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裴文中先生的骨灰于1983年9月25日安葬在周口店,有许多他的生前友好和学生前去参加葬礼。刚从日本回来的安志敏先生,一见面就说:“杉原庄介先生于9月1日因心脏病逝世了!”。我虽然知道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病,身体已很衰弱,但乍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还是使我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2.
陈宜张 《生理学报》2008,60(2):309-310
2007年9月,中秋节前,我到建国路张香桐先生家去看望他。下午三点钟到他家,因为张先生平时都在书房里和我们谈话,他的家人带我到书房间坐下,告诉我,张先生午睡刚起来,走路有点气喘。我就走到张先生的寝室,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起身和我打招呼、握手,我发现他讲话时有点气喘,谈了没有多久,我看他讲话比较累,就告辞了。张先生起来送我,他慢慢地走出来,  相似文献   

3.
忆罗师     
我的导师罗士韦先生逝世已整整一周年了。我是在去年访美期间从我的学生那里知道罗师于9月24日与世长辞的消息的,没有想到8月14日上午在华东医院一见竟成永别。1965年我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毕业,考上罗师的研究生,从此跟随罗师30多年,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无数难以磨灭的印痕,予我启迪、教诲,在人生的道路上激励我不断奋进。罗士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1907年11月13日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年青时曾  相似文献   

4.
正我最后一次见到郭礼和老师是去年年底在华东医院,他因心衰住院,我和黄芳一起去看望他。那时,他身体已有所好转,胸腔积水大多退去,我们询问了病情,他便和我们谈起心衰导致胸腔积水的原因,还评点了医生用药的局限性。那神情全然不像是在讲自己的病情,倒像是在实验室和我们讨论着一个实验的结果,我记得我们还聊到了老师正在研究的羊膜细胞的临床应用。我当时还担心,平日里老师是否也是这样和主治医生交谈的,因为我猜想医生大多并不喜欢对诊治方案有自己看法的病人,除非他也是个爱好科学研究的人。  相似文献   

5.
1994年2月5日,《植物杂志》编辑部全体成员,专程前往北京大学中关园,看望高信曾教授。 高先生多年来与《植物杂志》编辑部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这份中国唯一的植物学专业科普期刊一创立,他就积极关心和支持它的成长,并长期担任副主编、主编等职务。  相似文献   

6.
在去年秋赴苏格兰野外古生物及地层考察的路上,我初次见到朗·威廉姆先生。他中等身材,头发已经花白,黝红的脸庞下面一片连腮胡子,高高的鼻梁上挂着一副老花眼镜,看上去健壮而又有些斯文。朗·威廉姆先生是英国化学工业公司(ICI)泵站的技师,约克郡远近闻名的业余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是位“化石迷”。这次去苏格兰,是利用他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8月一个周二的下午,我正在国医堂出诊,进来一位中年男士,他体型微胖,有一个典型"大肚腩"。落座后我问他:"先生,您哪里不舒服?"他不急不忙地说:"马大夫,去年体检发现中度脂肪肝,但是我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当回事儿,照样胡吃海喝近一个多月我发现右胁肋部开始不舒服了,先是胀闷,这几天开始胀痛了,而且胃口也不好了,大便也黏腻,还口苦,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说:"这都是脂肪肝惹得祸,你被肝胆胃肠湿热缠上身啦,必须抓紧治疗啦,否则后患无穷!"他一下着急起来:"那您赶快给我支招  相似文献   

