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从罗布麻植物生长特点和纤维利用出发,建议我国罗布麻使用“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以区别罗布麻的2个有生产意义的种。  相似文献   

2.
罗布麻从1952年得名至今,惨在天灾败于人祸和错误的市场定位。如要重新振兴它,必须向高档保健品牌策略转变,强调只有先实施保护,后进行合理开发,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为第一篇,主要介绍我是如何认识罗布麻和我为什么要提出罗布红麻、罗布白麻概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献资料和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的各地居群具有多样的生态地理特性。通过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证实了各地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居群生态地理特性的多样性。这对于其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都有极为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布麻从1952年得名至今,惨在天灾败于人祸和错误的市场定位。如要重新振兴它,必须向高档保健品牌策略转变,强调只有先实施保护,后进行合理开发,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为第一篇,主要介绍我是如何认识罗布麻和我为什么要提出罗布红麻、罗布白麻概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测定中国产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序列,并与其它相关植物的相应序列比较,探讨“罗布麻”的系统分类。结果显示: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3种植物的ITS序列完全一致,而与罗布麻属加拿大麻的ITS序列相差较大;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大叶白麻和白麻的完全一致,与罗布红麻之间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而加拿大麻与美国茶叶花在这3个位点却和白麻属的完全一致等。以上结果显示在ITS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白麻属和罗布麻属之间没有本质区别,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与系统树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以上推论。建议撤销白麻属,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合并到罗布麻属。  相似文献   

7.
罗布麻的形态解剖研究--兼论中花罗布麻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描述了3种罗布麻的形态解剖特征,指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对中花罗布麻的分类地位作了讨论,可将它作为罗布白麻的一个变型或变种,归纳入罗布白麻(Apocynum hendersonii Hook.f.)之中,暂可称为:中花罗布麻(Apocynum hendersonii Hook.f.var.salsuginodum Rus.)。但不应将它作为Apocynum pictum Schrenk或Poacynum pictum(Schrenk)Baill.看待。  相似文献   

8.
我国罗布麻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是一种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其叶可以入药, 也可以制保健茶。该文简介了罗布麻的发现、分布和植物学分类, 并对罗布麻种质资源多样性和耐盐性研究以及罗布麻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为罗布麻耐盐机理、种质资源保护以及定向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并呼吁广大同行加强对罗布麻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0份野生红麻和337份栽培红麻的形态学鉴定发现,红麻的茎、叶、花、果等植物学性状的类型多样,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野生红麻和栽培红麻一样,染色体数为2n=36,同属红麻种(Hibiscus cannabinus L.);核型有2n=36=32M+2SM+2M(SAT)、2n=36=34M+2M(SAT)和2n=36=32M+2ST+2M(SAT)等;综合形态学研究结果,将野生红麻分为普通、多毛、螺旋花和扁圆果4种类型,其中普通型又可分为3个亚类,普通型与栽培红麻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红麻存在亚种。栽培红麻可分为9个变种17个类型,其中4个为新发现变种,7个为新发现类型。  相似文献   

10.
晋冀豫鲁罗布麻资源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晋冀豫鲁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inn.)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罗布麻在山东省分布较多,其次为山西省.整体上说,资源量正日渐减少.介绍了罗布麻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昭通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及其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昭通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种类,同时对这些种类的利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东部地区罗布红麻资源濒危状况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布红麻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历来生长很多,到20世纪50—60年代仍广泛分布着。然而作者在2005—2008年问的调查,发现许多以前生长罗布红麻的地方,现在已不复存在了。目前,罗布红麻几乎有完全灭绝的可能,将几年来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以引起有关方面对罗布红麻濒危状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注意,对罗布红麻的保护和利用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鼓槌石斛的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鼓槌石斛野生及栽培资源现状,为鼓槌石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方法:查阅文献,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由于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鼓槌石斛野生资源破坏严重。鼓槌石斛人工栽培已经初具规模,以普洱地区面积最大。采收主要部位由老茎转变为鲜花,随着鲜花产品的开发利用,市场前景较好。结论:建议加大保护野生鼓槌石斛资源的力度,提高人工栽培鼓槌石斛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疆罗布麻生态类型及其纤维品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塔里木河及叶尔羌河流域是我国能够提供商品精干罗布麻的主要地区。由于野生罗布麻生长高矮不一,形态各异,与其纤维品质的相关性较大。通过40个株号的罗布麻植株形态和纤维长度等的的测定,分析各类型罗布麻的纤维长度和罗布麻植株各部分纤维长度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罗布红麻高杆类型主茎纤维最长,罗布麻放牧类型纤维最短。罗布麻植株各部分纤维长度是主茎上的大于分枝,主茎中部的最长,基部和梢部最短。为野生罗布麻资源开发利用提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保健茶的开发与药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罗布麻的种类、形态及分布、化学成分、安全性评价、药理作用、临床试用、保健茶的生产工艺及开发与药膳配方精制.  相似文献   

16.
红麻和白麻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红麻和白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天中,红麻和白麻均在中午出现Fo最低值(红麻为96,白麻为100),说明红麻和白麻可通过增强非辐射能量耗散来消耗过剩的光能,从而避免光合器官遭受破坏.在一天中,白麻Fv/Fm均高于红麻2.8%,表明红麻对光抑制比白麻敏感.红麻的yield值比白麻的高7.0%,表明红麻比白麻具有更高的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7.
安徽蔷薇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查阅文献和腊叶标本,初步查清了安徽蔷薇属植物资源,约有13种,9变种和2型.同时,列出了其主要分布地;阐述了其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