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3—2018年适龄儿童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即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DTaP-IPV/Hib疫苗)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收集郑州市2013—2018年报告的接种DTaP-IPV/Hib疫苗后发生AEFI的个案信息,整理汇总后,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分析。结果 2013—2018年郑州市适龄儿童接种DTaP-IPV/Hib疫苗后发生AEFI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3.82/10万剂次,一般反应占95.29%、异常反应3.66%、偶合症1.05%,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与心因性反应的发生有关。金水区和管城区报告病例较多,占全市报告总数的59.68%; 6—9月期间报告病例94例,占49.21%;男女性别比例为1.77∶1;1~2岁组报告例数最多,占57.59%;接种第4剂发生AEFI所占构成比最大,为51.31%; 94.24%的病例在接种后1 d内发生反应;转归100.00%痊愈或好转。结论 2013—2018年郑州市DTaP-IPV/Hib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滨州市2008—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滨州市2008—2016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滨州市2008—2016年共报告AEFI 3 052例,报告发生率为35.07/10万剂次,全市所辖7个县(区)均有AEFI数据报告;其中一般反应报告占94.20%、异常反应报告占4.59%、偶合症报告占1.21%,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报告。48 h内报告率为98.39%,48 h内调查率为94.29%。各月均有AEFI报告,邹平县位居报告例数首位占18.12%。男女性别比为1.32∶1,且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儿童,占48.92%;87.75%发生在接种后≤1 d。所涉及的34种疫苗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有95.31%的AEFI病例均治愈。结论滨州市2008—2016年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及时报告率与调查率均较高;一类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安全性良好。今后应提高AEFI监测和处置能力,加强督导,确保AEFI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定西市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集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3年AEFI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全市报告发生AEFI 2 091例,报告发生率为236.75/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2 080例,异常反应6例,心因性反应5例。全年每月均有AEFI报告,10、11月份报告例数最多。1岁内儿童报告比例最大;AEFI多发生在接种后0~1 d内,发生后多于2 d内就诊。23价肺炎疫苗、白破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报告发生率居前三位;一、二类疫苗报告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定西市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AEFI报告发生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值。全年未报告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偶合症病例。免疫规划接种实施是规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2013年9月15日—2018年8月31日期间,上海市闵行区≥60岁老年人群接种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对接种过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主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为167.64/10万,未见罕见严重AEFI;被动监测AEFI报告发生率为41.86/10万,主要为一般反应(36.84/10万),以局部红肿和发热为主。54.00%的AEFI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4 h内,且一般反应持续时间均未超过3 d。AEFI报告发生率为2.50/10万,为血管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经统计学分析,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5)。结论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在老年人群中大规模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藤县2010—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藤县2010—2013年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县2010—2013年共报告AEFI个案86例,AEFI发生率6.34/10万,其中异常反应80例,占93.02%;一般反应5例,占5.81%,偶合反应1例,占1.16%;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待定报告。24 h内报告率占90.7%,及时调查率达到100%。AEFI报告个案中<1岁儿童占94.17%,男、女比例为2.44∶1,多发生在接种15天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聚集性,所涉及的疫苗有8种。结论 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所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均良好,但监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对一般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9—2013年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ed vaccine,MCV)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特征,评价MCV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深圳市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全市接种数据,以及通过全国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MCV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09—2013年共报告MCV的AEFI个案1 310例,报告发生率为26.60/10万;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29∶1,<1岁婴儿占55.50%。MCV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4.44/1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0.40/10万;主要临床损害为单纯发热(11.24/10万),同时伴有其他症状的发热(6.25/10万),其中出现≥38.6℃的重度发热(12.59/10万);过敏性皮疹(9.12/10万),麻疹猩红热样皮疹(0.43/10万)。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1剂次和接种后≤1 d,以发热和过敏性皮疹为主。结论 MCV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进一步加强MCV的AEFI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潍坊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5年潍坊市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AEFI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013—2015年潍坊市共报告AEFI 4 737例,报告发生率为45.75/10万剂次,全市AEFI覆盖率达100%;其中一般反应4 702例,占99.26%;异常反应32例,占0.68%;偶合症3例,占0.06%。年均AEFI各项监测指标均>90%,AEFI多发生在48 h内,占85.24%。各月均有AEFI报告,昌乐县位居全市报告首位(17.29%),且主要集中在<2岁儿童,占75.53%,其中3~5月龄儿童占<1岁报告例数的42.85%。涉及29种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占28.19%。结论 2013—2015年潍坊市AEFI监测灵敏性较高,疫苗安全性良好,需进一步加强AEFI监测工作,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减少AEFI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许昌市2010—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方法通过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2010—2014年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305例个案,其中一般反应260例占比85.25%;异常反应29例占比9.51%;偶合症16例占比5.25%,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涉及22种疫苗,总报告发生率为3.65/10万剂。报告例数最多的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87例,占比28.52%。各项监测指标逐年上升,但3 d内调查表报告率、调查报告7 d内上传率均未达到90%的指标要求。结论许昌市2010—2014年AEFI系统敏感性逐年提高,导致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改进。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AEFI病例报告的灵敏度,做到及时报告及妥善处置是今后全市AEFI监测与处置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2009—2012年报告的AEF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清远市共报告AEFI 553例,年均发生率为7.6/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72.33%);AEFI监测县区覆盖率、48 h内及时报告率和调查率、个案调查表完整率等运转指标均明显提高;发生时间以3、9、11月份居多(占40.87%),人群以≤2岁婴幼儿为主(占60.58%),接种后1 d内发生AEFI占85.90%;发生率较高的疫苗主要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吸附白破联合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占46.84%)。结论清远市AEFI集中在小年龄组及接种早期。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逐年提高。为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须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加强AEFI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东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建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评价其运行状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根据WHO对AEFI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确定了东莞市AEFI报告范围,报告人、报告程序、报告制度以及调查内容和方法,并对该系统2005年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全市共登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560例,其中疫苗反应占了95.36%。男性多于女性。在所使用的26种疫苗中有18种出现不良反应,以Hib和百白破(DPT)的发生率最高,且百白破的报告数最多,占57.5%。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皮疹等过敏性反应占了94.1%。结果认为该系统在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