8.
正赵喜进先生于2012年7月21日仙逝,享年77岁。两年来一直想撰文纪念先生,但忙于各种事务,直到今天才得以动笔。我第一次见到赵喜进先生是1991年深秋的一天,当时他还在古脊椎所院落当中的一处平房办公。记得他办公室中间是一张大桌子,上面有些凌乱,摆放着各种东西,有书籍,有稿纸,还有化石。第一印象是赵喜进先生非常随和,笑眯眯地告诉我,在古脊椎所研究恐龙至少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 60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0.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 ,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六十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1.
陈宜张 《生理学报》2005,57(6):773-774
刘育民先生走了,我是11月10日在北京参加院士会议期间,杨雄里院士告诉我这一噩耗的。刘育民先生的去世是我国生理学界,神经科学界的一大损失,这几天,我常常想起他为中国生理学界所做的许多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20日是朱洗先生90周年的诞辰。为了纪念朱洗先生,“生物科学信息”编委会薛攀皋同志约我写一篇文章,我的确也觉得有好多话要说,表示我的怀念。但一提出笔来,思绪起伏,真不知从何说起;尤其在朱洗先生辞世后一段日子里和那“历史悲剧”年代过后的几年中,好几位同一辈的知名老科学家已经写了不少介绍和颂扬朱先生生平,重大的科学成就和贡献,以及他的治学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文章。记得当我还在念书的时候,从朱洗先生撰写的“生物学丛书”开始知道了他。书中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踏入神秘世界的前夕查林杰教授使我心悦诚服。分手时,他拿起一张请帖说道:“今晚八点半,在动物研究所,由著名博物学家沃德伦先生作讲演,题目是《时代的史册》。特意请我以所有与会者的名义向他表示谢意。你一定要来!知道讲演厅里我至少有一位同盟者,尽管你不是内行,帮不了大忙,我还是会感到高兴的。”讲演会上来人很多。沃德伦先生生动地讲述了万物的起源,尔后谈到生物进化的几大阶段。他说道: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的11月13日是王应睐先生110周年诞辰,他的家人一直保存着一张他伏案工作时的照片,王应睐先生在这张照片里架着眼镜,执笔专注地在纸张上记录着什么。我年轻时对王应睐先生的印象也与此照片中的他并无二致。王应睐先生从1958年起任生化所所长,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即使卸任也始终为研究所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直到最后病倒入院前他都坚持到研究所上班,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办公室里认真翻阅文献,或仔细研读文件。王应睐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8日收到南京大学朱长生教授电话,郑集先生病危。我心中为之一惊,但又心存一丝希望。希望他能像以前一样,转危为安。因为我是多么希望他能出现在8月23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上,全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家和同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实验动物协会理事、日中技术交流会会员佐藤善一先生,于11月13日上午应邀在我所作了“关于SPF动物的生产”的学术报告。佐藤先生曾在我国原大连生物制品研所工作,1955年回国。他从事SPF实验动  相似文献   

17.
卫奇 《化石》2003,(1):25-28
“我爱我的台湾啊,台湾是我家乡。……”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流行的一首台湾民歌,每当涉及台湾,这首歌就会在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萦绕浮现。台湾是美丽的,也是令人非常向往的。2002年9月,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黄宽重先生邀请我到台湾科学访问。有幸在台湾做了一次环岛考古旅行。拜访考古老寿星石璋如先生9月13日上午,历史语言研究所陈仲玉教授急匆匆跑来告诉我,石老现在正在研究所。等待拜见石先生的机会终于来临,我立即跟随陈先生前往研究所。石老在他办公室愉快地接见了我,据说他非常乐意接待大陆来的客人。石老…  相似文献   

18.
《蛇志》1992,(4)
中国蛇协第七次全国蛇伤防治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5日至9日在首都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军内外各级科研院所、医院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及医务人员共134人名,中国蛇协会长舒普荣、中国蛇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其斌、中国蛇协副会长胡征林和刘占国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名誉会长林士笑教授代表总会到会看望了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毒蛇咬伤是广大农村的一种常见急症,1966年周总理派我到农村调查研究,在江西我亲眼看见一个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有一句诗句 :“有的人死了 ,但却活着” ,我所尊敬的导师王应睐先生就是一个永远活着的人。他对中国生化事业的贡献 ,将永远记录在中国的科学史册上。“十年动乱”结束后我有幸成为王应睐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 ,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访问学者。无论学习期间还是回国后的研究工作 ,无不得到王应睐先生的培养、支持和关怀。尤其是近 10年来我与王应睐先生同在一个研究组工作 ,他那种时时以中国的生物化学事业为重、以他人为重、惟独没有他自己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时时感染、教育着我。王应睐先生虽然学术地位很高 ,但…  相似文献   

20.
张文佑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大地构造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古生物工作者。张文佑先生已于今年2月11日不幸病逝。笔者写此文追忆他在古生物学方面的业绩,借此谨致追悼之忱。熟悉张文佑先生的人都十分佩服他野外工作中的三项过硬本领:一是“汽车地质”,在车内看露头作信手剖面,晚上即可说出当天所跑路线的地质概况;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