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植物刺的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鹏 《生物学通报》1999,34(6):20-21
在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植物标本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植物都长有刺,下面谈谈有关植物刺的几个问题。1植物刺的类型1.1枝刺枝刺是枝的一种变态,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的刺状物。山楂和皂荚的刺均为枝刺。1.2叶刺叶刺是由叶变态而成的刺状物。仙人掌的针状刺和...  相似文献   

2.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 ,1999年初 ,法国启动了植物基因组研究计划 ,正式开始对植物基因的研究。 2 0 0 3年又开始动物基因组的研究计划。这是一个大型的研究计划 ,联合了公共和私营领域的研究力量 ,目的是识别包含在动物和植物染色体中的遗传信息。计划分为 5年实施 ,预算为 2  相似文献   

3.
王宁利 《生命世界》2006,(5):107-107
植物最令人讨厌的,就是它们身上的刺。如果一不小心被扎到,就会被刺得疼痛难忍,甚至还会被扎出血来。这些“可恶”的刺,其实都是植物身上其他的器官演变过来的。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 ,人们很容易把动物和植物区别开来 ,因为动物会动 ,如虫鱼鸟兽 ;植物有叶绿素 ,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花草树木。可是 ,有一类生活在水体中的微小生物 ,就很难说出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因为它们既有动物的特征 ,又具有植物的特征 ,如有鞭毛 ,能运动 ,动物学家把它们归入动物 ;同时 ,它们具叶绿素 ,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植物学家把它们归入植物。这就是原生动物门、鞭毛纲、植鞭亚纲的动物。植鞭类原生动物全身只有 1个细胞 ,这个细胞在生理上是 1个完全独立的动物体。它要担负起运动、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各种生理机能 ,…  相似文献   

5.
植食性哺乳动物与植物协同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俊年  刘季科 《生态学报》2002,22(12):2186-2193
从动物-植物协同进化模式,植物对动物采食反应及动物对植物防卫的适应对策等方面综述了以植物次生化合物为媒介的植食性哺乳动物-植物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模式包括成对协同进化,扩散协同进化,躲避-辐射协同进化,多样性的协同进化,平行分枝进化,互惠进化等模式,植物不仅以超补偿反应,物理防卫作为对植食性动物采食的应答,延长植食性动物的觅食时间,降低植食性动物的觅食效率,更能以其派生的次生化合物抑制动物的摄食,进而影响其消化,代谢及生长等生理生态特征,动物通过改变觅食行为,调整对各食物项目的相对摄入量,减少次生化合物的摄入量,动物还通过氧化,还原,络合,改变消化道内环境,形成相应的降解酶,改变代谢率等途径降低次生化合物对其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6.
绵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绵刺是蒙古高原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已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系统综述了绵刺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其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绵刺具有典型旱生植物的结构和特征。耐旱、耐盆瘠、耐盐碱和抗风蚀能力较强,对恶劣的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另外还分析了绵刺濒危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1 植物名称 刺萼粉枝莓(Rubus alexeterius Focke),别名刺萼悬钩子。  相似文献   

8.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能量沿食物链首先流向相邻营养级的植食性动物。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种间关系, 是食物网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该文从植食性动物对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特征的影响, 以及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上对植食性动物的防御机制与策略两方面, 综述了当前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植食性动物的采食, 可以显著改变植物个体或种群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 植物种群的变化则进一步反馈于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相应地, 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 其中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以化学与物理防御为主, 而群落水平则是通过影响动物的行为或天敌而实现的。该文对相关领域的重要假说和理论进行了介绍、比较。最后, 该文提出了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干扰的加剧, 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探索这些干扰如何影响动植物关系, 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反馈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不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也将为未来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提供实际支撑。  相似文献   

