰ有2种,附录Ⅱ有43种。易危种、弄岗穗鹛为本地区的特有种。目前,对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鸟类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非法狩猎,以及由毁林开荒、砍木烧炭、公路建设和桉树人工林的种植等导致的栖息地片断化和丧失。除了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作者认为在保护策略上,应将分布有较多受胁种的2个调查点予以优先保护。下一步工作重点则是针对受胁鸟类进行更细致的分级评估,确定优先保护鸟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鲀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现时所知,我国的魨形目鱼类共有10科42属98种。拟三剌魨科我国共有4属5种,均产南海,其中只有1种分布到东海;三刺魨科有2属5种,南海均产,只有1种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鳞魨科有6属18种,除1种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外,均产南海;革魨科有11属16种,南海有11属15种,东海5属5种,黄、渤海4属4种;须魨科只有1属1种,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六稜箱魨科我国有2属2种,南海和东海各产1属1种;箱魨科共4属8种,南海均有,其中有些种类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魨科我国现有8属35种,南海有8属27种,东海有3属17种,黄、渤海只有1属10种,其中东方魨属的分布颇为特殊,即东海的种类为最多,而南海反是较少;刺魨科有2属6种,南海均产,2种分布到东海,有1种分布到黄、渤海。翻车鱼科中国有2属2种,1种沿海均见,1种只分布于南海。三齿魨科现时中国尚无代表。 中国魨形目鱼类由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3种类型组成。暖水性种占绝对优势,有66种,占总数的67%;暖温性种次之,有29种,占总数的30%;冷温性种甚少,只有3种,占总数的3%。 中国魨形目鱼类以南海种类为最多,共88种(总数的90%),由暖水性种和暖温性种2种类型组成,前者66种,后者22种。东海种类减少至32种(33%),暖水性种有15种,暖温性种有15种,冷温性种2种。黄、渤海种类最少,只有20种(2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石鼓洲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岛的324种植物的果实类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该岛植物的果实类型可划分为13类,主要是核果、浆果、蒴果和荚果四类,分别占总数的19.75%、18.83%、16.98%和11.11%。岛上植物种子传播的类型主要有4种,即动物传播(含鸟类传播和其它动物传播)、风传播、人力传播和水流传播,分别有植物233种、74种、39种及22种,动物传播中鸟类传播的有139种,其它动物传播的有156种。有86种植物有2种以上的自然传播方式(不包括人力传播)。此外,还对石鼓洲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与植被次生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石鼓洲火烧之后岛上残存植物物种是目前植被的基础,鸟类和其它动物的传播作用对岛上的植被的次生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7月和2004年1月对海南省黎母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内有两栖动物1目5科13属25种,全部为东洋界种类,其中华南区成分有15种,华中华南区有10种,分别占黎母山两栖动物总数的60%和40%,海南特有种有7种,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系成分和热带山地林灌动物群特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1种;数量优势种有黑眶蟾蜍、小湍蛙、泽蛙、细刺蛙、海南溪树蛙和背条跳树蛙;保护区内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7109,均匀性指数为08321。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区木通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巴山区地处陕、甘、青、川、鄂、豫边区,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构成了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分界线。整个地区由于秦岭和巴山的北障南屏而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植被特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据调查和文献记载,秦巴地区有种子植物4000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秦岭有1324余种,巴山有823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000种,纤维植物206种,淀粉及糖类植物225种,油脂植物305种,鞣料植物189种。木通科植物全世界有8属,我国有5属、35种,秦巴地区产4属7种2变种。木通科植物大多数既可做为野生果树,又可做为中草药,还有多种工业用途,并且在秦巴山区蕴藏量很大,因此,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对红彩真猎蝽成虫的触角、喙、前足跗节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触角上分布4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各有3种形态,锥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各有2种形态,雌、雄性成虫个体间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未发现明显差异。喙的末端分布3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1种形态,刺形感受器2种形态,锥形感受器有3种形态。前足跗节末节存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刺形感受器有3种形态,锥形感受器有4种形态。  相似文献   

20.
植物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乙烯五大类。它们种类繁多,在植物提取物中结构类似,能干扰植物激素测定的物质就更多了。目前,从植物材料中发现和已经鉴定的GA有62种,CTK有23种,吲哚乙酸(IAA)衍生物和相关化合物有27种,ABA代谢物和相关化合物有1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