9.
北京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抑肿瘤ATPase效应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本世纪初出现了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这种植物起源于北美洲,全植株有毒,含有茄碱(一种神经毒素);另一方面,茄碱又有抑瘤等功效。为了在熟悉刺萼龙葵的毒害程度、治理这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同时,能够废物利用,从中有效获得茄碱等有药理或经济价值的成分,通过检测全植株提取物对肿瘤细胞(H22)膜ATPase活力的抑制效应,并对照茄碱、传统化疗药物环磷酰胺的功效,对北京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抑瘤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北京自然界已入侵生长的刺萼龙葵的细胞毒性约相当于3.63 mg/g茄碱的当量,大约相当于(或略高于)马铃薯嫩芽的茄碱当量。因此,实行废物利用,从入侵生长的刺萼龙葵中获得茄碱(等药用成分)大有作为,可以在治理生态中获得经济效益,并解放出马铃薯等具有其他重要经济价值作物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植物次生物质对于植物生存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次生物质在植物生存中抵御动物和微生物的侵害,参与同其他植物的生存竞争以及进行植物间化学通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植物次生物质的产生是植物化学保护的必然结果。简要介绍植物次生物质的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I.对象,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多数植物靠种子库来更新。种子从离开母体到建成幼苗的过程中始终受动物活动的影响。动物对种子既有取食消耗的不利一面,又有将其扩散到适于发芽的安全地点的有利一面,二者处于一种利弊权衡状态。研究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有助于揭示种群动态的机制,理解动物和植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规律,了解生态系统演替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取食种子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而为生态系统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有效  相似文献   

12.
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植物相互作用是决定动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50 ] 。动物从多方面和多层次影响植物 ,最后都反映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植物群落又从各方面影响动物的生理、行为、种群特征、分布、种间关系等方面 ,最终反映到动物群落水平层次的改变 ,所以对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关系及机理的研究是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重要领域。1 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对植物的影响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 ,常使植物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 ,如导致植株的“矮化”或“匍匐化”,增加剌结构和机械结构 ,以抵御进一步被牧食[42 ] 。一定强度的牧食会加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从而…  相似文献   

13.
皎洁的月光下,月季含羞绽放,在朦胧如纱的幻影中,显得格外娇艳,当你有心上前攀折,却不当心被茎上着生的刺扎破了手指——尽管有着柔弱的外表,花儿也常会给不速之客一个难忘的教训。事实上,在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植物标本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植物都带有刺,这些刺有的是植物体表结构外突形成的,有的是器官变态形成的;有的刺生在茎干,有的刺生在叶柄,有的刺生在果实上;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保护植物、抵抗干旱、攀援作用、帮助传播种子等等。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植物刺的类型丰富多样性,也体现了带刺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对环境的适应性。为了帮助读者认识这些带刺植物,本文根据植物刺的发育来源、  相似文献   

14.
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植物研究》2002,22(1):T001-T00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世界水雍科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水雍科植物花粉为舟形或船形,具远极单沟萌发孔类型,外壁纹饰通常为浅网状至网状,稀为小刺状纹饰,外壁外层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覆盖层厚。水雍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表现了从小刺状向网状的过渡。该科花粉为远极单沟,覆盖层厚,具小刺等特征反映了其与水鳖科和泽泻目花蔺科的密切联系,而该科花粉外壁纹饰多为网状则与茨藻目植物接近。这一结果支持将水雍科从茨藻目中分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目处理的观点。此外,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大小、纹饰类型、网眼大小与深浅等方面的差异对种级分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研究热点克隆植物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人们都认为,除水螅和珊瑚等少数低等动物外,绝大多数动物的体细胞成熟后便失去了其全能性,因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动物是不能自行克隆的。但自从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绵羊的体细胞成功克隆绵羊“多利”以来,特别是此后又有不少科学家成功地对其它动物进行了克隆的事实,充分表明了人类在诱导、控制生物繁殖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意义十分重大。动物的克隆是运用人工克隆技术而控制实现的个体的繁殖,因而克隆动物在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动物的克隆。而这里所说的克隆植物却与上述截然不同。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生境条件下,能通过营…  相似文献   

16.
干旱利于刺苋的竞争优势 干旱可以影响入侵植物的生长和土壤酶活性。因此,非常有必要评估干旱背景下入侵植物的竞争优势以及入侵植物和干旱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干旱背景下起源于热带美洲的入侵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与本地植物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共存时的竞争优势和土壤酶活性。通过栽植实验进行刺苋与苋菜的竞争共栽培,并进行不同水平的干旱处理,即:(i)对照;(ii)轻度干旱;(iii)重度干旱。实验结束后测定两种苋属植物的功能性状、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pH、电导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干旱背景下,刺苋的相对竞争强度和相对优势度均高于苋菜。因此,干旱利于刺苋的竞争优势。干旱背景下,刺苋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和蔗糖水解能力均大于苋菜。而较高的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和蔗糖水解能力利于刺苋对养分的获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陈燕 《生物学杂志》2003,20(1):64-64,F003
1 金琥金琥属 (EchinocactusInketOtto.)是强刺球类的代表 ,原产墨西哥中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带。此属植物是仙人掌类中最具魅力的一类植物。金琥又称象牙球 (EchinocactusgrusonilHildm .) ,它那浑圆碧绿的球体 ,钢硬的金黄色硬刺 ,令人赏心悦目。球体的直径可达 1米左右。球体顶部密生一圈金黄色的绒毛。自顶部向下有 2 1~ 2 7个棱脊高耸的直棱 (一般仙人球只有棱 12~ 14个 )。棱上整齐排列较大的刺座。在刺座上密生金黄色辐射状刺 8~ 10枚 ,强硬稍弯的金黄色中刺 3~ 4枚。成年植物每…  相似文献   

18.
植物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化学防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植物次生合物防卫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的研究进展,植物组织的次生化合物主要为酚类、萜类及含N类化合物,植物对动物觅食的化学防卫对策以次生化合物的各类而有差异,次生化合物通过对动物的食物摄入、消化、代谢,以及敏殖活动的效应,以抵御动物的觅食。将植物化学防卫与动物适应对策相结合,探讨动物-植物协同进化模式,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唾液成分在刺吸式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盈  刘万学  万方浩 《昆虫学报》2008,51(5):537-544
近年来,人们对刺吸式昆虫唾液成分的研究,揭示出其在刺吸式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多数刺吸式昆虫而言,他们取食时会分泌胶状和水状两种唾液,其中胶状唾液会在取食早期分泌形成唾液鞘来围绕并保护口针,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来帮助取食;而水状唾液中则包含了果胶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蔗糖酶等组分,来帮助刺吸式昆虫对植物穿刺、消化食物、解毒次生物质并破坏植物的防御反应。有趣的是,唾液成分同时还可以诱导植物的防御反应,包括诱导植物的伤信号引起直接防御反应和诱导植物产生挥发物吸引植食者的天敌引起间接防御反应。并且,许多刺吸式昆虫取 食能够特异性地引发植物的病理反应,有研究推测刺吸式昆虫唾液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碱性磷酸酯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等成分可能是某些植物特定病理反应的激发子,但是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时许多刺吸式昆虫唾液中的氨基酸和蛋白酶还是引起植物虫瘿的原因之一。 迄今的研究表明,刺吸式昆虫会根据不同的寄主植物和不同的生理需要,通过唾液组分的改变,来达到取食和发育的目的。对刺吸式昆虫唾液成分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以为揭示刺吸式昆虫致害机理特别是传毒机理、指导害虫有效治理、阐明其与植物的协同进化等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土壤营养匮乏是盐碱地植物生物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藜科植物是盐碱地的优势类群。为了明晰盐环境中不同藜科植物主要营养元素计量特征及其与矿质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差异,本研究以呼伦贝尔4种典型藜科植物——碱蓬(Suaeda glauca)、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刺沙蓬(Salsola tragus)、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为对象,比较4种藜科植物生境土壤因子和不同器官7种元素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碱蓬种群土壤Na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藜科植物种群,刺沙蓬种群土壤N含量最低,雾冰藜种群土壤P含量最低。(2)叶片C/N依次为碱蓬种群>刺沙蓬种群>尖头叶藜种群>雾冰藜种群,尖头叶藜种群根C/P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雾冰藜种群、碱蓬种群和刺沙蓬种群叶N/P>16,除尖头叶藜种群外,3种植物种群根N/P<14。(3)雾冰藜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茎和根K含量,刺沙蓬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根Ca含量,碱蓬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茎和根Na含量,雾冰藜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根Mg含量。(4)刺沙蓬种群各器官具有显著高的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